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对“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质量内涵的界定的基础上,从经济发展质量、公共服务质量、城市建设质量、城乡统筹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5个方面,构建了包含31个指标的新型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3年的数据,对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52个城市进行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总体来看,珠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质量高于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质量、高于京津冀城市群新型城镇化质量;京津冀城市群城乡统筹质量和3个城市群平均水平差距最大,城市间的经济发展质量不均衡现象最为显著;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建设质量发展最不均衡,公共服务质量和3个城市群平均水平差距最大。  相似文献   

2.
何砚  赵弘 《工业技术经济》2017,36(11):29-36
本文借助超效率 CCR-DEA 模型和 Malmquist 指数,对 2008~2015 年京津冀 13 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效率进行了动态测评和对应项分解。研究结果表明:(1)北京与津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效率极为不平衡,北京大幅领先于津冀城市并有逐年扩大的趋势;津冀城市可持续发展效率的差距有逐年缩小的趋势;(2)京津冀城市作为一个整体其可持续发展效率在提高,但各城市可持续发展效率意义上的纯技术效率几乎没有提升;(3)京津冀各城市投入--产出系统虽处于可持续发展效率意义上的规模经济阶段,但不具有持续性。未来京津冀三地应充分利用建设雄安国家新区的战略性历史机遇,统一认识,密切合作,促进京津冀城市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前提是区域内各单元发展差异逐渐缩小,因此探究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问题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应用熵权法连续测算了京津冀13个城市2001~2014年经济发展实力综合得分。在此基础上,将指数分析方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相结合,将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相结合,全面探究了京津冀13个城市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经过10几年的发展,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已基本显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具备良好的条件,但仍然需要从基础设施、发展优势、空间布局等方面入手,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探究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区域差异化协同的演化路径为目标, 选择差异化发展水平和区域一体化水平两个变量, 以哈肯模型为基础, 模拟长江中游城市群差异化协同发展的动态演化过程,并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差异化协同发展现状进行评估。 结果表明: 2000~2017年, 长江中游城市群差异化协同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 差异化发展水平是推动其协同有序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各个城市的差异化协同展水平差别较大, 其中武汉市发展水平最高, 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增长极。 由此, 本文在地区产业政策、区域一体化机制建设、 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市群研究是目前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但因我国城市发展及其相关研究较晚,目前大多数研究还处于概念界定、规律探索等理论研究阶段。本文首先对城市群发展阶段及其特征进行了划分,然后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给出了理想状态下城市群发展状态的测度原则,以及现实状态下我国城市群的测度方法,并对京津冀城市群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目前京津冀城市群处于发展阶段的组接阶段。  相似文献   

6.
城市群研究是目前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但因我国城市发展及其相关研究较晚,目前大多数研究还处于概念界定、规律探索等理论研究阶段。本文首先对城市群发展阶段及其特征进行了划分,然后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给出了理想状态下城市群发展状态的测度原则,以及现实状态下我国城市群的测度方法,并对京津冀城市群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目前京津冀城市群处于发展阶段的组接阶段。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构建城市系统指标体系,运用熵权赋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和分析了2005~2015 年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科技--人口--土地的综合发展水平、协调关系及演化特征。研究表明,从时序看,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科技、人口与土地基本处于低级耦合协调状态,人口发展和土地扩张仍是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而科技系统发展持续低迷,创新驱动格局尚未形成。从空间看,京津冀各城市耦合协调水平整体提升,逐渐形成以北京、天津为中心,沿京津发展轴、京保石发展轴蔓延的协调发展格局,而城市各系统协调发展呈现空间分异特征,“协调高地”与“协调失灵”局面并存。因此,应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形成人口多中心分布格局,强化土地利用协调管理,促进区域经济、科技、人口、土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山东半岛城市群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均处于东部沿海地区,但是其发展较为落后.城市群各城市的产业结构及相互间的关系对于城市群的发展影响极为深刻,要形成良性的竞争或积极的互补关系才能促进城市群的整体发展和进步.本文从代表城市产业结构主要矛盾和地位的工业结构关系着手,对山东半岛城市群内主要城市间的工业结构关系进行定量测度及定性分析.最后结合相关区域发展理论和工业结构关系现状,给出更加深入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城市群被誉为全球第六大城市群, 是中国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群, 其工业的高质量发展也要做到工业绿色发展和工业创新发展。 本文通过采用全局超效率 SBM 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长三角城市群 18个重要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 创新发展效率和绿色创新协同程度进行测算, 研究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工业绿色发展效率保持稳步增长; 创新发展效率整体偏低, 发展缓慢; 绿色创新协同效应显著, 平稳增强。 总体而言, 上海、 浙江的整体效应优于江苏, 江苏省内扬子江城市群优于苏北。 为推动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创新协同效率的发展, 应加快创新技术研发, 推动绿色生产技术改善; 优化环境规制政策, 建立产业生态补偿制度; 发挥地区比较优势, 设开放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已被认为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谋求共赢的有效途径。淮海城市群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东部开放的前沿阵地,区位特征明显,战略地位重要,但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以徐连同城化发展作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既是淮海城市群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徐州、连云港两市自身发展的诉求。本文借鉴基于信号博弈的地方政府协作机制模型,分析城市协同发展的博弈过程,认为建立长效沟通渠道和利益共同体、提高协作收益并确保收益合理分配是促进徐连同城化发展的有效政策,也是破解淮海城市群发展缺乏强集聚力核心问题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1.
本文借助熵值修正G1 法进行指标赋权, 利用 TOPSIS 和灰色关联度改进距离协调度模型,构造发展成熟度指数 (DMI)、 协调成熟度指数 (CMI) 和协调发展成熟度指数 (CDMI)3 个成熟度测度指数, 对长江经济带 11个省市 2006~2015 年工业绿色发展的成熟度进行评价。 研究发现,10 年间长江经济带DMI 和CDMI 持续增长,CMI 呈波动式增长态势; 部分省市工业绿色发展存在发展水平与协调程度不同步现象; 中三角发展迅速, 与长三角地区差距不断缩小, 泛成渝地区与长三角的差距无明显缩小趋势。  相似文献   

