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全球油气工业已经步入海洋时代.中国海洋油气资源丰富,发展潜力较大.中国石油集团跨进海洋,是实现资源接替、缓解国内油气供需缺口、增强自给能力和建设海洋强国的需要;是主动适应世界能源局势变革,积极参与油气资源配置,不断优化自身资产结构,增强世界油气市场话语权的需要;是与国际大石油公司有效竞争,提升技术实力和整体水平,建设世界水平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需要.建议中国石油积极参与滩浅海油气开发,参与海洋油气国际化项目,加大高端人才培养与引进,多途径获取关键技术和装备,持续加强HSE管理,稳步推进海上业务发展.  相似文献   

2.
产业链联动效应是理解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视角。本文利用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实证探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字化联动效应的内在机理,并细分产业链数字化联动类型,识别产业链数字化联动行为模式。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在产业链群体中存在上下游联动效应,产业链上企业间的数字化协同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焦点企业数字化转型;产业链依赖度越强、行业竞争强度越大、环境不确定性水平越高、距离上下游企业越远的焦点企业,其上下游产业链数字化联动效应越显著。进一步地,通过界定焦点企业与上游供应商企业、下游客户企业的联动类型与行为特征发现,企业数字化的产业链联动效应主要表现为下游客户拉动型。同时,焦点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更多是一种主动学习而非被动模仿行为。本文揭示了焦点企业及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数字化联动效应的微观机制,为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3.
当前提高企业生产率水平需要重点关注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与产业链供应链动荡带来的深层影响。结合产业组织的纵向关系理论,本文指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关键在于如何建立、维持和提升关联效应,并尝试从供需匹配优化、供需关系维持、供应质量提升三个层面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内涵和机制进行分析。通过匹配中国上市公司上下游供应商和客户数据,本文创新性地从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视角考察了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上游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上游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表明数字化转型在产业链供应链纵向关系中存在后向溢出效应。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优化供需匹配、稳定供需关系、提高供应商创新能力三个层面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进而牵引上游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同时,这种后向溢出效应根据纵向关系结构特征的不同而存在异质性,包括上游供应商的规模、所有权性质以及下游客户端的市场影响力。本文研究结论表明,要围绕需求牵引和外部溢出来优化数字化转型政策,特别是要以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为突破口,推动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水平提升和纵向协同机制建设,同时注意分类施策和精准施策。  相似文献   

4.
埃克森美孚、壳牌、BP、道达尔、雪佛龙五大国际石油公司均采用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式,业务、产品和服务多元化,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并适时对产业链进行优化调整,主动适应能源行业发展趋势和竞争环境变化。近年来,五大公司受益于产业一体化发展,较为平稳地应对了低油价冲击,并且通过降低成本、资产优化等措施,提升了产业经营能力和质量,盈利能力对油价的依赖程度明显下降。炼油、化工等中下游业务在低油价时期表现较为稳健,受到一体化公司的重视,主要国际石油公司油气产业链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更趋于均衡。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高度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下,企业要通过数字化转型来优化供应链配置,这不仅关乎自身生存发展,也是维护中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的微观基础。本文利用2010—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供应链治理角度系统验证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供应链配置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降低了供应链上游供应商、下游客户以及供应链整体集中度,推动供应链配置多元化;该推动作用主要通过降低上下游交易过程中的供求协调成本和运输库存成本来实现。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的机会主义风险情境中,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供应链配置多元化的推动作用存在明显差异,在低市场化地区、高竞争行业和低优势地位企业中该推动作用更加显著;面对中美经贸摩擦导致的高系统性风险,企业更多利用数字化转型推动供应链配置多元化。本文揭示了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推动多元化而不是集中化方式来优化供应链配置的规律,这构成中国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的微观理论基础,为加快构建数字化供应链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当前,国家确立了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但在具体实施上不应搞一刀切.对于石油石化行业而言,应针对油气供给不足与成品油生产过剩的矛盾、一体化经营与专业化经营的矛盾、国有企业集中经营与民营企业进入的矛盾,以及行政化管理机制与市场化管理机制的矛盾,以提升油气供给保障能力和质量为核心,优化炼化产业链及布局,建立市场化油气价格形成机制.在改革路径上,应坚持“先机制、后体制”的原则,在国家政策层面上培育构建竞争性的市场结构,放开行业准入,遵循市场规律建立油气勘探成果转让合作机制,规划炼化产业布局,促使企业层面上改一体化经营为专业化经营,提升炼化企业规模化经营程度和技术创新能力,推动行业供给侧改革向纵深发展,取得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7.
新冠疫情对我国能源产业链影响较大,维护产业链的稳定运行迫在眉睫。主要从产业链异质性的视角,基于经济数据剖析新冠疫情对煤炭、油气产业链以及新能源产业链的影响效应。新冠疫情对煤炭下游产业链的冲击较为巨大;油气产业链的投资需求减少,投资者偏好及预期降低,石油价格总体将保持较低走势;新冠疫情使得新能源消费进一步下滑,中国、美国、欧盟等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下降。分析认为,中国需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实施技术立国战略;结合煤炭、油气及新能源产业链的发展态势和数字经济发展新趋势,提出增强能源产业链韧性与柔性、促进能源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及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方略。  相似文献   

