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三年多的科创板注册制试点后,我国的证券市场进入全面注册制的新时代。新的发行制度带来更充分的信息披露与更多的机构投资者参与,必然会对新股发行的定价效率产生影响。在收集了科创板开板至2020年9月共175家上市公司数据并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监管信息披露增加了市场可信信息,提高了机构投资者参与询价意愿与申购数量,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机构投资者参与科创板市场交易。但监管信息披露同时降低了IPO定价效率,这是由于目前询价过程中采取高价去除的密闭平均价格拍卖策略,机构投资者为了避免机会错失而倾向于压低报价,从而导致发行价格下行与抑价率提高。此外,机构投资者行为在监管信息与定价效率之间发挥着重要中介效应。研究结果为发行制度进一步优化工作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齐飞 《产权导刊》2023,(4):30-36
2019年是我国资本市场实行注册制的元年。以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为契机,证监会在股票发行上市审核领域推行注册制,并随后推广至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和北京证券交易所。在我国资本市场迎来全面注册制之际,有必要沿着注册制改革的主线,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对上市委运行机制进一步优化完善。  相似文献   

3.
市场化发行方式与我国IPO定价效率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周孝华 《特区经济》2009,(7):106-108
利用衡量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定价效率的绝对效率标准,选用1999~2008年沪深市场的IPO数据,研究我国两次新股发行方式的市场化改革与IPO定价效率的关系。结果发现:第一次市场化改革不仅没有提高我国的IPO定价效率,反而降低了IPO定价效率;第二次市场化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新股询价发行的方向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4.
<正>2月1日,中国证监会宣布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就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涉及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注册管理办法》)等主要制度规则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由分批试点转向全面实行是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跨越。本轮注册制改革自2018年启动实施以来已经4年,其间经历了科创板试点、  相似文献   

5.
2023年2月1日,我国正式启动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在此制度下,新股首发定价是否有效,对投资者、上市公司、承销机构、监管者等各方而言无疑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梳理国内外新股发行定价有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基于成本函数的单边随机前沿模型,并利用创业板上市公司股票首发数据和公开财务数据,依次使用OLS、MLE和单边随机前沿估计等方法对新股首发定价的有效性进行检验。结果发现,注册制下创业板股票首发定价存在明显的溢价效应。据此从监管者视角,提出未来监管应重点提高承销商的定价能力和自我约束,同时进一步强化投资者教育,培育理性投资理念,以推动创业板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奇 《中国经贸》2014,(7):98-100
为彻底解决我国证券市场普遍存在新股高估值、高溢价的现象,2014年新年伊始,我国股票IPO实行注册发行制。在注册制发行体系下,券商需要不断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和生存优势,就必须在承销理念、业务模式、服务深度、定价方法以及风险管控等环节大力开展业务创新。  相似文献   

7.
张侃 《魅力中国》2011,(17):49-49
本文通过对创业板以及其上市主体的相关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且综合如主板中小板等传统板块上市公司IPO发行定价的影响因素,最终得出影响创业板上市企业IPO发行定价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8.
林略  罗滕学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11):86-90
我国核准制包括通道制和保荐制两个阶段,IPO价格行为包含IPO抑价和IPO长期表现失常两个过程。文章对我国核准制下IPO价格行为的表现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核准制两个阶段的IPO价格行为区别明显,保荐制下IPO抑价率与三年累计超额收益均低于通道制;通道制主要受到市场和行政发行方式等外部因素影响,保荐制则主要受到发行公司自身规模和财务状况等内部因素的影响。这些现象说明,保荐制的实施提高了新股发行定价效率,保证了上市公司的质量,使投资者的行为更加理性。  相似文献   

9.
周冠年  孙寅 《中国经贸》2010,(22):114-116
2009年6月IPO重启,随之出现一系列“IPO乱象”,其中“创投”业界的暴富神话在国内市场愈演愈烈,新股发行高PE的原因引人深思。本文以IPO重启以来在中小板和创业板新上市的193家(截止到2010年6月28日)企业为研究对象,将其以一定标准区分为创投企业和非创投企业,相对于非创投企业,创投入股企业的新股发行PE水平更高,即创投对于抬高新股PE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创新性地把“创投”因素纳入对新股发行高PE原因的思考,深刻分析了中国具有特殊制度背景下资本市场的这类愈演愈烈的IPO乱象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构建影响我国A股市场新股IPO抑价的多因素模型,对IPO抑价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IPO发行抑价主要与我国新股发行机制不完善、资本市场不够成熟有关。要降低新股的IPO抑价水平.需要提高新股发行的信息披露程度、缩短新股发行日至上市日的时间间隔、增加新股发行的定价效率、规范和培育一批高质量的承销商。  相似文献   

