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杨玉 《经济研究导刊》2011,(28):267-269
贵州民族文化具有历史的悠久性,民族多元一体性、生存环境山地化、多文化混融性和包容性、开放性,同时又残存原始、封建传统相对封闭性等复合特征。其经济生活谱系文化资源、生存环境谱系文化资源、语言谱系文化资源、习俗谱系文化资源、科学技艺文化资源、宗教谱系文化资源、文学艺术资源博大精深,我们可以通过民族旅游民俗化、民族节庆经济化、民族艺术商品化、民族文化品牌化、民族医药市场化、民族文化会展经贸化形式实现资本化运营,目前主要从可持续发展、旅游系统工程、旅游品牌开发、旅游区域分工、旅游信息平台实施突破,实现民族文化全方位资本化。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8,(1)
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实地观察法对我国东北地区赫哲族的原始宗教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了研究和考证。从中探寻萨满文化背景下赫哲族原始宗教与赫哲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内在关系,进而阐析萨满文化对赫哲民族特质的民族意识、民族信仰及民族文化间构筑形成的相得益彰、相互依赖的密切关系。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瑰宝的赫哲族传统体育文化,其原始宗教功能和意识在现代社会中被逐渐弱化,但它的影响并未终止,而是深深地沉淀于赫哲族传统体育文化之中,并对赫哲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生态问题日益严重,人们生态意识得到了逐步的提高,云南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受到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对近年国内对云南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内容涉及云南少数民族原始宗教、风俗禁忌、民间文学、民间规约和生产方式五方面,以期呈现云南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4.
云南稻作民族文化生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童绍玉 《经济地理》2002,22(1):92-96
稻作文化是云南稻作民族能动地适应生存环境的社会成果。云南稻作民族的生存环境立体多样,内部纵横分割、地形破碎封闭;区位具有过渡性:是青藏高原与东部平原、丘陵之间的过渡地带和东亚大陆、南亚次大陆和中南半岛之间的过渡地带,中原文化、印度文化、中南半岛文化在此交汇,与本土文化圆融,古代三大原始族群在此繁衍融合。这种立体多样的文化生态孕育了多姿多彩、独具特色的多个稻作文化亚型。云南各稻作民族在长期能动适应文化生态的过程中,形成了与其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独特的民族立体分布格避,独特的祭祀活动、独特的宗教信仰和独特的维护生态平衡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建筑风格是一个地区或民族传统文化的现实体现和传承载体。云南民族建筑的样式丰富多彩,各具特色,是云南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直接体现。自然环境的多样性、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对云南民族建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造就了云南民族建筑的多样性。随着云南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云南民族建筑也在继承传统风格的同时不断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民族文化历史发展中最早的原创性文学作品是在接受宗教的影响下产生的,对俄罗斯民族宗教文化现象的解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东正教信仰是决定俄罗斯民族命运的基本因素,俄罗斯民族文化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精神气质、道德规范等诸多方面受东正教的影响。俄罗斯已经完全恢复了延续千余年的宗教传统,不了解俄罗斯的宗教就无法真正认识俄语内涵的民族心智。  相似文献   

7.
作为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维吾尔族文化中有着浓厚的伊斯兰福利思想,作为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其传统道德中也有丰富的福利观念,体现在维吾尔族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以宗教和传统道德两方面为基础,简要探讨了维吾尔族社会福利文化。  相似文献   

8.
赵斌 《经济研究导刊》2011,(25):265-266
贵州少数民族长期生存在相对稳定和封闭的自然、社会生境中,传统文化的传承构成一张密织交错的网络结构系统,其经线是各民族的习惯法,纬线是宗教禁忌和道德伦理,经纬网格是各民族民俗生活习俗,结点是民族的社会组织和文化职司,传承网络系统覆盖各民族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和家庭生活中,使民族传统文化的得以良性传承。  相似文献   

