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宏观经济不确定性、资金需求与公司投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中国特有的上市公司资金需求详细用途数据,研究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影响公司投资的作用机制。经验结果显示,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会影响公司投资行为,且通过外部需求、流动性资金需求和长期资金需求渠道起作用,但这种作用会受预期因素影响,在不同经济周期,不同股东性质、行业性质和融资约束的公司中表现有差异。具体来说,高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会减弱三个渠道对公司投资的正向促进作用,且外部需求和流动性需求渠道最为显著,在经济上升期,国有企业、制造业企业和低现金股利公司中这三个渠道的效果最为明显。由该结论得到的启示是,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配合需注意经济冲击的不同作用渠道,注重从微观资金需求出发实施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投资的总体行为是国有企业投资过剩和非国有企业"投资不足".最近几年的发展显示,非国有企业的投资比重加大,已经成为影响总体投资的关键因素.非国有企业投资不足还可能与当前的经济环境有关,即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预期对投资行为产生影响,在此,通过构建模型说明这一点,并提出改善投资不足现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0—2017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基于实物期权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理论揭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突破式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由行为金融学视角出发,考察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突破式创新具有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在先进制造业中更显著;管理者过度自信可削弱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突破式创新的抑制作用;相较国有制造企业,非国有制造企业受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更显著,且管理者过度自信在非国有制造企业中的调节作用更显著。进一步分析其作用机制发现,融资约束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制造业突破式创新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对制造业降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寻求高质量发展机遇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我国2009—2013年参股非上市金融机构的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产融结合、投资效率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以及三者关系在不同产权属性下的差异。研究发现,无论对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产融结合都能够改善企业的投资效率;产融结合有助于企业的市场绩效提升,但不利于财务绩效提升,这一结果在非国有企业中显著而在国有企业中不显著;企业投资偏离"合理区间"程度越大,投资效率越低,国有企业的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越差,而在非国有企业中却相反。  相似文献   

5.
吴勇 《经济师》2000,(1):14-16
目前,我国经济正面临三个主要问题:首先是国有企业正处于结构调整之中,总体经济效益滑坡,导致生产投资不足。同时,非国有企业的投资也出现了下降现象。其次是起源于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影响到我国的商品出口,这使得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第三是国内市场需求相对不足,各类物价指数出现长时间全面持续下跌,呈现出通货紧缩迹象。上述三重冲击使得在过去十几年中建立在需求推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失去主要动力。当上述三大问题(需求不足、企业缺乏活力、结构调整)同时集中出现的时候,过去对付通货膨胀的宏观调控措施已经不再完…  相似文献   

6.
企业、企业家等微观主体对货币政策的反应,在较大程度上影响货币政策的效果。货币政策可通过对企业家信心的影响,进而对公司投资效率产生作用。基于中国2007—2016年40个季度A股上市公司样本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家信心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企业家信心增强或者货币政策宽松时会加剧过度投资,减轻投资不足;企业家信心减弱或者货币政策紧缩时可以有效抑制过度投资,但会加剧投资不足。其中,国有企业对企业家信心和货币政策松紧的敏感性更强。进一步,货币政策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也会通过货币政策和企业家信心的交互作用而发挥作用。这种作用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制造业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改善是经济增长效率提升的重要来源。本文以资源配置为切入点,构建企业交通道路指数,考察交通可达性改善对企业微观经济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交通可达性改善通过降低企业库存、减少价格加成和强化创新激励的渠道提升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交通可达性改善对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企业、出口企业的资源错配改善作用大于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及内销企业;交通建设可优化东部及非国有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但会加剧中部、西部、东北部和国有企业的资源错配。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2007—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基于上下游垂直生产结构,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通货膨胀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1)温和的通货膨胀能够显著地提升企业绩效;(2)由于上下游产业之间在企业资产结构与市场结构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区别,通货膨胀对上下游企业存在相反的异质性影响,相对于下游非国有企业而言,上游国有企业多处于典型的顺周期行业,因此通货膨胀对其绩效水平的提升更高,但通货紧缩时的情况则完全相反;(3)这种再分配效应加剧了国有企业绩效的波动程度。受此影响,国有企业在金融危机之前经济高涨时期的业绩突出,绩效表现远高于同期非国有企业;而在金融危机之后受通货紧缩的进一步拖累,业绩下滑程度更甚于非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9.
以2010-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Tobit回归方法探讨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并深入分析股权集中度与股权性质对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创新投入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相比于交易型机构投资者,稳定型机构投资者更能提高企业创新投入;股权集中度在交易型机构投资者样本中削弱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国有企业提高创新投入的力度显著高于非国有企业。最后提出企业须正视机构投资者和使股东结构多元化,政府应加大证券市场监管力度与深化国企改革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维护和促进全球投资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当前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面临深刻调整背景下,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如何影响企业绩效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政策蕴涵.基于2012-2018年236家制造业上市公司微观数据,对"一带一路"倡议如何影响我国企业经营绩效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能够提升企业绩效,提升效应在倡议实施后呈逐年上升趋势;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显示,"一带一路"倡议对改善国有和非国有企业绩效均有积极作用,"一带一路"倡议能够促进非新兴优势产业企业绩效,对新兴优势产业企业绩效影响不显著.因此,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政府应根据企业类型特征实施精准政策,一方面,鼓励我国新兴优势产业企业发挥潜能,提升新兴优势产业企业绩效;另一方面,继续加强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支持力度,打造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协同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选取2009—2019年60家沪深上市光伏企业面板数据,以2009—2019年我国部委及以上部门颁布的243条光伏产业政策为研究对象,运用Stata15构建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和经济绩效的影响及其在不同区域创新环境和企业性质下的差异。结果表明,产业政策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但会抑制企业经济绩效提升;企业经济绩效在光伏产业政策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其中在国有企业中表现为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表现为促进作用;区域创新环境在产业政策作用于企业创新绩效过程中起抑制作用。进一步区分企业所有制后发现,在光伏产业政策影响下,国有企业创新绩效不受区域创新环境影响,非国有企业创新绩效受到区域创新环境的负面影响;区域创新环境能够促进非国有企业经济绩效提升,但对国有企业经济绩效没有影响。研究结论可为我国政府合理制定光伏产业政策及光伏企业提高创新绩效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2.
