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简单地说 ,通货紧缩就是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降 ,我们在详细理解通货紧缩的含义时 ,必须注意它的如下三个方面内容 :首先是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 ;其次是有效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 ;再就是通货紧缩。这些都是经济衰退的前兆 ,一旦发生通货紧缩 ,经济衰退即将伴随而至。那种由于生产技术的更新 ,生产资源的合理使用和节约等原因而导致物价总水平的下降 ,都不应当作通货紧缩。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 ,判断价格总水平的变动趋势和程度都比较简单 ,一般是用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动方向和幅度来判断价格总水平的变动的。在我国 ,过去长期使用商品零售价格指…  相似文献   

2.
郭振宗 《经济论坛》2000,(19):11-12
通货紧缩,一般认为是商品和服务价格普遍、持续的下降。自20世纪中叶以来,通货膨胀是经济发展的常态,而通货紧缩只是一种偶然或个别现象。然而近几年来,世界经济已明显地表现出通货紧缩的趋势,同时有足够理由证明通货紧缩将是ZI世纪经济发展中的常态。通货紧缩的形成有两种类型的原因,一种是由于技术进步和引人竞争引起价格的持续下降,这种通货紧缩是经济发展与进步的表现,并对经济增长具有正面影响;另一种是由于生产能力过剩和需求低迷引起的产出增长率和价格总水平的下降,这种通货紧缩是经济衰退的伴生现象,并对经济增长具…  相似文献   

3.
简单地说,通货紧缩就是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降,我们在详细理解通货紧缩的含义时,必须注意它的如下三个方面内容:首先是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其次是有效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再就是通货紧缩。这些都是经济衰退的前兆,一旦发生通货紧缩,经济衰退即将伴随而至。那种由于生产技术的更新,生产资源的合理使用和节约等原因而导致物价总水平的下降,都不应当作通货紧缩。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判断价格总水平的变动趋势和程度都比较简单,一般是用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动方向和幅度来判断价格总水平的变动的。在我国,过去长期使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直到1985年才开始编制和公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目前是用这两种指数来反映价格总水平的变动。这两种指标在统计范围上差别。商品零售价格包括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而居民消费价格则包括消费品和服务项目。因此,用居民消费指数反映的价格总水平来判断是否发生了通货紧缩或通货膨胀更为合理,通货紧缩的典型特征是:⑴投资的边际资益急剧下降,投资机会减少,许多厂商不愿投资,投资严重乏力;⑵储蓄大于投资,储蓄对相对过剩;⑶普遍开工不足,生产能力大量闲置,产品库存不断增加,产品严重过剩,工人就来困难;⑷市场疲软,产品售价在成本并未降低的情况下明显下降,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实际利率提高。  相似文献   

4.
通货紧缩是国民经济运行不可避免的伴生现象 ,一定时间内所有商品和劳务价格总水平的全面持续下降就形成通货紧缩。有效需求不足 ,产品市场长期供过于求 ,人们对未来物价走势的乐观预期等是形成通货紧缩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吴国权  杨义群 《财经研究》2003,29(4):10-16,22
2001年下半年起,我国通货紧缩重新抬头,这使得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以往对通货紧缩的研究。事实上对通货紧缩应该从广泛的外部标志来定义,在此基础上,将实际货币量紧缩与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降两个要素作为衡量通货紧缩的标志。以此标准评判我国通货紧缩重新抬头问题,我们认为是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以后出现的一些供求方面的新问题所使然。  相似文献   

6.
通货紧缩的定义,国内外经济学界存在以下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是价格水平的稳定下降(斯蒂格利茨,1996年);第二种观点则认为,通货紧缩是价格的持续下跌和货币供应量的持续下降,同时伴随着经济衰退;第三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是经济衰退的货币表现,具有物价持续下跌、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有效需求不足、失业率高、经济全面衰退等特征。其中第一种观点又称为单因素论,是国外经济学界普遍比较认同的观点;后两种观点则可以称为多因素论。主张单因素论的学者认为,1998年我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2.6%,居民消…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的经济走到了世纪之交,与以往未曾相识的经济现象——通货紧缩不期而遇。什么是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就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而引发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严重的通货紧缩将形成货币供应量萎缩、生产下降、失业率上升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一、通货紧缩及其对企业的危害通 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经济现象 ,是指商品与服务价格普遍的持续的下跌。生产能力过剩导致社会供给大于需求 ,促使产品与服务价格不断下跌 ,进而形成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分为无害型与有害型 ,无害型通货紧缩导致的价格水平下降 ,常常是由于技术进步加快 ,降低了生产成本 ,从而促进产品价格下降 ,它将价格水平的下降与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融合在一起 ,会促进经济的发展 ,对企业的发展有利 ;危害型的通货紧缩则是由于生产能力过剩与需求低迷所致 ,表现为实际产出与潜在生产能力之间的“产出缺口”不断扩大 ,价格总水平与产出增长率同时下降 ,削弱了社会潜在的生产能力 ,使真实利率上升 ,加重债务人负担 ,增加银行不良资产 ,并导致股市与投资暴跌 ,会极大地损害经济的发展 ,影响企业财务状况 ,进而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许多困难与问题。英国的《经济学家》在 1999年 3月曾指出 ,“世界在经历了 3 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后 ,首次进入一个全球性通货紧缩的时期 ,中国已成为一个新加入的生产能力过剩的大国。”我国经济学家的研究也表明 ,我国已经出现了全面的危害型通货紧缩现象 ,并且已经严重伤害了我国除垄...  相似文献   

