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伟杰 《济南金融》2008,91(1):22-25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部门的风险和不稳定性因素可能极大地影响实体经济的运行,因此,正确评估一国所面临的金融风险成为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重要内容。在学术界,金融危机(稳定性)理论已经经过了强调"基础经济变量"的第一代模型、强调"心理因素"和"预期自致型危机"的第二代模型和对国家资产负债状况进行总体分析的第三代模型的衍变过程。资产负债分析是第三代理论研究模型的核心,但由于统计资料的局限性,这一分析方法在我国的应用还受到诸多限制。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理论沿革及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危机理论经历了强调“基础经济变量”的第一代模型、强调“心理因素”和“预期自致型危机”的第二代模型和对国家资产负债状况进行总体分析的第三代模型的衍变过程。资产负债分析是第三代理论研究模型的核心,但由于统计资料的局限性,这一分析方法在我国的应用还受到诸多限制。  相似文献   

3.
一、全面收益理论在我国现行准则中的运用分析(一)全面收益理论与资产负债观。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突出了资产负债观理论。《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中规定:在计税基础上,由原来强调从收益表的角度分析企业的收入和费用与纳税扣除之间的差异,到现在强调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分析企业在  相似文献   

4.
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是会计核算中计量收益的两种不同的会计理论。资产负债观直接从资产和负债的角度确认与计量收益,认为收益是期初净资产和期末净资产比较的结果。在资产负债观下,会计目标侧重于将资产、负债及其变动作为最基本的计量过程。资产负债观认为当资产价值增加或是负债价值减少时会产生收益,不论收益是否实现,只要是净资产额有实质性增加,就当作收益确认。该方法以资产负债表为报表的核心,它强调经济行为的实质性。  相似文献   

5.
资产负债表观是以资产负债表为报表重心,从资产与负债的定义出发,强调在每一会计期间确认和计量业已发生的交易和事项所引发的未来期间所得税的流入或流出对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影响。可见,资产负债表观注重资产、负债的质量,以资产、负债要素为核心进行确认和计量。资产负债表观在财务报告目标中的体现:一是为了满足主要目标,即决策有  相似文献   

6.
一、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一种具体的管理方法1、理论源泉。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在理论上源于资产负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形成于70年代,盛行于80年代。这一理论是继负债管理理论,资产管理理论之后出现的一种综合性理论。这种理论也称作资产负债联合管理理论。它是一种协调银行各种业务以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全面的管理理论。这一理论强调银行在其资产负债业务中必须同时管理资产、负债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利率结构和风险结构,以使银行在市场  相似文献   

7.
收益的正确定义和计量披露,是现代会计制度试图解决的核心问题。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的变迁,成为当代会计收益计量实践发展的趋势。文章探讨了这种转变的理论意义,并通过理论分析论证了资产负债观计量的收益比收入费用观更能满足决策需要。同时,利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实施一年所提供的独特研究机会,着力检验资产负债观是否确实改善了会计信息质量。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资产负债观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第四代应用系统建设("103"工程) 中国工商银行前三代核心应用系统的先后推出,极大地促进了全行业务的发展和经营管理水平的跃升,显著提升了核心竞争力.为满足工商银行未来架构重组、业务流程变动、产品快速创新和经营管理变革的需要,经过一年多的研究论证,总行于2008年10月31日正式启动了第四代应用系统建设工程,又称"1031"工程.  相似文献   

9.
当短期官方名义利率降至零附近后,美联储采取了"信贷宽松"的策略应对金融危机."信贷宽松"的一个主要内容是美联储对其资产负债结构的主动性调整.本文在阐释中央银行资产负债结构转换基本原理及其理论基础之上,实证分析了美联储资产负债结构的转换过程,并简要评析了其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保险公司资产配置需要同时考虑资产负债匹配和风险-收益均衡.本文在偿二代对保险资产负债匹配的隐性要求和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监管规则对资产负债匹配的显性要求下,考察了资本占用和久期匹配约束下的险资投资策略,研究了保险公司的最优资产配置问题.结果 显示:负债久期较长的寿险公司很难同时满足偿二代资本要求和资产负债久期匹配要求;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监管规则对保险公司资产配置策略产生显著影响;资产收益特征设定下,保险公司资产配置策略有改进空间.本文的创新点是依据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监管规则显性地引入资产负债匹配要求,同时在偿二代与资产负债匹配约束下研究了寿险公司最优资产配置.  相似文献   