8.
正6月29日,中国石化智能运营中心(石化智能云生产云)上线启动。这是中国石化信息化技术应用的一次重大提升,实现了生产经营数据跨业务、跨板块贯通,将有效增强中国石化全产业链协同指挥、运行优化、异常监测和应急预警能力。近年来,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已成为石油石化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推手,  相似文献   

9.
由于发达国家成品油零售行业转向混业经营,投资回报率低,成品油消费量和加油站数量持续下降,国际大石油公司加快战略转型,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调整营销业务,通过产业链的分化和整合,确保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1)在竞争强度高的发达国家市场,将营销资产出售给区域合作伙伴,在成品油批发领域仍保持竞争优势。2)在竞争强度低的发达国家市场,通过资产互换、购买和出售等措施,继续提升自身一体化协调能力。3)在法规欠完善的不发达国家市场,选择性出售非核心资产给当地企业,保留潜力资产获得再进入的可能。4)在法规完备的发展中国家市场,采取各种可能的方式,加快拓展市场。国际大石油公司成品油营销业务战略调整启示我国石油企业,应抓住未来10~20年我国成品油销售行业发展的黄金期,扩大成品油零售市场份额;加强业务协同,塑造产业链一体化竞争优势;强化知识管理,打通外部人员进入渠道;坚持效益优先,择机进入海外成品油营销市场。  相似文献   

10.
正数字化技术不仅能够给油气企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同时能够协助油气企业打造切实可行的全新运营模式,助力油气企业实施流程和竞争模式转型。早在20世纪80年代,数字技术就已经开始在油田应用,比如探明资源储量、了解生产潜力、改善健康与安全、提升边际运营效率等。20世纪90年代以后,数字化油田技术更是席卷了整个油气行业,只是绩效提升非常有限。近几年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性能的提高、互联  相似文献   

11.
国际石油公司普遍认同投资可再生能源业务是顺应未来能源发展趋势的重要选择之一,各公司结合自身情况做出相应的投资策略与行动,其中有相似之处,也各有差异。以BP、壳牌、道达尔、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埃尼石油公司为代表的欧洲石油公司,对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表现积极,并设置了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统一管理。以埃克森美孚、雪佛龙为代表的美国石油公司对可再生能源投资保守,采取分散式管理。在可再生能源技术及业务的投资方向上,保守型公司优先选择与传统油气业务联系紧密的可再生能源项目,拓展型将油气行业核心优势拓展到可再生能源业务领域,进取型直接进入与油气业务交集较少的可再生能源领域,转型类公司则布局可再生能源垂直领域。在投资模式方面,对与公司主业联系紧密、前景明确的可再生能源业务,进行兼并购或资产投资;对暂时与公司主业关联度较低或不确定性较强的可再生能源业务,进行风险投资;针对前沿可再生能源技术领域,采取研发投入。  相似文献   

12.
周静  朱九成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4):41-46,126
2011年,中国石油公司海外油气上游并购显现新的特点,中资背景的独立石油公司海外油气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已连续成功收购具有一定规模的海外油气上游资产并投入运营.建议中国独立石油公司的海外油气业务发展以适当规模的生产型项目起步,采取谨慎稳妥的投资战略,以边际油田开发项目为重点;关注风险较低的滚动勘探和潜力较大的前缘勘探项目,特别是政治高敏感地区的项目;适度介入以页岩气、页岩油或致密油为主的非常规资源项目.现阶段国内外经济及油气行业环境为中国独立石油公司海外上游业务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会,建议中国独立石油公司依靠专业服务团队科学合理地筛选油气项目,与中国国家石油公司在海外油气资产分布上互相补充,在项目运作上互相协同.  相似文献   

