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下,人才之培养,人才之发现。人才之选拔以及人才之使用成为人们谈论最多也是最热的话题。自古以来,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制胜之本,在人不在器。人才的培养与发现是人才这项工程的前提。事之至大,莫如知人。东晋安帝义熙七年(公元411年),北方的后秦王姚兴给大臣们下达“指标”,要他们寻找荐举贤能的人才。右仆射梁喜说:“臣几次接受诏命,但没有得到一个那样的人,可见当今世上确实缺乏人才。”面对没有完成“任务”的梁喜,  相似文献   

2.
奉贤是南上海文明的发祥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圣人孔子的七十二贤弟子之一的言子,在青溪传道,筚路蓝缕,荒蛮海滨从此敬奉贤人,孕育出"敬奉贤人、见贤思齐"的"贤文化"。"贤文化"作为奉贤的文化之源,赋予了奉贤人"敢为天下之先,乐为天下之先,勇争天下之先"的精神,这种开拓创新的精神已与奉贤质监工作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3.
赖浩然 《秘书》2012,(12):17-18
古语说得好: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当政之人,最重要的是获得人心。在中华上下五千年中,但凡出色的帝王,都能做到知人善任、慧眼识人。汉武帝刘彻当政期间,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励精图治,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就与他的知人善任息息相关。善于用人,是帝王的治国之本,也是一个国家能够兴旺发达的有力保障。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汉武帝的用人之道。  相似文献   

4.
出身寒门的李嘉诚通过半个世纪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从一个普通人成为商界名人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每当提起他的成功,李嘉诚总是坦然告知:良好的处世哲学和用人之道是他成功的前提。得人心者得天下,如果说经营企业是在经营财富,经营人才就是经营智慧,让人才产出更多的智慧,让智慧产出更多的财富。深悉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李嘉诚,从古代贤人的做人风范中,  相似文献   

5.
年号漫谈     
年号,是中国历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往往也被认为是时运变化的标志。年号蕴涵着帝王君临天下、宣示正统的特殊意义,君臣朝野为之瞩目,司其事者索遍枯肠,绞尽脑汁,故颇值得一书。年号溯源汉武帝以前,无年号之名目。史书以帝王的年次纪年,记时则与帝王之号合称。如周宣王元年、二年、三年,一直延至帝位更迭为止。这种"帝号纪年"或"王  相似文献   

6.
王长华 《乡镇论坛》2008,(18):40-41
帝王掌管天下需要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在这诸多力量中,中央执行机关里的行政长官,特别是那些资深且有能力者,更常常成为帝王要优先考虑的对象。既要调动他们的忠诚心和积极性,又予以适当限制和合理控制,这是再理想不过的。因为没有这些人的工作,帝王将一事无成。如果使用不当、控制不严,帝王也会大权旁落。究竞如何驭臣,这其中不仅多有花样,而且也颇具难度  相似文献   

7.
孙起 《企业文明》2012,(4):47-49
"用人之道",老生常谈.古今中外,对于如何"选人、用人",案例不胜枚举. 老子有言:"善用人者为之下."也有人说:"善用人者得‘天下’." "为之下"和"得天下"是什么关系?"为之下",就是为人"谦下",不狂妄,不自大.所谓"天下"又有广狭之分.广袤疆土是"天下",拔尖领域是"天下",企业市场也是"天下".自身谦逊,才能得到无数英雄的认可、追随,为之奋战,从而同心协力开出一块"江山",打出一片"天下".  相似文献   

8.
墨翟从小私有生产者的世界观出发,认为其所处的战国时代是"大乱之世"。墨翟认为,治理天下必须以治乱开始,"不相爱"是乱世之根源,所以,"兼相爱"、"交相利"是治理乱世的基本途径。《墨子·兼爱》曰:"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家哲学思想独有的范畴,兼者泛也,"乃若兼则善矣",兼相爱就是互敬互爱。当然,如果一味地要求人们去爱人,这是不现实的,所以,墨子赋予"兼相爱"以"爱人者必爱己"的含义,"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同时,墨瞿的"兼相爱"以"交相利"为基础,交者互也,"交相利"就是互惠互利,"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墨翟始终认为,"兼相爱"、"交相利"决非理想,也不是天下治理者的一相情愿,它符合人们渴求利和爱的心理,是治理乱世的一剂良药。  相似文献   

9.
<正>"为什么我们的高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笔者认为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就个人成就和人生发展来看,个性培养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人能取得多大成就,不仅与其智力水平有关,而且与其个性品质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良好的个性品质强烈地影响个人创造力的发展,是人才成功的关键素质之一。然而,究竟怎样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个性,却并没有统一认识。为此,笔者就此作简略阐述。  相似文献   

