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煤矿安全事故对煤矿生产和人员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为提高煤矿的应急救援能力,本文基于可视化和现场指挥系统设计思想,提出了一种煤矿应急救援可视化现场指挥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系统采用数据采集、图像处理、音频传输和集群语音对讲等技术,实现了指挥中心和现场指挥员实时通信和协作,提高了救援效率和成功率。本文对该系统设计和实践开展分析和评估,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生产中发生环境或事故灾害,需要快速应急进行救援。在大型设备无法到达或使用的情况下,需要实施人工救援,很难保证在复杂的环境中的救援效果。文章设计研发了一种便携式搬运设备,简单轻便、利于携带,能够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中正常作业。能够节省人力、物力且快速有效的进行作业。  相似文献   

3.
海底管道是海洋油气的生命线,海洋油气资源是全球油气资源总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底管道发生失效势必会影响海底油气资源的输送,同时海底环境复杂,海底管道面临不同于陆地管道的风险,因此开展海底管道风险分析对于保持海底管道安全运行有很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海底管道失效事故发生后,科学合理的应急救援策略对于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文章针对海底管道开展了风险因素分析,提出了海底管道应急救援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洪涝灾害中常规救援方式存在的运移距离短、效率低下、安全可靠性低等难题,设计了一种可应用于城市洪涝灾害救援的新型履带式洪涝救援平台。首先,对整机机械结构(行走、升降、救援设备布置、平台防腐等)进行设计;其次,对关键设计参数进行理论计算分析,并运用数值模拟分析技术对关键结构进行仿真分析;最后,基于所设计的救援平台,建立城区模型、受灾分析模型和救援过程模型,运用K均值聚类多目标优化方法进行救援路径规划分析,探讨城市洪涝救援新模式,并与传统城市洪涝救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救援平台相较于传统救援在安全可靠性、快速性上有了极大改善;提出了新型的城市洪涝救援模式,其救援效率高于传统救援模式的效率。新型履带式洪涝救援平台可应用于救援艇运输、救援物资运输以及在灾区内部提供紧急治疗,并可作为受灾区受困人员中转基站,所提出的救援模式可有效拓宽洪涝灾害的救援方式。  相似文献   

5.
煤矿事故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多数设置在煤矿所在的工业场地,在山区的煤矿事故应急救援中,事故发生后现场复杂,导致公网瘫痪,救援需要保密,在事故救援现场与后方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之间建立实时、安全、高效的音视频通信传输网具有重要意义。相比传统的公网和地面通信网络,应急卫星通信技术在煤矿事故应急救援中具有显著优势,能同时满足安全保密和稳定传输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应急卫星通信技术的内涵及优势,论述了应急卫星通信技术在煤矿事故应急救援中的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设计了一种公共应急无线电发布系统,该系统针对传统应急通信系统的缺点,采用将多种信息发布渠道相结合的技术手段,优化了应急系统的抗毁性,并提出该应急系统的接收端模块与发送端模块的可行实现原理。设计了一种时效性高、成本低、抗毁性强、普适性广泛的应急通信系统,为特殊灾难场景下的应急解决方案提供了补充。  相似文献   

7.
建立煤矿应急救援系统,在事故发生后短时间内开展救援工作,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在防止事故灾害范围扩大,及时救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现实作用。然而煤矿应急系统在应用中仍存在着较多问题,本文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完善煤矿应急救援系统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
结合陕西省高速公路智能交通建设,介绍北斗系统在应急指挥救援系统的应用,并进一步说明通过北斗卫星技术实现高速公路手机通信指挥调度、监控中心指挥调度、车辆感知与危险品监测功能、救援养护车辆调度、智能终端信息同步服务等功能的方法,大大提升高速公路应急指挥救援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9.
随着SCADA系统的普及,数据采集点、数据类型、数据保留时间的增加势必会形成SCADA系统的大数据。本文以油气集输管道系统为例,讲述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油气输送管道进行风险评估、智能推荐和辅助决策的设想。通过SCADA系统的大数据分析处理,实现在事故发生前能提前预知事故,从而规避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而在事故发生中和事故发生后,能帮助决策者做出更合理的事故缓解措施和应急救援,从而减轻事故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相似文献   

