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京冀水源保护林生态补偿标准及分摊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京冀合作水源保护林生态补偿的下限为造林成本与管护成本之和;生态补偿上限是在下限的基础上,加上水源保护林的森林生态服务价值;提出生态补偿应由水源区和受水区共同分摊的必要性,并通过京冀水源保护林项目一期工程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京冀水源保护林生态补偿的上下限分别为309.23元/(hm2·a)和1.76万元/(hm2·a);生态补偿受水区分摊系数在0.6~0.7之间,水源区分摊系数在0.3~0.4之间,且各年份的分摊系数均不同。2012—2016年受水区对京冀水源保护林生态补偿下限波动区间为190.98~206.32元/(hm2·a),生态补偿上限波动区间为1.09~1.18万元/(hm2·a)。由此,提出构建生态补偿分摊机制、构建动态生态补偿机制、完善双向考核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期间十八站林业局森林资源经营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经营有利于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实现森林可持续性发展。本文以"十二五"期间十八站林业局森林资源经营数据为基础,对其木材生产情况和森林经营情况做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十二五"期间十八站林业局共生产木材51.74×10~4m~3,完成森林抚育面积8.72×10~4hm~2,完成森林培育面积0.78×10~4hm~2,林地面积增加0.22×10~4hm~2,有林地面积增加15.48×10~4hm~2,有林地蓄积增加299.62×10~4m~3,林分单位蓄积57.69m~3/hm~2,林分平均郁闭度0.58,森林覆盖率82.36%。综合看来,十八站林业局森林覆盖率高,森林蓄积增加相对缓慢,单位面积林分蓄积量低。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定量估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抚顺西露天矿西排土场土地复垦的生态环境效益,明确土地利用发展方向。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归纳总结法及生态经济学方法。研究结果:以西排土场土地复垦后的林地、耕地、牧草地为研究对象,针对排土场复垦土壤的特殊性,选取涵养水源、保持土壤、气体调节、营养物质循环及净化地表水体效益等与土壤联系密切的效益指标,对其生态环境效益分别进行定量估算,得出西排土场土地复垦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生态总效益为1586.5×104元/a;单位面积复垦后耕地、林地、牧草地的生态环境效益分别为2.47×104元(/hm2.a)、1.76×104元(/hm2.a)、1.58×104元(/hm2.a);气体调节效益方面,林地>耕地>牧草地;涵养水源及净化地表水体效益方面:耕地>牧草地>林地;营养物质循环效益方面:耕地>林地>牧草地;保持土壤效益方面:耕地>牧草地≈林地。研究结论:加强复垦区的水土保持措施、排土场复垦土壤肥力以及营养物质循环能力研究是提高研究区生态环境效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林业地租的特点可以大致归纳如下几点:1.类似矿山地租性质的林业地租和类似农业地租性质的林业地租并存。在人工造林未出现之前,林业地租类似于矿山地租;当天然林完全消失之后,林业地租又类似于农业地租,而在天然林和人工林并存期间,是两种性质的林业地租并存。2.类似矿山地租性质的林业地租和类似农业地租性质的林业地租构成不同。在林业生产中,天然林只存在由土壤肥力引起的森林资源质量、数量上的差别和林地距市场远近及交通状况引起的差别,不存在由追加投资引起的差别,所以类似矿山地租性质的林业地租只包括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Ⅰ两部分。而人工林既存在土壤肥力、林地距市场远  相似文献   

5.
林地有偿使用的理论依据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林地是土地的一种。本文通过对土地有偿使用的理论依据的研究综述指出: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是林地有偿使用的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根据马克思的地租理论的原理,分析了在目前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下,我国仍然存在着形成林地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的条件,仍然存在着林地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并且指出,探讨林地有偿使用的理论依据,对实行林地有偿使用、加强林地管理、制定林地和林产品价格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推导全国耕地保护补偿标准核算方法,估算补偿标准和资金总额。研究方法:文献法,模型分析法,计量经济与统计学方法。研究结果:依据外部性内部化原理和边际生产率分配理论,计算得出全国、耕地赤字、平衡、盈余的补偿标准有效区间分别为{7971.57元/hm2·年,15697.09元/hm2·年}、{7820.89元/hm2·年,15797.53元/hm2·年}、{7323.16元/hm2·年,14217.32元/hm2·年}、{7209.90元/hm2·年,15534.38元/hm2·年};全国补偿资金总额每年约为9701.16×108元。研究结论:耕地保护制度及补偿具备经济合理性;虽然补偿财政压力较大,但仍具操作可行性,未来应优先在耕地盈余区实施补偿。  相似文献   