12.
马骁 《工业技术经济》2019,38(5):121-126
本文构建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指标体系, 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测度了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的有序度和协同度, 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北京区域经济协同有序度较高, 天津和河北区域经济协同有序度较低; 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度经历了先上升、 后下降、 再上升的过程, 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关系不稳定, 协同效应不明显,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是城市群主导经济发展的世纪。城市群的作用大小是通过衡量城市群的产业结构在国家中的作用,产业体系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地位来体现的。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发展结构优化的现代产业体系,融合性和集聚性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特征。本文基于城市群现代产业体系的协调度、集聚度、竞争度三维模型,构建由28个指标组成的城市群现代产业体系的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城市群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指数,为城市群结合自身特色设计合理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路径提供依据。我国三大城市群现代产业体系2010年发展指数分别为:珠三角城市群51分,长三角城市群47分,京津冀城市群43分。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标志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基本完成,京津冀三地即将翻开协同发展的新篇章。素有"京津走廊明珠"之称的廊坊,此时迎来了一个新的定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京津环抱下的廊坊,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发展期望。  相似文献   

15.
梁龙 《中国纺织》2014,(6):46-46
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同时,也是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了更好地推动这一计划.5月29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流通分会和张家口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4中国京西商贸物流发展峰会”在张家口举行。怀来万悦广场作为京西商贸物流中心的奠基之作,同期也举办了项目推介会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但基于我国国情,各地区经济的不均衡发展也是无法避免的,经济差距过大会给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进而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对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详细阐述了造成三地经济差距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财税政策对京津冀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的深入研究,并针对该区域的财税政策进行分析,提出了缩小京津冀地区经济差距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但基于我国国情,各地区经济的不均衡发展也是无法避免的,经济差距过大会给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进而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对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详细阐述了造成三地经济差距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财税政策对京津冀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的深入研究,并针对该区域的财税政策进行分析,提出了缩小京津冀地区经济差距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生态环境建设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论文在研究京津冀碳排放现状的基础上,利用CGE模型模拟了征收碳税对京津冀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并根据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技术进步和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上市公司是区域经济发展中最富活力和制度优势的微观经济实体,对现代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京津冀区域经济要协同发展,区域产业结构要优化,区域内上市公司要发挥带动作用。本文采用2003~2016年京津冀十三市的面板数据,在验证通过京津冀十三市产业结构存在空间自相关性的基础上,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进行上市公司对区域产业结构作用关系的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目前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未能形成有效的产业协同;总资产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呈现负效应,而上市公司的数量、投融资数额、上市公司产业结构层次系数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有促进作用。本文在研究基础上,从上市公司角度提出了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30多年前。京津冀的构想即进入人们的视野。在国家版图中,京津冀土地面积仅占全国的2%,总人口占全国的6.5%,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0.9%。京津冀已经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第三个最具活力的城市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