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构建并完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框架在防范系统性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方面起到了核心作用,是中国人民银行重要的金融监管探索与实践。文章借助2017年绿色信贷纳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简称“MPA绿色扩容”)这一准自然实验场景,利用2012~2020年163家商业银行年度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MPA绿色扩容”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在2017年纳入绿色信贷指标后,显著降低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该扩容政策能够发挥出明显的风险稳定效应。机制分析表明,“MPA绿色扩容”政策主要通过降低央行的资本监管压力、增加银行的资本缓冲以及提高社会声誉评价这3个机制影响银行的风险承担;异质性分析发现,该扩容政策的风险稳定效应在全国性经营、系统重要性、低杠杆率的稳健型商业银行中影响更强。文章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宏观审慎政策与绿色信贷领域的相关文献,而且为监管部门完善宏观审慎政策体系和推进绿色信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
郭娜  马莹莹  张宁 《南方经济》2018,37(8):29-46
近年来我国房价的持续上涨促使大量资金借道影子银行体系流向房地产市场,推动了金融体系内系统性风险的集聚。有鉴于此,文章构建了内生化房地产商的DSGE模型,以此探讨影子银行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影子银行融资利差增大、房地产需求的扩张以及紧缩的货币政策冲击均会使商业银行资金向影子银行转移,促使融资杠杆率提升,加大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因此,目前我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能够合理引导预期稳定房价,有利于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然而,在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下,商业银行贷款利率随着影子银行融资利率的下降而出现下降,说明影子银行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失效。文章研究结论对引导我国影子银行健康发展、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吴成颂  王超 《上海经济》2018,(5):107-121
选用2012年我国资产证券化重启后沪深股市16家主要上市商业银行数据,通过构建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指标体系衡量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引入Loutskina构建的"证券化指数"衡量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初期,信贷资产证券化降低了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而利率市场化进程减弱了这一影响。此外,不同类型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降低作用具有机构异质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削弱程度最深,城市商业银行次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影响程度最轻。  相似文献   

4.
银行业系统性金融风险如何影响实体经济增长?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在金融发展促进实体经济增长的过程中,银行业系统性金融风险起负向调节作用。而这种负向作用是通过银行流动性的增加实现的,由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增大,银行主动增加流动性以应对不时之需,阻塞了传统信贷促进实体经济增长的渠道。运用门槛模型分析发现,这种负面影响只存在银行流动性较大时。  相似文献   

5.
《调查研究报告》2002,(31):1-19
银行业开放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应该齐头并进,改革滞后于开放会加重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银行业对外开放不仅不能替代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而且因开放时间表的确定而使改革任务更加紧迫;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改革不仅事关其自身的未来,也关系到整个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金融风险的防范化解不仅需要加强外部监管,还需完善内部防控。本文以2007-2021 年沪深A 股上市银行为研究样本,检验金融行政处罚监管对银行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行政处罚监管能够改善银行内部控制质量,并且改善作用具有滞后性和持续性。通过对行政处罚公告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对机构和个人同时进行处罚时才能改善内部控制质量;对内部控制和信贷流程相关违法违规问题进行处罚时均能改善内部控制质量。在中小银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高的情境下,行政处罚监管对内部控制质量的改善效果越好。作用机制分析发现,行政处罚监管通过发挥威慑效应、信息效应和治理效应,进而提高了银行的内部控制质量。经济后果检验发现,行政处罚监管对内部控制质量的改善能够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和提升价值创造能力。研究结论对银行监管部门扎实推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的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要求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赵红 《中国经贸》2013,(12):118-118
所谓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该管理主要包括银行制定与实施的关于信贷的政策、一项健全的银行授权制度、在工作中执行信贷操作以及信贷风险检测等等,将这些方面进行相互协调与制约的监督系统也就是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从狭义的角度来讲,它就是指银行在发放贷款之前的调查工作,在贷款出去之后、还款之前的管理工作以及在期间出现的各种风险的处理工作。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所存在的各种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案,从而降低风险给银行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2010年内地商业银行利润共8000多亿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商业银行平均利润增长30%。尽管内地银行业利润"一路高歌",仍有一些疑问层出不穷。内地银行利润靠什么增长?信贷规模扩张模式能否持续支撑银行利润的增长?近年来内地各大商业银行已着手提升中间业务是否影响到内地银行业的竞争力?各类新兴担保、投资承诺等表外业务对内地银行业盈利的影响又是怎样的?本文就表外业务对内地银行的影响和作用进行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受近年来全球经济不景气及全球金融风暴,企业倒闭连连的影响,银行逾放节节商升,资产质量恶化,而庞大的不良放款使得银行业的信贷意愿转趋保守,放款停滞的结果,将导致企业资金融通不易,严重影响国家经济之成长与发展。本研究依据相关文献的整理分析,再经由搜集各项问题的实证资料,并参酌专家们所提建议,汇整并作资料的整理、统计及分析,归纳出专家们的共识,共搜集到七个银行中小企业金融信贷不良放款关键因素,并设计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优化方法,以供做银行业者信贷决策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经济资本:商业银行管理的核心工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邓学衷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4):126-129