10.
朱泽斌 《化工管理》2023,(3):118-121
现阶段,救援钻孔在国内外开展实践,促进了地下工程和矿山应急救援技术的开展。地下工程和矿山灾害救援的有效途径,是探索的“大直径救生孔和小直径救生孔”模式。在地下工程和煤矿开采建设过程中,造成地面塌陷基本是由井下透水、爆炸、顶板灾害等,使井下工人容易被困。事故发生后,救援成功的重要因素是及时打开救援通道,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物资。过去,地面或地下直接大直径钻孔的方法,一般在矿山事故和地下工程的救援过程中采用。由于钻井效率低、破岩断面大、施工时间长,耽误了宝贵的救援时间,往往会在隧道成功贯通时经常有人死亡。目前,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救援理念,因为传统的救援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救援要求,为大大降低事故人员的伤亡率。文章基于矿山灾害救援地面生命孔钻井技术,分别介绍了空气潜孔锤正循环钻井工艺和泥浆正循环钻井技术,分析了套管选择方法和小直径生命孔的结构设计,并以某城市金矿生命救援钻孔为例,根据轨迹设计理论,分析了目前生命保障钻孔技术的难点。针对该金矿救援3号生命保障孔的偏斜问题,超短距离螺旋矫正技术被创新性地提出,为后续生命保障孔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提出用一种小型化的X射线检测设备对电力电缆进行检测的方法,以解决传统X射线设备效率低下的问题。为了验证这种方法的可行性,研究了小型X射线机的辐射剂量,利用小型X射线机和IP板的组合对电缆进行了X射线透射能力和成像质量的试验,并利用小型化X射线检测设备对被模拟破坏的电缆进行透照试验。结果表明:小型化脉冲X射线检测设备辐射剂量比较小,成像效果比较理想,可以在适当的现场用其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钢丝绳是矿山煤炭运输、提升等设备中不可缺少的关键部件之一,并直接关系到工作设备的安全性。所以,钢丝绳的探伤研究非常重要。本文对钢丝绳无损探伤技术现状进行了分析,对于指导钢丝绳探伤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在设计图纸审查和敷设施工过程中对海底电缆的质量进行控制的措施和要求。在设计图纸审查中.应主要对设计资料进行审查,在敷设过程中,重点对施工队伍、电缆材料、敷设现场及试验结果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实现提篮式型钢悬挑脚手架在实际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对不同工况下的提篮式型钢悬挑脚手架进行了精准设计和有效验算,采用理论分析法得出了 一般工况下提篮式型钢悬挑脚手架的主梁和拉杆内力表达式,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建立了多种特殊工况的验算方法.然后采用单因子变量法给出了多种特殊工况下的计算实例,并结合计算结果和现场施工...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建立成品油管道应急与救援体系的重要性,并举例论证成品油管道的应急和救援应该是一种社会力量的总动员.企业与政府既应相互配合,也应有分工,才能保证体系的正常运转。根据兰成渝输油管道的特点,提出了应急和救援的控制要点和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6.
简述了火力发电的特点和现况,介绍了火电厂接地系统的种类与接地装置。通过某火电厂接地系统的设计实例,说明了该系统各接地环节的参数设定和敷设方式。对其中关于电缆屏蔽层的接地抗干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实验和数据分析,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电力电缆的利用率,合理调配电缆的实时负荷,利用实时环境参数监测终端、GPRS数据传输模块和上位机构成了高压电力电缆实时载流量评估系统。并利用DS18B20、风力传感器、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和STM32嵌入式单片机对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实现了对环境温度、土壤湿度、土壤温度、环境风力、环境光照等参数的实时采集,并利用GPRS数据传输模块将环境参数传送到上位机,利用上位机结合VB6.0和ANSYS编制了高压电力电缆温度场和载流量计算软件,实现了电力电缆参数数据库存储、敷设模式界面化操作、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与显示、实时动态载流量的在线计算等功能。计算结果表明,高压电力电缆的实时动态载流量系统能够准确计算出受环境参数影响的高压电力电缆的载流量,提高了计算效率,为电力部门调配电缆的实时负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300k高速电缆传输系统的研制过程中首次引入可靠性设计理念,在系统的可靠性设计方面做了大量的、细致的工作,详细阐述了可靠性设计的具体内容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电力应急物资联合储备管理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系统地分析了电力应急物资的特点、储备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电力应急物资管理的复杂性、储备资金占用较大以及利用率不高等问题,提出了建立电力应急物资联合储备管理系统的设想,并系统地阐述了联合储备管理系统的设计思想、运作方式和流程,指出当出现突发性电力事故而局部短时应急物资储备不足时,联合储备管理系统的启动可以提升突发事故应急处理的质量和效率,缩小事故范围,加快恢复速度,节约应急成本。  相似文献   

20.
正压空气呼吸器是抢险救援的重要装备。对正压空气呼吸器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对长庆油田在用正压空气呼吸器使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汇总和分析,提出了定期检验的内容、依据和程序,明确了开展定期检验是确保正压空气呼吸器正常使用、减少隐患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