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多保 《魅力中国》2011,(21):349-349
挖掘教材中的审美教育因素,引导学生感受美;引导学生领会作品的布局谋篇,感受作品的建筑形式美;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使学生深入人物内心,和作品中的人物一同去爱,一同去恨,产生共鸣,实现语文课的审美教育功能,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冯慧 《魅力中国》2013,(34):227-227
新课程理念主张学科间加强整合以提高学习效率,于是大量非语文的东西源源不断的流入语文课堂,使语文课上的并不像语文课,各种形式代替文本的解读,似乎是为了让学生更能理解文本,但却淡化了学生的语言训练,弱化了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由此背离语文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一、培养审美感受能力 视觉、听觉是审美感知的两种主要官能.朱光潜说: "美感起于形象直觉."文学作品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的,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也源于作品的语言,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语言的剖析,让学生感知语言的形象美、内涵美和思想美.也可以运用朗读,使学生的审美感知的指向隐含于审美对象的美,激发起审美主体心理上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反应,让学生体会到审美的音乐美、语言美、情感美.  相似文献   

4.
一、培养审美感受能力 视觉、听觉是审美感知的两种主要官能.朱光潜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 文学作品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的,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也源于作品的语言,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语言的剖析,让学生感知语言的形象美、内涵美和思想美.也可以运用朗读,使学生的审美感知的指向隐含于审美对象的美,激发起审美主体心理上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反应,让学生体会到审美的音乐美、语言美、情感美.  相似文献   

5.
杨宗平 《魅力中国》2013,(11):138-138
新课标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美育应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一、挖掘教材潜在美,让学生感悟美。二、展示教学环节形象美.让学生体验美,三、注重教学语言艺术美,让学生鉴赏美。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  相似文献   

6.
"听语文课最没劲儿"这是一部分学生的反映.之所以有这种反映,尽管不能单方面地去责怪教师,但与教师讲课的"乏味"密切相连.这就是说,学生听课的"没劲"是由教师讲课的"乏味"引起的.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兴味盎然,令学生听起来"有劲"呢?语文课欲"开"学生之"胃口",一定要讲究它的"味".到底怎样才算是上出了语文课的独特味道?笔者认为:返璞归真,简简单单地教,扎扎实实地学.语文课堂上,把课上真、上实、上美,必定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一堂"味道"纯正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7.
化学实验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方式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创设趣味实验,引起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二是建立实验小组,让学生亲身体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三是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四是布置家庭小实验作业,培养学生理解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一篇课文,与其由老师解剖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倒不如交给学生,让他们去独立思考,让他们以文学的、文化的、审美的眼光去接受、去感悟、去研究,从中寻找可以融入自我的东西,由他们去开拓更为广阔的理解空间。因此,在语文课上,教师要巧妙的诱导,激发学生的思,品味作品的韵,领悟作品的神,探究作品的美。  相似文献   

9.
李慧琴 《魅力中国》2011,(18):207-207
阅读是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读文本,做读书笔记。学生主动参与,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这一过程是以整体感知为基础,全匾的理解、吸收、领悟文章的精粹。在学生充分地读文本的过程中,把握文本的内容、思路,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感情。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作者,与之对话,从而有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相似文献   

10.
张芳华 《黑河学刊》2004,(2):99-100
一篇课文,与其由老师解剖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倒不如交给学生,让他们去独立思考,让他们以文学的、文化的、审美的眼光去接受、去感悟、去研究,从中寻找可以融入自我的东西,由他们去开拓更为广阔的理解空间.因此,在语文课上,教师要巧妙的诱导,激发学生的思,品味作品的韵,领悟作品的神,探究作品的美.  相似文献   

11.
李焕兄 《魅力中国》2010,(15):48-48
一个好的班主任要用心灵去塑造心灵,以身立教;把握好“度”,让“距离”产生出美;善于运用评价语:给学生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学生个性和谐的发展,培养智、仁、勇兼修的人。  相似文献   

