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与企业边界变动   总被引:56,自引:2,他引:56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集合型价值链发生以价值模块为基础的解构、整合和重建,形成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模块化价值链。不同企业的价值模块和模块化价值链在共同的界面标准内交叉连接、融合贯通,形成企业价值网络。企业价值网络集聚各成员企业的优势资源,将各能力要素协同在一个无形的网络平台上,通过不同组织模块间的协作、创新和竞争,能够产生新的竞争优势,使成员企业共享模块化经济、增强自生能力。企业价值网络的形成和拓展推动了企业边界的渗透和融合,导致企业有形边界与无形边界的分离。  相似文献   

2.
模块经济是当前国际产业价值链发展的一种新形式,跨国公司在经营层面灵活运用模块范式,能够解决大规模生产和个性化需求之间的矛盾,赢得竞争优势,实现全球战略。本文系统阐述了企业模块化理论的相关文献。从消化吸收主流模块化理论的逻辑点和逻辑链条出发,结合实证研究,切实把握企业组织在模块化背景下的影响因子、动态过程,力图诠释模块范式与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相关性,最后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初步结论,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自从2010年以来,SUV市场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的增长。2010—2011年,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消费需求规模的单纯增长。从去年开始,在消费需求规模单纯性增长以外,利益裂变进一步丰富了顾客的利益空间,从而成为另一个市场增长的推进因素。在这篇文章里,从品牌竞争势位的角度来俯瞰一下SUV市场的竞争格局。  相似文献   

4.
体验经济与非体验经济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体验经济的运行特征与非体验经济(主要指产品经济、商品经济与服务经济)的运行特征相比,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表现为:从规模经济转变为不规模经济;从规模目标市场转变为专属个人的目标市场;从满足目标市场需求转变为满足特定市场需求;从企业技术人员创新产品转变为需求者为自己创新产品;从企业运行封闭化转变为企业运行开放化;从及时生产转变为即时设计与服务;从企业定价转变为“顾客定价”;从市场竞争模式化转变为市场竞争个性化;从产品、服务竞争转变为“体验”竞争;从市场运行的无主题化转变为市场运行的主题化;从运行程序主线的企业化转变为运行程序主线的顾客化;从重视顾客的虚拟价值转变为重视顾客的现实与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5.
模块化时代的汽车产业变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当前汽车产业成为继信息技术产业之后受到模块化深刻影响的产业部门,本文从三个层面界定了汽车产业模块化的内涵,分析了汽车产品模块的种类,以此为基础,研究得出模块化推动汽车生产组织方式变革的根本表现是促使零部件企业分层.而且模块集成供应商作为与组装企业进行直接交易的少数零部件企业,面临整合生产、系统开发模块产品、控制零部件企业及开拓市场等能力要求,并将由此改变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市场结构与竞争状态。汽车产业的模块化发展没有产生绝对的受益者或受损者,本文围绕三个主体从六个方面探讨了模块化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产品模块化与组织模块化非对应关系的立论出发,基于对丰田汽车开发系统的典型案例研究,重点探讨了模块化产品开发中超模块组织的性质、成因、结构形态及其在产品创新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模块化产品的开发过程并不一定要采取与之同构的模块化组织形式,相反,以超模块组织来加强开发过程中各任务模块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促进整个产品系统的突破性创新。本文将模块化产品开发系统中采用超模块组织形式归结为影响产品系统创新绩效的调节变量,由此深化了对组织模块化结构表现形态及其前因后果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模块化"为产业集群组织模式创新提供了新的空间.模块化产业集群在价值链形成基础、组织权力结构、协调方式、信息流动、企业竞争方式、知识创新模式和创新能力等方面与传统产业集群存在根本的不同.产业集群模块化的路径是技术模块化、产品模块化、市场模块化及组织模块化的互动.模块化产业集群具有较高的组织效率,主要表现为:以功能模块为单元的创新效率,以设计规则为约束的协调效率,以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为特征的信息传递效率,以主动创新为导向的低趋同化效率,以交易费用降低为基础的交易效率,以分工为基础的协作效率.产业集群组织的模块化也会受到来自科技发展水平、产业集群的网络性风险以及模块化系统的运行成本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价值模块整合与产业融合   总被引:57,自引:10,他引:57  
本文重点研究了与产业融合、产业结构密切相关的价值模块研发、重用和整合三个关键环节,分析了三种基本的模块整合模式:内部组织模式、元件市场交易模式和授权设计交易模式。认为价值模块是产业融合的载体,并总结了SIP模块、SOC对3C产业融合的影响。模块化、产业融合不仅使生产结构基础改变了,竞争的基础也发生了转变,使企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都达到了极致,这集中表现为企业之间的合作竞争,而企业之间的竞争又分为两个层面:设计规则的标准竞争和模块供应商之间激烈的“背对背”竞争。  相似文献   

