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尚彦镔 《魅力中国》2013,(11):324-324
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网络舆情形成迅速,对社会影响巨大。能否正确处理网络舆情已成为摆在广大党员干部面前的一道难题。一、网络舆情的成因网络舆情的形成主要有七个方面的因素:1.社会事件,它是网络舆论形成的导火索,其性质往往决定着网上舆论的热度和影响力。2.社会心理,丰十会公众的不同心理趋向决定着同样一个事件可能引发的舆论强度,如当前社会中“仇富、仇官、仇警”等情绪较突出,一旦发生相关事件,就更容易引发网络关注。3.重点网站,其如果集中、突出报道某个事件,便会在极短时间内形成网上热点,对于形成主流舆论具有重要作用。4.传统媒体,相较于网络,它具有更高的可信度,所以,传统媒体是否及时介入,介入后的报道力度或者言论倾向如何,对网络舆论走向具有重要影响。5.政府应对,事件发生后,政府应对措施的适当与否直接影响网络舆论的走向,部分网络事件之所以会引发负面炒作,甚至从网上走到网下,与地方政府应对措施不当有着紧密关系。6.意见群体,以资深网民为主体的网上意见群体,是影响网上舆论热度或走向的重要因素,许多“意见领袖”的博客、论坛等对网络舆论的走向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7.网民参与,网民既是受众,又是传播者,网民参与网络意见表达的主动性、积极性直接影响着网络舆论的生成与演化。  相似文献   

2.
在网络舆论传播过程中,网络公众占据很重要的角色,公共意见的表达对公共事务的有效解决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政府决策、司法判决等方面起到监督和约束作用。但由于网络本身具有匿名性、互动性和自由性的特点,加之网络空间监管不力、公众言语表达肆意等造成网络舆论环境嘈杂无序。在网络舆论中,言语攻击、随意辱骂、网络暴力等现象随处可见,使得网路舆论隐含着巨大的非理性风险,文章以中国当代社会为研究背景,对当前网络舆论形成过程的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着重探讨网络舆论中非理性因素不断扩散的表现形式和原因,并提出相对的消解策略。  相似文献   

3.
网络舆论是通过网络空间传播的对某一社会焦点问题而产生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公众认知、观点和意见的总和。它具有匿名性、自由无界传播性和包容性3个特征。对网络舆论的功能进行考察,发现其功能具有正负双向性。为了减少网络舆论的负面功能,优化网络舆论环境,要将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合轨,形成舆论"合力"、构建服务政府,确保信息公开、扩大网评队伍,培养正能量的"意见领袖"、推行有限实名制,锻造负责任的大国网民和加强网络立法,规范网络秩序。  相似文献   

4.
青年积极社会心态培育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我国加强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目标。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青年社会心态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泛娱乐化心态凸显、消极社会情绪激增、主流价值观存在认知偏差等。有鉴于此,必须要厘清青年消极社会心态的表征与成因,找准着力点以确保精准施测。通过强化网络监管、增强主流价值观网络传播实效、加强网络空间立法等,破解实践难题,实现青年积极社会心态培育范式创新。  相似文献   

5.
高校网络舆情是指高校大学生围绕某些事件的发生和变化所产生的思想认知、情绪反应、价值判断和意见倾向等的综合表现。正确引导高校网络舆情,有利于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巩固高校意识形态、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辅导员在高校网络舆情工作中扮演着学生网络空间知心人、学生网络舆论引导者、学生网络素养培养师等角色,并通过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与技能、贴近学生及时回应学生诉求、积极构建网络舆情引导体系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日益发展.网络已成为当今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之一.当前我国的网民数量急剧增长.人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舆论空间和更多的舆论自由.话语权得到了极大释放.已习惯通过互联网了解世界风云变幻、传递对国计民生的关注、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一条信息、一个帖子通过网络一夜之间就可能成为全世界的焦点话题。  相似文献   