9.
通货膨胀和紧缩下经济政策乘数作用的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环境下,宏观经济政策具有不同的作用效果。新凯恩斯经济学认为,在通货紧缩环境下,由于价格粘性和调整成本等原因,将导致经济政策乘数作用更为显著。但是我们通过模型检验发现,在我国经济运行的不同价格变化阶段,这种新凯恩斯经济学有政策命题并不成立。在通货紧缩环境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乘数均出现了明显降低,其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导致政府投资乘数作用下降和货币政策实际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0.
通货紧缩是一种货币现象,但其原因绝非单纯货币问题引起的,而是供求严重失衡,无效供给过剩,有效需求不足的表现.1998年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出通货紧缩的明显特点:总体价格水平持续下降,经济增长速度不断下滑,货币投入速度明显放慢.这些问题的产生从总体上说是前些年积累下来的微观问题、结构问题的集中再现,而微观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又要在体制方面找原因.具体讲,总体价格水平持续下降,主要与治理1993年通货膨胀运用的“双紧”调控政策有关,也与我国商品市场供给全面过剩,农民收入增长过慢,  相似文献   

11.
我国从1998年开始一直到去年10月出现了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的通货紧缩现象.我国学者对之有各种解释,大体有下几种:有效需求不足说、有效供给不足说、消费结构断层说、社会投资不足说、分配体制缺陷说(刘国光,1999)、企业效率下滑说(余永定,1999)、生产效率提高的"有效降价"说(樊纲,2003);以上各观点从生产、需求、结构等方面对当时的通货紧缩进行了探讨,也各有其说服力.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通货紧缩仍在持续,表现为价格持续下跌,失业率上升及经济增速放慢(低于潜在产出水平)。通货紧缩为何长期持续,目前尚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本试图用信息经济学理论,通过分析劳动、商品和资本市场微观行为,认为:通货紧缩时期在劳动、商品和资本市场上,因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全会导致市场机制失灵,从而加剧了宏观经济波动的深度。劳动力市场上效率工资的存在造成失业增加,工资成本反而下降;高等教育普及使原有凭结构的信号传送功能弱化,迫使人们追求更高学历层次,并为之增加储蓄,减少了即期需求;商品市场上厂商之间博弈会形成折弯的需求曲线和价格粘性;信贷市场由于银行风险厌恶程度增加,信贷配给更加严重,债券市场因代理人问题出现萎缩;中小企业融资也因各层级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程度差异,形成低层级融资均衡,所有这些都会导致投融资不足。  相似文献   

13.
九十年代末中国通货紧缩产生的表层原因是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的下降,需求的下降是由经济体制、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等多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外部因素也是通货紧缩的重要诱因,通货紧缩的持续既有通货紧缩自我强化机制的作用,也有经济政策、经济体制方面的原因,垄断部门产品价格的上涨、亚洲经济衰退也加深了通货紧缩。实施反通货紧缩政策是必要的,但应在政策的时效性、政策工具的选择、政策力度的选择、不同种类政策性质的协调方面予以改进,同时国加快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4.
危勇 《经济论坛》1999,(23):16-16
目前,经济学界普遍认为中国已发生了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是指货物和服务价格的普遍、持续下跌。单个货物和服务价格的下降不能算是通货紧缩,它有可能是该货物或服务供大于需或技术进步、市场开放、生产效率提高降低了成本所导致。判断通货紧缩的标准主要是看物价指数在一定时期内的走势。到1999年5月底,我国已出现连续20个月零售商品价格指数的负增长,15个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负增长和32个月生产资料购进价格指数的负增长。同时,伴随有如下现象:①经济增长率连续下降,经济增长率已由19…  相似文献   

15.
自 1996年以来 ,我国经济进入持续的通货紧缩阶段。至于这场通货紧缩产生的原因 :它是由货币管理部门紧缩货币引起 ?还是经济本身出现问题而产生的结果 ?是值得认真探讨的一个问题。对此问题 ,我们认为我国当前的通货紧缩既是“经济问题” ,也是“货币问题” ,换句话说是一个广义的经济问题 ,它是国家宏观调控方式转变和经济转轨共同交织的结果。要探讨当前通货紧缩现象产生的实质 ,首先需要弄清楚它的内在含义。目前 ,学术界对通货紧缩的定义有三种理解 :①认为通货紧缩就是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②认为通货紧缩包括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和货…  相似文献   

16.
彭兴韵 《资本市场》2005,(10):18-20
虽然短期内物价水平进一步大幅下降的可能较小,但伴随中国经济 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人口红利的消失,通货紧缩将是我们在经济增长过 程中需要长期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从1998年开始一直到去年10月出现了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的通货紧缩现象。我国学者对之有各种解释,大体有下几种:有效需求不足说、有效供给不足说、消费结构断层说、社会投资不足说、分配体制缺陷说(刘国光,1999)、企业效率下滑说(余永定,1999)、生产效率提高的“有效降价”说(樊纲,2003);以  相似文献   

18.
我国通货紧缩的原因及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货紧缩是影响当前我国经济走势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分析近年来我国价格变动的原因入手,从消费需求、投资、出口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影响价格走势的因素。对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进行了比较和界定,提出从改善供给质量、刺激消费需求、促进投资需求等几个方面来治理通货紧缩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00年中国价格形势出现了明显转机,初步扭转了通货紧缩迹象,扼制了价格总水平连续下降的态势。与此同时,按照扩大需求和加快结构调整的要求,在价格方面酝酿和出台了一批重要的改革、调整措施,价格机制向着市场化和国际化方面迈进了一大步。预计这种趋势在2001年会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发以来,农业的大起大落现象一直非常严重,随着某种农产品价格的提高,种植面积一哄而上,产最大增,价格迅速下滑、接着一哄而下、面积大幅回落,产量明显下降,价格又大幅回升。在市场竞争中,如何增强对供求变化与价格波动的分析预见能力、控制能力,走出“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