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业集聚和农村就业是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的双载体,是加快工业化、城乡一体化最基础、最核心的环节,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新的增长极。在产业集聚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集聚企业会有大量用工需求,这不仅给城镇人口提供了就业机会,加快了城镇化的步伐,同时也吸纳了大量农村人口,促进了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通过实际调研,在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分析伊宁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特点,并对该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了研究,使其能为其他县域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从西部的实际出发,借鉴发达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功经验,提出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要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劳动力在农业内部吸纳和农村内部转移;加快西部工业化进程,以产业发展带动就业;推进城镇化进程,以企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基于产业异质性和空间相关性视角,通过EG指数与泰尔指数分别对中国省级行政区的制造业集聚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进行测度,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区域制造业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虽然制造业集聚通过拉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可以有效减小城乡收入差距,但现阶段制造业集聚总体上却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现有的城乡二元体制与农村人力资本的低水平削弱了制造业集聚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多形态、多样化的。文章提炼出三条主要转移途径:一是通过中、高等教育实现的转移,农村学生在掌握现代生产技能的同时取得城市户口,进入城市主要劳动力市场;二是受过初级及以下教育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次要劳动力市场;第三,也是最根本的途径是以乡镇企业发展为基础形成的就地或就近转移。实践中,乡镇企业如果与小城镇发展相结合,形成产业和人口的集聚效应,则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贡献要大得多。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云南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与农村工业化发展现状的考察分析,揭示了云南农村工业发展滞后对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为了有效解决云南省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本文借鉴楚雄州禄丰县发展农村工业的经验,提出了发展地区特色经济、城乡工业互动、创建工业园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多种所有制经济等以促进农村工业的发展,从而成功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6.
白晓革  陆辉 《经济师》2008,(7):270-272
产业集群现象与正在实施的农村城镇化进程具有互为交融、互促共进的强关联性。大量研究表明集聚式城镇化是我国城镇化空间发展的新模式。这种发展新模式的实质是通过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实现要素的空间集聚。劳动力的转移和人口的集聚。文章从产业集群与农村城镇化的互动与耦合入手,立足于南通区域经济发展、产业集群与城镇化进程的实际,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推进两者互动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创办工业园区是发展区域经济的新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谭曰文 《经济师》2003,(5):229-230
改革创新是永恒的主题。近年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基础设施的现代化以及人口集聚、信息集聚、产业集聚已成为时代发展的明显特征。尤其是产业集聚作为生产力发展的核心 ,以工业园区化的形式表现出来 ,工业园区以其固有的优势 ,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文章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工业园区建设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最佳结合点,它对转移农村劳动力,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的快速集聚,加快产业升级,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由于受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局限,乡镇企业发展趋缓、市场发育滞缓、就业信息渠道不畅以及金融危机背景下大量企业倒闭、停产,南方各地区"双转移"政策的实施与推进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河南作为全国人口大省、农业人口大省,这一现象又更为突出。分析农村富余劳动力状态及成因,有助于对有效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为实现河南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形成针对性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尽管我国中小城市的发展状况还不尽人意,但发展中小城市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实践表明,只有通过中小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才能将乡村劳动力产业转移与空间转移结合起来,并有利于推进农村人口城市化。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简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达9.4亿,农村劳动力总量较大,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农业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及农村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因此从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入手,积极探索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解决劳动力就业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试论工业园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会安 《经济师》2005,(4):285-285
加强工业园区建设 ,是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重要步骤 ,对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 ,促进生产要素集聚 ,加快城市化步伐 ,加快产业升级 ,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加强工业园区企业的技术改造 ,努力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先进产销基地 ,是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关键性的步骤。要加强园区信息化建设 ,用信息化指导工业化。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群与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从产业集群理论的新视角探讨区域产业集群成长在促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绩效,进而对产业集群与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群不仅为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构筑了一种有效的地域空间集聚组织模式,极大地推动了农村工业化进程,基于产业集群的工业园区培育和发展又提升了地方工业化的质量,而具有良好集聚效应的工业园区作为地方工业生产活动的主要空间载体,在带动地方经济结构与产业空间组织调整的同时势必连锁性地引发就业结构的变化,并从多方面、全方位地驱动城市空间结构演进,且产生了良好的规模效应,驱动地方城镇化发展,从而形成这种地方产业集群与工业化、城镇化互促共进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4.
陈文杰 《江南论坛》2006,(12):32-32,33
中心镇在新农村建设中有着重要地位 1.中心镇是集聚农村产业的有效平台。通过中心镇的聚集、辐射和示范等功能的发挥,产业在中心镇工业功能区的聚集,有利于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参与国际产业竞争,减少和避免乡镇企业遍地开花而造成的乱占土地、重复建设、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等问题,促进农村土地的集约利用。产业集群不仅为面广量大的农村中小企业构筑了一种有效的地域空间集聚组织形式.极大地推动了农村工业化进程,基于产业集群的工业园区培育和发展又从多方面、全方位驱动地方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中国制造业空间转移的特征事实,利用2004—2018年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系统考察制造业转入中西部地区影响当地就业的机理与效应。研究发现:(1)制造业转入总体上显著促进了承接地就业增长,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2)机制检验表明,制造业转入一方面通过产业集聚及关联效应推动承接地产业发展而增加有效就业需求,另一方面通过促进承接地加大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抑制污染对劳动力的挤出并增加相关劳动力的需求。(3)异质性分析表明,制造业转入产生的就业促进效应在距离东部沿海一线城市800 km范围内以及人口规模为100万以上的城市样本中更加显著。(4)从产业关联效应考虑,制造业转入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就业增长作用显著,对农林牧渔业及部分非生产性服务业就业没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对进一步支持产业有序转移与有效承接、促进制造业转移对劳动力空间配置的引导作用和实现“稳就业”目标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聚、产业集群与工业园区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分析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的联系与区别入手,探讨了工业园区概念的基本内涵及政府设立工业园区的主要动因,分析了工业园区与产业集群的关系,指出工业园区发展的目标定位是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并提出了基于产业集群导向的工业园区发展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17.
产业发展、人力资本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把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类型分为本地非农就业和外出务工两种类型基础上,利用2009年河南农村住户和农民工监测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产业发展、人力资本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粮食种植与非农就业具有互补作用;非农产业发展对本地非农就业具有正向但较为微弱的影响;人力资本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具有显著影响。根据研究结果,我们提出加大粮食补贴、发展非农经济以及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经济师》2016,(8)
浙江省经济的发展对该省劳动力市场影响明显,就业数量基本随着经济增长而增长,但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却滞后于经济发展的三次产业结构。第一产业仍有富余劳动力,第二产业是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第三产业吸纳的劳动力数量相对偏少。因此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稳住第二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浙江省实现经济发展与就业均衡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农村富余劳动力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人们关心的一个焦点。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不能充分就业,不能有效转移和安置,既是一种资源浪费,又会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那么.就要通过政府积极推进就业制度改革、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拓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外部环境、增加政府投入,打造劳务输出产业发展的平台等多种渠道解决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20.
经济增长与居民就业之间既存在正面效应,又存在负面效应,在不同发展时期其效应有不同的表现,总体上二者间呈现倒"U"型关系。实证分析经济增长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发现,我国经济增长对城镇和农村就业的拉动效应均有限,但对城镇的影响要大于农村。通过对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分析发现,第一产业存在较大的剩余劳动力,第二产业的劳动力明显不足,第三产业的产业发展与就业则相对均衡。因此,实施积极的产业和就业政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