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我国国情之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是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地位相结合.政府是新农村建设组织者和推动者,必须发挥好其主导作用;农民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力量,必须突出其主体地位.在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主导作用有待切实加强,农民主体作用充分发挥面临多方挑战,而要实现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有机结合的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和提高干部素质.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实地访谈、考察和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说明:政府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面太宽,涉及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农民自主作为的领域则很小,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政府主导面太宽与农民作为领域太小互相影响,导致前者越位、缺位而主导功能失灵,后者导致自主作为受抑而主体性消减,不利于两者在新农村建设中形成合力。政府应纠正现有失灵现象,着力构建农民组织以增强农民主体作用,避免新的越位、缺位以改善其主导作用,实现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社会工作的专业特点、专业价值与新农村建设高度契合,社会工作者能够在新型农民培养、村庄发展和规划建设、农民合作组织培育、文明乡风形成、基层角色互动与资源整合等领域发挥专业服务功能,有助于弥补目前新农村建设存在的局限,形成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工引领这样一种良性互动的新农村建设格局,促进新农村建设持续健康发展。当前,要从加强理念嵌入,构建组织体系,完善规划、考核、评估体系,改善新农村建设的资源配置机制改进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入手,完善社会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吴江  欧书阳 《农村经济》2006,(12):90-9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政府为了彻底解决“三农”问题所提出的最新战略决策。无论是客观需要还是着眼于现实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要求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而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主要是保证新农村建设持续进行的正确导向、加速新农村建设进程的资金支撑、制定新农村建设蓝图的设计规划、提供农民主体作用发挥的组织保障的作用。因此,本文认为,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正确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就必须处理好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的关系、不同层级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责任关系、政府资金投入与社会参与的关系、前瞻性和现实性的关系、“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等。只有处理好这些关系,政府才能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在群策群力基础上发挥主导作用,积极稳妥地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卷首语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谁应该“唱主角”?这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自新农村建设提出以来就争论不断,普遍的说法是“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暂不论理论上怎样,实践中的情形怎样呢?《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互动》以对江西省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查为例回答了这个问题:总体而言,政  相似文献   

6.
“党政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各方积极参与”,湖州市与浙江大学合作,首创浙江省省级新农村建设实验示范区,探索出一条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机制。  相似文献   

7.
我国新农村建设实质上就是农业和农村制度安排的变迁,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更重要的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角色(包括政府、农户和农民自组织)会随着新农村建设所处的不同阶段而发生转换。因此,本文认为,应在充分认识三大主体角色转换的基础上,建立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农民自组织和农户互动型的动态推进机制。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系统是在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经济体制下逐渐形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封闭的均衡系统,新农村建设实质上就是要打破农村社会经济系统的均衡,从根本上改造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传统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证分析表明,嘉兴市创建的"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与全社会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推进机制是现实可行的,也是非常有效率的。关键是:(1)政府应着力制度创新,加大公共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制定激励性政策和广泛的组织动员。(2)坚持国家扶持和农民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切实尊重农民意愿,培育农民的自主意识,提高农民自主能力。(3)建立城乡文化结对、文明单位与行政村结对和民企联村的"三结对"机制,为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构筑平台。  相似文献   

9.
东临黄海、南接港城的江苏省赣榆县罗阳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紧紧围绕"二十字"方针,科学规划,积极引导,整体推进,以建设.生态水乡、港城花园"为定位,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服务的作用,党群同心,干群联手,谱写出了一曲"三创"促.三新"建设新农村的凯歌,成为苏北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一颗璀璨新星.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系统是在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经济体制下逐渐形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封闭的均衡系统,新农村建设实质上就是要打破农村社会经济系统的均衡,从根本上改造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传统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证分析表明,嘉兴市创建的“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与全社会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推进机制是现实可行的,也是非常有效率的。关键是:(1)政府应着力制度创新,加大公共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制定激励性政策和广泛的组织动员。(2)坚持国家扶持和农民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切实尊重农民意愿,培育农民的自主意识,提高农民自主能力。(3)建立城乡文化结对、文明单位与行政村结对和民企联村的“三结对”机制,为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构筑平台。  相似文献   

11.
参与式理念已经成功地应用于许多农业发展项目,在农业研究项目中我们尝试应用以农民为主导的实地研究方法。在外来者的参与下,由农民讨论和制定研究计划,由农民实施和管理研究项目。实践证明,以农民为主导的实地研究,完全符合当地的自然和社会条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13.
财税政策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48个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的农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面板数据模型,采用杜邦财务法建立起财税扶持政策,对龙头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指标进行相关的统计描述和相关检验。研究结论:财税政策对农业龙头企业的实际经营绩效影响不显著,即扶持政策缺乏效率。其原因在于财税政策扶持过程中存在三个问题:一是财税支出结构不合理和实施方式不科学;二是财政资金和所得税优惠政策使用管理较弱;三是政府扶持过分强调龙头企业的公益性目标。今后提高财税政策对农业龙头的激励需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调整财税支出结构和改进实施方式;二是强化资金使用管理和监测;三是继续促进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资阳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经验,分析了资阳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建设、农业产业化园区、示范基地和农民教育建设情况,指出资阳市农业产业化的成功对我国丘陵地区进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扶持龙头企业:从信息角度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选择了信息作为切入角度,探讨了信息不对称以及信息收集过程中的一些特征,给龙头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难题.针对这些难题,提出,应该鼓励龙头企业兴办合作社来解决它所面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建设专业化市场、实现专业化生产以及企业之间的"结网",来克服龙头企业在信息收集过程中的低效率.  相似文献   

16.
17.
农村干部肩负着组织领导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必须深化执政思想建设,形成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加强执政主体建设,建立健全长效的激励机制;加强用人机制创新,切实选好配强农村干部,着力提升整体素质;加强考评与激励机制创新,强化管理措施,稳定农村干部队伍;加强领导协调,重视创新工作与责任机制,切实落实抓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责任制。  相似文献   

18.
论农业产业化过程中龙头企业的创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是培育具有市场开拓能力,能进行农产品深度加工;,为农民提供服务和带动农户发展商品生产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要实现创新发展就应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同农民形成合理的利益关系。转变市场观念,开展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一系列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19.
循环经济型主导产业分级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循环经济原理选择区域主导产业是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有利于从源头预防区域结构性环境污染,促进经济与环境双赢.循环经济型主导产业分级评价模型是从经济属性和环境属性两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分级评价标准对区域主导产业进行筛选.本文以海南省为例,根据评价模型确定出海南省四个主导产业和五个...  相似文献   

20.
庭院经济是农牧团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致富职工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科学调整产业结构,增加职工收入,稳定职工队伍,拓宽就业门路,强化商品意识,增加竞争本领,丰富市场,转移富裕劳动力,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手段.同时也是职工抗御各种自然灾害和市场冲击力的有效途径之一.笔者结合当前各农牧团场的实际,就庭院经济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