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将天津定位于"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积极推进三地产业链融合,是助推天津先进制造业越级提升的重要手段。但三地产业链融合虽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但产业结构不均衡,多集中于产业链中下游,先进制造业服务化、现代化水平不高,京津冀三地产业分工不明显,跨区域产业链融合效果不佳等问题仍较为严重。要以加速落实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推进京津冀三地产业链融合,深入推动天津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升级为目标,通过优化京津冀先进制造业协同系统架构,完善产业链发展体系;精准对接北京科技创新资源转移,激活先进制造产业链内生动力;转变企业生产模式和商业模式,促进产业价值链的提升;推进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加速三地产业的协作与融合;促进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产业链融合,优化产业发展的软环境;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配套工程建设,优化产业发展的硬环境;加速人才链建设,为先进制造产业链各环节发展提供支撑等途径来加速实现三地先进制造业产业链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大力推进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发展,已经成为京津冀三地共识,但如何推进三地产业合作发展还需要大力进行调研,尤其是针对三地及其区市县在一体化战略发展中的产业定位和分工,还没有明确结论,在此情况下,各地是否能够实现产业优化和升级,在发展中找到合适的定位,在竞争合作的平台上不断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入21世纪,作为世界经济发展主要趋势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不仅在国际层面上进一步强化,而且越来越明显地在一国的区际经济发展中呈现出其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实际上是国内层面的一体化。而近年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进展缓慢的障碍,既有宏观总体上的法规缺失、税收体制不适时、金融体制设置的“一刀切”,也有中观层次上的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空间布局的各自为政,还有微观经济中国企改革流于形式、个体、民营企业发展缺乏市场环境等原因。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出发点,探讨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发展的举措,也应从三个层面的设计着手。本文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出发点,着重分析目前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主要障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进一步推进该区域经济合作的举措。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国家的"协同创新发展"理念为理论基础,以京津冀地区为例,探讨了区域创新绩效的提升办法。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由来已久,三地各自为政,"一亩三分地"思想极其浓厚。京津冀地区要实现协同发展最终达到一体化,必须借助国家的顶层设计,打破重重壁垒,建立统一开放的资源要素市场,让科技、人才在区域内自由流动,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只有这样才能缩小三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之差距,从整体上提升该地区经济实力,使之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5.
张茜 《天津经济》2015,(11):11-13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提出,为三地高校协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文章结合京津冀一体化情境、协同创新内涵及高校协同发展现状,梳理京津冀一体化与高校协同发展的相互关系,通过战略协同、组织创新,促成创新资源的自由流通、共享与整合,探索建立高校协同发展的机制,提出完善京津冀农业高校协同创新的建议,进而实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6.
《首都经济》2014,(9):11-12
京津冀签署协同创新框架协议 8月16日,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科技管理部门正式签署《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战略研究和基础研究合作框架协议》,加快建立和完善战略对话、信息交流、工作对接、科技资源和成果开放共享的协同机制和长效机制,并在协同创新发展战略研究和基础研究层面进行了具体工作部署。据介绍,京津冀三地下一步还将在战略研究和基础研究层面深入开展实质性合作,重点聚焦科技创新一体化、生态建设、产业协同发展、政策协同创新、科技资源共享等方面,全方位提升京津冀协同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7.
文化旅游是重要的旅游形式之一,也是区域旅游市场关注和发展的重点领域。京津冀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且差异化程度高,但三地文化旅游的发展极不平衡。要改变这种现状,实现资源共享、市场互通、客源互送,既需要三地在文化旅游产品创新开发方面有所突破,又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旅游企业的主体作用。以京津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为例,分析三地区域合作机制创新和文化旅游项目创新路径,实现京津冀文化旅游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灏  冯百侠  王宏剑 《科技和产业》2006,6(11):16-17,21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当前,我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也初见端倪。本文结合京津冀都市圈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跨区域协调机制、产业结构、交通体系和水资源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加快京津冀都市圈经济一体化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从突破地方经济发展瓶颈和中央政府持续推动两方面分析各省跨区域产业合作的动因。认为跨区域产业合作有区域经济一体化、产业转移和共建产业园区三种方式。结合牵引力模型和产业梯度模型,构建产业引力模型,用于跨区域产业转移中领域选择的分析,发现转出地情况差异很大,转入承接地呈现明显的临近特征,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0.
经济学博士刘杉在解读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时说:"对京津冀三地城市群统一规划,建立合理交通联络,可以更好布局产业和分布人口。当然,重要的是,城市分工要尊重经济规律,不能靠拍脑门。考虑到京津已有高铁连接,未来京津冀还要布局更多城市高速轨道交通,如北京地铁应该延伸到燕郊,高铁到固安、张家口等。"  相似文献   

