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梁添勇 《时代经贸》2013,(22):185-187
人口年龄构成不同,对人口再生产、社会经济、教育卫生、社会负担等都有不同影响。研究人口年龄构成可为不合理人口年龄结构调整、教育卫生公共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已由。两高一低。人口增长模式转变为。三低。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年龄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以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为依据,通过对全国、福建省和龙岩市普查资料及与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对比分析,揭示了全国、福建省和龙岩市人口年龄构成的变化,阐述了这种变化对教育事业发展的影响,尤其对教育布局和教育结构的影响,提出了适应人口年龄构成变化后教育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人口问题是国家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基于福建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从人口增长、人口素质和城镇化率等方面分析福建省人口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3.
"十一五"时期我国城乡结构及劳动力变动趋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我国城乡结构的现状 (一)城乡人口结构。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2000年末我国人口已达12.66亿。其中,城镇人口达45866万,所占比例为36.22%;农村人口达80739万,所占比例为63.78%。据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2001年底我国总人口为12.76亿。其中,城镇人口达4.8亿,所占比例为37.66%;农村人口达7.96亿,所占比例为62.34%。随着经济发展,人口流动加速和城镇化的  相似文献   

4.
主要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结合往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和统计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和对比分析方法,对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口变化特点以及在城市化发展阶段过程中的主要人口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当前城市化中人口变动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城市化带来人口过度向东南部大城市集中,造成城市资源超载和环境问题加剧;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导致西部人口较少,影响国家安全与稳定;家庭规模小型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给我国养老事业带来严峻挑战;城市化发展同时加剧了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社会融合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由于乡-城人口迁移,中国的城乡人口老龄化趋势将发生根本性变化。本文基于2005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通过人口预测,研究了乡-城人口迁移对城乡人口老龄化及养老保障的影响:一方面,乡-城人口迁移将缓解城镇人口老龄化程度,为中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带来大量的养老金红利;另一方面,它将导致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快,进一步加速农村传统养老保障功能的弱化。  相似文献   

6.
借助云南省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云南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以及合作单位提供的数据,从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分布三个角度对边境民族地区人口空间格局演化特征进行分析。从经济环境、民族成份、医疗卫生条件等角度研究边境民族地区人口空间格局演化的影响因素。运用VAR模型对边境民族地区人口空间格局演化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与相应启示之处。  相似文献   

7.
数字与人     
《新经济》2011,(5):6-6
81.03%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第六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这次人口普查显示,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9万人,比2000年增加11700万人,增长81.03%。根据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将港、澳、台2010年底人口数据计入在内的全国人口总数为1370536875人。  相似文献   

8.
谭峰 《环境经济》2011,(6):68-69
中国是一个城市化进程非常快的国家。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年中国城市化率为49.68%,和全世界2010年的城市化水平(50.6%)基本一致。也就是说,2010年,世界上有一半人居住在城市,而中国也有  相似文献   

9.
通过比照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县数据,发现人口净输入的东部9个较发达省市也出现了219个人口下降区,约占全国人口下降区总数的21.43%。这些人口下降区在形成机制、人口年龄构成、经济发展、空间分布及农村地区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借助人口发展预测模型对县域个案的分析发现,执行单独两孩生育政策仅能产生较小的短期效应,长期来看无法阻止人口下降区人口总量持续下降和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趋势。国家应高度重视正在扩大的人口下降区及其引发的社会经济冲击,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生育政策,提升人口下降区中心城市的人口集聚能力,加速构建县域医护快速响应系统,特别是要重点解决好人口下降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刘学华  张学良  李鲁 《财经研究》2015,(11):108-123
文章在经典模型拓展基础上建立了城市政策分析框架,运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等统计数据,阐释了我国城市住房、交通、户籍和人口等方面的制度或政策影响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的路径模式,并研究了政府外部干预和市场内在驱动共同作用下中国城市体系规模结构演进的经验事实.研究结论是:(1)1985年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呈现出偏向"中心城市"增长、城市首位度偏低等典型特征;(2)受城市行政层级、城市规模控制和户籍制度等政府干预因素影响,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和大、中、小城市的路径选择有别于先发国家城市化实践和城市经济学文献的相关结论;(3)中国城市化"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张"的传统模式亟须调整,未来的城市化道路选择及城市体系优化,需要以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的方式加以磨合推进;而当前城市政府的理念更新、职能转变和"城市化红利"公平分享的落实则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1.
利用人口普查和人口调查资料,通过生命表的Logit模型估计了2009年全国城镇乡村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给出了部分普查年份按城乡分年龄性别的预期寿命。分析了近30年来中国平均预期寿命的变化特点,并同发达国家进行了对比分析。其结果可反映中国平均预期寿命的增长趋势,对未来人口发展预测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城乡的老年健康及老年照料问题日益严重。利用中国城乡老年人状况调查数据、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以及国家卫生服务利用调查数据,从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残疾水平、自评健康以及健康预期寿命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城乡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探讨了目前我国城乡老年人的照料提供来源。提出了人口老龄化趋势下提高老年健康水平,应对老年人口照料危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Demographic changes have considerable impacts on a country’s long-term growth trajectory through the savings, consumption and labour market channels. Population changes, including ageing, migration and urbanization, as well as lifestyle shifts may affect growth for fast-growing countries like China. Rural population migrating to cities consumes more energy services and produces larger emissions since urban lifestyles are generally more energy- and carbon-intensive. Household structures also keep changing across the majority of Chinese cities. Migration and urbanization together drive China’s energy consumption, CO2 emissions upwards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downwards if the current trend continues over time. It is, thus, necessary for China to draw useful lessons from experiences in other countries by reconciling population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This study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challenge of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resulting jointly from population and lifestyle changes in China over the period 1978–2012. The empirical analysis generates empirical findings documenting that population changes and consumption behavioural changes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increased carbon emissions over the last three decades. The modelling results are highly relevant for policymakers who seek to adopt new policies to mitigate lifestyle change-driven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that China has to cope with in the foreseeable future.  相似文献   