9.
云南作为边疆民族文化大省,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增长的激励因素,除了大力发展旅游业外,还有许多可利用的途径,本文拟从市民营销的角度,探讨将民族文化融于商业营销之中,通过促进社会经济的微观单元即企业的发展,带动民族地区神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云南少数民族水文化与生态旅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旅游多年来的发展态势一直较好,除了源于旅游资源的丰厚外,更得源于赋予资源的民族文化内涵。在云南旅游人气旺的丽江、西双版纳、红河,纳西族、傣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传统的水文化,给予这些地区的旅游注入了许多鲜活的内容。从“泼水节”的狂欢,到丽江小镇的“柔软时光”,美丽壮观的“元阳梯田”,水的理念、水的习俗、水的传说、水的故事延续着这些民族的生存状态,也为现代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考,只注重水治理的生态观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的,树立优秀的水文化理念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好方式。本文的目的旨在探讨云南少数民族水文化对云南生态旅游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民族地区的特色和优势。贵州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具有丰富多样性,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民族传统文化的生态基础、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发生着重大改变,传统文化保护面临困境。加强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是城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2.
多元文化背景下新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静 《大陆桥视野》2011,(14):106-108
新疆民族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多元的过程,起源也是一个多元的起源,新疆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文化,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多民族的交往迁徙流动、各民族间的开放包容、多种宗教并存等多种因素,其形成具有独特的历史传统、表现特征和发展面貌,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质,并且呈现出复杂立体的多元结构。新疆多元文化的现代化发展,同样要融合、创新多元的文化,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海纳百川的胸怀,以开明开放的心态,在弘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各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积极吸纳、创新新疆文化,促进多元、融合、开放的新疆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云南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为形成众多少数民族提供天然的环境资源,使云南成为少数民族、特有民族和世居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本文从大理周边少数民族村寨展开田野调查,通过问卷所得数据对影响少数民族文化安全的因子进行分析,及对其民族文化安全风险进行识别.  相似文献   

14.
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民族地区的特色和优势。贵州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具有丰富多样性,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民族传统文化的生态基础、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发生着重大改变,传统文化保护面临困境。加强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是城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5.
民族精神是武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文化的支撑,学校武术教学必须接触和认可传统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地位,这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培养大学生的民族归属感具有不可忽视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因此,加强学校武术教学与民族传统文化结合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宁夏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石惠春  程国栋 《经济地理》2003,23(3):419-422,432
民族文化旅游日益成为现代旅游的重要内容,受到各国各地区的普遍重视。宁夏是我国唯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区,回族伊斯兰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独特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为宁夏开展民族文化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旅游资源分布现状、集中程度、主导资源特色将宁夏伊斯兰文化旅游资源划分为四个大区,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宁夏伊斯兰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分区定量评价,为合理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构建了四大回族伊斯兰文化旅游区近期和中远期开发目标及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17.
在界定民族文化资源和种类的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观察、个访、座谈会、谱系调查等多种调查方法对辽宁省的满族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辽宁满族文化资源中的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民间工艺品、婚俗文化、宗教文化、游艺文化等资源发展历史悠久、存量丰富.  相似文献   

18.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具有自身的文化生态系统,它的生存和发展受社会经济、制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方法从文化生态的视角对德夯苗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面临的困境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结论:经济结构的改变给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带来的隐忧;缺乏有效的社会组织管理机制;现代文明对民族传统体育产生冲击;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和管理人才匮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思路,以期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业日益突显其在旅游业中的重要地位,尤其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其经济属性表现得尤为突出,民族文化资源表现出强烈的资产化特征。首先是由于民族文化资源的古老性、稀缺性、独特性和垄断性以及难于迁移性,从而对各类旅游客源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能满足其精神上的某种需要,直接导致民族文化资源市场价值的存在;其次,通过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够充分吸纳生产要素,并对其它要素产生反弹,以自身的特性起到制约或促进作用,是其它旅游商品形成前的必要载体、依据和生产条件,从某种程度上决定其它商品的生产成本和收益;第三,通过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合理配置、合理利用与保护,可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增加企业及其它利益群体的经济效益,意味着资源、资产的长久市场实现;第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据按要素分配的理论,掌握民族文化资源的主体可以从旅游业中获得直接或间接经济利益。因此,对民族文化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资产化管理不仅是必要,而且非常迫切。  相似文献   

20.
民族文化变迁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以云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部生态环境保护一直是各学科关注的焦点问题,但从生态环境保护的民族文化内在驱动力这一重要角度进行研究的较少。实际上,环境保护的主体是当地居民,而环境保护观念主要受到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云南民族文化变迁的分析,指出了对云南民族生态文化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主要来自三方面:汉文化、近现代文明、地域权力变更与“左”倾思想。最后,探讨了解决云南民族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摩擦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