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武陵山片区旅游业与交通协同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武陵山区的湘西州、张家界、怀化、铜仁、恩施州和渝东南为案例地,运用综合发展指数、最近邻指数和相对通达度指数等方法,利用2003—2012年相关统计数据,测算分析了交通运输网络发展对武陵山区旅游发展的影响,探究区域旅游业和交通运输网络发展相互作用的空间差异特征及协同发展机制。结果发现:1武陵山区旅游与交通整体呈协同发展趋势;2交通集聚效应越显著的地区,旅游发展程度最高,空间集聚效应也最为显著;3武陵山区内各点之间相对通达度的空间差异导致旅游发展空间出现较大差异,武陵山区域内连接对外骨干高速交通网络的密度与通达性对旅游的影响更为显著。文章最后提出优化旅游业系统和交通系统协同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旅游产业集聚与旅游经济增长关系的空间计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视角,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空间关联局域指标LISA分析,考察中国大陆31个省级区域旅游产业集聚与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构建旅游产业集聚与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中国旅游产业集聚与旅游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中国旅游产业发展一直伴随空间集聚的过程,旅游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且在东部地区形成了旅游经济活动的集聚区:旅游产业集聚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表现为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但这种溢出效应表现为显著的局部性特征,由此引起中国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不均衡.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重庆市休闲农业示范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差异和社会经济影响因素,以期对重庆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将重庆市301个示范点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最邻近指数、变异系数、核密度指数、空间自相关指数,得出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表明:示范点呈集聚分布且具有多中心核密度集聚特征;全局自相关Moran’s I指数的结果表明重庆市相邻区县间的示范点具有集聚的相似属性;局域自相关的LISA聚类显示,示范点多存在“低—低聚类”分布,主要在渝西地区;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示范点空间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发展水平和交通运输能力较显著相关,但与旅游发展水平相关性较弱。最后在农业发展、产业融合、交通网络建设、旅游资源优化方面对重庆市休闲农业示范点的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旅游经济的时空演变格局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传统统计方法与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探究了2003-2010年来山东省区域旅游发展的时空演变规律,并分析了区域旅游发展的格局演变,得到主要结论:从重心的演化轨迹得出山东省旅游经济发展存在东西发展区域不平衡性,但有缩小趋势.通过计算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和区域旅游发展的局部关联性测度,说明地市间的旅游发展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关联性,呈现出高值区被高值区包围,低值区被低值区包围的趋势.根据旅游冷热点区变换的比较,发现2003-2010年间山东省旅游增长的空间格局没有明显的跃迁,旅游增长热点区一直稳定地位于沿海地区,而冷点区同样在空间上表现出较稳定的特征,据此提出山东区域旅游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武陵山区自然生态资源保存良好,文化生态资源丰富多样,生态资源在旅游产业发展中发挥着支撑作用。武陵山区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缺乏宏观规划、破坏本土生态、冲击生态文化的潜在问题,这不利于该区域生态资源价值的提升和旅游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生态资本提升是生态资源开发与保护的重要目标,也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文章以生态资本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武陵山区旅游产业与生态资本的互动关系,得出两者之间存在横向网络关系和纵向时序关系,继而提出了以生态资本提升促进武陵山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实践路径。武陵山区各地区之间应该注重旅游发展的统筹协调,进行科学的旅游规划,应注重旅游生态数据的统计和旅游生态系统的监测,应提升旅游生态服务价值,注重产业互动发展,还应该注重挖掘文化生态资源,提升旅游产业的整体价值。  相似文献   

6.
梁洁鸣 《技术经济》2010,29(8):45-50
本文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R&D活动与经济增长进行了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中,并计算1990-2007年的Moran’s I统计值。结果表明,市域R&D分布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关系,即空间集聚现象。各地区的人均专利数不是随机分布的,具有较高(低)估计值的地区常常与周围具有较高(低)估计值的地区相邻。结合Moran散点图与LISA研究分析得出,广东省市域的人均专利数不仅存在空间自相关现象,还存在空间差异现象,总体上是一个中心——外围模型结构状态,由珠三角地区形成的富裕集聚区,另一个是由山区和东翼形成的外围低水平空间集聚区。  相似文献   

