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英企业之间在进行交往时,往往因文化和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而产生语用失误。从企业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和研究内容为出发,讨论企业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原因及提高企业跨文化交际语用策略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跨文化交际中恰当运用外语是学好外语的目的,但是由于中西方在各方面的差异经常导致双方在交流的过程中产生语用失误,导致交流无效,本文阐释了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及表现,并针对如何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苏萍 《经济师》2011,(10):125-125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经常出现。外语教师应转变观念,将文化知识、语用知识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改变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以培养能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学生。文章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分析语用失误的内涵和分类,并介绍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4.
语言使用过程的实质是语言模因在动态的交际过程中相互竞争、一相互选择、相互顺应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结果是积淀于人们大脑之中的语言模因之间的互动而形成程式性模因。简单地回顾国内以模因论为视角对语用学的研究情况,然后以国内外模因论研究成果为依据,分析模因论中模因与模因之间的对话以及对话的结果所形成的程式性模因,最后从礼貌语言的程式性模因论证语言使用中的程式性模因。  相似文献   

5.
邓格红 《经济师》2013,(1):132-133
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不了解文化差异或缺乏语用知识而造成一些语用失误,导致交际失败。语用失误主要分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两种。避免语用失误不仅要注重语言本身的内容与形式,更要注重语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非言语交际在不同国家的文化中,既有共同之处,也有文化差异.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为了减少和避免非言语交际语用失误,本文对跨文化非言语交际语用失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涉外旅游服务中不可或缺的因素。针对涉外旅游交际中常见的语用失误现象,分析导致语用失误的原因,提出避免和消除语用失误的对策,强调高校旅游英语教学需重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满足涉外旅游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 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人们的文化背景不同,难免会出现交际冲突或误解。对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研究无论是对外语教学还是语言研究都有极为重要的。1983年托马斯首次提出语用失误的概念并将其分类。她指出语用失误是:“the inability to understand what is meant by what is said”.托马斯把语用失误分为两类: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语用语言失误是因为语用者缺乏正确理解或恰当使会话双方当时共用的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来表达用意的能力而产生的失误。社交语用失误是由于会话人不能在不同的交际场合,根据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交际者的语言习惯和特点,得体地使用语言而引起的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9.
许多英语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所表现出来的实际英语水平和其扎实的语言基础大相径庭,语用失误频繁。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语用失误的分类和体现以及语用失误对英语教学的启示两个方面,探讨了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跨文化交际与文化差异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应当重视的问题。文化差异必然反映在语言交际中,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对对方文化不够了解常常会造成语用方面的失误,给交际带来障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应改进教学方法,减少学生在英语语言运用实践中的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11.
模因论是理解文化进化、阐释语言及其相关语言现象的新理论,模因作为一种文化信息单位,具有通过信息交际和交流的作用,同时也促进语言的发展.语言是模因的载体之一,语言模因在模仿、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中要经历四个周期.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特色鲜明的社会方言,因此,从模因论的视角解读网络语言的特色为研究网络语言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模因对广告语言创意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回顾模因概念的基础上,对俄语广告中的模因进行了分类:基因型模因和表现型模因。通过例证分析,作者认为模因论为创造和分析俄语广告语强势模因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在网络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们的复制、传播为丰富网络语言提供了一条快捷、有效的途径。从模因论的视角出发,对网络语言变异这一语言现象进行考察,认为网络交际中的各种语言变异现象是语言模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中常常发生障碍,产生语用失误。本文结合语用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理论,分析了语用失误的类型和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英语教学中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导致了语用失误,文化差异是文化迁移和语用失误最主要的原因.本文列举了在大学口语教学中文化迁移的实例,根据当前大学生的特点和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了文化迁移的原因,提出了一些英语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着手,重点分析了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社交语用失误现象,并给出了几点避免产生社交语用失误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随机抽取的40名高职工科学生进行英语语用能力的调查,用托马斯的语用失误理论分析了其英语日常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原因。据此调查分析,探讨了言语交际语用失误下高职工科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发展,以期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促进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模因论的理论依据是达尔文主义,这是一种解释文化进化的理论.学者将模因论与语言教学结合起来,为语言教学提供了有效地理论基础与实践方法.这篇文章主要是对模因论的记忆、模仿、和传播等方式进行研究,并分析在模因论背景下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它揭示了语言流传与传播的规律,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过程。探讨模因论启发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利用模因的传播过程和特点提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分环节进行优化的框架。教师指引学习者有目的地掌握特定语言模因、强化和加速其在学生记忆库中的复制和储存,可以帮助改善英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模因论与人文社会科学——生物基因理论在语言上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科技进步不断创造奇迹,生物基因理论催生了又一新兴学科———模因学。模因学借用生物进化模式探讨模因的复制、传播和进化。模因是文化信息单位,也叫做大脑病毒。不过,这一理论在语言学界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重点讨论模因机制在语言中的关系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