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
陈威勇  于一秀 《经济论坛》2011,(12):140-141
旅游目的地形象一直是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影响着游客的满意度和回头率,也直接影响着旅游目的地的声誉以及整个旅游区的营业收入。本文从旅游者的感知出发,研究旅游者在游览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过程中影响他们旅游感知满意度的因素,提出了游客感知“灰度区”与游客感知“光环区”的概念,分析了“灰度区”旅游形象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旅游产品的形象整合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以国家5A级景区张家界和韶山为研究样本,以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对被访者背景数据的比较分析、运用因子分析和线性回归法对不同区域影响景区游客满意度感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了影响游客服务质量满意度感知因素的一般规律和区域差异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游客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差异;二是游客感知的服务质量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差异;三是游客感知的服务质量满意度主要影响因素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导游服务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游客的感受即游客的满意度。以庐山风景名胜区的导游服务为研究对象,设计导游服务的细节,通过问卷调查,利用IPA分析法,发现导游人员的态度及亲和力细节服务没有得到游客的认可,而提高导游细节化服务,对提高导游服务质量,对深化旅游产品,对旅游景区美誉度和形象塑造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问卷调查游客对温州旅游服务质量36个指标的重要性与满意度评价,运用IPA法对旅游服务质量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对温州旅游服务质量的预期与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差距;旅游服务及消费安全等14项指标处于相对优势区,应继续保持;环境卫生、交通和司乘服务等指标处于相对劣势,需要重点改进;购物环境、旅游交通、旅游咨询等处于过度供给区,要进行战略调整和优化;设施设备、餐饮及购物品的特色等指标处于重要性和满意度双低状态,要采取适度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旅游服务质量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而服务质量评价一直是比较难以测度和考核的,本文以北京市旅游为例,通过建立排序离散选择模型,利用2007-2010年的来京游客调查数据,分析交通、住宿、餐饮、娱乐、购物、导游、通讯等七项旅游服务对旅游总体服务质量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指出餐饮、交通和购物是北京旅游服务中的短板,而娱乐和通讯相对较好。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旅游质量评价的需求侧经济分析入手,研究影响旅游质量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针对实证分析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一是将旅游服务建设走在消费者预期之前。二是构建多元文化产品体系,增进文化融合和认同。三是进一步提高旅游活动的便利性,加强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的配套衔接。  相似文献   

6.
刍议旅游开发对旅游区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旅游与生态环境两者之间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它们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旅游目的地的环境是构成当地总体旅游产品的最基本的要素,它不仅是吸引旅游者来访的重要决定因素,而且还将影响来访游客的访问经历和满意程度.文章主要对目前我国旅游区环境问题进行分析,旅游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以浙江临安太湖源为例,探讨了旅游区环境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从旅游业各组成要素的角度,运用灰色综合关联度分析法以及满意度四分图模型对影响新疆国内游客综合满意度的主导因子及其影响力的大小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各因子对综合满意度的影响程度存在明显差别,可分为三个层次:长途交通、景区游览的满意度与综合满意度的关联度最高,在0.9以上,是目前影响新疆国内游客综合满意度的关键因子;购物和导游是主要因子,关联度在0.8以上;而娱乐、餐饮和住宿的关联度最低,是次要因子。因此,今后应把重点放在各类交通的发展和景区的建设和提高上。处于提升区的购物和导游是目前新疆旅游业发展急待改进的因子,也是新疆国内游客满意度提高的关键所在,要加大对这两方面的投入,争取在短时间内提高服务水平,改善购物环境,以扩大国内旅游客源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8.
