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死疲劳》 是莫言写作风格的集中体现,为莫言2012年问鼎诺贝尔文学奖起到的助力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无论是小说中极具地方特色的方言与表达方式,还是其大胆怪诞的叙事结构,都极大程度的增加了译者的翻译难度.本文以 《生死疲劳》 的葛浩文译本为切入点,具体分析其翻译策略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影响,并对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提供微薄的建议.力图改变现今大多中国译者对于翻译策略的静止和片面的看法,改变中国文化走出去举步维艰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人们对诗歌翻译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无论多么好的译文,如果失落或者歪曲了原文的文化意象,就会导致文化意象的错位。传递文化意象的问题,从根本上而言就是如何正确处理翻译中原作的形式与内容的问题。文化意象问题的提出,实际上是要求译者在翻译时不但要译出原作的语义信息,而且还要译出原作的内在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霍克斯英译《红楼梦》的翻译行为,证实了"操纵""文化构建"思想对翻译文学存在一定影响,一方面文化对翻译有"操纵"作用,译者有受操纵的一面,也有反操纵的一面;另一方面翻译有一种"文化构建"的重要功能,翻译一经产生会对目标语或译入语文化的演进产生巨大影响。翻译不仅塑造了原作在读者心中的形象,而且是传递文化信息的媒介,是文学更新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4.
在《红楼梦》的众多英译版本中杨宪益夫妇的译本和霍克斯的译本相较而言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对《红楼梦》这两种英译本的翻译策略进行比较赏析,分别从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来揭示两种译本的差异以及两种译本分别使用了异化和归化的翻译方法的原因及效果。以此得出结论:一部好的译作,应在语言层面上运用归化的翻译策略,而在文化层面上应保留原作的文化背景即运用异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广告创意与“创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发挥广告的功能,广告人不得不以战略的眼光制作出富有创意的广告。创意是广告的特点,也是广告的灵魂。为了使移植到新国家的广告能够复活、发展、壮大,同样需要广告译者具有创新思维,进行创造性的翻译。创造性翻译符合广告翻译的发展趋势,可以跨越语言文化障碍。当然,创造性翻译只是广告翻译的手段而非目的。  相似文献   

6.
陈丹  王伦 《经济研究导刊》2012,(33):277-278
传统译论长期忽视译者的身份及其主体性,译者的价值和功能被长期遮蔽,译者文化地位被边缘化。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使译者主体性问题得到重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则从性别研究的角度对翻译、忠实及译者主体性进行了重新阐释,并认可与鼓励女性主义译者在意义生产过程中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女性主义翻译强调了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其视角独特、新颖,对译者主体性研究独具贡献。  相似文献   

7.
动态性和开放性是从哲学诠释学角度界定翻译需要遵循的两项原则.翻译的过程就是在跨文化的语境中,译者是自己的视域与源语文本视域互相发生融合形成新视域,并用目的语文化的语言符号将新视域重新固定下来并形成翻译文本的过程.翻译过程是动态的,文本意义是开放的,本文旨在通过运用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的思想来证明文本复译是历史的必然,有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以体验和现实世界的关系作为哲学基础,认为译文是体验和认知的结果,提出译者作为认知主体可以利用认知和体验,依靠其主体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选择翻译文本,理解源语文本,并且用目的语来传达源语文本的神韵。但另一方面,认知语盲学的翻译观也强调体验和认知的制约作用,指出处在现实世界特定环境中的译者必然会受到其所处的时代、社会和文化背景,知识水平和范围以及译文读者认知水平和层次的制约,因此只能“创而有度”,而不能歪曲原作意图。  相似文献   

