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立足于农户行为能力角度,从排他能力、交易能力和处置能力3个方面考察林地流转意愿及流转决策的影响因素。基于福建省10县(市)25镇(街道)50村506户农户调研样本数据,利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对林地流转意愿和流转决策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利用单方程Probit模型对林地流入和流出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在排他能力中承包合同的签订能显著激励流入、流出行为的发生;稳定的承包权能减少农户因害怕无法继续承包而大量流入林地,促进有序合理的流转;林业经营收入和林业补贴收入的强排他能力分别对农户流转行为产生显著的激励和抑制作用;交易能力对林地流转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处置能力对流转行为产生显著负相效应;农户特征、家庭资源特征均对林地流转、林地流入和林地流出行为产生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农户职业分化已呈必然趋势,林地流转决策行为存在一定差异。从成本收益视角讨论不同职业类型农户的林地流转总预期收益及其流转决策行为选择,并基于409户农户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理论上,专业农户倾向于流入决策,以农为主的兼业户倾向于流入和流出双重决策,以农为辅的兼业户倾向于流出决策;实践中,专业农户倾向于选择流入决策,以农为主的兼业户和以农为辅的兼业户均倾向于没有林地流转;造成二者差异的制约因素主要存在于资金瓶颈、劳动力禀赋、流转意愿、价格、林地流转信息、信任因素等。因此,需要拓宽林业经营融资渠道、促进涉农劳动力流转、提供林业新技术服务、增强农户理性认识和规范信息服务中介。  相似文献   

3.
基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辽宁省11个县(市)409户林农的抽样调查数据,针对农户的林地流转行为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建立农户综合流转模型、流入模型与流出模型3种计量模型,定量分析农户林地流转行为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并分别对其影响方向及影响程度进行了具体分析。结果表明:初始承包地面积、流转期限、林地流转难易程度对农户林地流入和流出行为均具有显著影响;户主年龄、家庭劳动力数量、非农林收入、是否拥有林业技术、交通条件对农户林地流出行为具有显著影响;是否有林业收入、林龄、对林改政策的了解程度、是否知道林地流转服务中心对农户林地流入行为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2016年浙江省6个县(市)393户农户的抽样调查数据,利用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社会资本各维度对林地流入、流出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农户社会资本各维度中经常走动的亲戚朋友数量、农业信息的了解程度对农户流入及流出林地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干群关系仅对农户林地流出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农户对村民的信任程度对流入、流出林地的影响均不显著。另外,户主年龄、家庭农业劳动力数量、林业收入占比、林地地块数、用材林及经济林面积占比、对当地林地流转价格和流转政策的满意度等对农户林地流转行为均有不同程度、不同方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农地流转作为农村深层次改革的切入点已成为中国农村普遍的经济活动。然而,现实中农地流转处于低效、缓慢和无序流转的状态也已是不争的事实,这里有制度设计缺陷的诱因,亦有操作失范的误导,这其中,流转主体利益分配失衡导致流转动力不足是问题产生的主因,本文在农地流转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农地流转增值收益分配博弈模型。分析表明,农地流转是转出方、转入方和地方政府三方利益博弈的结果,利益均衡时流出方的博弈策略为"土地流转",而信息不对称导致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存在,使流入方会选择改变土地用途,进而损害流出方的利益。在此背景下,政府的博弈均衡策略为对流转行为进行监管和干预。为此,农地流转的有序进行要回归农地完整权能、增加土地经营收益、规范流转主体行为,以实现增值收益合理分配,促进农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劳动力配置和林地流转的农户决策模型,在内生性视角下阐述了非农就业对林地流转的影响机制,据此提出了研究假说。并利用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在全国9个省份开展的大样本多年份连续监测数据,对上述假说进行实证检验。考虑到非农就业的内生性以及林地流转数据的截取性,本文采用了IV-Tobit模型及其估计方法。结果显示,非农就业行为对林地流入决策产生了负向影响,且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相反,非农就业对林地流出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这种正向影响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林地流入决策还显著受交易成本、木材价格等因素影响,而这些因素对林地流出均不显著。这反映出林地流入是受到市场机制影响的经济决策行为,而林地流出则是更偏向于受心理因素所决定的非市场化行为,二者在行为机制上的差异性为集体林改的后续配套改革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农户林地使用权流转行为机理和成本收益分析框架,分析了农户林地使用权流转的成本收益构成及关键影响因素并剖析了相应的流转策略。研究表明,转入户的林地经营收益水平、转出户的非林就业收益水平及流转交易成本水平是农户流转收益和社会总收益水平变化的三个关键决定因素。可以采取提高转入户的林地经营收益水平、增进转出户的非林就业机会及收益水平和降低流转双方的交易成本等措施提升农户及社会的流转收益水平。  相似文献   

8.