旅游者体验是一种经历,是一个过程,包括从旅游活动发生到活动结束。依据旅游者旅游体验内容构建游客体验生成框架图,将旅游体验分旅游准备阶段、媒介体验阶段和实地体验阶段三个部分,并对各个阶段影响旅游者体验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相应分析,最后在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旅游目的地建设、景区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兰州市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构建旅游景区游客感知满意度理论模型,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测量等同性检验及均值模型检验,对兰州市白塔山、五泉山、兴隆山三个旅游景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游客对资源、服务、价值的感知与满意度显著相关,满意度对忠诚度有积极影响;②模型具有跨样本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和跨组比较的可行性;③与白塔山相比,五泉山具有相对的资源和服务优势,兴隆山具有相对的资源优势,而在服务和感知价值方面处于劣势地位。文章的游客满意度结构方程均值模型,同时考虑并处理了多个因变量,找到了影响该景区游客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发现了该景区目前存在的不足,对三个景区不同结构因子进行直接对比,发现了每个景区的相对优势和劣势,可为景区今后发展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建英  谢朝武  陈帅 《经济地理》2019,39(6):223-231
智慧旅游设施布局是景区智慧旅游设施建设中的重要决策问题,科学合理的布局有助于减少建设和管理成本、提高服务和运作效率以及提升游客旅游便利和满意度感知。文章在便利性理论的基础上重新定义旅游便利性的结构维度,提出景区(点)便利、服务便利、功能便利和交通便利的旅游便利性理论框架,并在对"步行性指数"进行修正的基础上提出旅游便利性指数模型。以此为基础,提出智慧旅游设施布局的操作步骤包括:确定布局候选区域→面向旅游者开展便利性认知调查→计算候选布局区域的便利性指数→确定智慧旅游设施的布局结构。基于泉州古城的案例分析表明,旅游便利性的理论框架和指数模型可为智慧旅游设施布局提供可行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方法,也可为旅游部门和景区合理配置资源及节省开支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1.
旅华外国游客旅游目的地选择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2008年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桂林、昆明等热点旅游城市收集的一手数据为基础,应用描述性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手段,系统分析旅华游客目的地选择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旅游交通、服务和设施等促成因素构成了目的地选择的核心影响因素,价格、时间和距离等限制性因素的作用位居第二层次,而旅游景区、东道主好客性等核心吸引物的作用最小。此外,由于经济、社会、文化和旅游者个体特征的差异,欧美等洲际客源选择目的地时更多地考虑吸引物因素,而洲内客源更多地考虑限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12.
刘杰  那守海 《经济师》2014,(10):261-262
随着国内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国内很多景区门票暴涨,同时一些原本免费开放的景区也开始收取相应的门票费用。文章结合旅游景区的本质,在对中外景区门票进行对比后,应用需求弹性分析说明景区门票价格的变动对游客数量的影响,当需求弹性大于1时,景区门票价格的变动对游客影响较大;需求弹性小于1时,价格的变动对游客数量影响较小。最后说明景区门票定价时,要充分考虑景区资源的垄断和稀缺性,景区的效用和其他竞争资源等方面的内容,以实现旅游景区的价值并且确保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赵平 《生产力研究》2012,(1):115-117
为了增加游客的认知度和满意度,在旅游目的地的主题意象设计中需要重视旅游目的地构景的核心目标——地方感情境化的培植,在设计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地方感情境化的培植,增加游客参与性和体验性,培育游人的地方感情结。如平遥古城与晋商文化旅游区,围绕遗产的定义开发景区和发展旅游项目,将文化遗产内涵泛化到各个景区和社区中,使其处处成为明清时期汉民族文化的活道具和活标本,从而使游客自觉不自觉地产生地方感与历史感,融入旅游目的地的情境之中,成为旅游社区情境的同代体验者,产生深厚的旅游情结。  相似文献   

14.
孟瑶 《现代经济信息》2013,(15):402-403
文章提出了景区景点拥挤标准的技术性模型,将来访旅游者人数、滞留时间、节点或过渡带、容量作为评定旅游区拥挤水平的四大制约因素,并对每一个因素进行细分,依此建立拥挤水平函数模型。并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不同场区的旅游拥堵对旅游体验质量和满意度的影响,其中重点针对景区景点拥堵进行深入剖析,得出一系列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5.
