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存空间理论在区域及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问题中的应用探讨王小博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选成的巨大压力已是全球性问题,随着人类对这一问题逐渐深刻的认识,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各级决策部门的重视,并将逐渐做为制订农业发展政策、计划,研究农业发...  相似文献   

2.
王继威 《农业经济》2023,(6):109-112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发展的非协调性问题开始显现,引致了诸如耕地资源流失、土地资源闲置与低效利用、人口与土地的空间匹配失调等问题。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分析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发展现状,探索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对于促使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良性、和谐发展、减少土地资源闲置浪费具有重要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农用土地资源人口负载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总结河南省农用土地资源特征的基础上.分析预测了2000年的河南农用土地资源主要农副产品的生产能力、同时分析了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和消费水平.根据预测2000年的河南人口可望控制在9800万人.届时人均消费水平将有较大提高。经过农产品生产能力和人口消费水平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在本世纪末之前。河南人口的土地负载尚可达到超过温饱、接近小康水平的基本平衡。而进入21世纪之后.将会出现土地负载力严重超载。随着时间发展.全省土地人口负载前景不容乐观。本文最后提出了提高土地负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山西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山西省人增地减的矛盾日趋突出。该文分析了山西土地资源的变化趋势,利用相关统计模型计算了山西省土地资源绝对承载力与相对承载容量,明确指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山西经济人口容量必将高于自然人口容量。因此,山西只有大力发展经济、控制人口数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土地资源的人口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5.
土地人口承载能力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资源,环境,人口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资源能否生产足够的食物供养未来人口的问题受到普遍关注;以营口土地人口承载能力研究为例。试图探讨一种简单易行的土地人口承载能力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土地的人口承载潜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介绍了国家土地管理局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粮农组织合作,应用按我国实际情况改进了的农业生态区法,研究我国土地资源在不同投入水平下的生产力和不同营养水平下的人口承载力所用的具体方法和研究的结果.结论是在不断提高投入水平、保护耕地、控制人口并保持东方型膳食结构的条件下,我国土地资源可以养活、养好我国的人民。  相似文献   

7.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与人口的增长加剧了人地间的矛盾,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四川省内江市为研究对象,以灰色系统GM(1,1)预测法为基础方法,定量阐述内江市土地生产力与合理人口承载量的动态关系,并结台温饱型、小康型与富裕型等三种消费水平,分别探讨预测期内内江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状况,并提出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建国以采,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变革,这些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地域人口与土地的关系,并决定了农村地域人口的流动方向.本文从土地制度入手,分析了不同阶段土地政策对农村地域人口流动的影响,探讨了土地制度变迁与农村地域人口流动的关系,研究认为农村地域人口流动虽然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但土地制度才是影响农村地域人口流动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9.
在落实了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的背景下,通过对广东省内传统的村庄、农户采取入户访谈的方式,就有关无地人口生产状态方面的问题进行调查后发现,在广东省内传统的农村地区,国家土地政策和各村是否严格执行国家土地政策对无地人口的数量有重要的影响,不断增加的无地人口对土地调整有影响,对土地转入没有直接影响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地转出,农村无地人口通过家庭继承的方式获取土地更普遍。  相似文献   