7.
基于Moran’s Ⅰ指数的空间自相关性测度可以作为经济活动空间关联性的统计分析方法。运用省级、地级的经济增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省级市区经济增长指标的Moran’sⅠ指数表现了明显的变化阶段性。在加入WTO过渡期,中国地级市区经济增长指标的Moran’s Ⅰ指数既表现了一定的纵向变化,又表现了明显的横向差异。  相似文献   

8.
基于PCA-ESDA的中国省域旅游经济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叶林  黄震方  王坤  涂玮 《经济地理》2012,(8):149-154,35
以中国大陆31个省级区域为研究单元,选取1999—2008年反映旅游经济的相关指标,利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出每个省份旅游经济的综合得分,然后对综合得分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从"长三角"及"珠三角"向内陆逐渐降低的特征。1999—2008年中国旅游经济发展全局空间自相关不显著,但局部空间自相关却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沿海省份位于HH区,西部省份位于LL区,西南、部分东部和中部省份位于LH区和HL区。中国省域旅游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种持续的非均衡态势,1999—2008年中国省域旅游经济的总体空间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省域旅游经济集聚的空间依赖性、省域经济发展水平、区位与资源禀赋、政府政策是影响中国省域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的POI数据能反映出旅游相关对象的空间结构、分布形态和旅游空间实体所承载的社会经济功能,而夜间灯光影像是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手段。文章从旅游要素POI对夜间灯光指数的贡献视角,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空间自相关和地理加权回归方法,以湖南省122个县(市、区)为案例分析了旅游要素POI和灯光之间的关系和空间异质性。结果显示,购物服务、休闲娱乐、交通服务对灯光指数具有正向影响,观光游览对灯光指数具有负向影响,不同的旅游要素POI对灯光影响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这一特征是区域旅游活动、旅游经济发展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内容为区域旅游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视角。  相似文献   

10.
运用相关分析法定量讨论大理州旅游总收入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揭示旅游总收入的时间变化特征;同时引入旅游发展与多元化产业演变的趋势,揭示旅游总收入与产业结构的区域性差异.在相关统计方法的支持下,运用旅游发展系数与经济增长系数的关系,以此同时,分析旅游发展系与产业多元化系数的关系,从而揭示大理州在不同时期的旅游总收入空间格局特征和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大理州旅游总收入变化与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变化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王凯  林惠  甘畅  邓楚雄 《经济地理》2020,40(2):200-208
采用SBM模型和熵权TOPSIS分别测算武陵山片区42个国家级贫困县2010—2016年旅游扶贫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运用耦合度模型探析旅游扶贫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耦合关系。结果表明:①武陵山片区旅游扶贫效率整体水平较高,在小幅度波动中稳步上升,但各国家级贫困县旅游扶贫效率差异显著。②武陵山片区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综合指数较低,经济增速缓慢,区域差异显著。③研究期内,旅游扶贫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度较高且呈持续上升态势,二者处于良性协调发展状态;旅游扶贫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双向正相关关系,相较于旅游扶贫效率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区域经济水平的增长对提升旅游扶贫效率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方远平  谢蔓 《经济地理》2012,32(9):8-14
以我国31个省域为研究单元,通过Moran指数I的全局分析,发现创新要素存在正向的空间相关性。Moran散点图和LISA聚类表的局部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的省域各个创新要素有着空间相关性的差异和不同的集聚模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GWR,分析我国省域创新要素对创新产出的空间影响差异。结果表明,R&D经费支出对专利授权量有正相关性,绝大部分沿海省市的R&D经费支出(对数)估计系数值较大;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对专利授权量具有负相关性;其他变量的参数估计值都有正有负,其中,R&D人员占总就业人员的比例(对数)的回归系数都不大;高等院校数对专利授权量的影响,新疆和内蒙古具有较大的正相关性,浙江、福建、江西、海南具有较大的负相关性。大多数省区技术合同项目数对专利授权量的影响具有正相关性,福建、广东和海南省除外。  相似文献   