7.
黄岩  周怡君 《开发研究》2021,(5):98-104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水电开发是中国资本走向海外的一个重要领域,但是近年来的国际反水坝运动对中国投资活动造成了不利影响.结合嵌入性理论,对中国项目方在"一带一路"沿线面临的多个反水坝运动案例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出反水坝运动中多元主体在资源分配、治理权力、身份认同、生态保护4个方面的主要利益诉求,以及中资项目方在当地形成关系、认知、文化、政治脱嵌困境的具体原因及作用机制,以回答"反水坝运动为何形成"这一问题,并提出中国项目方应提高项目透明度、承担起企业社会责任、关注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并用好海外志愿者队伍等政策建议.中方企业应积极嵌入到当地社会的治理格局中,建立起风险利益共同体,从而更好地应对外部风险.  相似文献   

8.
网络舆论是社会权利监督和制约国家权力的重要工具。互联网技术的主体重塑功能,使得公民个人、新闻媒体和利益集团的主体性得到彰显,成为与国家平等对话的网络舆论主体。网络舆论呈现出"一体两翼四肢"式的多主体关系,公民个人、党政部门、新闻媒体和利益集团等行动主体各自承担不同的功能,分别通过权利、权力、影响和利益影响网络舆论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陈娟 《开发研究》2021,(2):52-60
以创新扩散理论和公共管理理论为基础,对国家级新区科技进步能力培育过程中政府、企业、科研组织、社会机构等多重主体的利益诉求、治理目标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质性研究,设计出了国家级新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路径机制.其中,政府通过主导发展规划、引导多元主体平等参与竞争等路径来提升国家级新区发展价值与推动政府自身改革,企业通过构建新型产业引领式发展、促进自身转型升级等方式参与新区建设发展并分享新区成长的科技进步红利,科研机构通过技术授权、专利转让,促进科研成果应用转化和构建"产学研用"的合作机制等服务于国家级新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社会组织通过建立政府与企业、政府与行业、政府与市场等关系的纽带来服务于新区经济社会与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利益相关者及新区居民通过新闻传播、建言献策、生活感知、环境感知、幸福感感知等途径融入新区发展并提供各种智慧支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从人们的价值主体意识普遍觉醒,社会呈现从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转变的趋势;人们的价值取向从单一化走向多样化,从虚幻走向务实;社会本位价值的冲突明朗化等三方面入手来分析中国当前价值观的走向。以便使当代的中国人们形成良好的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进一步加快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网络舆论监督作为网民积极发表自己意见的方式,汇聚众多民意。在对公共问题的探讨中自然渗透着权利、自由、民主、平等等基本价值准则,表达社会公众共同的利益诉求,形成广泛的政治参与,对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我国的公民社会,作为改革开放的副产品,对网络舆论监督未来的健康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从公民社会的理论来考察网络舆论监督或是从网络舆论监督的角度考察公民社会,理性审视二者的相互关系,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结构的发展和成熟。  相似文献   

