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国债风险的具体分析。1.国债规模风险分析。国债的依存度是国债发行额与财政支出的比率,表明财政对国债的依赖程度。如果国债依存度过高,表明财政收入过多依赖债务收  相似文献   

2.
国债,财政赤字,财政风险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发行国债是弥被财政赤字的主要手段,财政赤字规模和国债发行规模必须适度,否则,会引发财政风险。“九五”期间,我国实施了以增发国债为核心的积极财政政策,扩大了内需,拉动了经济增长,功不可没,但从国债负担率,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国债清偿率等相关指标分析看,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的交互增长,不断扩大趋势,已隐含了财政风险。“十五”期间,我国国债政策的取向应当是;(1)实施适度的国债控制政策;(2)加强国债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3)适应加入WTO,完善国债管理制度。(4)适应市场经济法则,优化国债结构。  相似文献   

3.
我国国债规模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国债规模的实证分析,发现无论是从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状况来看,还是衡量国债规模的量化指标来看,我国的国债规模都日趋偏大,超过了一定界限,其负面效应将逐渐显露出来,形成财政风险,因此我们应慎重对待和处理国债负担及其规模,坚持适度国债规模战略。  相似文献   

4.
国债、财政赤字、财政风险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发行国债是弥补财政赤字的主要手段,财政赤字规模和国债发行规模必须适度,否则,会引发财政风险."九五"期间,我国实施了以增发国债为核心的积极财政政策,扩大了内需,拉动了经济增长,功不可没.但从国债负担率,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国债清偿率等相关指标分析看,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的交互增长,不断扩大趋势,已隐含了财政风险."十五"期间,我国国债政策的取向应当是:①实施适度的国债控制政策.②加强国债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③适应加入WTO,完善国债管理制度.④适应市场经济法则,优化国债结构.  相似文献   

5.
张悦 《天津经济》2009,(7):41-43
一、导言 国债是以国家财政为债务人,以国家财政承担还本付息为前提条件,通过借款或发行有价证券等方式向社会筹集资金的国家信用行为,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政策工具。我国自1979年重新举借国债以来,国债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自1998年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国债规模更是以年增近500亿的速度上升。  相似文献   

6.
自1998年我国实行以国债政策为主体的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实现了经济的软着落,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我国的国债规模有了迅速的发展,累计国债规模已经达到相当大的水平,这自然引起人们对国债的债务风险问题的关注。本文试图就目前我国国债规模是否适度、国债风险如何以及如何实现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7.
自1981年我国恢复国债发行以来,我国的国债发行规模迅速扩大.伴随着国债发行量以及国债余额的逐渐增大,国债风险也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本文旨在通过2004-2011年我国的国债依存度、公民应债率和国债负担率这三个指标,从总体上衡量我国的国债风险.  相似文献   

8.
在Logit模型的基础上,本文使用1981-2009年的年度数据,对国债依存度超过国际预警线的概率和赤字依存度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由于我国国债是赤字的主要弥补来源,所以当我国的赤字依存度大于6.56%时,我国的国债依存度超过国际预警线的概率就会很大,因此,我国要控制赤字依存度,同时也要控制国债依存度,但是控制国债依存度不一定非得控制国债规模.  相似文献   

9.
于洋 《中国经贸》2011,(16):13-14
我国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起,重新开始国债的发行,距今已有了将近三十年,特别是在1994年经财政制度改革后,国债在宏观经济调节中,发挥了愈来愈关键的作用,国债政策,通过最开始的弥补财政赤字,逐渐的向市场化迈进。目前所说的国债,也就是国家债务,指国家用债务人的身份对国内以及国外筹借的不同借款,是用作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补充国家财政收支不足的以及动员筹集财政资金的形式之一。本论文从国债的宏观调控职能出发,通过对国债与经济的影响进行研究.提出了完善我国宏观调控国债政策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国债规模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良 《华东经济管理》2004,18(3):141-143
从1998年开始实施的以国债政策为主体的积极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功不可没。但是国债规模的日益扩大最终也可能产生其负面影响,因此对国债规模的研究日益受到我国经济学界和财政学界的广泛重视。同时,对国债规模的大小也是争论不休,存在的分歧较大。本文从对国债规模指标体  相似文献   

