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生存空间理论在区域及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问题中的应用探讨王小博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选成的巨大压力已是全球性问题,随着人类对这一问题逐渐深刻的认识,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各级决策部门的重视,并将逐渐做为制订农业发展政策、计划,研究农业发...  相似文献   

2.
人类对人口容量的关注与研究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对人口容量的研究实际上是对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关系的研究。这种研究自本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日益紧张,而受到普遍的重视和青睐。  相似文献   

3.
长株潭城市群被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对人口容量的探讨有助于人口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现实意义。长株潭城市群人口容量分析建立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基础上,考虑了该区域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多种影响因素,建立不同的模型预测多种承载力下的人口容量,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对各模型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长株潭城市群的人口容量。  相似文献   

4.
土地承载力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首先回顾了上地承载力研究的源起与发展,接着讨论了土地承载力研究的多重涵义及其主要估算参数的不确定性,最后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指出目前土地承载力研究的四大趋向:①以粮食为标志的上地承载力研究仍是主流;②由静态分析走向动态预测。日趋模式化;③资源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类研究日益活跃;④由粮食单一指标走向综合指标体系研究。  相似文献   

5.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与人口的增长加剧了人地间的矛盾,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四川省内江市为研究对象,以灰色系统GM(1,1)预测法为基础方法,定量阐述内江市土地生产力与合理人口承载量的动态关系,并结台温饱型、小康型与富裕型等三种消费水平,分别探讨预测期内内江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状况,并提出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以2017年济南市各区(县)资源数据为基础,建立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济南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生态承载力、经济承载力、社会承载力等进行了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7.
国有林区人口的急剧增加给林区的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国有林区面临着可采资源继续锐减,生产成本增加,经济危困等问题,加上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木材产量大幅缩减,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使国有林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倍受关注。以人口承载力理论为基础,分析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及其他资源的人口承载力现状,结果表明:国有林区的人口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导致国有林区资源、环境及经济条件的恶化,影响国有林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基于人口承载力的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对策:提高国有林区人口承载力和转移国有林区劳动力。  相似文献   

8.
区域资源承载力是判定区域发展可持续性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判断区域人口是否超载的重要依据.该文以我国典型喀斯特地区毕节市为例,采用常规趋势法测算了地区基于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据此提出了资源承载力规制的理念,并讨论了以资源承载力为手段对毕节市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有效规制的基本路径.水资源是毕节市人口扩张的主要限制因素.为保证区域可持续发展,须以承载力为依据和手段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规制,实行以水管人的制度、生态移民、健康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是毕节市资源承载力规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三峡库区的土地人口承载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土地人口承载力是一个影响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大问题。根据三峡库区土地可承载人口的现状,以人口、土地、粮食三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其土地生产力的估算和对未来10年耕地变化、粮食生产、人口发展的预测,得到了该区2010年土地人口承载量,并提出了提高该区土地人口承载力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方法,分析了山东省1978~1998年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表明,山东人口承载力处于富余状态,经济资源成为山东主要承载资源;1982年以后,山东省的综合承载人口超过实际人口数量,进入相对富余状态。  相似文献   

11.
土地资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如何高效的利用土地资源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通过对国家统计局、山西统计局、山西国土资源厅等多方面数据进行统计、融合、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山西省土地资源利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山西省土地资源利用的多样性较高,但用地类型间差异较大,农业用地及林地、草地面积较大,工业用地较少;(2)土地的集约利用在城乡间差别较大,发达地区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较高;(3)人口数量与建筑用地面积的增长趋势一致。并针对上述研究结果从生态、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的角度提出若干建议,以期为促进土地资源的生态、高效利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土地经济密度时空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经济密度是衡量土地利用效率、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进行土地问题研究的关键指标.通过对土地经济密度时空特征的分析研究,可以探究某时段内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而进行土地经济密度驱动力分析能够为加快区域发展、提高区域经济水平提供参考.辽宁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要实施区域,仍然存在着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为了分析辽宁省各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将14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单元,选取土地经济密度这一与土地利用相关的指标,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影响土地经济密度变动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土地经济密度由中部向东部、西部递减,且在2000~2011年间,辽宁省土地经济密度变化趋势相对平稳;在影响土地经济密度的各驱动力中,人口密度、城市化率、二、三产业比值、资本投入强度与土地经济密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劳动力投入强度与土地经济密度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经济增长不仅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保证,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资源对经济增长束缚越来越突出,经济能否实现稳定、可持续增长是各国普遍关注焦点。本文基于经典的索洛模型和Romer(2001)的经济增长模型,考虑土地资源的限制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影响,通过建立模型测算我国四川省经济增长的土地资源"阻力",计算出的阻力值大约每年0.0143,也就是说因为土地资源的限制,四川省经济增长平均每年降低了1.43%,并对这一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这对于掌握四川省经济增长中的资源约束影响,合理预测四川经济增长态势,促进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江苏省经济发展与耕地损耗动态变化的分析,提出经济发展耕地代价的计算方法,并从时空角度定量分析了江苏省经济发展与耕地损耗的关系,结果表明:经济发展与耕地损耗具有较大的相关性,工业产值的增加对耕地损耗具有最大的驱动作用;经济增长模式仍属于资源消耗型,但土地利用集约度在逐渐增强;耕地代价呈现出以宿迁为原点中心的圈层式递减趋势;在加强经济发达地区耕地保护的同时,更应突出对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耕地保护.  相似文献   