9.
与传统战略相比,绿色创新战略从单纯追求经济收益转向经济、环境和社会三重收益。这种转变使得产生竞争优势的知识越来越存在于企业的外部,尤其是位于企业现有利益相关者网络的边缘。但是现有利益相关者的理论和实践仍然紧紧关注一些众所周知的、突出的、有影响力的行为者。意识到这一挑战,本文通过江苏紫荆花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黄麻绿色战略案例,发展了绿色创新战略下的边缘利益相关者管理方法:①向外扩展。基于行动研究,帮助企业识别一个足够小的,同时又能代表各种不同的知识和价值观的利益相关者团体;②向内深化。创建企业与边缘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共享模型,进一步推动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纺织》2011,(8):32-33
随着品牌经济时代的迅速开启,纺织产业开始从规模竞争、产品竞争、价格竞争升级到以文化为核心的品牌竞争阶段,培育品牌文化成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核心动力。孚日家纺,以创新为旗帜,以文化铸品牌,走出了一条“大家纺”的创新路。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制造业企业应用模块化方法进行战略性知识管理的概念和主要类别。特别针对航空机制造业企业分析模块化方法的适用形式和局限性。飞机制造是介于集成方式和分解方式之间的复杂产品制造体系 ,模块化知识管理有战略意义 ,但也有局限性。研究指出 ,模块化方法仅适用于允许“适度失控”的产品 ,对飞机及发动机等“禁止失控”的复杂产品类型 ,系统集成商会拥有相对高的技术和知识优势 ,而模块制造商的创新空间很小。表现在我国参与飞机转包生产的企业对国外企业的依赖程度高 ;根据实际调查和本文的分析 ,我国企业可以通过通用模块制造技术向专用模块制造技术的过渡 ,逐渐实现有自己知识产权的黑箱型技术资源  相似文献   

12.
基于模块化的组织模式及其效率比较研究   总被引:55,自引:6,他引:55  
本文首先归纳了模块化的理论与方法,并描述了当前模块化生产和消费的趋势,提出了适应这种趋势的三种组织模式:一体化的企业组织模式、核心企业协调下的网络组织模式和模块集群化的网络组织模式,详细地讨论了三种组织模式的特征、信息流动方式、系统设计规则的确立等。并从信息处理机制、模块协调成本以及模块整合效率的角度比较了三种组织模式的效率。在三种模式效率比较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实力、规模以及区位等因素,提出了应对模块化趋势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模块化抗产业集群内生性风险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60,自引:2,他引:60  
从风险的来源划分,本文把导致产业集群衰退的潜在风险分为内生性风险与外生性风险两类,并简要述评了现有产业集群风险研究现状,指出目前集群风险研究上的缺陷。在“自稔性”风险成因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模块化理论,分析模块集群抗集群内生性风险的机理,详细剖析了产业集群“自稔性”风险存在的四大根源,并论证了模块化化解这些根源的机理。  相似文献   