在内外因素的驱动下,经济资本作为商业银行配置给资产以减缓风险冲击的资本,正逐步演变为国际银行业管理的核心工具。通过经济资本管理,银行可以量化经营所面临的全部风险并确定抵御风险的资本。经济资本管理中的RAROC技术在银行风险定价、组合管理、限额制定和业绩考评方面被广泛采用。在WTO框架下,我国商业银行应加快制度创新,转变经营模式,逐步建立经济资本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李文 《特区经济》2010,(11):99-100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银行业又是金融业的核心,银行业风险问题不仅威胁到银行自身的生存,而且会影响到金融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法律风险的概念、特点及分类的分析,提出了商业银行法律风险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2007年次贷危机之后,人们对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考虑我国金融部门实际情况及金融统计数据的限制,实证中以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作为整个市场系统性风险的替代,而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监管主要集中在对资本要求上。本文参照国外关于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的实证模型,选用2008-2012年我国16家A股上市银行的相关数据,通过建立Panel Data模型,对资本缓冲率与经济发展景气程度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有所降低,特别是在2010年巴塞尔协议III推出之后,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监管逐步实现了逆周期性,同时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资本监管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商业银行是经济活动的金融中介,是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来源。通过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panel vector autoregression, PVAR)模型考察商业银行税负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及传导路径,研究表明,商业银行税负显著降低了信贷规模,对经济波动的直接冲击效应显著且存在一定滞后性。同时,信贷渠道会放大商业银行税负对经济波动的影响,该冲击效应要远大于银行税负的直接冲击效应。在结构性减税背景下,应进一步降低商业银行总体税负、强化税收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充分释放税收“红利”,从而降低经济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全国性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对货币政策冲击的信贷行为反应与分布特征,发现货币政策仅对全国性商业银行的信贷供给有显著影响,且规模越大、股权资本越多的银行对货币紧缩姿态有更大的信贷行为反应,这隐含当银行业结构高度集中或监管当局实施严格的监管资本约束时,货币紧缩政策能较大地降低银行业的信贷供给。在政府普遍的隐性保险保护或支持下,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储蓄资金均由准备性的"保险"储蓄构成,货币紧缩未能显著降低或改变其储蓄基础与构成,其信贷缩减与银行借贷渠道隐含的微观传导机制有所不同。在央行货币政策的冲击下,即使市场观测到的银行信贷供给有重大调整或变动,那很可能是在央行货币政策姿态的暗示或督导下,全国性商业银行对其信贷供给计划的主动调适,而非对其资金来源结构进行被动调整以适应信贷供给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全国性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对货币政策冲击的信贷行为反应与分布特征,发现货币政策仅对全国性商业银行的信贷供给有显著影响,且规模越大、股权资本越多的银行对货币紧缩姿态有更大的信贷行为反应,这隐含当银行业结构高度集中或监管当局实施严格的监管资本约束时,货币紧缩政策能较大地降低银行业的信贷供给。在政府普遍的隐性保险保护或支持下,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储蓄资金均由准备性的"保险"储蓄构成,货币紧缩未能显著降低或改变其储蓄基础与构成,其信贷缩减与银行借贷渠道隐含的微观传导机制有所不同。在央行货币政策的冲击下,即使市场观测到的银行信贷供给有重大调整或变动,那很可能是在央行货币政策姿态的暗示或督导下,全国性商业银行对其信贷供给计划的主动调适,而非对其资金来源结构进行被动调整以适应信贷供给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张俊华 《魅力中国》2010,(29):98-98
2006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最终形成了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作为金融系统内的银行也不可避免的遭受了巨额的损失。为避免全球信贷危机重演,全球银行业监管者于今年9月12日在瑞士巴塞尔达成协议,以加强银行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本文从巴塞尔协议新的变化入手,分析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浙江房地产信贷风险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房地产业资金来源较单一,银行信贷资金贯穿于土地储备、交易、房地产开发和销售的全过程.银行业承担了房地产业较高的系统风险。由于房地产业与经济周期高度关联的特性.加上房地产企业管理不规范、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不高以及部分监管政策法规操作性不强等因素。使得浙江中小商业银行的房地产信贷潜在风险较高。地方政府、银行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应分工协作.切实降低和控制房地产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利用2007-2017年我国93家区域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并结合省级宏观经济数据和地方官员变更数据,实证考察了中国地方官员变更引起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区域商业银行风险的重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地方官员变更引起的政策不确定性增大了区域商业银行风险;(2)地方官员变更引起的政策不确定性,通过提高银行的资产收益率降低了商业银行风险;而不确定性时期的财政扩张,通过降低银行资产收益率增大了商业银行风险;并且财政扩张的负面影响大于政策不确定性的正面影响;(3)各省的市委书记发生职位更替引起的政策不确定性对区域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更大。文章研究为新时代背景下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以及财政体制与金融体制之间的联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占用主导性地位,银行业风险管理在银行运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对于我国银行的风险管理具有启示性作用。本文在综述银行业风险管理理论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表外资产、补充资本金以及汇兑风险,并且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张旭  方显仓 《南方经济》2020,39(9):39-53
资本账户开放对一国宏观经济至关重要。文章总结了资本账户开放影响商业银行风险的财富与估值效应、周期效应、道德风险效应和竞争效应,利用2011-2017年期间22个新兴经济体111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构建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GMM)模型实证检验了资本账户开放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并且进行了异质性检验。实证结果显示:(1)资本账户开放与商业银行风险呈正U型关系。(2)资本越雄厚、规模越大的商业银行抵抗资本账户开放影响的能力越强。为避免银行体系风险的过度积累,政府应考虑银行业资本充足情况与宏观经济情况,不断探索宏观审慎工具,合理安排资本账户开放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