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展开了新一轮宏观经济调控,本文以宏观经济经典模型IS-LM模型为分析基础,对我国当前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一般性分析,试图表明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对解决危机下中国经济衰退可能性是否具有刺激作用,以此看待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张英 《新西部(上)》2010,(2):46-46,45
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展开了新一轮宏观经济调控,本文以宏观经济经典模型IS—LM模型为分析基础,对我国当前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一般性分析,试图表明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对解决危机下中国经济衰退可能性是否具有刺激作用,以此看待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我国主板和中小板市场数据研究股市流动性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影响机制。首先通过构建非流动性指标,发现股票市场流动性与宏观经济运行状态有较强的相关性;然后构建机制转换条件异方差模型,发现股票市场流动性体制转换特性与宏观经济景气度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最后构建股市流动性与宏观经济的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中小板股票市场流动性能很好地预测宏观经济的波动,但主板市场预测宏观经济景气度时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高增长、高投资和低消费是中国宏观经济的三大典型特征,关于其形成机制的系统研究还不多.本文将财富效用和生产外部性引入最优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以系统解释这些特征.我们发现资本在效用中权重、生产外部性、生产效率、劳动增长率和折旧率决定着经济增长率和消费资本比的大小.比较研究显示,本文所建模型从财富效用和生产外部性等方面较好地解释了中国宏观经济的典型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中国宏观经济相应的演进路径.  相似文献   

5.
能源价格的上涨和大幅度波动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日益凸显,探讨能源价格波动的传导机制,研究能源价格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中国宏观经济的一些特征事实,其次在实际经济周期模型中引入能源价格冲击,建立能源价格波动影响宏观经济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将模型参数校准到和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事实相一致,并比较模型经济和实际经济的接近程度.分析结果表明,引入能源价格冲击后,实际经济周期模型对真实经济的模拟效果相当理想.能源价格冲击的初始效应大于技术冲击;技术冲击持续的时间比能源价格冲击更长  相似文献   

6.
文章先理论研究宏观经济状况与股票市场的相互作用机制,得出宏观经济状况和股票价格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再以我国股市为例,基于1993~2017年宏观经济状况的相应数据,建立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数学模型、层次分析法拟合出一个反映宏观经济状况的指标:宏观经济指数。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实证得出宏观经济指数与股票价格之间存在稳定的二次曲线关系,股票价格与宏观经济状况存在不同步的现象,股票价格的变化对宏观经济形势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汇率调整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借助于结构型宏观经济季度模型就人民币升值将对中国宏观经济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模拟分析。模型给出的模拟结果与经济理论相吻合 ,人民币升值将会产生的 J曲线效应清晰可见 ,升值将带来的通货收缩压力也得到体现。政策模拟结果表明 ,为减小人民币升值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渐进式升值优于瞬间大幅调整。不过 ,即使人民币升值 1 5 %,从长期看也不会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产生严重危害 ,因为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稳定 ,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大的负面影响仅发生在最初一两年内  相似文献   

8.
已有的财务失败预警模型大多只考虑财务信息的作用,忽视了公司治理状况、宏观经济环境等非财务因素对财务失败的影响。本文综合利用财务信息、公司治理信息和宏观经济信息,采用生存分析中的离散时间风险模型构建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失败动态预警模型,并实证检验和比较离散时间风险模型与logistic模型、probit模型的预警能力。研究结果显示,公司治理信息和宏观经济信息对财务失败具有显著的预警作用,在模型中纳入这些非财务信息有助于提高模型的预测效果。研究结果也表明,离散时间风险模型的样本内判别能力和样本外预测能力都高于logistic模型和probit模型。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计算了我国2009年1-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效应:根据中国宏观经济年度模型,预测了2009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固定资产投资分险分析.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背景,本文运用宏观经济研究的IS-LM模型解释美国金融危机对其国内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影响,分析政府巨资救市政策的作用机制和制定依据,同时引用美国宏观经济数据验证模型在宏观角度可行性及正确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信用风险与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之间的关系大致上可归纳为两种典型情况,但实践中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监管者都没有走向这两种极端情形。本文通过回顾经典的信用风险模型,并且分析宏观经济波动与信用风险的关系.最后对将更多的宏观经济因素纳入信用风险分析方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2018年是股票市场价格持续走低的一年,这与国内去杠杆和紧信用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的愈演愈烈等宏观环境因素有关。股价的连续下跌势必会影响到宏观经济的增长。宏观经济的良好运行需要稳定的股票市场发挥资金配置作用。基于此,本文借助实证模型分析宏观经济因素对股价波动的影响,进一步明确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与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之间的作用程度。  相似文献   

