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绩效评价是公司战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趋成熟及上市公司数目的不断增加,对于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评价日益成为业界和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课题。本文将VaR引入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来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
高技术产业成长能力评价体系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研究高技术产业成长能力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从产业规模、科技创新能力、经济绩效与市场环境四大要素着手,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成长能力进行了客观评价与比较分析.研究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成长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同时揭示了地区差异性的深层机理.  相似文献   

3.
由于初创期高技术企业具有风险高、收益不确定的特征,以及统计数据缺乏的原因.因此无法采用传统企业绩效评价的方法对高技术企业绩效进行评价。本文引入分形评价方法,其优势在于,它可以从数据序列中直接计算出分维,而不需要计算指标的权数来综合评价初创期高技术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4.
合理的绩效评价有利于有效测度现代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效果,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以YZ煤矿作为研究对象,从财务、创新和可持续绩效3个一级指标以及9个二级指标,构建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YZ煤矿的综合绩效进行评价,并根据剖析的评价结果指导企业实践,对煤炭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技术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应结合高技术企业的特点,借鉴BSC基本原理,构建财务、成长性、价值链流程、产品与技术创新、智力资本开发五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6.
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法在国际电信业的应用十分广泛,由于我国电信行业还处于垄断阶段,该模型是否适合在我国推广需要进行验证和修正。本文以中国网通江苏地区13家分公司为例,通过综合使用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对平衡计分卡中的财务、客户、内部业务、学习及成长等四个层面进行赋权,优化了平衡计分卡绩效模型指标。通过因果逻辑检验选择了电信企业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的部分关键指标,首次验证了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模型在我国电信企业的适用性和局限所在,并纠正了发达地区等因素对企业绩效有正相关的错误认识,为电信企业战略管理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煤电联营政策背景下,企业并购绩效评价是衡量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从梳理企业并购绩效研究脉络入手,总结国内外研究文献,阐述煤电联营式并购的动因,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煤电企业并购绩效评价方法。以H公司为例,应用事件研究法来评价其市场绩效,发现投资者对煤电联营式并购持消极看法,短期市场绩效差强人意;应用财务能力指标、经济增加值、Z分数模型评价其财务绩效,发现公司财务绩效有明显提升。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从长期来看,煤电联营式并购有利于实现煤电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进一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8.
企业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企业绩效评价起步较晚,对企业绩效的研究还不深入,企业绩效的主体以各级政府部门为主,绩效评价的对象多为国有大中型企业,绩效评价以财务评价为主,方法比较单一,理论性和科学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与国外的企业绩效评价水平有一定差距.但目前企业绩效评价已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理论界的重视,我国企业绩效评价正朝着更科学、更可行、更全面的方向发展.本论文通过对企业能力理论、产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了论述,对企业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企业节能减排绩效评价具有综合性、层次性和模糊性的特点,利用目前传统的评价方法对其进行评价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构建了企业节能减排绩效的模糊数学评价模型,将模糊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对企业节能减排绩效进行评价。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然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企业节能减排绩效给出定量的综合评价。实证分析验证了此方法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外部环境、企业和交易3个层面研究可能影响我国高技术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因素。采集中国大陆A 股上市的高技术企业在2010~2015 年间的跨国并购案例,运用回归方法进行经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显著影响我国高技术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因素主要包括:相对国家竞争优势、制度距离、财务风险3 个因素与我国高技术企业的跨国并购绩效有显著的负相关影响;行业相关性、以往跨国并购经验、管理层能力、企业规模、相对并购规模5 个因素对我国高技术企业的并购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