14.
在模块化系统中,模块的划分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常常可以观察到: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模块被另一种模块所吞并,不再独立存在,相关厂商被排挤出模块化分工网。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再集成"。"再集成"损害了模块厂商的利益,是一种"模块化陷阱"。一般认为,模块化的优势在于创造"选择权价值",而这依赖于产品的设计风险。本文借鉴了"技术周期理论"的思想,对设计风险做了动态化处理,揭示了"选择权价值"随技术演化而下降的规律,从而解释了"再集成"现象的动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模块系统的演化模式,并为企业规避"再集成"风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当前,模块化作为一种产业发展趋势其影响触角正在逐渐延伸,电子电器产业即是其中之一。本文利用基于产品结构的产业分类方法对电子电器业的产品进行重新分类。通过构筑以零部件的技术变动性和市场需求特性为维度的空间结构图,可以看出,中国电子电器企业的竞争空间随着技术的变动程度和市场需求的复杂程度提高而逐渐缩小,这是因为中国的电子电器企业过分追求享有模块化的加工组装便利效应而忽视了激励技术创新效应。基于此,本文从技术稳定型产品和技术变动型产品两个方面分别给出了中国电子电器企业的竞争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6.
模块化: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有效方法--以家庭装修项目为例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模块化是系统的分解与集成,它是追求创新效率与节约交易费用的分工形式。作为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有效方法,模块化可以使复杂的系统问题简单化、僵化的系统灵活化、耗时的工期高效化、集中的决策分散化。模块化的关键点与难点在于对系统的功能性分析,而模块化程度则取决于系统的可分性与投入、需求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7.
CCD非接触检测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竹君  杨飒 《河北工业科技》2009,26(5):335-338,344
电荷耦合器件(CCD)是20世纪70年代开发及应用的一种新型微型图像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在线检测,处理速度快,可进行非接触尺寸测量和实时监控,灵敏度和精细度高,噪音低,便于进行数字化处理和与计算机连接。介绍了CCD的主要测量原理及在工业生产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Product modularization i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has attracted considerable interest among scholars and practitioners from diverse fields of specialization. This has resulted in cross-disciplinary diversity in the field, diverting attention from its overall intellectual structure and hind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a common view and shared concepts. Extant research lacks an integrative review, transcending a focal discipline that could identify gaps and ambiguities while making recommendations to advance the field. Considering a period of 30 years (1990–2020), we generate a data set of 2988 citing publications to which we apply a co-citation analysis. Thereby, we uncover the intellectual structure of the field and find three research perspectives that represent key knowledge bases: (1) product system, (2) production system, and (3) organizational system. Delimiting the data set into four periods, we can track developments over time, where we notice an increasing disintegration of the product system perspective, which is rooted in the discipline of engineering design. Within the two other perspectives, we document extensive dynamism in terms of publications, especially in the two most recent periods, indicating an active discussion and a potential receptivity to new trends. For these periods, we also identify an emerging cluster of fundamental publications and an increasing emphasis on the concept of system architecture. Leveraging the synthesis of these results, we forge links between neighboring disciplines and recommend avenues for further research, ideally to develop a more common view.  相似文献   

19.
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测算研究——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与经济运行方式的不断融合,数字经济已被视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发展战略中占据重要位置,数字经济规模测算研究是当前国内外统计机构与研究学者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系统梳理信息经济、互联网经济、数字经济演变历程的基础上,提炼数字经济的内涵与形成要素,构建数字经济规模核算框架,界定数字经济核算范围,确定数字经济产品,筛选数字经济产业,对2007—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与总产出等指标进行测算,并将测算结果与美国和澳大利亚进行比较。测算结果表明: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53028.8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46%;数字经济总产出147574.05亿元,占国内总产出的6.53%。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约为美国的58.12%;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低于美国0.44个百分点;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约为美国的52.77%,占GDP比重低于美国0.77个百分点,略高于澳大利亚0.03个百分点。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年均实际增长率明显高于美国和澳大利亚。2008—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年均实际增长率达14.43%,明显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率8.27%,数字经济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本文深化了数字经济规模核算框架研究,系统监测了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规模与结构,为进一步完善中国数字经济统计核算体系和提出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