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志瑛 《银行家》2011,(10):24-25
对商业银行的评价方法很多,有侧重风险性的"骆驼评级法",有侧重盈利性的绩效评价,有侧重与同业关系的竞争力评价,也有综合性的评价,甚至有英国《银行家》杂志的"一级资本单一指标排名法"。这些评价方式万变不离其宗,实际上都是围绕商业银行的安全性、盈利性、流动性进行的。如何评价银行,与如  相似文献   

2.
《财政研究资料》2004,(6):24-24,F003
在经过了标准普尔、穆迪给中资银行的评级后.银监会也将给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排出座次。近日,中国银监会公布了《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其中银行综合评级分为良好、一般、关注、欠佳和差五大等级.预综合评级将分为良好、一般、关注、欠佳和差五大等级.各家商业银行很快就能“对号入座”。  相似文献   

3.
目前,由于银监会没有对银行理财产品规定详细的评级细则,只规定了风险评级要依据的一些因素,各家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风险等级,都是发行银行自己评定的,且没有对外公开披露其理财产品风险等级的评定方法,仅部分银行在说明书上,披露理财产品风险等级的释义。  相似文献   

4.
银行业评级方法:综述与监管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部机构对商业银行评级的作用越来越大,这类银行评级已成为银行授信、风险管理和资本监管等决策依据之一,各国监管当局也都在不同程度运用评级体系强化对商业银行的有效监管。与国际上银行业评级发展历史相比,  相似文献   

5.
赖小民 《中国金融》2006,(20):53-55
银行信用评级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银行信用评级的环境急待培育和改善。由于我国尚处于向市场经济转型阶段,很多商业银行身上的计划色彩还很浓,再加上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健全,评级对上市公司经营的影响作用还没有充分显现,另外我国商业银行发行债务筹资的情况也不多,因此各银行对于银行评级的发展及作用还不甚了解。除了个别希望在国外上市的银行比较注重国外机构对自己的评级外,大部分商业银行在国内的经营中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评级的意义,更谈不上在发展中受到评级的约束。此外,监管当局对银行评级的认识也处于初步阶段,对银行评级的要求、实践和评级结果的运用还远远不够。这些都表明我国银行评级的环境还需要进一步培育和改善。  相似文献   

6.
信用评级是商业银行加强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即把授信企业分成三六九等进行评级,并根据资信评级的结果对企业进行授信,从而决定贷款额度、利率、期限等问题.银行内部的资信评级,虽然可以使银行信贷风险大大降低,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也逐步呈现出了难以适应新情况、新形势的需要,引进外部评级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7.
我国银行技术风险评级体系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张成虎  孙景  陈靓 《金融论坛》2006,11(2):16-22
金融信息化的“双刃剑”效应,使其在给银行带来各种竞争优势和利益的同时,也给银行业带来了各种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风险——银行技术风险。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和银行监管当局,已经针对银行技术风险的特点和危害,建立了比较规范的技术风险识别、评估、管理、控制和监管体系。本文在借鉴了国外银行技术风险管理的经验、方法与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银行技术风险评级的特点,设计了我国银行技术风险评级体系,包括评级模型、指标设计、指标权重设计和评级方法等,并指出在实施该评级体系时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银行债务评级 :长期评级和短期评级评级机构对银行债务的评级一般根据债务工具(银行存款、金融债券、银行票据及其他债务工具 )的期限分为长期债务评级和短期债务评级两种。一、短期债务评级短期债务评级是指对时间期限短于一年的债务工具的信用评级 ,它反映了银行偿还债务本金和利息的能力。评级机构一般将银行的短期债务分为优质(Prime)和非优质 (Non—Prime)两大级别 ,其中优质中再分为P1、P2和P3三级。Prime— 1 说明银行拥有雄厚的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Prime— 1级的偿债能力通常显示下列特征 :(1)在一个成…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逐渐开放,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与压力越来越大。构建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管理体系(CRM)是银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作为全国建行系统的大行,在中高端客户服务和理财业务开展方面,率先做了很多尝试,但也越来越感到没有CRM系统的支持,不能有效识别优质客户,客户关系管理  相似文献   