11.
我国国债规模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财政收入的"两个比重"下降的情况下,我国政府采取积极的国债政策,扩大国债发行规模,筹集更多资金,以加大公共投资支出。因此,国债政策也就成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两年国债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发挥国债政策积极作用的同时,必须防止国债规模过大对财政收支造成难以承受的压力,避免像某些发展中国家那样因债务问题而陷入财政信用危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出现明显的通货紧缩迹象,有效需求不足,物价指数下跌,经济增长率也从1992年的14.2%下降到1997年的8.8%。在货币政策实施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1998年下半年,政府决定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消费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在财政收入的“两个比重”下降的情况下,政府不得不采取积极的国债政策,扩大国债发行规模,筹集更多资金,以加大公共投资支出,国债政策成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动态趋势来看,中国国债发行规模从1994年以年30%的速度急剧扩张,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及与日俱增的财政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13.
为应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自1998年开始实行增发国债为主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从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状况和衡量国债规模的三个主要指标定性定量地分析了我国国债的规模,结果表明随着我国国债规模的逐渐扩大,国债风险已露端倪。  相似文献   

14.
虽然美国债务危机还没有爆发,但目前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过大、财政收支结构的刚性特征均阻碍了其财政赤字状况的改善、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也非可以永久持续,这使美国国债的可持续性问题面临挑战。在解决方案上,短期内美国政府可以通过技术性违约或者债务货币化将政府债务延后或者隐性处理,但是其代价是巨大的。因此美国应当从中长期根本上解决债务问题,中期需要建立严格的财政制度;长期上则需要协调好各个产业的发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5.
孙通通 《辽宁经济》2004,(10):60-61
国债是政府举借的债务,是国家信用的主要形式。发行国债可以筹集资金,缓解财政困难,调节国民经济的发展。1998年以来,为了应对内部通货紧缩和外部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果断推出了以发行长期建设国债为主要标志的积极财政政策,它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一起,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两驾马车。中国积极财政政策实行的6年来,国债规模迅速扩大,巨额的国债资金增加了政府投资,拉动了国内需求,刺激了经济增长,但国债规模的限度也引起了密切关注。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防范和化解国债风险问题日益受到社会重视。  相似文献   

16.
自1994年以来,我国的国债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近两年来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国债规模进一步膨胀,因此,不免使人们产生了一些担心:现有的国债规模是否过度了?这样的国债规模是否会造成沉重的偿债负担从而影响到未来的经济发展?这是当前学术界和实际决策部门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我们通过对衡量国债适度规模的主要经济指标进行国际比较,结合分析中国现在的财政经济状况及其未来一段时期内的走势认为,今后若干年内,对国债发行规模进行增长中的"微调"或许是一种有效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近日发布的我国债券市场分析报告预计,2009年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新增规模有望达到近万亿元。而因财政赤字扩大,报告预计全年的国债发行规模在1.4万亿元。统计显示,去年4季度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余额达14285.5亿元,同比增幅为74.60%。报告称今年该市场可望继续2008年的高增长态势,甚至不排除在国家推动下继续加快增速。  相似文献   

18.
【英国《金融时报》11月6日】11月4日《华尔街日报》报道,据美国经济学家Brad Setser估算,中国央行在2008年8丹至2008年10月之间增持了美国国债500亿美元,总额达到7500亿美元。中国已经显著超过日本(5950亿美元)成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中国央行持有美国国债规模占外国央行持有美国国债总规模的35.4‰占美国可流通国债总额的13.3%。  相似文献   

19.
随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力度的加大,国债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在国债投资效率不高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增长基本上是依靠国债积累率,进一步说是依靠国债规模投资的推动。本文在重点分析国债规模投资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三条对策性建议;一是矫正国债资金使用方向,提高国债投资效率,使经济增长由速度型向效率型转换,二是调整国债积累率,控制国债规模,努力防范财政风险。三是改变国债资金使用方式,加强资金管理。  相似文献   

20.
文章首先概括了1981年至2003年我国发行国债所引起的债务负担情况,并分析了国债利率与债务关系的相关理论模型。然后在推导多马国债模型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我国自1981年以来国债发行利率对债务稳定性的影响的定量关系。分析表明:当国债利率高于经济增长率时,国债所引起的债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