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谢征 《中国经贸》2010,(22):151-151
认可制度推动了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在1930年,美联储就开始利用评级结果检查下属银行的资产组合质量了。1933年《证券法》规定证券承销商不能对有价证券进行信用评级,在实质上赋予了信用评级机构“独立第三方”的地位。目前,信用评级体系建设比较成功的主要机构是美国和欧洲。我国的信用评级制度存在着许多问题,缺乏信用评级意识、信用机构的体系还不完善、缺乏科学的评级指标和评级方法等问题。因此,我国的信用评级借鉴了欧美等国先进的科学经验,采取多种措施来增强社会各方面的对信用评级的意识,建立健全信用评级工作的组织体系,尽快地完善信用评级覆盖面,提高了信用评级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准确性,全力做好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工作,使信用评级工作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认可制度推动信用评级业的发展。早在1930年,美联储就开始利用评级结果检查下属银行的资产组合质量,随后颁布的《1935年银行法》和《联邦储备法》规定国家银行和州银行只能购买达到评级标准的证券。1933年《证券法》规定证券承销商不能对有价证券进行信用评级,在实质上赋予了信用评级机构“独立第三方”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2011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发展信用评级机构”。谁掌握了信用评级的话语权,谁就掌握了资本市场的定价权和制高点。规范发展信用评级首次纳入国家战略规划,已经突显信用评级机构在维护国家经济和金融安全的重要地位。抓紧落实这一战略部署迫切需要全面认识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并提出相应对策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信用评级是世界各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研究问题,本文对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现状及相关特点进行了分析。归纳了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在结合我国具体国情与经济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对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与完善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丹 《中国经贸》2011,(22):153-154
信用评级准确来说已有109年的历史,早在1902年约翰·穆迪(穆迪公司的创始人)就已经开始对当时的铁路债券进行评级,对于我国大部分人来说信用评级这个词语是陌生的,对信用评级产业更是知之甚少,包括企业甚至政府对此也不是非常了解。所以,信用评级行业在我国要想得到真正的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经过对比中美信用评级行业的利弊,总结了一些观点,在此我阐述一下自己对该行业的看法并提出我认为科学的,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翔 《天津经济》2011,(2):19-21
本文通过对信用评级机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从社会征信和政府监管的角度出发,以信用评级机构为切入点,寻找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以此提出发展对策,从而指导我国信用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使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征信及资信评级是信用服务行业的核心业务 世界上第一家征信公司于1830年在英国伦敦成立.20世纪以来,随着市场经济和信用交易的兴起,欧美国家的企业征信、个人征信、资信评级、公共征信等行业发展较快.1932年我国第一家征信公司"中国征信所"组建成立;90年代起随着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深入,我国征信和资信评级业得到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8.
梁蓉  傅航 《北方经济》2013,(6):52-53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部分,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信用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基石,是中小企业进行经济活动的立足点.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评级是企业、银行、社会利益的共赢.本文从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的重要意义、存在问题及建议等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卢立伟  徐才伟 《改革与战略》2013,29(4):29-32,7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而国内贸易发展则相对缓慢。当前我国国内贸易与发达国家国内贸易相比较,主要存在国内贸易信用体系发展滞后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国内贸易及内贸信用体系发展状况及我国国内贸易信用体系低下原因,并提出了完善法律制度、完善金融体系、发展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以及建立区域内试点信用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天津经济》2011,(9):82-82
一、主权信用评级概念 主权信用评级是信用评级机构进行的对一国政府作为债务人履行偿债责任的信用意愿与信用能力的评判。主权信用评级除了要对一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趋势、对外贸易、国际收支情况、外汇储备、外债总量及结构、财政收支、政策实施等影响国家偿还能力的因素进行分析外,还要对金融体制改革、国企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所造成的财政负担进行分析。最后进行评级。根据国际惯例.国家主权等级列为该国境内单位发行外币债券的评级上限.不得超过国家主权等级。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金融体系运行对评级信息的依赖愈发强烈,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等三家评级公司依靠特许权和美国霸权,长期在国际信用评级体系中占据垄断地位,阻碍技术进步,成为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为此,必须推动国际信用评级体系改革,减少监管依赖,加强监管,还应尽快建立健全我国独立自主的信用评级体系,并支持其争取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2.
正防范西方利用评级进行政治打击,亚洲寻求评级主动权为打破西方"三巨头"长期垄断国际信用评级市场的困境,中国、澳大利亚和法国等国正在大力推动和加快亚洲信用体系的建立。2013年10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16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  相似文献   