9.
唐诗是世界文学大花园中绚丽夺目的奇葩,所以唐诗英译既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需要,也是国内外翻译界的追求。而译诗即译意象,所以唐诗意象的英译直接影响原诗内涵的传达。通过学习与分析国内外翻译名家庞德、韦利、和许渊冲的译作来研究中西文化差异导致的思维差异在对文化意象转译中的表现,进而总结译者的翻译风格,能为今后的唐诗意象英译工作提供帮助,也能更好的在世界范围内弘扬中国文学与文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从不同的语言层面对Monika Motsch《围城》德译本中部分隐喻的翻译进行探讨,让读者通过各种不同的隐喻类型更好地欣赏译作,领略译者的翻译技巧,同时肯定了功能对等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功能目的论"对于应用性文本的翻译具有较强的适用性.然而,法律文本的文本类型及功能特殊而复杂,法律文本翻译过程中译者创造性的发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法律文本译文接受者的期望具有相当的有限性.因此,"功能目的论"在法律翻译的运用中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理论误区,应该引起翻译理论界和法律翻译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钱钟书的小说《围城》使用了大量的隐喻来营造其特有的幽默和讽刺效果。美国翻译家Jeanne Kelly和Nathan K.Mao的英译《围城》"Fortress Besieged"享有盛誉。从原著和英译《围城》中选取一些隐喻进行比较研究,分析翻译采取直译和意译等不同翻译策略的优劣。有时译者在面对源语言中无法跨越的文化鸿沟时只能采取意译。  相似文献   

13.
翻译是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原著的文学光芒与艺术生命想要在目的语境中得以再现和延续,迻译过程势必受到译入语文化的影响。基于勒菲弗尔操纵论中诗学的相关理论,通过对王科一的《傲慢与偏见》中译本研究,探讨其文本翻译时译入语社会的主流诗学,从诗学的两类表现形式——措辞和句式——两个方面对译本进行分析,证实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为保证译介活动顺利进行,译者受主流诗学观的影响,改写操控原文,使译作符合译入语主流诗学的追求和主张。  相似文献   

14.
诗歌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萃,更是文化的结晶,含有丰富的意象和形象词,因而诗歌翻译自然体现两种文化因子的转换,即文化转基因。本文立足于许渊冲诗歌翻译的"三美论",试从其译作《登高》中洞悉诗歌翻译中的"文化转基因"现象。  相似文献   

15.
斯珀伯和威尔逊所提出的关联理论,虽然主要是用来研究交际的,却从认知的角度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翻译活动可以看作是一种动态的、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它涉及到原作者、译者以及译文读者三个方面。本文试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视角比较《瓦尔登湖》三个中译本的得失。文章强调译者如何在译语作品中重现原文本中的关联性是检验译作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6.
翻译历来不是易事,文学翻译由于其独特的特点,更是如此。在漫长的翻译史中,翻译家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各具特色、纷繁复杂的文学翻译理论,但是在这些理论后面,实际上围绕讨论的还是“忠实”这个亘古不变的命题。基于译介学的理论,从译者的角度,反思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7.
商标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源语接受者和译语接受者在文化背景、消费心理、生活习俗、审美标准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译者在进行商标翻译时,应不拘泥于传统的"忠实"标准,有意识地对源语商标加以修改或背叛,创造性地翻译出既能被译语消费者接受和认可,又能完美传达的商品的信息特点,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商标,激发消费者购买,实现商标翻译的终极目标。本文主要以进口婴幼儿商品商标翻译为例,揭示译者在商标翻译中如何进行"创造性叛逆"。  相似文献   

18.
毕飞宇的《玉米》是现代中篇小说创作中的一篇佳作,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喜爱。葛浩文更是凭借《玉米》英译本获得2010年英仕曼亚洲文学奖,这也是葛浩文译作第三次获此殊荣。论文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方面分析葛浩文夫妇英译《玉米》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该领域的空白,旨在让人们对译者翻译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有更清晰的认识,并为后人研究该问题及其理论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习语通常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英汉习语所反射出的文化差异,对其翻译无疑有所启示.译者需正确把握英汉习语的文化背景、文化内涵及形象精神,考虑译文读者的接受习惯,灵活选用翻译方法;汉语习语译为英语时,宜尽可能地保留其中的汉文化内涵,反映中国的文化特色,实现文化交流,从而有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刘彦仕 《经济师》2008,(2):130-132
自诩为“一捆矛盾”的林语堂的身份是极其特殊的,他独特的文化身份使他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他以西方人的眼光来审视东方文化,而译者文化身份的建构主要从其译本中得以体现。文章从林语堂的英译《浮生六记》反观其文化身份的“混杂性”与多样性,探析如何通过文本翻译来合理地建构他的译者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