11.
以江泽民总书记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对用延安精神教育党员、教育干部、教育人民、教育青少年极为重视,江总书记参观延安时强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没有过时,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艰苦岁月要发扬延安精神.  相似文献   

12.
迄今为止,经济危机模型可以分为四代,第四代经济危机模型总体上属于"紧缩性陷阱"形成的经济危机.本文认为,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重大的选择,风险和机遇并存.为此,本文提出由"紧缩性陷阱"形成的五大经济危机模型,对当前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运行本质进行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文选>出版发行,是全党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胡锦涛总书记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江泽民文选>出版的重大意义,系统归纳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富有独创性的理论成果,高度评价了江泽民同志作为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创立者的重大贡献,并对全党全国学习运用<江泽民文选>提出了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14.
研究背景和意义 资产负债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而流动性风险是资产负债管理的核心之一。从全球范围来看,各国的商业银行,尽管所处经济环境不同,经营管理各异,但资产负债比例却存在着相当程度的一致性,都在自觉地采用资产负债比例进行最优化管理,防止流动性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向廷勋 《会计师》2021,(13):37-38
商业银行盈利的重要来源是贷款业务.在对银行管理的深入研究与分析中,其逐步形成的管理方法在现代商业银行管理中有重要指导意义,其中资产负债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管理的基础,也是现代商业银行管理的核心.商业银行在管理中需要结合经济情况的实际变化,做好资产、负债等统一与协调管理,才能更好地实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总体目标.本文主要基于一级分行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综合平衡管理有关问题展开分析,从不同角度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给出综合性管理措施,提升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同时为其他相关商业银行一级分行的资产负债平衡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大金融战略的内涵和实践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雨露 《中国金融》2013,(12):25-28
从动态角度看,在一个长期的制度均衡中,银行和资本市场之间应该是互为补充、相互促进、"螺旋发展"的关系"大金融"命题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一是在金融学理论上强调宏观理论和微观理论的系统整合,二是在金融理念上强调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和谐统一,三是在金融实践上强调一般规律和"国家禀赋"的有机结合。与传统的经济学方法论相  相似文献   

17.
以价值管理为核心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模型将资产负债管理相关要素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内,实现了价值创造和风险控制的有机结合,促使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行为与银行价值最大化的基本目标协同一致。基于价值管理的资产负债理论模型为中国银行业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贷款定价及利率风险计量等资产负债管理核心领域的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推进中国银行业资产负债管理向价值管理转型还必须从银行内外部同时着手,在银行内部积极吸收借鉴国外成熟的理论模型,加快开发资产负债决策支持系统,同时,大力推进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 利率、流动性和提前偿还情况是资产负债管理(ALM)的核心.其中净利息收益(NII)是银行业的生存根本,通常用目标净利息收益(或目标净利息利润率,NIM)和NII波动最小化或银行股权市场价值波动最小化表达资产负债管理目标.体现不同银行和不同时期资产负债管理会计业绩的行业标准是NIM,它的定义是NII除以平均总资产.因为净利息收入等于利息收支差,所以NIM可视为获利资产差额,即差额管理.但会计计量侧重于报告收益对利率突变的敏感性,这种敏感性由净利息收益的突变驱使.故引入经济附加值变量,综合分析经济利润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19.
紧缩的代价     
邹平座 《新疆金融》2010,(9):131-134
<正>至今为止,经济危机模型可以分为四代:第一代经济危机模型是指20世纪30年代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第二代经济危机模型主要是指20世纪70年代通货膨胀形成的经济危机;第三代经济危机是指20世纪90年代外部冲击型经济危机;第四代经济危机总体上属于"紧缩性陷阱"形成的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针对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现出的新问题和新任务,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经济理论,并创造性地提出了经济发展的“四大”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