以辽宁省409户样本农户问卷调查为基础,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农户收入分化在农户年龄层次、受教育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等方面的差异化特征,并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讨论收入水平分化、收入结构分化、二者交互项对农户林地流转综合意愿、流入意愿、流出意愿的差异化影响。结果表明:农户收入水平分化对林地综合流转意愿、林地流入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收入结构分化对农户林地流出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收入水平分化与结构分化交互项对农户林地综合流转意愿、林地流出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需要关注农户收入分化因素;做好收入分化因素的有效识别;充分认识收入分化因素对农户林地流入与流出意愿的差异影响;把握分化特征,有针对性提高林地流转意愿。  相似文献   

9.
农户林地未流转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从实证角度论证了农户未流转行为的三方面关系。其中,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所得出的结果显示林地经营规模影响农户对林地的需求,但不影响农户对林地的供给,且与农户的未流入行为为非线性关系;资金状况显著影响农户的未流入行为,而家庭非农收入比重并不显著影响农户的未流出行为;林业服务状况对未流入和未流出行为有不同程度的作用。因此,为促进林地的流转应主要解决好资金和服务体系建设两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林地流转行为过程中,参与主体的意愿强度差异导致行为策略选择存在差异,进一步影响双方契约的成功率。研究从行为主体的意愿强度出发,建立不同的行为选择与博弈策略,解析农户在不同市场路径下参与林地转出行为的决策与选择过程,厘清农户不同意愿强度下的行为选择逻辑。研究认为:提高林地流转效率,需要考虑供给与需求两个参与主体的意愿及其强度;农户作为供给方由于禀赋效应和在位控制权利幻觉而存在供给约束,提高需求方的参与意愿能够驱动有效供给,从而促进林地市场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江西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项目2011—2016年的连续监测数据,考虑非农就业的内生性,采用IV-Probit模型及其估计方法,分析集体林区农户劳动力长期外出务工对林地流转的影响。结果显示:集体林区农户劳动力迁移程度对林地转入有抑制作用,但对林地转出具有促进作用,且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在如何推动农村劳动力实现长期、有效、稳定的非农就业转移这一问题上做出相关努力,以促进农户间的林地流转,最终实现林业规模经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采用规范分析与演绎推导的方法从契约利益主体关系和集中契约内生属性两个层面厘清林地规模化转出的集中契约内生威胁,探究集中契约的稳定治理措施。研究表明:集中契约中的利益主体关系演变会打破铁三角的均衡关系,降低契约的有效性与稳定性;利益主体在履约过程中由于价值观变化、心理契约失衡和契约内容不够灵活与完备致使集中契约长期稳定存在一定威胁。为此,从契约利益主体间权利、义务和责任以及契约治理两个层面提出增强林地规模流转集中契约的稳定性对策,以巩固和深化林权改革,促进林地规模化经营与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分析农地流转对不同类型农户的农地投入行为的影响。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及回归分析法。研究结果:(1)不同类型农户的行为目标不同,农地流转对其农地投入的影响存在差异;(2)农户的农业生产行为市场化程度越高,农地流转对其农地投入的影响就越大,农业生产的规模效应就越明显;(3)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和农户农地流转的市场参与程度,对不同类型农户农地投入行为都有影响。研究结论:完善农地流转市场,规范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对引导不同类型农户进行农地的合理投入、促进农地可持续利用、提高农民收入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福建农户林地经营数据分析基础上,用DEA模型对样本农户杉木林经营投入产出相关数据进行运算处理,测算农户林地经营的产出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析评价不同经营规模的林地与农户经营投入产出效率之间的关系、农户间林地经营规模效应的形式,认为林地经营面积在3.33 hm~2~6.67 hm~2之间的中等户是能够充分发挥林地经营各要素的潜力,实现较高的林地产出,满足社会需求,并适应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给农户带来合意经济回报激励的适度规模。