12.
网络空间的发展加深了国家政府、全球市场和全球社会的融合,也推动了网络空间全球治理从"自治论"到"巴尔干化论"的转变。基于全球信息环境的回归、世界政治的竞争逻辑以及网络空间日渐上升的现实挑战性,国家逐步跻身于网络空间的管控和治理。代表各种利益的行为体在国家、市场和社会互动中出现了分化和组合,网络空间出现了不同的阵营分化。作者提出并分析了四种网络空间全球治理的分化组合方式:利益共同体、竞争共同体、身份共同体和风险共同体。网络空间全球治理阵营分化的表面原因在于:一是对目前治理现状的不满,二是基于现状基础上各行为主体对网络空间全球治理的观点分歧,例如对权力布局现状、制度行动者、制度形式和制度延伸性等的争论。而阵营分化和观点分歧最本质的原因则是各行为主体在网络空间权力和利益的较量,即网络空间出现的"权力流散"和利益竞争的结果。作者最后对网络空间全球治理的趋势进行了分析,指出有效治理模式将是能够平衡国家、市场和社会的多元、多层合作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吴德波  王芳 《黑河学刊》2006,(6):14-15,21
利益集团是利益群体获取利益和资源的重要途径。而一个社会中弱势群体的组织化形式及其利益诉求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弱势利益集团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中起着巨大的稳定性作用,尤其在当前时期,将多元主义和法团主义相结合能促进我国利益集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迭代升级为人们交流情感、表达思想带来了全新场景。与此同时,网络的智能化发展也在不断解构传统的道德秩序,网络空间道德建设正面临一系列挑战:网络复杂性侵蚀网络空间道德秩序、制度供给不足模糊网络空间道德标准、网络泛娱乐化倾向消解主体道德自觉。为此,必须通过完善网络空间道德规范体系、加强网络空间法治制度供给、促进网络主体道德意识觉醒等措施为网络空间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5.
如同广播时代的到来开辟大众政治的新时代,互联网络的电子传播也开辟网络话语权议题的全新逻辑,如何以主流意识形态掌握网络话语权,引导舆情,成为社会管理一个重要而紧迫的新课题.针对网络话语权的公众参与状况及失范现象,应将多元共同理念引入网络话语权与舆情引导治理,完善网络自由表达的法律规范,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实现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政府、主流媒体、专家和专业组织方面、民众个人实行合意治理,确保网络话语权在民主法治轨道上运行,推动充满正能量的网络空间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韦来宝  张世平  史青晖 《发展》2015,(3):101-102
网络舆论是指在互联网空间形成的、关于公共问题的网民的一致意见。因舆论主体的虚拟化和全球化,大大提高了人类沟通、融合意见的能力,为广大民众参与社会舆论设置了平台。网络是第一舆论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多维、全方位和实时互动的传播结构,创造了全新的、平等的、没有强权和中心的舆论场。在网络中,舆论的表达似乎凝聚为方寸之间,改变了以往时空的概念,传播效率超过了一切传统媒体。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社会矛盾越来越复杂多样,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矛盾治理的要求,亟须对社会管理模式进行革新,协同治理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政务新媒体是重要力量之一。政务新媒体在社会矛盾协同治理中发挥作用的方式主要是:发布信息、引导舆论、吸纳民意、化解矛盾。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网络参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网络的及时性、互动性等特点改变了大学生传统的网络诉求和意愿的表达方式,大学生网络舆情也随之应运而生。本文结合台州五所高校大学生的网络舆论参与情况,认为当前台州高校网络舆情的状况处于良性的发展状态,但由于从众、社会趋同、群体极化、知觉选择性等社会心理现象存在于大学生群体中,大学生网络舆情问题极易触发。因此,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健康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要求高校能立足大学生的社会心理,立足大学生社会心理预防和疏导机制,通过培育大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社会认知,促进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有效引导网络舆情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纵观数十年来的历史实践,全球治理主要有三种相互联系却又相对独立的传统模式:主权国家中心治理模式、政府间国际组织中心治理模式以及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中心治理模式。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促使网络空间一跃成为一个国家的"第五疆域",呈现出空间规模"无限化"、空间活动"立体化"、空间效应"蝴蝶化"、空间属性"高政治化"等突出特质,预示着或将突破传统全球治理模式。当前网络空间全球治理处于一种国际无政府状态,面临着国家网络主权与多元治理主体之间、"网络发达国家"与"网络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网络霸权国与网络大国之间等一系列矛盾冲突的严峻挑战。中国作为竞争日剧的网络空间里的一个后起之国,为了更好地实现、维护和拓展自身的国家利益,亟须从理念、制度和技术等几个层面加紧探索参与网络空间全球治理的中国路径。  相似文献   

20.
网络治理的理论强调通过地方政府、地方高校、企业等主体的合作,在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这一治理议题上,形成多个治理主体,以多元理性、技术、规范来发挥社会治理中个体与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与治理能力。结合近年来宁波地方高校社会服务情况,说明多中心的公共行动者通过制度化合作机制,相互调试目标,共同应对社会问题,增进彼此利益,把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落到实处。~(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