7.
论林地产价格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林地公有制条件下,林地所有权不能作为商品出卖,但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可以分离,而且必须分离。林地使用权应依法出让、转让、抵押和租赁。因此,公有制条件下的林地仍然必须作为商品投入市场。这就有个使用权价格的问题,即通常所说的林地使用费。马克思的土地价格理论对于确定林地产权价格仍具有指导意义。马克思以私有制土地为对象,运用地租理论,揭示了土地所有者与租地农场主之间的关系,论述了土地价格的经济实质。在马克思看来,“土地价格不外是资本化的因而是提前支付的地租,”(《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P911),地租作为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而每年得到的一定量货币额,就可以看成一个资本的利息,因此,土地的购买价格实际上“是土地所提供的地租的购买价格,它是按普通利息率计算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P703)。现实  相似文献   

8.
世界各国林业发展已由单纯追求以木材及林产品为主的经济效益,转为获取经济效益和生态社会效益并重。为了协调林地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矛盾,将林地资源划分商品性林地资源和公益性林地资源,实行分类利用。商品性林地资源经营利用以盈利为目的,其价格是所能提供地租的资本化。而公益性林地资源经营利用以生态社会效益为主。其价格只能是输出效益的货币化。二者的价格内涵有根本的不同,因此应进行分类评估,评估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也应不同。  相似文献   

9.
浅析林地地租和林地价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正以土地有偿使用为基本思路,开展对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从而也为改革林地使用制度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林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目标应是通过明晰的林地产权制度、公平的林地市场竞争机制和合理的林地收益分配机制,实现林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林地使用制度改革涉及的内容主要有:对林地地租和地价理论的研究、林地价值评估体系和方法的确立、林地产权的界定和林地市场的培育、适应市场机制的新的林地管理制度的建立等。本文仅就林地地租和地价等方面的问题谈点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10.
东方红林场经营施业区面积19085hm2,森林蓄积209万m3,森林覆盖率96.2%,固定资产总值352万余元,职工420人.青年280人,退休职工101人,住户427户,人口1500人.有木材、营林、农业和多种经营等项生产,年木材生产任务约在3万m3,更新造林200hm2以上.育苗面积8.7hm2,农  相似文献   

11.
从铅山县“十一五”期间占用征收土地情况和占用征收林地情况,分析林地变化的成因和趋势,从而推算铅山县在2011-2020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其土地和林地总的需求量。  相似文献   

12.
以福建省西北部用材林为研究对象,在林地期望价修正法的基础上,考虑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经济变异所引起的林地质量差异、地区差异和物价变异,构建出由林地标准地租、立地差异系数、集材费用、运输费用、地区差异系数和物价变动指数所组成林地资产动态评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是符合福建省西北部当地的地租水平的,可方便、快捷地对用材林林地资产进行评定估。  相似文献   

13.
以林农拥有的活立木为研究对象,利用2007—2017年浙江省1546宗活立木流转样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实证分析了是否在林权交易中心交易对活立木流转价格存在影响。结果表明:关键解释变量是否在林权交易中心进行交易对活立木流转价格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流转面积、单位面积蓄积、区域虚拟变量、坡度等对流转价格都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流转期限对流转价格的影响不大。因此,需要加强对林权交易中心的宣传,降低相关的交易成本,从而吸引更多的小规模林农参与交易。  相似文献   

