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2004—202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技术市场规模扩张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从全国层面来看,技术市场规模扩大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还可通过抑制企业金融化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分地区来看,在数字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技术市场规模扩张可通过抑制企业金融化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数字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地区,技术市场发展虽可通过抑制企业金融化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但企业金融化表现为遮掩效应而非中介作用。据此,提出从完善技术市场体系、合理布局投资组合、激活数字金融新功能方面入手,通过发挥技术市场规模扩张活力、抑制企业金融化,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退市制度是资本市场的基础法律制度,完善的退市制度是建立良性市场生态的重要一环。本文以2020年12月31日退市新规的正式发布为研究事件,通过事件研究方法对退市新规发布后的短期市场反应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市场对退市新规的审议通过体现了充分的关注并予以积极反应,依据公司特征进行区分后发现,经营风险和监管风险较高的公司市场反应较差,而信息环境较好、投资者保护水平较高的公司市场反应更加正向;进一步地,退市新规对于国企与非国企上市公司影响并无显著差异,投资者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市场反应相对负面;此外,较之征求意见稿,退市新规正式版发布的市场反应更为显著。结论显示,退市新规的正式颁布优化市场环境,高质量公司更加受益于资本市场改革红利,为资本市场的深化改革和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实体企业过度金融化现象引发了国内外学者的担忧,为探究如何引导实体经济回归正轨,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8—2020年的相关数据,分析技术创新与企业金融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技术创新能够引领企业“去虚归实”;股权激励机制的引入削弱了技术创新对企业金融化水平的抑制作用。经济后果分析表明:技术创新通过抑制企业金融化,最终能够达到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并提高企业价值的效果。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和强融资约束企业中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为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加强企业创新意识以及引导金融回归实体提供新的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4.
杨筝  王红建  戴静  许传华 《金融研究》2019,468(6):20-38
本文以我国贷款利率上下限放开为准自然实验,基于产权性质差异构造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考察放松利率管制如何影响实体企业金融化。研究发现:放松贷款利率下限管制能够显著抑制非国有企业金融化程度,而放松贷款利率上限管制则无显著作用,支持了“市场套利观”。机制检验发现贷款利率下限管制的放松显著抑制企业债务成本对企业利润的侵蚀作用;拓展性检验还发现对于盈利能力越强、规模越大以及市场竞争压力越小的公司,放松贷款利率下限管制对抑制非国有企业金融化的作用更显著。以上研究结论表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间的利润率差距是我国实体企业金融化的重要诱因,金融市场化改革有助于抑制实体企业金融化、改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从而助推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国正规金融发展不足,但也可能放大系统性金融风险,有悖于宏观审慎原则。本文以《资管新规》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选择2015-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检验影子银行监管优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影子银行监管优化能够提升企业创新;机制检验发现,影子银行监管优化通过抑制企业金融化、降低投资风险,进而促进企业创新,支持了“影子银行风险观”假说;异质性检验发现,促进效应在国有企业、创新密集度和治理水平低的企业,以及产品市场竞争、影子银行发展和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更为显著。本文不仅证实《资管新规》政策监管有效,还揭开了降低影子银行风险在微观企业创新层面的价值,为国家贯彻落实宏观审慎目标、引导金融有效服务实体经济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非金融企业金融化这一独特视角,考察了股价信息含量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及其经济机制.研究结果显示,股价信息含量的提高显著抑制了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的金融化,并且这种影响在信息透明度较低的上市公司中表现更为显著.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缓解融资约束和发挥公司治理功能是股价信息含量抑制非金融上市公司金融化的两种重要经济机制.此外本文还发现,股价信息含量有助于抑制非金融上市公司过度金融化的倾向和水平.本文的研究结论丰富了企业金融化影响因素和股价信息含量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揭示了资本市场影响实体经济的重要路径,也为从微观视角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我国金融资本超额回报率的事实,在市场套利分析框架下实证检验了实 体企业金融化是抑制还是加剧了尾部金融风险溢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从杠杆率来看,实体 企业金融化对杠杆率具有“双刃剑”效应,然而,实证结果发现,从长期经济后果来看,实体 企业金融化却显著提高了杠杆率,基于Altman-Z值的风险分析进一步发现企业破产风险显著 上升,从而加剧了尾部金融风险溢出。文章的研究结论有利于全面观察实体企业金融化带来的 的实际效果,也揭示了金融行业对实体行业的风险传导过程中的一个风险源,对于实体经济和 金融领域关于企业金融化效应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摘要:本文以2011-2021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企业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实体企业金融化与企业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投资替代”动机下,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企业风险形成有促进作用。作用机制分析显示,金融资产并未充当“防御性储蓄”的角色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抑制企业风险,相反,金融化实际上挤压了企业主营业务发展,并引致了企业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投资性房地产发挥“投资替代”作用而引致风险,而长期股权投资发挥抑制风险作用。同时,“投资替代”动机更强的企业,引致风险的效果也越显著。本文研究结果为防范化解实体企业因金融化引发的企业风险及金融精准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用2015-2021年16家主要上市银行半年度数据作为样本,研究发现资管新规出台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显著降低,但该政策效果在规模不同的银行间存在异质性。进一步分析发现,银行理财套利削弱了资管新规对降低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本文为资管新规对银行监管套利及系统性风险抑制提供了初步的微观证据,为强化系统性风险抑制,继续有效促进实体经济脱虚向实提供了重要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2007年-2020年深沪A股实体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从心理学视角探讨了财政补贴对实体企业过度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补贴显著提振了企业家信心、抑制了实体企业过度金融化,企业家信心在财政补贴与过度金融化之间具有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深入三者内在的作用机理发现,财政补贴通过提高主业业绩、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和缓解融资约束来激励企业家信心,企业家信心的提升会促使企业增加实体资产投资和创新投入,对金融资产投资产生“挤出”效应,进而有效抑制了过度金融化。考虑产权性质、创新依赖性以及财政补贴类型的异质性,发现企业家信心在财政补贴与实体企业过度金融化的中介作用仅在非国有企业、非高技术企业中具有显著性,仅有创新类财政补贴通过激励企业家信心显著抑制了过度金融化。本文对优化宏观经济政策、治理实体经济“脱实向虚”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