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弊端,主要表现在:①企业产权主体虚置(即所有者缺位),产权关系模糊,企业财产“人人都有份,人人都没份”;②企业产权结构单一,国家是唯一出资人,由此导致政企不分,职能错位,企业不能成为以盈利最大化为目标的真正市场主体;③在条块分割的行政化管理体制下,企业产权封闭、凝固,资产不流动,难以实现优化配置;④国家作为所有者对企业负无限责任,多层次的代理人不能真正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这些弊端,是国有企业经营机制不活、效率效益低下的深层次原因,也是国有企业真正成为“四自”的市场主体的主要制度障碍。  相似文献   

2.
杨瑞龙、周业安同志在《论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下的企业共同治理机制》一文(《中国工业经济》1998年第1期,以下简称杨文)中提出了利用“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创新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命题。对此,笔者有一些不同看法。鉴于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一些商榷意见,以求得在企业理论认识上的进一步深化和一致。一、“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不能解决“所有者缺位”问题杨文在文中十分推崇“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一个重要的理论根据就是它能解决由政府的“廉价投票权”所引起的“所有者缺位”问题。建立在…  相似文献   

3.
1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要坚持对国家与企业之间产权关系的改革大多数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至今仍不能自主经营泪负盈亏,还不是真正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一直是很不明确的.从形式上看,国有企业资产是归全民所有,而实际上却是无人负责.在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下,在国有制的企业里,只有劳动者、经营者,而没有明确的所有者.其结果是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所有权是非常抽象而虚无飘渺的.一直到了谁都是所有者,谁都不是所有者的地步,造成产权关系不明确,或称之谓所有者主体缺位.如果一个工厂生产经营搞好了,与之相关者,谁都打算分享一部分经济  相似文献   

4.
当前的国有企业改革试图通过对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造,既使国家仍然保持出资人身份,又使企业拥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并以盈利为目标参与市场竞争,国家只以投入资本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从而使国有制与市场经济相兼容。但由于股权结构特殊性,即国家仍作为企业的大股东,所以并未解决国有资产的所有者缺位问题和代理问题,也即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同时企业的经营者实际上仍由作为大股东的政府机构或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任命,故经营者的选择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本文借鉴西方现代的代理理论,对如何完善国有企业的经理人员激励约束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一、所有者缺位国有产权虚置 ,所有者缺位 ,致使会计信息失真的受害对象不明确。产权归属不确定 ,产权利益不明确。各级政府部门 ,国有控股公司以及各类国有产权代表被认为是国有资产的投资主体 ,履行资产所有者的职能 ,但他们仅是国有产权代表的另外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在他们的背后仍缺乏真正的所有者 ,更谈不上来自所有者的监督和约束 ,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依然缺位。事实上很多上市公司是原国有企业剥离出来的一部分 ,原国有企业形成集团公司对上市公司进行控股 ,原国有企业的经理也就理所当然成为上市公司的总经理或董事长 ,集代表所有者的…  相似文献   

6.
管理层收购是指企业的管理层利用自有资金或通过负债融资及股权交换等经济手段.取得公司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管理层收购是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它能有效地解决“所有者缺位”问题.极大地调动企业管理层积极性.降低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7.
浅谈我国公司制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几点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引入中国以来,由于其深刻描述了企业内部所有者和代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在我国企业改革尤其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中被广为应用。但因为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来源是前东欧和西方国家,我国企业在对照其进行改革实践时便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文就试图从所有者缺位、激励机制扭曲和市场约束机制失败三方面对这些问题作一管窥并提出一些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吕娜 《冶金财会》2006,(11):39-39
一、审计环境存在的缺失1.国有资产产权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在体制上由于企业所有者缺位,内部审计成了管理的工具,导致定位偏颇。内部审计的基本任务应当是确保企业所有者权益不受侵害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增值,即所谓资产的保值增值。无论是严肃财经法纪、提高管理水平,还是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都是为了上述目的。但由于企业产权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企业的所有者实际上是缺位的,所以现行大部分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是在总经理的领导下工作的,成了管理的职能部门。维护所有者权益的任务被弱化、虚化,因而出现了企业内部的管理者(…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可以通过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然而,国有企业是所有权高度分散的企业,它的所有者是全体公民,任何个人都只能拥有很少一部分国有企业所有权,因而不能成为主要所有者,只能由国家这样一个规模巨大的持股机构或组织来充当主要所有者,代表全体公民行使所有者权利。一我国对电力系统实施股份制改造已有几年的经历。这种改造主要是对企业进行“…  相似文献   