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以前景理论为视角,通过分析农民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过程,强调农民所面临环境的不确定性对行为选择的影响,能使农民的诸多土地流转决策行为得到合理的解释。研究发现,受不确定性的影响,农户是否参与流转以及选择怎样的路径实现流转,都是特定环境下所做出的主观决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加快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探索政府应用信息传递型、激励型及控制型3类政策工具对农户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绿色施肥行为的动态影响机制,为构建高效施肥调控政策体系提供理论支撑。[方法]文章基于演化博弈理论,以黑龙江省为例,应用matlab2016b软件进行数值仿真分析,以得出不同水平政策工具组合下农户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绿色施肥策略变动过程。[结果](1)政府、农户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在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方面存在动态博弈关系,科学合理地制定施肥调控政策是协调三方利益冲突的关键。(2) 3类政策工具中,高水平的信息传递型工具对各主体绿色施肥行为的刺激效果最佳,而组合应用信息传递型与激励型工具对主体行为的推动作用更稳定,同时应用3类工具则更能全面构建起化肥减量增效的良性循环。[结论]政府应重视农户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在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方面的主体作用,及时开展施肥调控工作;根据各主体的个体特征与政策需求差异化地制定政策内容,着重应用信息传递型政策工具,必要时与激励型、控制型工具组合应用以获取叠加效应,推行绿色施肥。  相似文献   

17.
根据河南省气候、植被、土地等因素,将全省划分为不同的自然类型区,从各个自然类型区中选择12个典型县市对其实施的退耕还林进行有效性分析。通过将输入输出指标数据代入模型后,分析求解得出非有效的决策单元,再运用包络分析方法的一些基本原理对非有效的决策单元进行调整,由此得出的数据对河南甚至全国类似地区的投入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根据演化博弈理论,构建动态演化博弈模型,探讨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生态补偿过程中各利益主体在有限理性条件下的利益驱动、决策行为和依据以及主体间交互作用下的演化稳定策略,分析在不同情境下影响林农和地方政府演化博弈均衡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两大博弈主体的策略选择和策略演化方向依赖于初始状态及其演化路径,并与博弈矩阵的参数有关;地方政府的行为决策直接影响生态补偿项目的可持续性;作为项目的直接实施主体,林农的积极性与响应度直接影响生态补偿项目的实施效果。因此,应该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激励机制,构建政府主导、林农参与的环境保护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9.
运用博弈理论和演绎归纳等分析方法,建立农村宅基地流转模式博弈决策模型,以期认识宅基地流转模式的成因及其发展方向。研究表明,农村宅基地流转模式的博弈均衡受地理区位、农民宅基地物权属性认知、中央政府宅基地流转政策取向等诸多参数的影响与制约。鉴于当前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权益诉求等差异,农村宅基地流转制度设计应因地制宜。但不论采取何种配置方式,宅基地流转模式选择与演进都应遵循利益平衡,尤其要保护腾地农户利益。而长期来看,切实实现土地收益均衡分配和农民权益保障,需要将农村宅基地市场化流转、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作为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方向。当然,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也需要多种制度协同完善以保证政府与农民联合决策下预期博弈结果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