10.
我国面临着人口骤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严峻挑战。因而资源承载人口的能力问题在我国已受到广泛关注。从80年代初陆续开始研究,1986年9月国家农业区划委员会,委托中科院综考会主持“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研究”项目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太仓等四县人地关系调查报告,揭示出建国以来和今后人地关系的演变趋势是:人增地减是一个普遍而持续的观象;土地后备资源的潜力越来越小;由于新的人口生育高峰的来临和乡村工业的发展、居民点的不断扩大,人地矛盾将日益尖锐。造成人地关系和农副产品供求关系日益紧张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过去人口政策上的失误、认识上的片面、管理上的混乱和不力。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了寻求人口、土地和农副产品供应之间的平衡,必须在宏观决策管理上,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尽快缓和与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今后,增加农副产品有效供应的途径,主要依靠科学技术和物质资金的投入,实行集约经营,加快农业观代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人口规模、经济增长、资源禀赋与虚拟土地进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虚拟土地进口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我国合理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1992~2014年的经验数据为依据,建立VAR模型,对我国人口规模、经济增长、资源禀赋与虚拟土地进口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人口规模增长、经济发展以及人均耕地锐减是我国虚拟土地进口持续增长的驱动因素,三者对虚拟土地进口增长的驱动作用持续时间较长,且人口和人均耕地面积对虚拟土地进口的贡献呈不断增强趋势,但人均GDP对虚拟土地进口的贡献呈不断下降趋势。[结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虽然我国人口和人均GDP将继续保持双增长,但对促进虚拟土地进口增长的贡献较小,而人均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对虚拟土地进口增长的贡献作用大,且贡献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耕地资源紧缺将成为我国虚拟土地进口不断攀升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当前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下,保障耕地资源数量和质量、优化耕地资源空间配置、合理进口非粮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大力支持农业"走出去"等虚拟土地战略措施需要积极落实执行。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计算分析了1978-1995年江苏省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演化过程。研究表明:①江苏省的经济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大于土地资源,是江苏省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②从1982年开始,江苏省的综合承载力超过实际人口数量,进入相对富余状态;③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地区差异较明显,南部地区处于富余状态,而北部地区处于超载状态;④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与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的不协调发展是江苏省可持续发展战略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规划学含义及实现途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土地可持续利用内涵进行探讨和传统土地利用规划反思的基础上,提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规划学含义和实现途径,包括以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多目标协同为目标,修正土地资源供需平衡的内涵,建立土地资源的公平配置模型,加强规划社会的可接受性和参与性,建立规划的协同行动框架和可持续意义上的规划方案评价体系等。  相似文献   

15.
江苏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紧缺,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土地的非农化速度很快,保护耕地增产粮食,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随着人口、经济高速增长而日益受到重视。江苏省开展的土地整理进行农村土地资源的整合,保持耕地总量平衡,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有效地提高土地产出,从而促进土地的持续、高效利用,这为江苏省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同时,做好耕地、粮食发展战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的土地人口承载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土地人口承载力是一个影响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大问题。根据三峡库区土地可承载人口的现状,以人口、土地、粮食三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其土地生产力的估算和对未来10年耕地变化、粮食生产、人口发展的预测,得到了该区2010年土地人口承载量,并提出了提高该区土地人口承载力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农村移民生产安置人口的身份确认对移民安置质量的影响,以奉节县为例,对三峡农村移民生产安置人口身份确认的相关政策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其中存在的规划生产安置人口低于实际生产安置人口、土地承包权过时、政策外新增人口被排除在外等冲突与缺陷。从宏观的角度,提出项目业主与移民协商机制应是未来水库移民身份确认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孔凡文  田珅  周莹 《农业经济》2018,(12):71-73
从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发展速度协调度和质量协调度两方面,分析了辽宁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发展协调状况。结果表明:辽宁省土地城镇化明显快于人口城镇化,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发展是失调的。应通过有效途径和措施,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促进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1问题的提出当今世界的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的加速破坏在并行前进,人类与土地之间的矛盾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尖锐,这样严峻。尽管多次把保护地球,保护土地资源作为世界环境日主题,其实并没有在总体上取得显见减轻破坏土地的效力。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在人类与土地之间的基本关系方面认识模糊而导致人类在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中的盲目行为乃是问题的要核之一。2人类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土地是人类生存之母,人以土地为生。在长达300万年的人类历史中,无论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原始社会,还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土地是人类衣食的基本供给…  相似文献   

20.
在“革”前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曾认为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好像无论多少人都可容纳.总是号召人们下乡,但实际上农村的土地是有限的.农业人口也有个限度。鼓动人们下乡并不能提高农村的生产力.农村的经济也没有得到发展,反而冻结了小城镇的发展.造成了城乡对立。当时我想,要改变这种政策.首先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