基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理论机制,选取2010—2021年4058家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具有显著负向作用,考虑内生性与稳健性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发现,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负向影响更为显著;相较于国有企业与中小型企业而言,非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更易受到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冲击。机制研究得出,债务短期化与融资约束是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重要中介机制;“稳外资”在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企业投资效率之谜:融资约束假说与货币政策冲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企业投资效率低于非国有企业被认为是中国长期过度投资现象之下的典型事实,基于相对早期样本的代表性研究均显示如此。然而,本文采取一致性方法测度企业投资效率却显著发现,近年来非国有企业的投资效率相对更低。本文提出融资约束假说解释企业投资效率之谜,并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在外部融资依赖度越高的行业,非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相对国有企业的差距越大。货币政策冲击会显著影响这一差距,货币紧缩时差距会增大,而货币宽松时差距则缩小。进一步的实证结果表明,近年来频繁的货币政策冲击强化了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之间的融资约束差异,国有企业不断获得扶持性信贷补贴,而非国有企业的信贷资源则被相应挤出,日益严重的信贷融资约束使非国有企业投资效率持续下降,进而产生企业投资效率之谜。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管理层自信及自信异质性对企业双元创新投资的影响,以及环境不确定性对该过程的调节机理,并进一步探讨不同产权性质企业间的差异。基于对过度自信衡量指标的改进,测度管理层自信程度与自信异质性,以上市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开展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管理层自信程度的提高促进了企业探索式创新投资,管理层自信异质性的提高抑制了企业探索式创新投资;环境不确定性的提高分别强化了管理层自信、管理层自信异质性对企业探索式创新投资的促进与抑制作用;以上结论在企业开发式创新投资中均不成立。进一步根据产权性质对样本进行分组的检验结果表明,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管理层自信程度的提高对探索式创新投资的促进作用较弱,国有企业中其他影响关系均不成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2006—2014年中国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对货币政策、公司内部治理与企业非效率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宽松货币政策有利于装备制造企业获取外部融资,使企业更倾向于增加投资和扩大规模,导致企业投资效率降低;宽松货币政策显著加剧了国有企业的非效率投资现象,而对非国有企业的影响并不显著;适当提高股权制衡度、增加独立董事比例和高管持股比例,有利于提高投资决策的合理性,弱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外部性理论与制度理论,以2013-2019年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面板Tobit模型考察非国有股权参与对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非国有股权参与显著促进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股权融合程度越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越高,外资股东参与有利于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但机构投资者未表现出明显作用;分层分类检验结果表明,非国有股权参与更有利于中央国有企业、公益类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外部治理环境调节效应检验结果表明,环保补贴可以增强非国有股权的环境研发激励作用,分析师关注有利于抑制私有股权短视化自利行为,二者均正向调节非国有股权参与对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经济研究》2016,(2):126-139
国有企业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在经营中享受了各种偏向性政策,是中国微观企业运行的典型特征之一。本文首先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为国有企业构造各种特征相似的非国有企业对照样本,通过反事实分析测算对国有企业的偏向性政策造成的扭曲,然后在Hsieh&Klenow(2009)的框架下估算这一扭曲带来的经济效率损失。研究发现,偏向性政策主要通过产出扭曲和大型企业两种渠道影响资源配置效率,使得国有企业的资本和劳动过度配置。偏向性政策影响了企业分布,导致国有企业盲目扩张,这是造成中国产能过剩的原因之一。偏向性政策造成的效率损失已经显著下降,国有企业数量的减少和单个国有企业的效率损失不断下降是两个主要原因。产权问题的解决会缓解国有企业造成效率损失的问题,非国有注册资本占比达到一定幅度(50%以上),国有企业资源误置效率损失显著下降,但继续增加非国有注册资本,对国有企业资源误置效率损失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笔者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地方保护对企业投资行为及其竞争优势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地方保护严重的地区,企业过度投资更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程度更为严重;在地方保护严重的地区,企业更少对外投资,非国有企业的这种倾向更明显;过度投资会损害企业竞争优势,因而,地方保护严重削弱了企业竞争优势;国有企业的对外投资有助于增强企业竞争优势,但非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的作用则相反.这表明,从长远看,地方保护不仅不能“保护”企业,反而对于企业竞争优势的培育有害.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制造业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对产业政策实施与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产业政策的实施对于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对于非国有企业的促进作用更强;在作用机制方面,信贷优惠机制能够显著促进非国有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税收减免以及政府补贴对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激励作用不显著,市场竞争促进政策对国有及非国有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都具有显著的激励作用,且对于非国有制造业企业创新激励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缓解融资约束的视角对企业慈善捐赠的战略动机与经济后果进行研究,利用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数据对慈善捐赠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及其经济后果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慈善捐赠行为及捐赠规模的增加可以降低企业融资约束,并且慈善捐赠对非国有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大于国有企业;相对于未捐赠的企业,捐赠企业具有明显的再融资倾向,企业慈善捐赠规模的增加能够促进其股权再融资规模的扩大,且对非国有企业的促进作用大于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