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银行监管是有成本的.它一方面可以降低银行体系的风险,使整个社会从中获益: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会造成监管成本超过由监管带来的收益.从而降低整个社会的福利。本文对银行监管的成本和收益及其构成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影响银行监管成本收益的各种因素,建立了基于成本收益分析的最优监管模型:同时从现阶段我国银行业监管中监管对象和监管环境的特殊性出发,提出了重新塑造高效银行监管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闫迪 《时代经贸》2014,(2):144-145
随着高速公路路网日益发达,规模越来越大,高速公路运营期的行政管理成本成为一项重要的成本支出,研究高速公路运营期行政管理成本如何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以J管理处为例,分析了高速公路行政成本预算与执行的现实情况,并给出了高速公路行政管理成本控制原则,提出了行政管理成本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证券市场监管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证券市场监管是有成本的,包括直接成本,间接的成本。由于存在监管成本。在追求理想的监管目标时必须考虑监管成本的因素。证券市场监管并非监管程度越严格越好,适度的监管能使市场的收益与成本差达到极大值,最大程度地促进市场的发展,而监管程度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证券市场资源的最佳配置。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政府行政成本过离的现状行政成本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一定时期内为履行其职能而进行的行政活动所耗费的资源。虽然行政成本构成复杂,不少内容难以界定和统计,很难有效地对政府行政成本进行量化,但我国行政成本过高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每年两会,“我国行政成本居高不下”问题都会以不同的“议程形式”提出,前年是“中国行政成本全世界最高”,去年是“26个老百姓养一个官员”,今年是“我国行政成本25年增长87倍”。下面以我国政府财政支出中的行政管理费来一窥我国高昂的行政成本。  相似文献   

5.
降低行政成本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福建行政成本支出大幅上升。行政成本支出的大幅上升,一方面,会影响公共财政其他领域支出;另一方面,意味着社会公众享受行政服务“价格”昂贵,加上现实中行政成本支出存在的奢侈浪费,必然会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降低行政成本不是简单地压缩行政支出,而是要在进一步转变行政职能,保障履行行政职能所需支出的基础上,控制不必要的支出、超前的支出和浪费的支出,从而降低行政成本。根据行政成本支出现状及原因,降低行政成本必须从深化行政管理改革和支出管理改革两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6.
金融监管成本理论表明实施监管过程中需要权衡成本与收益,以达到监管效率的最大化。从监管成本收益的角度看,金融危机之后中美两国部加快改进对私募基金的监管,但由于两国市场体制不同带来的监管成本和收益平衡路径也大不相同。美国式的路径意味着在高成本、低收益阶段,通过针对性的完善注册制度、信息披露制度来消除监管真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尽管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控制行政成本,但在现实工作中,行政成本始终以较快速度增长,不仅加大了财政负担,影响了经济发展环境,而且挤占了其他公共服务资金。因此,从财政财务管理工作的角度出发,结合富阳市实际,就行政成本偏高的主要原因,以及降低政府行政成本的对策和建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我国金融业已逐步进入“混业经营,分业监管”阶段,金融集团大量成立。由于金融集团内不同行业的子公司被要求使用不同的风险度量模型,且不同子公司有不同的资本成本,所以,金融集团可以通过将风险在不同子公司之间重新配置,实现监管资本套利。基于此笔者构建了一个金融集团风险成本最小化的模型,在总体风险给定的情况下,分三种情况讨论了使金融集团风险成本最小化的监管资本套利最优策略。对于监管资本套利行为本文也分析了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监管对策。  相似文献   