10.
金融信息化的“双刃剑”效应,使其在给银行带来各种竞争优势和利益的同时,也给银行业带来了各种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风险——银行技术风险。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和银行监管当局,已经针对银行技术风险的特点和危害,建立了比较规范的技术风险识别、评估、管理、控制和监管体系。本文在借鉴了国外银行技术风险管理的经验、方法与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银行技术风险评级的特点,设计了我国银行技术风险评级体系,包括评级模型、指标设计、指标权重设计和评级方法等,并指出在实施该评级体系时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实际采集某国有商业银行国外银行同业客户数据,构建回归分析模型,探寻可以采用的最优指标,尝试构建该类客户的内部信用评级模型,为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对国外银行同业客户的风险管理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分析研究我国国有银行发展的现状,结合农行山西分行的实际,笔认为,全面借鉴和嫁接我国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经营机制,在农行系统内创建“大银行”内的“小银行”,是当前农行深化机制改革,提高综合竞争力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际采集某国有商业银行国外银行同业客户数据,构建回归分析模型,探寻可以采用的最优指标,尝试构建该类客户的内部信用评级模型,为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对国外银行同业客户的风险管理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王建君 《金融纵横》2004,(10):46-47
内部评级作为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在西方金融业发达的国家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西方大多数银行都根据自己的业务特点形成了适合自己业务需要的内部授信评级系统。特别是一些国际性大银行形成了特有的信用文化和比较完善的内部评级系统。而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经济体制的原因,商业银行的授信业务受到行政干预,并非纯粹意义上的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15.
创新之道,除了在于战略、培育和协作这些宏观要素外,还在于技术、人才和体制这些微观因素。正是这些微观因素,对银行的创新能力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在IT方面,如果没有一个好的IT平台作为支撑,没有一个完善的数据库,商业银行的很多创新是无法付诸实践的。最近我们经常看到由于网络繁忙而造成的商业银行的网上业务一度停滞等相关问题的出现,这一方面说明商业银行的业务量大,  相似文献   

16.
银行对企业评级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企业信用情况,反映企业偿债能力,提前预测风险,从而降低借贷资金风险。但是在银行采用的内外部信用评级机制中,存在着很多缺陷。  相似文献   

17.
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是银行风险防范的基础,但是目前的客户信用评级体系中缺乏主观违约指标,不能全面反映客户的信用等级.主观还款意愿应作为信用评级不可忽略的要素,为此,本文在充分考虑影响客户违约的客观指标基础上,纳入主观违约这一刚性指标,以反映客户还款意愿,并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某银行对运用该指标前后的违约客户进行信用评级,评级结果的假设检验显示,纳入该指标前后,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表明主观违约指标纳入信用评级体系具有合理性,有利于推进国内评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商业银行在一国经济金融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世界各国银行监管体系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强化,许多国家引入了整体风险控制理念,部分国家开始尝试建立专门的银行机构评级系统,用以判断、评估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以及可能引发的行业风险。  相似文献   

19.
对商业银行的评价方法很多,有侧重风险性的"骆驼评级法",有侧重盈利性的绩效评价,有侧重与同业关系的竞争力评价,也有综合性的评价,甚至有英国《银行家》杂志的"一级资本单一指标排名法"。这些评价方式万变不离其宗,实际上都是围绕商业银行的安全性、盈利性、流动性进行的。  相似文献   

20.
商业银行要实现价值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就应该将学习融入到经营的全过程,建立起具有新型科学管理模式与机制的学习型银行。本文对学习型银行的特征和创建学习型银行过程中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并借鉴企业管理大师彼得.圣洁的观点,提出了创建学习型银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