14.
武汉市城市化进程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武汉市1990年、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和各乡镇、街道1949~2002年户籍人口统计资料,对武汉市城市化历史进程、现状、市内城市化差异进行综合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从1949~2002年,武汉市城市化进程曲折缓慢,武汉市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化水平明显落后于工业化和非农就业水平,城区与郊区之间城市化进程差异明显.变"在控制中发展"为"发展中控制"是武汉市城市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市镇设置标准和市、镇人口统计口径的变化与中国城市化发展之间的关系。市镇设置标准和市、镇人口统计口径等行政因素对中国城市化水平有重要影响。当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具有高估的现象,表现在城镇人口中农业人口的比重过高和城镇就业人口中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比重较高。未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在提高城市化水平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需要提高城镇人口中非农业人口的比重,改善城镇人口的就业结构,同时制定客观、合理的市镇设置标准和市、镇人口统计口径,使中国的城市化水平真正反映中国城市化的实际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分权式改革的视角分析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济发展道路,总结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成功经验在于政治集权下的经济分权。但是经济分权并不能有效缩小城乡、地区与贫富差距,其原因在于中国人口不能自由迁徙,对落后地区的地方政府不能实现"用脚投票"效应,从而影响了对地方政府的监督与激励作用。文章指出只有在人口自由迁徙的条件下,政治集权下的经济分权才能有效激励地方政府,特别是落后地区地方政府发展地方经济的积极性。在认清分权式改革与人口迁徙关系的基础上,正确设计下一步的改革方略,有利于中国真正走出一条大国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并伴随有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本文通过构建一个理论分析框架,在城市化水平与农村—城市移民率的变动之间建立一个模型,发现在农村—城市移民率和城市化水平、农村人口与总人口自然增长率之间存在着联系。通过城市化数据分析我国的农村—城市移民率的变化情况,并应用城市化的logistic方程对城市化水平以及农村—城市移民率进行进一步的估计,最后预测它们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持续发生的大规模乡城迁移背景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养老保障的供给方面看,人口乡城迁移有助于提高农村地区老年人的经济保障水平,但在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会有所欠缺。农民从农村走向城市,不仅提高了人均收入水平,而且在经济上为农村地区开展社会养老提供了可能。事实上,人口乡城迁移在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也加快了我国农村地区养老观念的转变和养老保障体系的重建。  相似文献   

19.
Based o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New-Pudong (East Shanghai) and Old-Puxi (West Shanghai) in their respective ability to absorb rural migrants, the very essence of urbanization, this paper finds that, constrained by the current hukou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and land tenure system, although New-Pudong has emerged as one of the most modernized urban areas in the world, it did so under an urbanization model that is government-dominant and characterized by high land-intensity and capital-intensity. This model represents a serious mismatch in terms of China's factor endowment that is characterized with a large but relatively poor rural population. In sharp contrast, guided by the market mechanism under private land ownership and free migration, Old-Puxi emerged as an urbanization model that was very adaptable to China's factor endowment and stage of development. Therefore, as a model of endogenous urbanization, Old-Puxi is more efficient and inclusive, at the same time more sustainable economically and environmentally, and for this reason more applicable to China at a time when China needs to urbanize most of its rural population urgently to avoid the further worsening of the rural/urban divide and income disparity.  相似文献   

20.
曹广忠 《经济地理》2001,21(2):213-217
随着我国乡镇地区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经济空间结构不甘落后 日益复杂,传统的城镇人口统计口径在量测城市水平时表现了邮越来越多的局限性。本文结合实地调查,在分析传统方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了为接近实际的城市化量测方法,并据此对城市化的内涵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目前我国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