13.
基于空间计量的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鹤 《经济评论》2012,(1):48-56
现有文献大都认为各个地区的房地产价格是相互独立的,而事实上,空间依赖的存在会使得回归结果是有偏的。本文首先利用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标(Moran’s I统计量)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标(LISA指标)检验我国房价的空间自相关,结果显示我国房价存在空间自相关。然后利用1999-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广义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全国范围以及东、中、西部分区域房价,结果表明,在考虑了房价的空间相关性后,我国各区域房价的影响因素已不尽相同,东部地区房价基本完全由空间因素决定,西部地区房价由供给和需求等因素决定,而全国范围及中部地区房价受两者的共同影响,利率和汇率的变化对我国房价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下游沿岸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加权主成分分析法、GIS的趋势分析工具和Morans’I指数分析2009年黄河下游沿岸109个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并运用MATLAB7.0的SOFM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经济发展水平分类。结果表明:黄河下游沿岸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异显著,宏观上呈现出西南—东北方向的U型趋势和东南—西北方向的倒U型趋势;县域经济空间集聚特征明显,东营、济南各县域以及荥阳为经济核心区,而豫东、菏泽等中原经济区东部平原县为经济塌陷区。109个县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分为5类,其空间分布总体上符合圈层结构理论。用主成分得分作为输入,参考层次聚类结果确定神经元数是SOFM网络取得良好分类效果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提高绿色发展水平是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文章综合运用熵权TOPSIS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杜宾模型(SDM)等方法,分析了2003-2016年我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时空分异格局及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四化")发展对其影响,结果发现:①2003-2016年城市绿色发展呈现稳进上升的趋势,社会进步逐渐取代经济发展成为城市绿色发展的主力军;空间分布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绿色发展水平较高,黑龙江、安徽、河南、四川等地则相对较低。②由于西部生态文明水平发展迅猛,而中部出现经济、社会、生态不协调发展状态,城市绿色发展水平从"东部>中部>西部"逐渐演变为"东部>西部>中部"。③城市绿色发展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且集聚程度不断增强,低值聚集区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锁定。④整体上"四化"发展对绿色发展皆起促进作用,其中信息化影响最为显著,工业化次之。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influence of the spatial association of different provinces on technological diffusion and economic growth, using panel data from 30 Chinese provinces from 2005 to 2016. The results show that firstly, there is a strong spatial correlation in economic growth between the provinces from Moran’s I index and Geary’s C index. Secondly,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in the spatial Durbin model reveals that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s a crucial factor for sustained economic growth. Last but not least, technological diffusion, exhibited in wave-like characteristic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7.
基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生态承载力评估方法,采用MOD17A3数据并结合分区统计、空间自相关和锡尔指数等方法,研究大连市中心区绿地系统生态承载力的空间特征、格局和机制。结果显示:大连市中心区整体NPP平均值为197.68 gC/m2,Moran’s I指数为0.73,空间差异指数为0.13;生态承载力具有"极低"和"极高"级分化的特征,聚类特征和空间分异主要表现在甘井子区;生态承载力呈现出"西高东低"的网格格局、"乡村型高城市型低"的社区格局和"内低外高"的圈层格局。文章首次分析了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生态承载力空间格局的作用机制,研究结论对城市绿色空间可持续发展和绿地系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空间分析的中国省域旅游经济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基于ESDA全局和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利用我国2007年省域旅游经济数据,对我国省域旅游经济总体和局域空间差异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1)我国省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集中分布,较大的空间正相关特性表明了我国省域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存在;(2)我国省域旅游经济的空间关联模式可分为扩散效应区(H-H)、极化效应区(H-L)、过渡区(L-H)和低速增长区(L-L)四种类型;(3)我国旅游经济和旅游资源禀赋呈正相关关系,但旅游经济的发展并不完全依赖于旅游资源禀赋。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