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产业集群是产业网络诸多组织形态中的一种。由于地理临近性和紧密的网络关系,集群内企业的社会责任不再是一种"个体行为",从产业集群层面寻求合作共赢而共同推进社会责任建设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因而,本文引入"网络组织"分析视角,提出了"产业集群社会责任"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Hub节点企业"助推的产业集群社会责任"层级建设"模式,首先利用网络分析工具,构建产业集群Hub节点企业识别指数,继而提出遵循产业集群"点式—链式—网式"社会责任建设的层级推进模式。  相似文献   

2.
企业成长模式探析——基于“两型社会”建设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两型社会建设为视角,对企业的成长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概括。即对企业的数量成长模式、质量成长模式作了基本的分析和总结,同时提出了新形势下企业成长模式的演变趋势——生态成长模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现代企业的成长成熟,我国企业发展正在步入新的社会化阶段。如同追求利润最大化得到前所未有的传播,从而上升为意识形态一样,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种“影响着思想和表达的所有领域”的重要时代精神,正在溶入我们的社会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电力企业也不例外,企业社会责任正在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的新阶段。近几年来,电力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成效显著,成为央企表率。  相似文献   

4.
秉承"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企业核心价值观,真诚践行"发展企业、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恪守信用、以人为本、善待员工、优质服务、热心公益"的企业社会责任观,追求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共成长"  相似文献   

5.
正国家电网公司2019年两会提出建设"三型两网"企业,即打造"三型"(枢纽型、平台型、共享型)企业,建设运营好"两网"(坚强智能电网、泛在电力物联网)。首次将泛在电力物联网与坚强智能电网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彰显了国家电网公司转型改革的巨大决心。作为地级供电企业,一方面要合力促进国家电网公司整体转型发展;另一方面立足本地,承担社会责任,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  相似文献   

6.
基于社会责任的国有企业改革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变迁经历了三个时期,其社会责任从责任性质看包括社会义务与社会期望两个方面。对国有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关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和改革方式的选择,也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产生了深远影响。基于企业社会责任,国有企业管理者必须建立完善的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并加强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监督机制建设;在治理模式上,国有企业应该进行公民化治理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7.
2006年3月,国家电网公司率先发布我国大陆企业首份社会责任报告.由此发端,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特别是,在2008年先后发生了南方雪灾、5.12汶川大地震、"三鹿奶粉事件"和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事件,由此促成了政府部门、公众、媒体、员工、消费者、社会团体、社区、投资者、研究机构等企业利益相关方社会责任意识的觉醒,一场声势浩大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正在中国蓬勃兴起.  相似文献   

8.
日本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是日本的CSR元年,日本大企业开始群体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探索出一条独特的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之路。本文回顾了日本企业社会责任的历史背景和主要进展,重点研究日本企业推进社会责任的动机、模式和特点,并对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提出意见和建议。与先行一步的日本相比,中国仍处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初级阶段,要建设企业社会责任推动体系和基本制度,并着力抓好社会责任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9.
供应链管理中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全球化浪潮中跨国公司供应链管理的加强,是推动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外在冲力,发展观念的转变和人们关注意识的增强,是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思想基础,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质性收益是推动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因.我们不能因为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发源于跨国公司供应链的管理,而忽视任何企业理当履行的社会责任;也不能因为企业社会责任认证与审核客观产生的消极影响,而回避其普遍具有的长远的积极作用,简单视其为"发难"与"限制".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时期.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的经济责任被弱化,承担了本应由政府或社会承担的一些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为"企业办社会".改革开放以来,呈现出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结构,这一时期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人类最高的价值追求.企业自工业化以来,在创造了物质财富的同时,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也日益加剧.新时期,企业承担环境社会责任不仅是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也是企业被赋予的新的时代使命;加强教育与培训,完善环境保护立法,开发激励机制.完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是企业践行环境社会责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融合社会资本理论,构建了转型经济中企业社会责任影响组织竞争优势的理论框架,并运用151家中国企业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绩效之间不存在相关性,但与组织声誉正向相关,社会资本会明显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声誉效应。具体而言,等级制社会资本会显著促进企业社会责任与组织声誉的相关关系,而市场社会资本则限制了企业社会责任对组织声誉的贡献。本文从研究方法的跨层次风险、资源依赖的动态性和整合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应用性的讨论,建议中国企业用基于社会资本的战略性社会责任超越慈善导向的社会责任,通过这种战略转型积聚组织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社会是企业的依托,企业是社会的细胞。让企业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是实现企业与社会和谐共进的必要条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在实施“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如何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是农电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立足企业职能,服务新农村建设责任是一种力量,不仅推动一个企业成长壮大,更将推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山东省诸城供电公司服务着33.6万客户,责任面涉及各行各业及千家万户,承担着特殊的社会责任。因此,我们必须立足行业,发挥职能作用,主动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先行官。一是履行发展责任,建设…  相似文献   

14.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品牌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搞好企业的社会责任工作对于企业品牌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涵义企业社会责任包括企业基本责任和衍生责任两个方面。企业的基本责任要求企业能为社会提供优质合格的产品或服务,能够持续赢利、依法纳税,  相似文献   

15.
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两个维度出发,结合特定制度及相关因素,厘清企业社会责任的演进机理。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在相应条件具备时,围绕情境化、概念化、规范化以及定型化四个阶段循环演进,从而形成企业社会责任的动态发展模式。明晰企业社会责任动态演进机制,把握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在演生特质,为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路径参照。  相似文献   

16.
外部评价是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重要因素.2009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根据经典理论和国际评价方法,结合中国实际,连续三年发布《中国100强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1(以下简称"指数"),从责任管理、市场责任、社会责任、环境责任等四个方面评价中国企业年度的社会责任管理状况和责任信息披露水平,辨析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进程的阶段性特征,为深入研究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提供基准性参考.2012年,中心第一次对11家电力企业社会责任进行指数测度,以描述电力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和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方兴未艾,社会责任国际标准体系(SA8000)已成为新兴的国际性贸易标准。在我国,进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设,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且有利于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为此,我们首先要从思想意识上高度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设;建立健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法律约束机制;建立并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的审核认证体系;此外,还必须从企业内部完善其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8.
社会责任是企业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国有大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建设和谐企业涵盖了国有大型企业的全部社会责任,是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的统一。国有大型企业既要坚持和深化对社会责任的认同,更要具备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在实现社会责任的同时,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实现了企业性质的“回归”;2002年以来,我们对企业性质的认识实现了新的“回归”——履行和实践企业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石化要打造世界一流,必须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企业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的平衡,树立高度负责任的良好形象。关注社会责任意义重大"企业社会责任"概念起源于欧洲,是西方社会对企业竞争模式和赢利思想的深刻反思。20世纪80年代之后,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开始在欧美逐渐兴起,由此导致消费者的关注点由产品质量,转向环境、  相似文献   

20.
市场、企业和社会的运动及相互作用,是一个社会经济系统结构与运行的主要内容.从比较制度分析的视角重点研究市场域、企业域和社会域内人们进行市场交换活动的"异质共生"的互补性,通过对交换活动在不同域内的表现形式的剖析.探讨了市场、企业和社会的运行机理和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苏南模式形成的机理,指出了其未来的创新发展趋势是由封建型与信赖型混合交换体系向契约型交换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