11.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但现实上,这一发展进程确不尽如人意,还存在许多问题,诸如三地的合作机制、发展定位、产业结构分布、发展落差等。通过进一步分析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这一进程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杨明 《特区经济》2014,(10):33-35
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历经数十年,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地方政府竞争激烈,地方政府合作机制缺乏。京津两个实力相当的大城市为争夺政策、资源竞争激烈,缺乏合作动力。京冀、津冀城市间虽然竞争动力小,合作动力大,但由于经济落差巨大,城市衔接不好,导致合作效果不佳。为加快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减少京津地方政府间竞争,建立有效的地方政府合作机制,从组织、制度上保证京津冀地方政府合作的有效展开。  相似文献   

13.
以京津冀合作水源保护林生态效益补偿分摊问题为研究对象,介绍了京津冀合作水源保护林生态效益补偿的背景和存在的问题,理论分析了水源保护林生态效益补偿分摊的必要性,构建了京津冀合作水源保护林生态效益补偿分摊核算指标体系,并对京津冀合作背景下的京冀合作水源保护林项目一期工程中的潮白河水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京冀合作水源保护林的生态效益具有外溢效益,即受水区存在正外部性,应由受水区和水源区共同分摊。可以计算出受水区向水源区进行生态效益补偿时其补偿标准的上限。受水区和水源区对京冀合作水源保护林项目的生态补偿分摊系数应是动态变化的。  相似文献   

14.
试论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的困境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区域经济合作在全球的展开,国内的区域合作规模不断扩大。京津冀作为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代表,由于存在诸多的原因而未能发挥其作为中国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的作用。因此,分析京津冀经济合作困境及其原因,并探讨其未来发展的路径,对实现此区域更好的经济合作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徐蕾 《特区经济》2011,(4):59-60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区域经济会起到重要的调整和引导作用。京津冀地区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具备一定的基础和优势,也面临一些障碍,因此需要对产业发展布局进行整体部署,通过产业分工和集聚形成产业带,以各地现有优势为基础,进行资源整合,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巨大合力,以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京津冀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规划中一直以来都是重点,该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一跃变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由于京津冀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专业人才辈出、科技水平先进,是我国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主流。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区域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分析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的障碍,从构建经济系统、发展金融、一体化构想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环北部湾"是我国区位优越,产业同构严重,发展滞后的地区。进行产业合作是实现该区域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生物共生与区域产业之间的有机联系具有很强的一致性。通过应用共生理论分析"环北部湾"区域产业结构共生系统的优化和升级问题,得出该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应从宏观上设立"环北部湾"合作理事会,以此协调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培养产业合作的共生环境,畅通共生界面;中观上以重大项目为依托,根据产业间的适配性布局城际战略产业链,拓展产业合作内容;微观上建立高效市场体系,增强各经济主体(企业)的共生活力。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分别从制定共生战略,建立共生制度和优化共生路径三个方面提出促进该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一般来说,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最高目标,而减小区域梯度差,使区域内各经济实体协调发展,也是京津冀城市群未来发展的目标。在我国的三大城市群中,京津冀城市群一直没有形成特色鲜明的二级经济中心城市,使得京津冀区域发展不平衡性明显,形成了明显的区域梯度差。本文基于城市引力模型,计算河北省各市与京津地区的城市引力值的大小,按城市引力值的大小,对河北省各个城市进行排序,形成不同的城市层级。吸引力最大形成第一层级,吸引力次大形成第二层级,吸引力较小的形成第三层级。然后针对不同引力、不同层级的城市给出产业政策或经济政策方面的建议,最终促进京津冀区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北加快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步伐,对河北经济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北省为研究对象,基于2005-2016年的数据,使用DEA的曼奎斯特指数方法测算出河北省十二年的技术进步变化情况,并以此为核心变量建立技术溢出模型实证检验了产业承接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结果发现,河北存在承接区际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但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并不显著;R&D经费投入对河北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而人力资本投入对技术进步的拉升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20.
杨筠  巴春生 《改革与战略》2010,26(3):129-131,158
产业结构在整个国民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其变动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始终是经济发展的主题之一。推动中国西南-东南亚产业带产业结构调整,加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带经济的全面发展,必须采取一系列新的策略: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区域协调机制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构建外向型产业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