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宋长树 《北方经济》2009,(20):46-48
鲍莫尔认为,制度激励结构的改变会影响企业家才能在生产性和非生产性活动之间的配置.本文基于上述观点,从制度的维度,构建了一个关于企业家才能配置的价值方向选择与制度环境的模型,从而解释了企业家才能配置发生变迁的动因和条件,并且认为制度环境的变迁过程、力度强弱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着企业家才能配置的价值方向选择,只是不同时间和过程中的表现而已.因此,完善和构建有效合理的制度环境是企业家才能配置的价值方向趋同于生产性活动良性循环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中国改革以后的交通性制度安排:对企业家才能配置产生了双重影响,它既使企业家能够从事生产性创新活动,又是寻租腐败等泛滥的根源所在 自1934年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问世以来,企业家才能一直被认为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鲍莫尔进一步指出,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下,或者说,在不同的活动回报规则下,企业家才能在生产性活动或非生产性活动之间的配置有很大的区别。此后,墨菲等人详细讨论了影响企业家才能配置的各种因素,其中与政府和市场有关的制度环境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论企业家活动和制度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敏  孔祥栋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2):98-101
鲍莫尔(1990)强调制度决定了企业家在生产性活动、非生产性活动或者破坏性活动中的配置。然而,企业家活动并不仅仅受到制度的影响,企业家通常也有助于形成制度,文章说明了企业家和制度的这种双边因果关系。企业家影响制度通常有三种方式:遵守现行制度的企业家活动通常能够打破现行制度的基础;企业家有时也可以规避现行制度,这会破坏现行制度的效力或者促进现行制度的完善;最后,企业家能够通过创新性的政治企业家活动直接改变现行制度。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城市群存在生产性服务业人均产值低、城市间发展差距大等制约城市群发展的问题,这些问题源于对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选择的忽视。化解当前难题需要立足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选择与企业对生产性服务产品的偏好、城市群交易效率的关系。新古典超边际分析理论从分工视角、以超边际分析模型为手段为城市如何选择与其发展水平相匹配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指明道路。集聚模式影响城市群交易效率,进而影响宏观分工水平;反之,交易效率的改进能够提高城市群绩效,推动能够体现微观主体偏好的集聚模式变迁。在城市群分工深化、广化过程中,城市通过将宏观效率与微观意愿结合的方式选择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大城市“行星环”辐射作用,构建城市群功能互补的“拼图式”格局,助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股票上市发行监管制度变迁:一个博弈论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一个不对称信息的分析框架下,本文建立了一个中国股票上市发行监管制度变迁模型。文章认为,中国股票上市发行监管制度的变迁是一个诱致性变迁过程而非强制性变迁过程,公司的整体价值差异与投资者的学习效率对制度变迁的时间有着显著的影响,而上市门槛的设置对制度变迁时间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因此,认为制度变迁将触及一部分机构或个人的利益从而导致制度变迁的周期延长,并不具有理论上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制度变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度环境约束下的利益集团博弈理论",认为我国的农村土地制度变迁是在制度环境的约束甚至主导下,利益集团为了内化外部利润而相互博弈,最终在某个利益集团的主导下达成博弈均衡的结果.基于这一理论,本文认为在维护土地集体所有的基础上推动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才是符合制度环境,能够内化现行农村土地制度的外部利润和获得各利益集团一致同意的制度选择,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一个最优化数理模型刻画了企业家精神与企业RD投入间的关系,并认为随着寻租力度的增大,企业家精神对企业研发投入促进作用会逐步减弱,1998-2012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验证了这一结论。为此,政府应加强腐败治理,增大企业家寻租风险,从而降低寻租的期望收益,并更多地让位于市场配置资源,引导形成合理的相对报酬结构,促进企业家更多地投身于企业的生产性和RD活动中。  相似文献   

8.
曾广胜 《开放导报》2004,(3):101-104
全球性的制度变迁,改变了企业竞争的格局,也导致了跨国并购时代的到来。跨国公司之所以选择跨国并购这种内部化行为来替代外部市场,根本在于其可以有效节省交易成本。随着公司治理结构的变迁,跨国并购越来越显示出企业家动机主导下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的选择,这也为实证分析所验证。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跨国并购可以分为外生性动因和内生性动因,归根到底是:在制度变迁的外因诱导下,由股东利益最大化和企业家个人效用最大化这两交集共同促进的内部化选择。  相似文献   

9.
家庭联产承包制自1978年确立以来,它所创造的绩效是非常明显的。但是30年后的今天,由于制度环境的变迁,其弊端已日益突出。本文主要从制度成本角度来分析家庭联产承包制,通过分析其存在高市场交易成本和高所有权成本的制度原因及降低途径,得出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我国现阶段农业成本最低的所有权配置途径之一,是家庭联产承包制改革的合理选择方向。  相似文献   