10.
地方国有的县供电企业,既有国有企业的特点,也有电力企业的特点。国家现阶段对县供电企业改革的基本取向是代管、股份制和上划三种模式。对于辽宁农电企业来说,代管已是20年前的事情了。现在的改革必须考虑农电企业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兴利除弊,真正把企业搞好,把为农民、为农业、为农村的“三为”服务落到实处。针对目前企业的所有者缺位、监督控制不到位、经营者越位的“三位”现象,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尽快解决企业国有资产“虚胖”、效益流失的问题。也即是在进行县供电企业改革、改制的过程中,要将中央直属…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 ,无论是国有独资企业还是国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 ,其股权的高度集中给企业带来一系列问题 ,如何使国有股合理退出 ,实现股权多元化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 ,是目前摆在国企改革面前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张维迎教授的“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为指导 ,提出将国有股转为优先股的思路 ,试图为国企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寻找新的路径。一、国有股带来的一系列问题1 所有权缺位。在企业正常经营的状态下 ,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 ,拥有对经营者的监督权和剩余收益的索取权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企业所有权。国家作为企业的最大股…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草坪问题的行为经济学分析,本文揭示了产权关系与资源使用者的行为选择不直接相关,管理制度与资源使用者的行为选择直接相关。鉴此,本文提出,产权取向的国有企业改革是理想模式,而管理制度取向的国有企业改革才是现实模式。本文认为,在现阶段国有企业产权关系不能明晰,或者暂时不能明晰,甚至所有者“缺位”的特殊情况下,借助于某种权威(比如,国家和法律)的力量,建立合理的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是破解国有企业改革难题的新方向。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最重要的是推动四项法律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正> 国有企业是政府以国有资产所有者身份出资设立的企业,此类企业先天具有政企不分的制度特征。由于这一原因,使得政府对国有企业应如何“管”,该“放”给哪些权限,成为一般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 一、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政府、国有企业的共同目标 作为政府,撇开其政治、军事、外交等职能,单就经济方面,政府具有社会经济管理与  相似文献   

14.
十五大报告指出:"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王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回顾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1982年至1986年。在这四年中,我们主要针对原有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进行了较为浅层次的改革。原有的管理体制从理论上讲坚持的是生产资料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可分离的原则,政府将国有企业变成自己的附属物。企业缺少资金国家调拨,企业缺少人员国家调配,企业生产多少产品国家下达生产计划,生产出的产品国家包销,企业盈利了国家拿走,企…  相似文献   

15.
对国有企业的“非国有化”或“私有化”,不是世界各国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改造的共同规范,但却是一种普遍性的做法和对策。除了对破产企业进行清算外,在“非国有化”或“私有化”方面,世界相当多数的国家、政府则基本是两种思路: 一种是公司制。英国和新西兰首先采用现代公司制的治理模式,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改造。关于现代公司制的运行规则,即关于所有者、董事会、经  相似文献   

16.
一、初衷与现状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改善企业的经营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很多理论工作者认为通过明确股权所有者可以使产权明晰,解决长期以来国有资产在企业中所有权缺位,全民所有,全民不有;全民负责,全民不负责的问题。其理论依据是简单和易于理解的;既然企业的财产已分属各股东所有,那么各股东当然会对自己的财产负责,从而对企业的经营情况无比关心。那么实际结果如何呢?股份制改造确实使原国有企业发生了很大变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并没有真…  相似文献   

17.
论国有企业改革再定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国有企业须接受双重绩效评价。作为企业,要评价其经营效率的高低,是亏损还是盈利,是否具有市场竞争力等;作为特殊企业,必须评价其是否体现了国家意志和人民的整体利益要求。对国有企业的两种绩效评价属于不同层次。第一层次是市场评价和企业效率或竞争力评价;第二层次是所有者利益(国家和人民意志)评价。当基本实现了国有企业改革的第一次定位目标后,必须向第二次定位目标推进。如果说,在实现第一次定位目标时,对国有企业的绩效评价主要涉及第一层次评价标准;那么,当改革向第二次定位目标推进时,对国有企业的绩效评价就主要涉及第二层次评价标准了。国有企业改革不能只是停留在完成市场化和商业化的途中,而必须坚定地走到实现完善的和合理的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彼岸。这就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为什么必须实行再定位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国有煤炭企业亏损是近年来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 ,虽然各单位为扭亏采取了不少措施 ,收到了明显成效 ,但煤炭企业亏损问题仍然很严重。下面就煤炭企业亏损原因及其解决途径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影响煤炭企业亏损原因分析1 缺乏健全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具体表现 :一是企业产权关系模糊 ,在国有企业内没有法律化的国家股东代表 ,国家股东缺位 ,企业厂长是经营者 ,而不是所有者 ,往往偏重考虑企业利益 ,很难对国家负责 ;二是企业产权结构单一 ,国家是唯一出资人 ,由此导致政企不分 ,职能错位 ,缺乏企业内部对企业经营者强有力的监督 ,从而…  相似文献   

19.
盈利是企业的重要经营目标,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不仅关系到企业所有者的利益,也是企业偿还债务的一个重要来源。因此,企业的债权人、所有者以及管理者都十分关心对企业盈利的预测。 一、影响盈利预测的时间因素 盈利预测时间因素涉及的概念较多,它们构成一组相关的概念体系,与盈利预测的可靠性研究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为促进国有煤炭企业改革和发展 ,进行资产重组已十分必要。资产重组是改变国有煤炭企业产权结构单一的状况 ,克服国有股权“一股独占”的弊端 ,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的需要 ;是实现公有制的多种形式 ,扭转国有产权该退的不退、该进的不进的状况 ,实现国有产权的社会化流动的需要 ;是推动国有煤炭企业政企分开、政资分开 ,解决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的问题 ,使企业的责、权、利明确化、具体化的需要 ;是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奠定基础 ,从总体上提高国有煤炭企业的经营质量和经济效益的需要。因此 ,资产重组已成为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煤炭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