13.
李雁华 《发展》2011,(11):99-100
本文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对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的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关系进行检验,以此来验证股票市场对宏观经济的晴雨表效用。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股市的晴雨表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党玮 《特区经济》2006,213(10):297-298
在经济分析中,消费是宏观经济活动中必不可缺少的环节。经济学家在各自的假定前提下,分别建立起自己的消费理论与模型,为宏观经济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莫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利用经济理论和计量经济方法,通过对1985~2004年新疆GDP与最终消费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了适合新疆实际状况的单方程计量经济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ECM),为合理制定新疆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邓创  张甜  徐曼  赵珂 《南方经济》2018,37(4):1-19
为了揭示中国金融体系与宏观经济运行的系列结构性变化及其关联动态,文章分别基于货币流动性宽松程度、剩余收益模型以及银行资产负债表,对中国货币市场、股票市场与银行体系的风险进行了测度和评估;并在分析上述三个金融子市场风险变动规律及其传递机制的基础上,运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各金融市场风险与宏观经济景气之间的关联动态。研究发现: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后,不同金融市场风险之间的传递关系发生了重要转变,并且与宏观经济景气变动之间的交互影响也存在显著的阶段性差异,呈现出"良性循环"与"恶性螺旋"的非对称性切换。这些研究为中国新时期积极转变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决策机制、创新宏观经济调控与金融监管模式,实现宏观经济与金融体系的双重稳定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依据与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6.
贸易强度对东亚国家和地区经济波动同步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分析东亚国家和地区双边贸易强度对宏观经济波动同步性的影响。通过模型参数估计,我们发现双边贸易强度的增加并不一定带来两国宏观经济波动相关性的提升,也就是说,东亚国家和地区贸易一体化的进程并不一定导致该区域内宏观经济波动的同步运动。这种结果的一个可能性的原因就是东亚国家和地区贸易的主要形式是产业间贸易,而不是产业内贸易,从而导致一定程度上宏观经济波动的分离。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证券市场与宏观经济关系已进入弱相关阶段,本文通过使用ADF检验、ARCH效应检验、GARCH模型分析以及Granger检验对两者的波动性进行分析和研究。实证结果发现,中国的证券市场与宏观经济都具有非正态分布的特性。其次,证券市场不存在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效应波动,宏观经济存在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效应波动,并且GARCH(1,1)最适合描述宏观经济的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效应波动,上证指数的预测与宏观经济的预测两者之间具有互相印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张凯  周新苗 《特区经济》2020,(3):95-100
本文用Logit模型将贷款损失率转化为金融稳定性综合指标,并以此作为被解释变量,以CPI、GDP和利率等宏观经济因素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并做出各宏观经济因素的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对下一期的相应经济数据进行预测,并对下一期经济分别受各项宏观经济变量极端可信冲击下进行压力测试。研究结果显示,以上三种宏观经济因素对贷款损失率影响显著,其系数的经济意义也与现实相符。此外,根据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关于利率的研究部分准确验证了我国利率的产出经济效应和货币政策的时滞期。本文为政府降低贷款损失率,提高金融稳定性而进行系统的宏观经济调控提供定性和定量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货币供应量、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和股票交易量,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来考察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具有长期效应。本文认为,当前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积极意义不容抹杀,但需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20.
金水 《福建经济》2001,(3):16-17
宏观经济自1997年至1999年连续三年处于低落状态。这3年期间,政府采取了多项政策措施,阻止了经济的进一步下滑。进入2000年,宏观经济峰回跨转,出现了新起色。去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多项指标上升,但进入下装卸后,一些重要指标先后出现下落,下降面和下降幅度逐月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