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课堂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阵地。关于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定位,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学习主体,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由此决定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习情境的创设者、课堂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相似文献   

2.
程阿妮 《魅力中国》2014,(4):237-238
新课程,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其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认知、创新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作为发展变化主体的学生态度消极、被动,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想动脑,去认识教师的所教,那么,即使教师”教”的再好,也不能促进学生自身知识、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教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和引导学生模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已受到时代的严峻挑战.英语教师需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自主学习,把学习英语变成一种自觉自愿的活动,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感到乐趣.  相似文献   

4.
贾子龙 《魅力中国》2013,(34):109-109
当今,在小学语文的课程活动过程中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老师不再是教育活动的绝对权威,而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新的课程打破了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模式。小学语文具有基础性强、实践性多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注重多元化课堂的开展,能够把语文作为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丰富知识的良好平台。当然,在跳出语文教语文的传统教学模式上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白建霞 《发展》2009,(4):78-78
一、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老师是知识的输出者。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老师单向输出和学生被动接受的关系。新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主体精神,因此,教学的重点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学习掌握知识,又要得到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邵鹏林 《发展》2009,(10):99-99
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大力提倡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创新性学习。教师要转变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学生由以往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7.
朱敏燕 《发展》2010,(5):145-145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转变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由被动的听课者转变为数学课程知识的探索者、创造者、学习者。  相似文献   

8.
韩梅 《魅力中国》2010,(31):431-431
当前传统教育中仍存在着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的现象。教师只关注知识的授受,课堂上学生成为盛装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具体的有个性的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教师对书本知识、运算、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关注较少。在课堂教学中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学生还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  相似文献   

9.
吴小敏 《魅力中国》2013,(32):122-122
新课程改革的主体性原则要求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和处理信息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题作用,这与“应试教育”把学生当做被动的受教育者,采取“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在新课改之下,明确提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变被动为主动。  相似文献   

10.
正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课堂上如何落实学生主体,使学生学习方式真正得以转变呢?笔者以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课堂观察为例,具体谈谈我校数学教研组如何借助课堂观察这一评价工具,从事实出发,用数据说话,在实践中改进,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刘晓丹  曹宗兰 《魅力中国》2011,(20):225-225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自主学习是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必备环节。大学英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课内外的学习效率呢?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成主动的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相似文献   

12.
张祖民 《魅力中国》2011,(10):153-153
我国教育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上教师重“灌输式”讲授,轻“探究式”教学;重有限知识的“学会”,轻无限知识的“会学”。教师习惯于通过大量的练习来让学生学习数学,这显然是一个被动的接受知识、强化储存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也就缺乏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实现人的主体性教育。诱思探究的创始人张熊飞教授指出:课程改革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彻底变革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以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本,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亲自参与课堂活动.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在这种形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了学习知识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形成了终身学习意识和丰富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李晓燕 《魅力中国》2010,(28):109-109
素质教育提出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主线,而其中的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5.
王稀 《魅力中国》2010,(32):186-186
随着知识更新的加快,对学习的方式、途径、方法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因此,传统“以讲代学,以问代学,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的教学模式亟待改进,必须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引到课堂,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是当前教育过程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杜月兰 《发展》2010,(3):145-145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突出语文的“人文性”方面要求: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教师要由“教师为中心”,居高临下地传授知识,转变为共同构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平等民主地参与教学,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这些目标要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在当今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下,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领头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做好“领头羊”,而不是“牧羊人”。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手段上,大胆突破,以达到高质量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传统的思想政治课课堂结构是以灌输知识为目的,以教师的讲授为核心来设计和安排的,从教学过程和方法看就是“提问——讲解——巩固——作业”;从教学关系看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这种刻板的程式导致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销蚀。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常慧 《发展》2008,(1):97-97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角色行为的定位。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的角色行为亦需实现根本性转变。这种转变主要包括: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由严格的课堂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合作者;由忠实的教材执行者转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相似文献   

20.
许家创 《魅力中国》2013,(19):166-166
“生本”、“实效”应该是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两个标准。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上教师不厌其烦地讲授知识,学生机械地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课堂缺乏生动,学生的学习缺乏兴趣和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