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不确定需求构建碳限额、碳限额与交易、碳税三种常见碳政策下制造企业的运作和减排模型,分析其最优决策,进而分析各参数的敏感性。并通过数值分析,分析了不同碳政策下,各政策参数对于企业决策的影响,分析结论对低碳经济下企业在降低碳排放、保护环境的同时提升企业运作绩效,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并对政府碳政策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开征碳税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要求所在,也是我国参与国际贸易谈判、取得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抓手。本文明确了碳税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作为碳定价政策的“减碳”功能定位,并从与碳交易市场的对比分析中进一步明确了开征碳税的重要性;归纳总结了碳税税制设定的基本理论,税率设定问题形成了边际社会损害成本和动态税率定价理论,税制设定问题则形成了污染者付费定价原则;讨论了碳税的双重红利效果,并明确了实现双重红利既需要依靠绿色税制的变迁,又需要绿色财政政策配合;提出开征碳税的策略选择,结合各国碳税征管的实践和经验,提出以开征碳税为契机,构建并完善碳定价机制、碳减排复合机制和绿色财政体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碳税政策、能源要素、碳排放和产出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在引入环境公共支出与政府减排偏好的基础上重构政府目标函数,探讨最优碳税的决定机制与碳排放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实施动态碳税能够带来消费产出比的增长和碳排放总量的下降,有助于经济向消费驱动及绿色低碳转型。此外,本文还对两种不同减排关注度下的动态碳税情形进行了模拟,结果发现在应对碳减排问题上,政府最合理的态度是保持适度关注,此时实施动态碳税政策有助于经济发展向更高层次的均衡迈进;倘若对碳减排持过度关注态度,那么实施动态碳税政策则会产生“双刃剑”效应,在实现更高减排效率的同时也会对产出和消费产生强烈的“挤出效应”,令二者陷入“双重底部循环”。因此,政府保持适度的减排关注才是适应当下经济发展需要的占优选择,这不仅能够为实现“双碳”目标托底,更有助于经济系统向更高的消费、更高的产出以及更加合理的结构转型。  相似文献   

4.
随着世界各国相继开征碳税以及"碳关税"的提出,关于我国开征碳税的研究越来越多,包括开征碳税的必要性、碳税的框架设计、碳税的经济影响等方面。文章将对我国开征碳税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重点对以上三个方面进行梳理,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作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历史上,美国习惯于采用指挥与控制法来减少污染物排放。然而,这种规制措施会降低产业部门的生产效率。文章引入基于市场机制的两种碳价政策,一是碳税,二是总量控制与交易计划,并对这两种政策选择的设计进行了探讨,对二者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减排效果、促进政府税收、加强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比较,认为采用一种将碳税和总量控制与交易计划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碳价政策,在效率和分配方面要优于指挥与控制法。  相似文献   

6.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能够部分或全部实现森林生态效益的价值,体现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平等性,动员全社会参与森林生态系统的保育,更好地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能力。本文通过综合分析相关文献,理清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概念和范畴,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与政策开展研究和探讨。对森林生态补偿的历程进行回顾,探讨了森林生态补偿机制建立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进行初步核算,得出补偿标准的范围,以期为补偿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根据以上分析和探讨,提出今后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叶旭  杨湘浩  邓思远 《技术经济》2022,41(2):155-166
促进企业低碳生产和消费者绿色消费,是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件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充分保障。构建由地方政府、企业和居民多主体构成的碳税再循环系统,结合当前中国国民收入水平和低碳经济发展状况,利用三方演化博弈理论研究多主体策略选择的演化过程,并应用Python程序设计语言对整个演化过程进行数值仿真,探究地方政府不同的补贴策略、产品的收入需求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等变量对碳税再循环分配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低碳补贴和收入补贴策略之间,地方政府实施前者更能够促进居民绿色消费和企业低碳生产,但实施后者有利于改善收入不平等问题,同时产品的收入需求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差异也会影响地方政府碳税返还政策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旅游业减排对策是近年来国际可持续旅游研究领域中的核心命题。历年来有关旅游业减排对策研究文献的回顾表明,随着国际旅游业界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不断反思,以及对旅游业碳排放水平认知的不断深化,研究人员分别针对旅游者、旅游企业、政府、旅游相关行业协会与组织机构、旅游目的地等不同对象,就旅游业减排的技术方法、管理措施、消费行为方式及相关的减排政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在可再生能源利用、低碳旅游消费、旅游"碳管理"、自愿"碳抵消"机制、航空"碳税"政策及"碳中和目的地"等领域形成了一些共识。  相似文献   