10.
创业企业控制权初始配置影响企业成长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创业企业而言,"成长与控制"往往是两难问题。引入外部资金导致的快速成长与保留控制权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虽然控制权对创业投资者和创业企业家的意义并不相同,但双方出于自身利益的优化,都会积极争取更多的控制权。控制权配置不仅对创业企业家和风险投资者的个人收益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影响企业的价值。文章在对控制权的内涵、创业企业控制权的来源、作用及其配置和转移进行了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构建了创业企业控制权初始配置对企业成长影响机理的研究框架。研究认为创业企业控制权配置是影响创业企业成长绩效的重要因素,其作用机理是通过影响创业投资者的监督约束行为和创业企业家的努力程度等中介变量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响应Jones和Coviello的以多个理论为基础、构建综合性研究模型的呼吁,文章在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首先对企业家因素和国际化行为进行了整体构造,然后结合中国企业国际化实际,以战略管理理论、资源基础和国际化理论为基础,构架了一个综合的企业家对中国企业国际化影响的概念框架。该框架的基本内容是:企业家特点和行为共同影响中国企业国际化行为;中国企业国际化行为影响企业国际化绩效;企业国际化绩效反过来又影响企业家特点和企业家行为。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paper, we attempt to reconcile the mixed effects of political connections on corporate innovation. Using the China Employer-Employee Survey (CEES), we find political connections contribute to innovative activities for those firms with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 but impedes innovative activities for those without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 After solving the endogeneity problems and correcting the sample selection bias, the baseline results do not change much. Moreover, we find political connections can help firms obtain economic benefits such as tax preference and government subsidies which, however, are utilized by firms to increase fixed asset investment. But such positive effect of political connections on fixed asset investment greatly reduces when the firm's entrepreneur has a strong spirit of innovation. These results provide a reasonable explanation for the change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effect of political connections on corporate innovation. This paper succeeds in reconciling the mixed effects of political connections on corporate innovation by taking the entrepreneur's innovative spirit into account.  相似文献   

13.
唐丁祥  戴玲 《特区经济》2007,216(1):240-241
企业家在一国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影响企业家成长过程的因素很多,但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其制度环境(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对企业家成长的影响尤为突出。企业家的成长是一个历史过程,随着市场经济的出现而逐渐演化而成,因此从演化的角度能够更清晰地分析企业家的成长。本文通过模型分析得出:企业家在一个环境中活动所获得的收益和付出的成本将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家的成长,安徽模式在短期内难以向江浙模式演变。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制度视角解释并分析了中国企业家“不务正业”的现象,制度安排及其内生的“游戏规则”决定了企业家行为的选择.在当前中国的制度环境下,企业家寻租、投机和投资移民既是一种无奈选择也是一种理性选择,改变这种现状的关键在于改善企业家生产和创新的制度环境以及完善企业家实业投资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5.
16.
文章以长三角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对象,对企业家内部社会网络是否以及如何通过跨功能知识整合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家内部社会网络对跨功能知识整合、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跨功能知识整合在企业家内部社会网络与企业创新绩效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企业家应努力在内部建设稳定的关系网络,创设利于跨功能知识整合的内部环境,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7.
论企业家与企业文化的内在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文化是企业最为重要的软实力,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尽管每个企业家都有自己的个性特质,但也存在一些共同点。企业家与企业文化具有内在统一性: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的人格化,企业家的品质、才华和胆识决定着企业文化的性质和风格,影响着企业文化的个性和发展;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缔造者,没有优秀的企业家就不可能创造出优秀的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的塑造、发展、传承和变革的动态过程中,企业家扮演着设计师、倡导者、实践者、变革者等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8.
国际化环境下中国企业家素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益国际化的环境对中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让企业在国际化环境中更好的生存,我们需要优秀的企业家素质。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分析了我国企业家素质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在当前国际化环境中应当如何改进、发展我国的企业家素质。  相似文献   

19.
刘佳  李新春 《南方经济》2013,(10):20-32
创业者是选择模仿还是创新关乎企业绩效及创业成败。传统理论认为创新道路更容易成功,原因是创新能够帮助企业构筑竞争优势。但国内外实践均表明,大量中小型企业恰恰是凭借模仿实现成功创业,中国情境下新创企业模仿型高于创新型的现象则更加明显。本文将创业者的创新选择与机会开发联系起来,认为创业者选择的原则是在约束条件下权衡何种机会开放方式能够增进创业绩效,通过194份新创企业样本分别考察模仿型机会开发和创新型机会开发对创业绩效的影响,以及内外部情境因素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模仿型机会开发与创新型机会开发均能促进创业绩效,但在不同情境下作用效果有别:模仿型机会开发与创业绩效间关系对情境依赖不明显;创新型机会开发对情境依赖明显,越发激烈的外部环境会削弱创新型机会开发对创业绩效的促进作用,创业者自身行业经验的增加又会增强这一关系。可见模仿型还是创新型机会开发不应是简单的孰优孰劣,而是创业者在约束条件下理性战略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Poverty alleviation 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s in human society, especially in rural areas. As a critical solution to settle rural poverty, entrepreneurship increases rural entrepreneurs' income and creates job opportunities in rural communities. However, why rural entrepreneurs have different employment choices remains underexplored.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village cadres' entrepreneurship in China, exploring how the hybrid identity of village-cadre-entrepreneurs interacts and further influences their motivation to create more jobs. Furthermore, we theorize how contextual factors, such as village isolation, lineage group, and regional collective mobilization, shape the logic of the employment strategy resulting from this hybrid identity. Based on a nationwide representative sample comprising 4346 rural entrepreneurs and their enterprises,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village-cadre-entrepreneurs are motivated to provide more work opportunities within the system of village self-governance. With job creation, village-cadre-entrepreneurs preserve and strengthen the “patron” image of village-cadre identity and mitigate the “businessman” image of entrepreneur identity. Further to this, the positive effect of village-cadre-entrepreneurs offering more work opportunities via entrepreneurial activities is more prominent when villages i) are more isolated from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ii) have more lineage groups, or iii) are in areas with more collective mobilization.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impact of rural governance logic in rural entrepreneurial activitie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village-cadre-entrepreneurs' role in job creation and rural poverty allevi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