《经济地理》2021,41(3):231-239
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收集在线游记文本建立文本数据库,可获取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综合感知形象,为城市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以携程网、去哪儿网攻略收集的游客游记文本作为研究样本,基于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认知—情感"模型,运用文本分析法提取大连市的形象感知高频特征词,探索游客对大连市的旅游形象感知并运用百度指数分析校验。结果表明:(1)海洋、广场、公园是游客对于大连旅游形象的基本认知形象,体现其滨海旅游资源特色突出。(2)游客对于旅游资源、旅游环境、旅游活动的满意度较高,评价中以积极情感为主。消极感知的主要来源具体反映在景区(点)门票、旅游服务态度、交通基础设施破旧等旅游基础设施与配套方面。(3)整体形象感知上,大连市的整体形象感知是滨海旅游胜地、"广场之城",正面积极感知占比较高。(4)游记语义网络图呈"核心—次核心—外围"圈层结构,以大连为核心,大连—广场,大连—海洋,大连—老虎滩是网络图中联系较为密切的关系链。  相似文献   

16.
入境游客作为目的地旅游供给的消费者与体验者,其对目的地旅游供给的感知评价,对准确把握区域旅游供给情况,及促进区域旅游供给宏观调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基于旅游系统理论、游客感知理论,采用西安市2013年与2015年入境游客的一手调查数据,通过构建入境游客结构方程感知模型,对入境游客目的地供给感知与行为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1)入境游客对西安旅游供给的感知评价整体上持认同态度,旅游供给指标路径系数均在0.6以上;(2)入境游客对西安旅游信息与营销、旅游餐饮住宿与城市人文环境因子感知程度最强,路径系数均保持在0.7以上,对城市自然环境因子感知程度最弱,路径系数保持在0.5左右,旅游安全因子上升程度最大,提高了0.16;(3)目的地旅游供给感知与游客满意度及重游意愿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入境游客目的地旅游供给感知满意度对重游意愿的影响值为0.357、0.226。研究结果对把握入境客源市场需求特征,加深对西安市旅游供给结构的认识,以及实施旅游供给侧改革调控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李庄是历史悠久、文化多元的川南古镇,尤以抗战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等吸引着各方游客。景区在游客接待过程中,如何通过优秀的旅游解说系统,向旅游者提供景区的信息和导向服务,特别是将古镇的历史文化内涵传递给游客,塑造古镇良好的旅游形象是景区的重要功能。通过对李庄古镇旅游解说系统的实证研究,分析其旅游解说系统现状,提出了着重加强自导式解说系统和交通导引系统的建设、提供游憩性学习体验等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景区门票是游客进入景区的凭证,通过对国内外景区门票价格差异的对比,可以发现中国景区门票在价格上存在着很多问题,最为明显的就是价格偏高,因此必须对此进行改革,以使门票价格回归合理范围,健康持续地发展旅游经济。  相似文献   

19.
随着单一目的地旅游模式向多目的地旅游模式转变,景区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是有效整合旅游资源、实现多个目的地共赢的关键所在.本文基于网络游记搜集旅游者的旅游路线,运用ROST6.0、UCINET6.0以及SPSS23.0等数据分析工具对辽宁旅游景区合作的社会网络进行分析,发现辽宁区域旅游合作网络存在高频景区分布不均、核心边缘分层较明显、景区知名度受景区级别明显影响等问题.最后,提出了政策调焦、市场定位与精准营销、景区配套设施安排合理化、重构旅游网络等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20.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认知是影响旅游活动的重要因素,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和市场营销策略的选择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许多因素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都产生影响,其中认知的时间特征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的影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课题:旅游者对不同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的先后顺序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是否产生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程度如何。文章以银川沙湖与榆林红碱淖为例,对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中的“先入为主”与“既成事实”效应进行了分析,初步证明旅游者对不同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先后顺序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认知产生影响,并针对案例景区的情况,强调了旅游形象定位与市场营销中的先发优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