13.
王越 《工业技术经济》2016,35(9):118-127
近年,“一带一路”沿线油气合作取得积极进展,2015年,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油气权益产量估计为1.5亿吨油当量,增长6%。中国石油企业借推动“一带一路”战略之势,加快海外油气全产业链合作布局,加紧对油气资源投资环境的研究和评价工作。无论以企业风险投资经济评价的角度,还是以国家投资合作战略布局的高度,油气资源投资环境评价研究都是开展海外油气合作的基础,也是拓展区域性合作共赢、实现国家战略性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苏穗燕  张蕤  刘暄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4):88-93,128
2011年,国际油价大幅攀升,受此影响,国际大石油公司经营业绩大幅提升,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达到或超过金融危机前水平;油气产量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但得益于油气价格上涨,上游经营利润普遍大幅度增长,上游板块占经营利润总额的比例超过了80%;原油加工量和油品销量下降,但因炼化毛利上涨,下游利润大幅增长;上游生产成本达到近年来最高水平,未来仍面临较大的成本上升压力.未来,国际大石油公司将保持高水平的投资规模,并继续向上游倾斜;多渠道充实资源基础,积极发展非常规资源,继续扩大天然气业务;将以效益最大化为核心,不断优化资产结构,巩固竞争优势;同时,不断加强与资源国及新兴市场国家大型石油公司的合作,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多模式的新型战略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5.
低碳技术专利申请量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急剧增长.大多数低碳技术专利权归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所有,面向发展中国家的专利授权有限.全球主要发达国家不断加强低碳技术开发和保护的力度.国际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在非常规天然气技术领域处于优势地位,国际石油公司近几年开始加强专利布局.国际大石油公司对低碳技术的研发投入相对少,他们以并购作为获取低碳资源和低碳技术的主战略途径,并与技术领先公司合作,抢占发展先机.对于中国的石油公司来说,低碳技术价格高昂,引进成本不断增大.为此,国内石油公司可考虑常规天然气领域寻找机会并购拥有核心专利技术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在具有发展前景的技术领合作研发与自主创新双管齐下;在开展合作时,需确保合作对象拥有关键技术;充分运用低碳能源领域的专利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16.
2016-2019年,中国城镇天然气消费量呈持续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为11%,但2019年增速明显下降。用气结构以工商业为主,交通用气占比逐年下降。大型城镇燃气企业持续完善天然气产业链,加快发展分布式能源项目,积极拓展增值业务。未来,大气污染治理将推进中国天然气产业持续发展,但"煤改气"政策将更趋稳健。深化油气体制改革有利于城镇燃气企业延伸产业链,并促进天然气配售环节的公平竞争。终端市场监管日益严格,城镇燃气企业收益将受到较大影响。天然气与多能互补是未来城镇燃气企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十四五"期间,中国城镇燃气企业要深耕天然气销售业务,打造LNG全产业链,实施一体化运营模式,推动综合能源服务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关于能源安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的需求大幅增加,能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我国能源的主要矛盾是石油的供不应求。因此,有必要加快发展我国天然气工业,发挥我国煤炭资源的优势,研究利用可再生的生物资源生产醇类燃料等能源优化和替代措施,来缓解石油供需矛盾,还应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确保石油供应安全。  相似文献   

18.
对有关国家油气矿权管理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对于进入油气工业的主体没有身份限制,但从实际运行情况看,仍以实力雄厚的大公司拥有矿权为主,在开放油气资源开发的同时,管理部门职责明确、分工合作、从严监管.加拿大矿业管理部门分为联邦和省两级,在资源开发的不同阶段对矿权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拥有油气勘探开发权的公司在一定时期后必须将未进行勘探开发的油气勘探开发权返还给政府.俄罗斯的资源管理从分散逐渐趋向统一,强化国家对自然资源的所有权,以更好地适应经济可持续发展对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的诉求.委内瑞拉通过一系列强制性的国有化运动和管理机构改革,使政府的石油管理权限几乎涵盖了石油产业链的全过程.上述国家矿权管理制度及其演变对我国的启示是:油气矿权管理制度是实现国家战略意图的手段之一;油气资源矿业市场的建立和有效运作需要完备的制度保障;面对国内外不同的矿权管理变化趋势,需要结合本国实际,创新管理,积极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19.
戚永颖 《国际石油经济》2012,(Z1):66-76,181,182
2012年2月9日和15日,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分别在北京、上海两地发布了《2011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11年,国际政治持续动荡,乱象丛生;世界经济复苏遇阻,危机难解。世界石油供需增速双降,基本面总体偏紧,国际主要基准油价同比大幅攀升,高位徘徊。世界天然气需求平稳较快增长,全球LNG贸易活跃,价格大幅上升。2011年,中国石油消费增速大幅下滑,但石油和原油对外依存度双破55%;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增速超过20%;炼油能力布局进一步优化,油品质量继续升级;海外油气合作取得明显进展,能源公司国际化程度稳步提升。展望2012,世界石油供需趋于宽松,油价有望总体低于2011年水平,但伊朗问题是影响石油市场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天然气供需基本平衡,预计价格呈小幅增长态势。中国成品油需求将稳步增长;天然气消费量有望超过1500亿立方米,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超过5%。与会专家建议,加强能源战略研究和产业规划,对成品油价格加快市场化改革,对天然气利用政策进行适当调整,并适时推出天然气管网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