14.
福建永安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讨论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的保持问题。涉及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价值实现路径、林地租金的形成及使用、林业要素市场及其交易成本、产权变更后的服务体系、政府与市场及社会力量的伙伴关系等问题。认为要长期保持林改成果,所有权和使用权必须拥有相互独立的价值实现路径。在福建永安,土地租金是林地所有权实现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07~2012年浙江省342宗林权流转数据,运用全对数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木材市场价格、林分质量等关键因素对林权流转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木材市场价格、单位面积蓄积量和流转面积是影响流转价格的关键因素,而区域虚拟变量、便利程度虚拟变量及其交叉虚拟变量也对林权流转价格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流转期限对流转价格的影响不显著,林地价值在林权流转中没有得到体现。因此,建议确保经营主体的林权并加强森林抚育林区道路建设与改善的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16.
农用地估价,是以农用地定级为基础的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农用地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是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对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评定,划分土地质量级别并测算土地价格。以广东云城区国有农业用地为研究对象,采取"先定级后估价"的方式,通过因素因子法综合评定农用地级别,再通过样点地价法进行估价,确定了农用地的基准地价。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proposes an innovative methodology to compute economic rents of land designed to current or potential offices uses. It consists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ause-and-effect relation between offices’ price levels and correspondent levels of land rent, considering the main factors that influence property prices, the ones that guide public and private activities’ location decisions and the inter-dependencies between land and real estate property markets. The rationale subjacent to this research is that land economic rent is determined b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offices market price and a set of costs correspondent to land acquisition, planning and building processes, and a profit margin. An assessment of surplus values is provided in order to compute it a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otal land market value (land economic rent plus economic return on land use) and correspondent tributary patrimonial-value according to legal valuation proceedings (settled on property law). In order to reach these goals, variables that exert influence on urban planning and municipal management were identified, an urba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was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and an integrated and interactive model to support decisions in urban planning – concerning real estate offices and land prices and characteristics – was developed. These tools were applied as a case study to Oporto city (Portugal). They embody updating functionalities, setting up as an on-going support to policies of municipal land use management (particularly applied to offices uses). A proposal is made to integrate similar models in territorial plans as valuation tools to support better approaches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planning decisions on real estate and land values, thus informing a more equitable, efficient and local-based tax basis. Implications of this analysis for urban planning and fiscal settings a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以2004年8月31日和2005年5月1日为界,将北京市住宅用地市场分为三个阶段,从土地供应量、地价、竞租曲线、土地—资本替代弹性等方面分析土地供应规则的变化对住宅用地招拍挂出让市场的影响。研究方法:定性分析,土地竞租曲线和土地—资本替代弹性分析。研究结论:(1)经营性项目用地招拍挂供应的政策对住宅用地市场的影响胜于“熟地”供应政策;(2)土地竞租曲线的变化反映土地市场在经过较大波动之后正在适应新的土地供应规则;(3)土地—资本替代弹性分析显示北京市住宅用地的市场效率仍然偏低。  相似文献   

19.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会议上指出"到2015年,西藏的农牧民纯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到2020年,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要接近全国水平。"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剑指"三农"新挑战,破解"三农"着力点,要求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使人地充分结合,提出"四个‘如何’,五个‘新’",体现了国家对于农牧民生产生活的关注。消除西藏农牧区的贫困是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关系到整个西藏社会发展的全局。文章立足于西藏农牧区贫困的现状,从西藏农牧区反贫困存在的缩小差距任务繁重、农牧民增收渠道狭窄、促进发展成本较高、反贫困目标和任务艰巨等问题出发,分析利用了"十二五"之前与"十二五"期间西藏农牧区的扶贫对象与扶贫开发资金的历史数据,探讨了西藏农牧区反贫困的具体措施与合理建议,指出解决西藏农牧区贫困问题的关键主要在于人口可持续发展、产业发展带动、社会服务水平、移民搬迁的落实。  相似文献   

20.
继续坚持矿产资源总量调控政策——规划先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秀琦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2,25(2):16-19,49,54,55
矿产资源总量调控是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矿产资源规划的宏观调控重点放在总量调控、结构和布局优化调整等方面。我国从1999年正式实施总量调控政策,十余年来在保护优势资源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煤炭、钨矿、锑矿、锡矿、稀土等我国优势矿产自2006年起逐年实行总量调控,严禁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超计划开采和超计划出口,调控措施在"十一五"期间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在十二五期间提出"开源、节流、布局"新的资源要求,应继续实行总量调控政策,适时扩大总量调控的范围,规划先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