9.
企业是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重要主体,如何将企业的生产策略选择同低碳经济发展所要求的环境绩效相结合,是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前提。通过构建一个代表性企业的产品差异化生产函数模型,借助于机制设计理论分析企业生产策略在市场机制和政府碳税政策机制下的演化过程。分析表明:在市场机制下,仅靠企业自身来选择低碳产品生产策略,具有不确定性;在政府碳税政策机制下,只有政府的碳税政策满足一定的比例时,企业才会选择低碳产品生产策略,否则企业仍然会选择高碳产品生产策略,这样一个分析结果为政府在低碳经济中制定相应的碳税激励政策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现行财政政策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的不足,明确了未来中国运用财政政策应对气候变化的思路,并根据我国的实际需要提出了未来应对气候变化财政政策的重点措施,具体为:创新财政投入政策,适时开征碳税,探索建立"碳预算",建立减缓碳排放的市场化机制,制定应对碳关税的战略措施,完善其他绿色税收政策,构建应对气候变化财政政策的绩效评价体系等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夏国祥 《财经研究》2016,(5):99-110
发端于清末的中国遗产税制度思想,历经北洋政府时期、国民政府前期和国民政府后期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并最终促成了遗产税制度在中国的实施。文章将思想界的活动与政府决策综合起来考虑,系统地梳理了民国遗产税制度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特征。研究发现:(1)民国时期思想界对遗产税制度建设的讨论遵循了三个原则,即公平原则、国情原则和可行性原则。(2)民国遗产税制度思想的演进过程,实为国人从本国国情出发,对税制公平性和可行性的权衡过程。(3)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思想界在遗产税制度模式的选择上明显倾向于分遗产税制;而到了国民政府后期,总遗产税制最终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因此,民国时期的遗产税制度思想演进过程,是一个从注重公平性向注重可行性的转变过程。这是民国遗产税制度思想臻于成熟的表现。文章不仅是对近代中国财政思想研究的拓展和深化,还能为我国当前的遗产税制度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生态足迹核算方法和生态服务价值理论所确定的价格体系,在核算生态赤字及其价值并提出其价值补偿的环境税方案的基础上,将生态占用作为一种要素投入,构建绿色社会核算矩阵和环境税 CGE 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比较分析了在5%、10%和30%的补偿强度下税收方案的环境效应、就业效应、增长效应、分配效应和贸易效应。模拟结果表明:(1)生态赤字税方案具有减少生态占用和增加就业的双重红利效应;(2)各部门的总产出和中间投入总体上下降,但名义 GDP 增长,绿色 GDP 增幅更大,而实际 GDP 则下降,表明税收政策会造成价格指数一定程度的上升;(3)政府税收收入因生态赤字补偿额度较大而增长较快,且增速高于劳动和资本要素报酬的增长,但居民收入和企业收入比重略有下降。基于我国资源与环境等税收在总税收中的比重,以及 OECD 国家的税制结构和变化趋势,文章最后建议生态赤字税的补偿性税率应低于5%。  相似文献   

13.
While the influence of the corporate tax system on the cost of capital faced by firms in the corporate sector has been studied extensively, these studies generally assume that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s restricted to alterations in the rates and deductibility allowances of the corporate income tax. In this paper the case where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also includes the payment of investment grants to the corporate sector is considered; it is shown that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corporate tax system and the grant structure are crucial in determiningthe cost of capital. In particular, conditions are derived under which a higher grant rate will raise the relative cost of capital.  相似文献   

14.
生态维护建设税是指国家为了加强生态的维护建设,扩大和稳定生态维护建设资金的来源而开征的一种税收。作为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的附加税种,生态维护建设税以备单位和个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的税额作为计征依据。它的开征可以为生态的维护和建设提供专门的、稳定的资金来源,实现全社会共同分享生态资源,共同承担生态环境的维护和建设成本,对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遵循维佐利克和哈克特(Wieczorek and Hekkert)的研究思路,构建了创新政策的作用路径模型,并在创新政策体系框架下,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创新政策对创新系统绩效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政府财政科技拨款”、“政府采购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与我国创新系统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发税收优惠政策”、“金融支持政策”、“基础设施政策”与我国创新系统绩效无显著的相关关系;“教育投入政策”、“开放政策”与我国创新系统绩效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据此本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给经济社会带来了积极效应,但是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以旅游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博弈关系研究为出发点,以政府和旅游企业作为博弈主体,通过引入政府的生态环境治理奖惩制度,并且结合模型求解和仿真实验进行博弈分析。研究结论为:一是旅游企业转型成本和收益之比决定其绿色转型的决策意愿;二是政府的环保监管决策主要基于监督成本与污染处罚收益之比;三是政府和旅游企业之间的博弈是长期的,双方最终的选择策略与其最初策略密切相关。基于上述结论,文章建议作为发展和环保博弈的推动者,政府部门要着眼制定长远政策,加快建设健全奖罚结合的机制,帮助和引导旅游企业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运用税收政策,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切实支持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本文就我国现行税制中与生态环境相关的税收措施进行了评析,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方政府没有独立的税收立法权,但仍然可以通过企业所得税优惠开展中国式税收竞争。本文在构建省级企业所得税优惠衡量指标的基础上,使用面板数据空间滞后模型分析表明,中国地方政府间存在无序的策略互补式税收竞争,并且在企业所得税名义税收优惠上的竞争比实际税收优惠更为激烈。中央政府有必要从企业所得税名义税收优惠入手,采取措施规范地方政府间的企业所得税竞争行为,但同时也应该保持税收优惠政策本身及其实施效果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9.
赵云旗 《现代财经》2006,26(3):70-74
从现实财政理论的角度,考察分析唐代后期的财政体制,可以认为该时期的三分制是中国封建社会分税制的萌芽。并论述唐代三分制产生的原因、国家税种的划分、各级政府事权的划分和唐代分税制萌芽产生的意义,为现在分税制的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分权体制下政企之间的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以及在此基础上构建的计量模型,将地级市之间经济竞争程度与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相匹配,验证了地方政府经济竞争程度与企业实际税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地方政府所面临的经济竞争程度越激烈时,其辖区内上市公司的实际税负越低。进一步分析发现,地方政府经济竞争对辖区企业的减税效应存在显著的地区、产业和所有制异质性;分位数回归发现,辖区企业处于不同税负强度时,地方政府经济竞争的减税效应也存在明显差异。在当前减税降费、让利于企的新时代背景下,本文的研究对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和规范横向竞争中地方政府行为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