11.
陈金艳 《上海国资》2013,(12):40-40
从近期不断出台的有关政策看,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速度在加快。近期,有关IPO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转变的话题也被不断提起。尤其在11月30日证监会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后,IPO转向注册制再次被热议。  相似文献   

12.
新股发行大改革 3月份以来,证监会前所未有地安排了6场记者会、2场网络访谈直播,12位证券界“两会”代表委员陆续亮相。针对IPO重启、创业板推出,特别是新股发行的改革等问题,证监会官员给予较为详细的介绍和解答。“A股市场的IPO启动势在必行,但何时启动与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和完善密切相关。”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指出。  相似文献   

13.
以2010年-2012年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新股为样本,运用OLS法研究询价制改革后机构投资者报价策略。实证发现机构投资者为最大化申购新股收益,在询价时压低报价,并根据承销商潜在的拔高定价行为加大压低幅度。锁定期取消后,询价竞争加剧并抑制了机构投资者合谋压价行为,其报价策略对网下申购新股收益率及新股后市表现的影响减小。研究认为新股发行价格畸高主要源于核准制下新股的供不应求,使机构投资者估值在考虑市场的非理性后仍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回顾中国A股市场新股发行定价改革历程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新股定价背后的深层次市场因素,提出了有效控制新股发行定价效率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A股市场新股发行询价机制之后,不仅新股发行三高(高市盈率、高股价、高超募)现象仍然长期存在,而且还带来了上市公司过度包装、发行人与中介机构利益合谋超额募资、“权力寻租”、一级市场定价畸高等系列问题.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目标与方向仍然不明确.本文另辟蹊径,提出了以“行业平均市盈率”为基础的新股定价原则,通过对最近2年A股市场IPO的309家公司的实证研究,论证了新股以“行业平均市盈率”为基础的发行定价原则基本符合我们现阶段的实际的结论,并据此提出了加大信息披露的范围,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加强对新股发行定价的监管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对国内外IPO定价有效性相关理论和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纳基础上,确定IPO抑价程度作为衡量新股定价有效性评价标准,并将其设为模型的被解释变量;另外,选取新股IPO中的募集资金净额、首发市盈率、上市市盈率、上市换手率、发行至上市期间市场回报率等作为解释变量。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构建模型,样本数据来自于2005年-2016年A股市场IPO企业。实证检验结果表明,IPO抑价率与募集资金净额、发行市盈率和发行至上市期间市场回报率呈负相关关系,与上市市盈率、上市换手率呈正相关关系,揭示出我国A股市场IPO抑价现象是由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综合影响所致的。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最优IPO机制设计:理论和中国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国独特的新股发行机制为分析背景,从机制设计的角度研究最优IPO机制设计的问题。在对中国现行的IPO定价过程进行描述以及与成熟市场施行的累计投标询价制度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中国式IPO定价机制的典型特征;将最优拍卖设计的分析方法引入IPO机制中,对中国式IPO过程进行建模,研究附加各种制度约束的最优IPO机制设计的问题。进一步考虑机构投资者不同的风险态度对最优IPO机制设计的影响,进而得到不同情形下最优IPO机制的设计方案,以期为中国正在推进的新股发行机制改革提供理论基础和决策借鉴。  相似文献   

18.
刘双凤 《中国经贸》2013,(16):125-127
我国创业板市场自从2009年10月开板以来,为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不仅承担着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任务,而且还是海内外投资者重点关注的投资对象。但是,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的IPO定价问题一直颇具争议,其各月的IPO抑价率有着较大的波动,整体水平较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业板市场的健康正常发展。为此,必须对创业板的定价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我国创业板市场IPO定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相关解决对策,从而更好地完善我国的创业板IPO市场定价机制。  相似文献   

19.
李瑶瑶  段江娇 《科技和产业》2020,20(12):142-147
科创板采用上市后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的交易规则,基于2019年7月22至2020年3月31日包括科创板在内的170个新发行股票,研究涨跌幅受限放开对科创板IPO抑价的影响。通过添加涨跌幅受限虚拟变量和交互项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通过因子分析法提取代表公司基本面作为控制变量。实证结果表明,相比新股设置首日涨跌幅限制,科创板IPO抑价有了改善,并且在限制首日涨跌幅情况下,首发募集资金净额对IPO抑价负向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20.
周洁心 《中国经贸》2014,(13):79-80
在创业板正式上市的一段时间,IPO高抑价是普遍现象。但2010年5月后,我国创业板市场新股IPO首日跌破发行价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这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股票市场对资金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之间分配不合理的问题。但接连的破发并不是解决我国创业板市场前期普遍高抑价的有效方法。 鉴于此,本文深入分析我国创业板IPO首日收益率从超高到负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同时指出了创业板应担当起改革试点的重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