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求真永远是求新的基础,尊重学生的多元反应和独特体验,只有建立在合情合理领会人文内涵的基础上,才能帮助他们理解高尚的人文精神,真正体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2.
《广西经济》2007,(8):I0001-I0001
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有三大支柱:科学、艺术、人文。科学追求的是真,给人以理性,科学使人理智;艺术追求的是美,给人以感性,艺术让人富有激情;人文追求的是善。给人以悟性。人文中的信仰使人虔诚。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不能没有科学,也不能没有艺术。更不能没有人文。所以,我们也可以把人的综合素养概括为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 在今天的社会。我们看到,不仅理工科的学生,往往有知识缺人文,社会学科的,甚至学文学艺术的学生也往往有知识、有艺术,缺人文!比如,医学,以人为对象,本来就始于人文。充满着人文。但是.当人们把它看成一种治疗“技术”的时候,往往反而缺乏人文了。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人类关怀、生命关怀。 人文艺术作为学校的“软实力”.表现为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医学生中开展人文艺术教育.对学生起到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提升思想境界的作用。它开掘出人性中的真诚、善良、美丽.将人的情感内化为学生的精神品格,升华为崇高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样在未来的医疗工作岗位上。又外化为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人,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成为知识结构完善,既有精湛的医学专业技术.又有高尚的思想情操、美的思想境界、完善人格的医疗卫生人才。承担起守护人类生命与健康的重任。[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要突出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感悟体验,突出情与理的结合和情感教育,充分利用名人效应,搞好个性化阅读,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4.
赵永清 《西部大开发》2010,(1):158-158,180
物理科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物理学本身就是从自然哲学中分化出来的,物理学的产生,发展和应用本身就有十分丰富的人文底蕴。然而长期以来,我们许多物理教师,只重视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而轻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只注重物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情感的培养。本文阐述了在当前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新课标背景下如何将物理课堂教育教学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薛剑峰 《魅力中国》2010,(3):147-147
和谐社会追求以人为本、以爱为本。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创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支撑点,特别是初中教学。孩子们正在处在由懵懂无知的童年到对未来充满憧憬的青年的转换阶段.这时对他们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可以起到启迪心智、陶治情操、丰富情感体验、辨明是非等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有着很大的优势,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细心地引导学生,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的交流,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在课堂教学的挑战创新中得到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7.
段文茜 《西部大开发》2011,(1):168-168,171
美术学科具有人文性质。羡术创作与欣赏,与其他人文学科有密切联系。在高中美术教学工作中,尤其是新课标下《美术鉴赏》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创造适合学生理解的人文、历史环境,帮助他们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和判断,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美术作品,得到审美体验.以提高审美素质。  相似文献   

8.
当代德育要切实取得实效,德育理念的创新已成为必然。西方德育发展的态势表明:德育的人文取向越来越凸现。据此,本文认为:人文关怀是德育创新的重要理念;在德育中实施人文关怀仅仅靠重视人文知识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建构一个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精神的恰当机制,即情感教育机制。在实施人文关怀过程中要重视以下三个方面:1、要有人文情感体验;2、要有人文情感渗透;3、要有人文情感转移【关键词】德育;理念创新;人文关怀;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9.
许玉娇 《魅力中国》2011,(21):483-483
课堂教学语言充满人文关怀;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努力创设体验氛围;注重学生的个性张扬、关爱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文性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特点之一,也是完善语文学科教学方向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人文性",强调语文教学应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感染.这是语文学科性质定位的一大飞跃,它将极大地改变语文教学的方向,转变语文教学者的思想观念,促进语文教学在新世纪的改革中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焦海滨 《魅力中国》2011,(6):196-19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新的语文教育大环境下对语文学科作用的最新、最高的认识。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是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以课堂教学为阵地,提高自身人文修养,确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语文能力训练过程中加强人文性渗透。这样,学生在感悟、理解、欣赏、积累和运用语文知识的同时,必将受到良好的人文教育熏陶。  相似文献   

12.
崔荣其 《魅力中国》2010,(19):238-238
学生作为具有文化个性的人,在语文课程中就应该受到人文关怀,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他们的体验和个性心理特征就应该受到尊重。使教学最终成为教师与学相互促进、同步互动、共同成长的乐园。  相似文献   

13.
陶小莉 《魅力中国》2011,(7):149-149
语文教学中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14.
张利红 《魅力中国》2011,(21):297-297
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小学语文课为学生审美体验提供了广阔的阅读空间,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其中的美育资源,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15.
张文轩 《魅力中国》2014,(7):393-393
中学生处于特殊的时期,他们的思想和0理都是比较复杂的,对他们进行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必要的。如今,我们对于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更该给予他们一定的人文关怀。因为中学生的心理是比较脆弱的,是需要爱护和保护的,只有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才能更好地,更全面地开启中学生的成长之路。根据教学实践经历,探索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6.
人文一词意为人性教养、精神文化,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文史哲、政经法、伦理艺术等方面综合的素养。人文教育内涵深邃而悠远.它能培养学生志向高远、人格健全、情趣博雅、审美高尚,更使学生思维灵敏流畅,独特新颖.激发创新能力而成为和谐发展的现代人才.这是任何学科所不能替代的。  相似文献   

17.
昭玛 《魅力中国》2011,(21):426-426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学生自身需要出发,培养人文主义的课堂氛围,探索人文主义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使之充满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8.
王洪 《老区建设》2009,(18):61-62
小学语文教育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它对人的一生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会起到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着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博大精深,不断扩大知识视野,提高审美情趣,提升人文素养,培养健康心灵,健全学生人格,树立远大理想,报效伟大祖国,让他们从小就培养健康高雅的人文素养,锻铸卓越的人文品格,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文理念。  相似文献   

19.
周晓慧 《魅力中国》2013,(17):224-224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语文知识和其他知识全面综合运用的过程,是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及思想意识水平的综合反映。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借助文本,理解和体验文本的价值;借助文字的阅读,积累语文知识,训练语言技能,提升人文素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重视学生多种形式的阅读,加强对学生的有效阅读指导。  相似文献   

20.
周昌玲 《魅力中国》2010,(13):67-67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喜欢不厌其烦的讲述课文背景、介绍作者、分析课文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