9.
降低行政成本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目前是世界上行政管理成本最昂贵的国家之一.许多学者已从不同角度分析其原因.笔者认为可用帕金森定律和黄宗羲定律来解释其根本原因.本文不打算在原因分析上多费笔墨,只想从制度的角度谈谈如何降低行政成本,具体途径为:缩小规模、创新流程、优化结构;建立低行政成本的政府框架,完善制度约束;建立绩效评估制度,推动行政成本正向激励;强化行政成本监管,在制度设计上为"公共领域"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建立行政成本的监督控制机制,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加强纪检监察工作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本文针对目前我国许多地方出现的行政成本预算源头失控;行政成本预算编制失控;行政成本预算执行失控等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康之国 《经济经纬》2008,1(1):132-134
构建节约型政府重在行政成本控制,但当前我国行政成本过高、增长过快的现实,使行政成本控制面临诸多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就是完善公共财政预算编制,增加公共财政预算的透明度,加强财政支出监督管理,以降低行政成本.  相似文献   

12.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这一战略抓住了目前我国技术创新体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是促进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关键环节。长期以来,我国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一直错位,政府承担了过多本应属于企业的任务,这是我国科技活动长期低效远行的制度性原因。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必须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强化政府的服务功能,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经济扶持。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政府失灵现象出现,人们开始关注政策工具的创新及"新政策工具"的运用.政策执行者也呼吁采用新政策工具,对新政策工具的关注、分析、引进可以看作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积极回应,是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制,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政策工具的转变和创新对我国提高政府管理的绩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行政性垄断是凭借政府行政权力形成的垄断。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规制计划经济体制所特有的垄断行为尤其是行政垄断,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已经成为当前经济领域中一个重要的问题。结合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反垄断立法工作,本文试对行政垄断的现状、危害及对策等问题阐述了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5.
发生在中国改革进程中的代价分配不公,引发了社会种种不良反应,累积成今日无法回避的社会矛盾,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利益协调是关键。为此,就需要国家和政府通过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制度创新,建立公正合理的改革代价分配机制,有效地协调由更深刻的利益格局调整所引发的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  相似文献   

16.
中国构建合理政府规模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慧 《经济与管理》2007,21(2):86-89
政府规模问题是中国推进政府改革进程中值得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衡量政府规模指有政府机构和工作人员、政府收入、政府支出,由中国政府规模现状的比较,中国应从提高政府效率、通过税收立宪、强化财政预算等方面构建合理政府规模。  相似文献   

17.
资源与需求双重约束下的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美华 《技术经济》2006,25(11):25-28110
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处在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为主导或市场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之中。其增长方式仍然带有明显的粗放或外延型增长的基本特征,地方政府强烈的投资热情和投资冲动产生了“行政性的重复建设”。同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得到一定程度发挥,地方政府的行为和利益实现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从而产生了“市场性的重复建设”。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瓶颈和有效需求不足的双约束型特征较明显,而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于泽 《经济研究导刊》2008,(14):123-126
作业基础成本计算法是市场竞争和技术进步两个根本经济因素作用的产物,是对传统成本核算系统的重大突破,使传统成本会计的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阐述了作业基础成本计算法的产生过程、具体内容以及在我国的引进和发展,通过新旧方法的对比,使其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改善我国企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现行状况,加强成本控制。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的道德风险与征地制度的重大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其辉 《经济经纬》2007,81(3):106-109
地方政府的道德风险在"三农"制度变迁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转型时期农民的贫困主要是制度性贫困.征地制度已经成为农民资产流失的最大渠道,它对农民的掠夺已经超过了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的"剪刀差".地方政府道德风险造成征地制度的生态环境恶化.解决"三农"难题必须防范和减少地方政府的道德风险.要创新激励和约束机制,实现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和全国农民在制度变迁中的激励相容.现实的对策是采取有力措施,壮大农民工的力量,扩大农民的消费者主权.  相似文献   

20.
农村区域名牌战略是区域名牌战略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的发展对于提升农村经济的竞争力,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后劲,乃至整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农村区域名牌战略的实施是一项系统而繁琐的工程,需要国家、各级政府部门、企业、消费者的共同参与,而政府推动在农村区域名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建立一个功能齐全、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灵活高效的政府相关机制非常必要,这是农村区域名牌发展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