12.
方荷 《魅力中国》2010,(17):260-261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就要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去读书。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不是单方面地吸收文本所载负的信息,而是学生与文本进行近距离的“对话”。这是因为阅读的过程就是文本意义与阅读主体意识之间的互相交流、双向互动的过程。阅读时,各种相关的知识与生活体验都被读物的信息激活,与文本意义发生碰撞。有人将阅读活动比喻成“以文会友的交往行为”,这是很有见地的。基于个人生活经验与相关知识积累而产生的对文本的理解是形形色色、各不相同的。可以让学生各自表达自己的理解,进行平等的、无偏见的无权威的交流。在此基础上,可以对他人的观点进行发问、评价,以促进学生加深或反思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这段时间,我在教学中这种感受与日俱增:课堂气氛太沉闷,有时沉寂得像一潭死水.语文课虽然作为三主科之一,但它的地位在学生的心目中还不如小科重要,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如何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语文课堂不再沉寂?我彭导教师应在背课上下功夫,让语文课堂美起来,把课堂变为师生展示才情的地方,,变为心灵与心灵交流的地方,但究竟如何让语文课堂美起来,结合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以下经验.  相似文献   

14.
闫红涛 《魅力中国》2009,(3):111-111
长期以来,人们看重的只是语文课在文化学习中的基础地位,对语文课中的美育问题却不怎么关心。人们往往把美育看作是实施德育、智育的一种手段,而很少注意美育的独立价值。即使在教学中美育贯彻得比较好的教师,也往往缺乏理论的自觉。许多教师讲课时生动有趣,其目的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字、词、句、修辞等方面的知识,并未更多地考虑到文章的美和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一提起美育,人们想到的往往只是音乐、美术等艺术类科目。其实相比之下,美育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陈勇 《发展》2009,(6):102-102
所谓个性化阅读,是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得信息的过程,又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的过程,它还是引导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体现个性化阅读呢?我认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主体对文本客体的独特认识和感受,并用智慧与理性去理解、启迪和培养,想方设法营造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创造展示个性的契机。  相似文献   

16.
魏平 《魅力中国》2009,(3):110-110
小学数学中蕴含着许多美的因素。要让学生在美中学数学,在数学中感受美,做到真中求美,美中导真;通过移情,以情传真;寓教于乐,以美促真;开拓思路,真中显美,让学生在美中健康和谐地发展,是我们数学教师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喻德华 《西部大开发》2011,(12):127-127
在语文教学中把朗读教学落到实处,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但在仍有很多教师朗读指导不到位,或走形式,究其原因,大概对朗读的作用认识不够深。一堂好的语文课,就是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能够受到美的熏陶,与文本产生浓浓的情感共鸣,“多读胸中本”,其本就是对文本情感的体悟。实现这些目标,教师的模范引导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赵丹 《魅力中国》2013,(16):158-158
“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学本族语如此,学习英语更是如此。语境与周边环境不同,教学方法方式都应该有相应的转变。如果教学得法,便可事半功倍。要取得这样的好效果,趣味教学可以说是一种好方法。趣味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做中学,学中用,从而激发兴趣,学得主动,提高效率。由于教师的素质不相同,教学对象不同,使用教材不同,因而进行趣味教学没有也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可循。但趣味教学所探讨的这些方面和所要追求的效果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9.
江德光 《魅力中国》2011,(4):143-143
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有限时间内达成教学目标,是教师所必须面对的挑战。教师要以愉悦的。情去教学,以饱满的精神、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带动学生,让学生也能以轻松的。情去学习。本人结合学习心得,依据现行化学教学内容,对怎样提高课堂效率提出三部分的想法:一、构建过硬的化学教育专业素养;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建立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四、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五、善于反思、勤于总结  相似文献   

20.
中专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普遍存在知识浅底子薄、缺少学习热情;对学习缺乏兴趣,信心不足;活泼贪玩,纪律散漫;畏难厌学情绪较严重的状况。如何激发趣语文课堂学习的兴趣?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文这一学科与其他学科比较起来,更加注重知识性和生动性。因此,中专语文教学更注重一个“活”字。本文通过强调明确语文课目的,让教学目标活起来;教学方法多样,让课堂教学内容活起来;评价多样使学生内心“活”起来,从而使激活中专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