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产业经济学对于市场结构与企业创新是否存在某种相关性一直存在着理论上的争论,垄断和竞争哪一种市场结构能够更好地促进创新始终是一个悬而未决的话题。实践中我国一方面提出要通过企业做大做强促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另一方面又通过法律等形式对企业垄断行为进行规制。基于知识溢出、技术和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及产业生命周期等三组外生变量,文章梳理了西方产业组织理论有关“熊彼特-阿罗”争论十年来的最新发展,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对我国现阶段反垄断和激励企业创新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2.
在电力改革实施厂网分开后,原有发电资产经过重组已逐步形成了寡头垄断的发电侧市场竞争格局,通过资本市场进行大重组和大整合已是必然趋势。国家一方面要采取措施进一步鼓励竞争,另一方面要进行管制改革和市场结构重组,把原有的高度一体化垄断性市场结构改造成以竞争为主的市场结构,变政府行政性配置产业资源为主为以市场价格信号配置产业资源,形成有效竞争格局。  相似文献   

3.
后产业组织时代的市场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平 《中国工业经济》2005,21(6):46-51,119
“抑制规模垄断、促进市场竞争活力”是各国产业组织政策长期以来致力于解决的问题,也是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结构学派和效率学派的主要分歧正是在抑制集中度,重视结构绩效和忽略集中度,追求行为效率方面各有侧重。今天,经济全球化和活跃的技术变革,改变着市场边界和市场竞争关系,单纯的大规模不再构成市场垄断的主要力量,我们进入了后产业组织时代。新时期的竞争关系和市场垄断特征,应该是我国正在制定中的反垄断法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把垄断和竞争放在统一的理论框架内分析,因而能够发现中国大量存在的垄断与竞争交织的市场结构,能够发现在可竞争市场上也存在着局部垄断,存在着许多不公平竞争,这些行为表现为系统的偏离均衡的结果。本文通过企业成本模型,区分和厘清了垄断的不同性质,从理论上界定了非经济垄断的范畴,并提出相应的假设;然后,采用中国1998—2008年部分企业数据,选择了六个同质性较高的行业,通过对成本函数和勒纳指数的测定,以及对成本曲线的拟合与比较,检验这种性质的垄断是否存在。实证分析结果证实并表明这种非经济垄断长期和稳定地存在于不同所有制的企业之间。这种垄断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是完全相悖的,它保护了低效率的长期存在,不仅导致社会资源错配引起的社会效率和福利的损失,而且导致公平的损失是存在大量腐败现象的根源。由此,本文提出:调整目前产业法规及政策细则,打破非经济垄断和促进合理竞争,消除市场的进入壁垒与退出壁垒。  相似文献   

5.
《中国纺织经济》2003,(5):16-18
今年棉价的直线冲高所带来的影响.被众多纺织企业称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又来了。棉花市场波澜起伏.化纤市场风云激荡.纺织企业在新的竞争中面临更大的挑战。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使市场调整主体的能力更加明显。纺织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主体.正在面临新的洗牌.不断地调整、创新、适应.将是企业制胜的永恒法宝。  相似文献   

6.
论经济全球化时代跨国公司垄断结构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一国的竞争优势和影响力主要体现在其跨国公司对全球资源的支配力上。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其垄断结构及由此带来的垄断结构利润。在全球化与信息经济条件下,跨国公司的垄断结构是有效率的,并不会妨碍竞争,这可以用新的可竞争市场理论来说明。  相似文献   

7.
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关系问题的研究应转变研究思路,创新研究范式,立足于动态的现实企业竞争过程.将企业组织和企业网络纳入市场结构的范畴中来。基于这种新的研究范式,网络型寡占市场结构应成为实现中国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最有效的市场结构形式。为形成这种市场结构,必须进一步发展有竞争力的大企业;调整和优化企业组织。再造企业流程;加强企业协作,发展企业网络和进行合作创新。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行各业都处在一个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把市场作为生产和经营的出发点和归属,一切活动围绕市场展开,不断地研究市场,寻找市场,开拓市场,占领市场。当前竞争的核心是质量与效益的竞争,企业要真正占领市场,就必须按照市场客观规律办事,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满足客户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策略性行为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焦点是策略性行为,本文从短期、中期、长期三个层面系统梳理和评述了西方策略性行为理论前沿,旨在为研究企业的竞争行为提供有效工具.深化对复杂交易现象背后的动机和福利效果的理解,同时也为政府制定保护竞争、促进竞争的公共政策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的深入,地勘单位转变为市场竞争主体已成为不可逆转之势。参与市场竞争,并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懈,就必须了解和熟悉所从事产业的竞争和垄断的基本态势。本文分析了从事地质勘查业,工程勘查施工业,采掘业,机械加工制造业的地勘单位和企业的市场结构取向。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一种不确定性高且周期长的投资活动,需要风险偏好更大、对失败容忍更高的市场环境,而资本市场具有筛选和发现创新型企业、有效分散创新风险的功能,因而对创新活动起着关键作用。然而,中国资本市场短期投资者比例高,融券交易成本高且交易不活跃,加上专利评价体系对不同质量的专利区分度较低,导致资本市场压力对创新活动没有发挥出信息机制和治理机制两种效应。相反,资本市场压力带来的负面信息表达渠道和管理层短期业绩压力,造成了中国专利申请中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申请、轻维护”的企业策略性专利行为所衍生的“专利泡沫”问题。本文采用中国融资融券制度作为准自然实验,考察卖空机制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企业面临卖空压力时会更加积极地申请专利,但专利的申请质量有所下降,表现为专利授权率降低;专利结构有所恶化,最终授权数增加的主要是容易研发、授权快的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专利得到授权后,企业放弃缴纳维持费用以终止专利权。这些策略性专利行为在短期内可以减少企业的卖空交易量,推高企业市值,但长期看对企业的业绩没有积极影响,是一种“创新假象”。卖空机制主要通过施压机制来影响企业创新,管理层业绩压力、外部监督压力、股价信息传递压力越大的企业,在面临卖空威慑时更有动力进行策略性专利行为。为促进企业创新向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融资融券制度和专利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2.
创新与垄断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学界争议最多的课题之一,但以往的实证研究结果一直莫衷一是。为此,本文构建了一个动态的创新和产量竞争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产业发展阶段,创新与垄断的关系是动态变化的;从长远看,创新与垄断正相关,熊彼特假说成立。垄断势力可以是创新和产量竞争的市场内生结果,创新竞争导致垄断内生。而且,这种市场内生的垄断与社会总福利、消费者剩余相辅相成、并行不悖,是产业发展的社会合意结果。据此,本文提出:企业因合法经营和技术创新而获得的垄断势力是合法的,垄断是否市场内生可以作为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裁判合法垄断和非法垄断的根本性司法准则。  相似文献   