15.
城郊资源型县域在众多中西部县域中是一类具有比较优势的群体;根据经济地理学理论,从中西部县域经济整体特征及普遍存在的问题入手,通过分析该类县域经济系统动力机制揭示其经济运行特征,指出加快城郊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对于增强内陆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促进城乡融合都具有重要作用:初步探讨了中西部城郊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原则,并以山西省长治县为例予以印证。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宁维亮 《水利经济》2005,23(4):1-3,60
遵循可持续发展观点,从分析山西省水资源禀赋现状特性入手,在论述区域发展的水资源保障作用的基础上,选取水资源量及其开发利用、区域发展和生态环境状态3个方面6类指标来分析和评价山西省地市级行政区划的水资源支撑能力,并对山西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水资源支撑能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得出结论:同全国人均水资源量水平相比,山西省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协调度为0.23,表明山西水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支撑能力低于全国平均水资源支撑能力,因此,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主线,对区域水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合理开发、优化配置,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而保障山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太原、大同和运城市的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协调度名列全省最后3位,表明区域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在山西省是最低的,因而在这3个城市中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相对不足,水资源将直接影响到这些地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人口规模、经济增长、资源禀赋与虚拟土地进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虚拟土地进口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我国合理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1992~2014年的经验数据为依据,建立VAR模型,对我国人口规模、经济增长、资源禀赋与虚拟土地进口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人口规模增长、经济发展以及人均耕地锐减是我国虚拟土地进口持续增长的驱动因素,三者对虚拟土地进口增长的驱动作用持续时间较长,且人口和人均耕地面积对虚拟土地进口的贡献呈不断增强趋势,但人均GDP对虚拟土地进口的贡献呈不断下降趋势。[结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虽然我国人口和人均GDP将继续保持双增长,但对促进虚拟土地进口增长的贡献较小,而人均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对虚拟土地进口增长的贡献作用大,且贡献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耕地资源紧缺将成为我国虚拟土地进口不断攀升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当前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下,保障耕地资源数量和质量、优化耕地资源空间配置、合理进口非粮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大力支持农业"走出去"等虚拟土地战略措施需要积极落实执行。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以1990年以来江苏省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村庄规模变动为基础,指出当前村庄用地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其变化的动力机制与用地集约化的途径。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统计分析法。研究结论:江苏省农村城镇化过程中村庄总人口减少和用地面积增大并行,江苏省城镇用地与农村用地同步扩张;村庄规模的变动受内、外因的共同影响,城镇空间扩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是主要的外因,内部建设用地变动是主要的内因。未来村庄用地集约化要进一步加强村庄规模的调控力度,使其协调发展,适应农村用地集约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开展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是科学编制国土空间发展战略的基础。通过构建包含水土资源承载力、经济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3个维度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刻画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的特征与轨迹。[方法]运用均方差法,选取2010—2016年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分析其土地综合承载力特征。[结果](1)总体上,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不断增强,水土资源承载力呈现先升—降—升的动态演变特征; 经济承载力持续增长,这源于郑州市土地经济效益的大幅提升; 生态承载力呈现波动性增强的演变特征。(2)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经历了较低—中等—较高发展历程,但土地综合承载力处于低层次的较高阶段,仍有较大提升空间。(3)为提高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应加快“多规合一”规划的编制,科学划定城市增长边界和“三生”空间,转变城市发展理念,优化发展发展路径,提升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水平。[结论]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应加快建立土地综合承载力扩容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新形势下湖南省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湖南省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研究土地人口承载力为湖南省的重大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利用湖南省1978-2004年的统计和普查数据,采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和一元回归分析模型对湖南省未来年份的耕地面积、粮食产量等进行了预测,分析了土地人口承载力状况,研究表明在小康型和富裕型消费水平下,湖南省人口数出现超载,为此提出了提高土地人口承载力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