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校新校区建设,资金严重不足是学校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面临的最大瓶颈,土地置换是解决这一瓶颈的重要渠道之一,通过市场化商业运作,能实现老校区土地置换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土地治理是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问题。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保障好农民土地权益是土地治理中的关键。从土地征收视角出发,应在多个方面采取措施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促进城乡居民实现同步富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具体措施包括:严格界定公共利益界限,规范土地征收体制机制,优化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建立健全失地农民保障制度,完善有助于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财税制度,提高法律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土地一级开发与国有土地使用权公开出让制度相配套,促进了我国土地一级市场的发展,但其运作模式存在较大差异.政府作为国有土地所有者的代表,实施土地一级开发具有主导性,以政府为主导的市场化运作是土地一级开发模式的发展方向.本文认为应加快土地一级开发的立法进程,减少土地一级开发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和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4.
土地储备与城市土地市场运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城市土地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市场力量薄弱是最基本的问题。作者认为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政府失灵甚于市场失灵。土地储备制度是促进土地市场正常发育,并能克服市场失灵的有效制度供给。通过土地储备制度,提高土地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强化土地管理职能,加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促进旧城改造与显化城市土地资产价值。文章就功能定位、储备量、资金来源等土地储备运作的难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土地流转正在我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有人认为这是我国的又一次土地革命,有人认为这是我国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一把金钥匙……土地流转将何去何从?文章试通过回顾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政策随土地制度改革的变迁,得出土地流转是我国土地政策的必然;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土地的所有权归集体或国有将会长久不变;同时,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再一次为我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提供后续动力,土地流转应与农村小城镇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土地财产权既是农民获得土地收益的保障,也是农民实现其他权利的基础。解决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问题,不仅需要在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的基础上做实所有权主体,还需要用现代物权思想构建以"用益物权"为核心的土地财产权利体系,并建立相应的实施机制和治理机制来保证农民的土地财产权与所有权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同时也接受政府的土地用途管制。  相似文献   

7.
王晓莉  李春艳 《经济师》2004,(8):122-122,218
土地经营是经营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城市土地的利用面临着种种问题亟待解决 ,政府作为城市经营的主体 ,对于土地问题的解决应如何着手 ,文章即围绕以上内容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8.
郭雪峰 《大陆桥视野》2013,(24):60-60,62
为了与时俱进,更好地做好土地一级开发的项目管理,政府必须转变以往的土地一级开发运作模式,尝试新的方法,利用社会资本通过社会化合作解决土地一级市场的持续开发。  相似文献   

9.
李淑君 《经济师》2007,(8):82-83
文章分析了研究土地征用问题的原因、内容及其局限性,回顾和反思了近年来关于土地征用问题的研究情况。对土地征用问题,长时间以来显示了人们意识到土地征用面临的诸多问题。然而现有研究存在着诸多局限,缺乏多学科、多视角的综合性研究,而且研究结果也没能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0.
经营城市作为一种全新的城市建设和发展理念,正在为人们所接受,并且在实践中产生了或正在产生着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经营城市的核心内容是运作好城市土地资本和地域空间 城市土地是城市社会经营发展的基础,也是城市政府的最大资产。过去,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建设用地大都是行政划拨,无偿使用的,大量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建设资金也大多来自国家拨款和地方财政投入。“城市就像地铁一样,乘客付一次钱,只要不下车,就可以无限期享用。”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政府对城市建设的资金包袱越背越重,城市发展欠帐越来越多。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形成,城市国有土地的使用由过去的无偿、无限期、无流动使用转变为有偿、有限期、可流动使用,并通过经营城市,把土地资产转化为土地资本。在香港,城市土地提供了近70%的财政积累。杭州市经营土地资本的收益每年以56%的比例递增,上交市财政的资金由1997年的几个亿上升到去年四十多亿,上交的比例是出让价的55%。  相似文献   

11.
评土地利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可再生资源。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尤其是荒地开垦、化肥的大量使用等土地利用活动的加剧,以及大规模砍伐森林和栖息地破碎化等土地利用格局的改变,严重破坏了自然景观,改变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使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并最终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因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2.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自然观刍议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需求的无限增长性,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而且这对矛盾长期以来被人们忽略,从而对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文章从自然观演进的角度,分析不同阶段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自然观特征;针对当前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提出生态自然观是我们应该积极倡导的一种理想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自然观,并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生态自然观的理论基础、核心内容和实践形式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多元统计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对新疆的15个地州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得出各地州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发展水平,并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结合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从城市建设和农业开发等两个角度,提出了新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及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西部地区城市建设用地每年都在大幅度增加,结果造成了土地总量有限性与经济建设对用地需求相对无限性的矛盾。目前.西部城市在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产出效率却十分低下,滥用土地现象非常严重。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四川眉山为例.分析西部城市土地产权制度创新的可行性,并探求西部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制度途径。  相似文献   

15.
科技与中国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寰 《生产力研究》2005,(9):122-123
本文总结了中国耕地资源现存的主要问题,并就科技对中国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进行了阐述,提出在耕地资源利用中有内部要素和外部条件之别,分析了在当今中国,科技的进步在外部条件上有更大的余地对耕地产生影响,提出实施生态农业,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通过对土地利用及土地利用规划基本特性分析,提出土地利用规划生态风险源的五个方面,即土地利用规划的预测性、实施的长期性、决策主观性、土地利用的低可逆性、土地资源的系统性,描述了土地利用规划生态风险的主要表征:诱发泥石流或其发生频率增加、水土流失加剧、人居环境恶化、森林覆盖率降低、气候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7.
高明 《经济纵横》2004,(7):15-17,11
农户是耕地利用的微观主体 ,其行为以效用最大化为取向。由于近几年粮食主产区种地收入在农民家庭总收入中的比例下降 ,严重影响了农户对耕地的资金投入与劳动投入 ,对耕地的持续性利用与粮食安全极为不利。因而 ,建立农户可持续利用耕地的激励机制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8.
江苏小城镇发展中的用地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要介绍了江苏小城镇的发展对土地利用的积极意义,具体分析了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深入分析公榔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基础上,针对该村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利用土地的基本原则,并运用线性规划方法对其合理利用结构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农业开发区可持续土地利用系统是一特殊的区域地利用系统,本文将该系统组成要素进行分层,分析其“输入一土地利用一输入”的空间结构,探讨了系统基本特征,提出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即要实现整合输出不小于整合输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