13.
我国信用评级业结构、竞争及绩效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吉伟 《特区经济》2008,(7):291-292
信用评级具有辅助资产定价、揭示市场风险、提高金融监管效率等作用,是成熟金融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产业组织理论出发,考察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结构、竞争、绩效等方面,对行业发展现状有更深入的认识,并借鉴发达国家信用评级业发展经验,为行业今后持续、健康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傅鹏  黄春忠 《南方经济》2021,40(11):60-79
2014年以来,以主要集中于民企的"结构性违约"宣告了中国信用债市场刚性兑付的"结构性打破",债券市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利用2013-2017年债券数据,本文深入分析了结构性违约对评级机构行为和效率的影响,主要有如下发现:首先,信用评级的市场公信力会因政府隐性担保导致的"刚性兑付"而削弱;其次,结构性违约爆发之后,信用评级的整体效率有所提升,但在不同发行主体呈现分化,对于非城投类企业,信用评级对发行利差的影响显著增大,意味着评级公信力的显著提升,而对于城投类企业,评级效率并未明显改善;进一步研究表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评级机构在违约后采取了差异化的评级策略,对于违约风险较大的非城投类债券,评级机构倾向采取"收紧评级"的策略;对于违约风险较低的城投债,评级机构倾向于采取"放宽评级"的策略。这种策略性行为是导致市场"信用分层"的重要原因,并有可能推升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  相似文献   

15.
蔡璐 《科技和产业》2013,13(3):126-128
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实例分析法和综合归纳法等,研究国际信用评级监管制度的核心价值,以及对我国相关行业的影响,并得出以下基本结论:长期以来,以美国标普、穆迪、惠誉为主的三大评级机构,它们几乎垄断了全球90%的评级业务,随着2012年世界信用评级集团的成立,有望终结国际三大信用评级的垄断,开创一个新型国际评级组织。借此机遇,我国应努力加快发展本土信用评级行业,保证事前认证制度的执行,坚守事中执业行为的规范,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我国信用评级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宗军  安娜  李菁 《特区经济》2006,(2):161-163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金融监管当局使用信用评级这一有效的监管手段,用于监管信用风险,并根据信用评级结果的不同来源,具体给出了三种测量信用风险的方法。本文通过对每种方法的适用情况的比较分析和我国信用评级的发展水平的研究,给出了我国信用评级发展的短期和长期战略。  相似文献   

17.
万迈 《北方经济》2008,(9):92-93
企业债券信用评级是资信评级机构根据独立、公正、客观的原则.对面向社会公开发行债券筹资的发债人的整体信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据此判断发债人届时偿付债务本息的能力.进而对其违约可能性进行科学评估。企业债券信用评级在较大程度上需要借助于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分析和判断.特别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及上市公司公开的市场信息。  相似文献   

18.
李昀 《理论观察》2006,(4):142-143
企业债券作为一种直接融资的手段。其融资数额明显偏小。和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明显不相适应。面对影响它的深、浅层次原因,必须积极引导国有企业利用债券融资;建立和健全信用评级制度,大力发展信用评级机构;改进和完善企业债券监管制度,推动企业债券市场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谈建立中国的保险信用评级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的经验表明,保险信用评级制度有助于提高整个保险市场的效率,无论对投保人、中介人,还是对保险人和监管机构来说,都具有非常大的作用。随着中国保险业的飞速发展,中国保险信用评级制度的建立乃是大势所趋。本文从外部环境建设及保险信用评级机构的自身建设层面透析了我国保险信用评级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加快发展,人们对信用的渴望日趋增强,由此产生了对资信评级产品的需求。经过几年的酝酿发展,宁波市借款企业资信评级行业有了较大发展,但行业规模仍然较小,市场需求仍显不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评级市场的有效供给不足;二是评级市场的固有特性抑制了现实需求;三是受评主体信用管理意识薄弱;四是制度安排缺陷扭曲了评级产品的消费动机。为扩大借款企业资信评级的现实需求,本文提出了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