10.
蔡一 《质量春秋》2013,(4):15-22
(上接2013年第三期P24)三、取人之道古人认为人才世代皆有,处处都有,所谓“十步之泽,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问题在于用人者能否知人善任。“士有未用,未有少士之世也。”(《后汉书·仲长统传》)“天下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国未尝乏于胜任之士,上之明适不足以知之”。  相似文献   

11.
邵杉 《人力资源》2010,(7):82-83
最近新版<三国>成了观众们讨论的热点,且不说拍摄手法如何,细品之下我觉得<三国>上演的其实是一部乱世人才招揽谱.作为HR从业者,一边看戏,一边也在思考魏蜀吴三国之主是如何选人、用人的.曹操凭借其"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的思想大胆引进人才;刘备则以"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桃园三结义"和"三顾茅庐",把关羽、张飞、诸葛亮等核心人才尽揽麾下;孙权周围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人也是德才兼备,战功赫赫.  相似文献   

12.
因为坚持     
修恩禹  张延陶  赵福帅  冯海超 《英才》2013,(10):108-111
苏东坡说,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细数历史风云人物,莫不与此论相吻合。坚持对于成就来说之所以重要,究其缘由,在于"此事难为"。有些人"一曝十寒",有些人"半途而废",好一点的"行百里者半九十",再好一点的"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常常是最后一把钥匙打开了门,但很多人没有那个耐心和执着。我们多数人歆羡那些功成名就的人,向往他们的光环和掌声,但我们却没注意到  相似文献   

13.
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仅次于春秋战国时年的一个动乱的年代,有人说,魏、蜀、吴三国鼎立,实际上是人才的鼎立,揭示了“得人才者得天下”这一颠扑不灭的真理。而当今世界,市场的竞争和行业的洗牌,强者恒强、弱肉强食的例子屡见不鲜,关系一个企业兴旺发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但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人才。而透过纷杂的历史片段我们可以获得借鉴和启迪。一、人才的极端重要性 “人才”源于《诗经·小雅·菁菁者莪》,诗曰:“菁菁者莪,乐育材也,君子能长育人才,则天下喜乐之矣!”现在的人才学讲的人才是指:以其创造性劳动,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一定贡献的人”。“才能杰出者”即为人才。  相似文献   

14.
秦穆公立志称霸天下,又苦于身边没有贤才良臣辅佐,就广揽人才,先后得到了百里奚、蹇叔等名臣。由于秦穆公心胸开阔,容纳人才,最后成就了穆公的霸业,为后来赢政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财务与会计》2020,(2):19-21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会计人才是国家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是贯彻国家财经法规及有关政策制度的主体力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动能新旧转换,破解会计改革和发展难题,需要会计人才特别是高端会计人才的支撑。  相似文献   

16.
墨子主张人与人之间应兼爱交利、义利互动。“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墨子认为利人就是利己,损人就是损己,做有利于他人之事,也有利于自身,人们在互利中便达到利天下,这也就是最大的义。墨子把“利民”看作是天下最珍贵的东西,并以利去规定义。  相似文献   

17.
罗志荣 《企业文明》2011,(11):40-45
古之先贤大哲鬼谷子在符言篇中说:"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思虑者,则无不知;辐辏并进,则明不可塞。"(似应再补充一句:以天下之力行者,则无不成。)这虽然讲的是  相似文献   

18.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离娄上》"这年头,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天下无贼》里黎叔这句经典台词,和  相似文献   

19.
人才兴业     
国以贤兴,政以才治,为政之要惟在用人。人才是成就大业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参天大树,始于粒粟。人之成长亦如是,人才成长尤为不易。怀坚定信念,对理想执着追求,历经风雨洗礼,德才兼修者才能终成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益之才。福建质监部门立足海西建设大局,以海纳百川之势,筑巢引凤,聚才引智。实施  相似文献   

20.
<正> "天下未定,则专取其才,不考其行;丧乱既平,则非才行兼备不可用也。"——这是唐初重臣魏征就选用人才的标准为唐太宗李世民提出的建议。平乱世,关键在于顺应民心,择贤而用。在乱世之中,王权的争夺者们需要内有贤臣辅其政,外有良帅猛将夺天下。而循规守矩、为废墟下的旧王朝抱节守志的人,即便有才也难为所用。反之,那些适时而出的英雄却往往是出身卑微,不拘小节,甚至"德"字上不太检点的,这时候就要求用人者把眼光放远,以才干为标准选才用才,而不要去苛求人才的品行是否高尚。"不考其行"是特定形势下的产物。因为大乱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