13.
摘要:基于贝尔理论和有效竞争理论,分析了在传统电力行业发输配售一体化的垄断经营主体基础上,通过电力市场化改革构造适应竞争需要的电力市场主体的理论基础。在电力市场化改革中,适用贝尔理论,核心问题是要确立传统自然垄断经营主体实行竞争性环节和垄断性相分离的原则,并构造电力行业市场主体;适用有效竞争理论,其核心问题是要解决电力行业市场主体的数量和规模问题。就有效竞争标准在电力行业市场主体构造中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在我国,未来电力市场主体应当是“发电侧和售电侧”主体多元化,输配电环节实行政府监管下的单一主体垄断经营。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产业发展的市场结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市场结构范式既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学术问题,也是产业经济学的一个实用经济问题。它不仅涉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制度设计。而且与工业社会的宏观经济政策紧密相关。由于具有一定的规模性和竞争性。寡头垄断被认定为市场结构的高效率范式和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终极目标。事实上,中国产业发展的市场结构模式只是市场结构范式的具体运用,它必须满足规模效益、竞争性、公司治理、社会有效购买力、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获利能力等多方面的要求。由于可以通过充分的信息披露措施、(对经营权的)充分竞争措施和配额投资措施把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改造为完美无缺的市场结构范式。因此。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毫无疑问应该是中国产业市场结构调整的理想归属和最后归属。  相似文献   

15.
产品差别化对市场结构的形成有很大的作用,经典的豪特林模型只得出了产品差别最小化和最大化原则,由此模型得到的市场结构为完全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但垄断竞争市场却无法得到。文章在豪特林模型的基础上构造出统一框架,不但分析产品最大和最小差别情况,而且提出中间程度差别化的分析模型。得出所时应的三种市场结构。尤其是中间程度的差别化对应的垄断竞争市场。对这三种市场结构进行社会福利分析,得出在消费者不同质时,相对于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是相对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Is there any evidence that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re constrained by competition and fostered by monopoly power? Our results, based on a constructed dataset of U.S.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observed over more than two decades, suggest that this is not the case. On the contrary, using both patent statistics and productivity growth as alternative measures of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 we observe faster technological advances in more competitive markets. These results are robust to changes in the econometric techniques used to model nonlinearity in the competition‐innovation relationship and to alternative methods of computing market power.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结构范式的标准与构建措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市场结构理论是整个经济学的构筑要件与基础。在熊彼特淋淳尽致地批驳了完全竞争模式的子虚乌有和容易感染经济萧条的霉菌的特点以后,各种市场结构模式的缺陷暴露无遗,经济研究进入了无所适从的艰难时期,经济实践也陷入了盲人瞎马的混乱局面和夜半临池的危险境地。所以,建设市场结构范式是经济学的当务之急。本文试图通过一系列的反垄断把垄断改造成为市场结构范式。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we evaluate the scope of Chadwick’s claim on the superiority of competition for the market over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under incomplete information. We firstly characterize the expected outcome achieved under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at a Cournot Bayesian-Nash equilibrium. Then we characterize the optimal expected outcome achieved under a competition for the market mechanism designed by a government facing a shadow cost of public funds. We show that a regulated monopoly selected by an auction mechanism results in higher expected welfare than does duopoly competition when the entry cost is low but that the opposite holds when the market size is small and the entry cost is high for some values of the shadow cost of public funds. These results are explained by the influence of adverse selection on the entry decision at the Cournot equilibrium and by the level of expected total fixed costs in both mechanis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