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与家庭在教育目标、内容和方式上是否一致,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和效果,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教师与家长之间能否进行充分有效的合作与交流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从与家长的初次会面、真诚交往增进理解及沟通方式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教师要摆正自己与学生、家长的关系,与家长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友情关系,要从家长的角色出发,与家长之间达成共识,多层次地发挥教育的功能,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重视家校合作 提高育人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文忠 《黑河学刊》2010,(2):109-111
学校与家长相互配合是教育好学生的重要条件。通过家长走进班级参与家校活动、家长走进孩子学习掌握教育规律、家长走进学校参与学校的管理,密切了家校之间的合作,充分发挥了学校与家长两个积极性,促进了提高育人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孙玉华 《中国经贸》2011,(2):211-211
班主任在促进学生成长过程中必须找准“角色定位”,就是做学生的“家长和朋友”。做“家长”就是履行家长言传身教的职能;做“朋友”就是与学生平等沟通,使教育深入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用人格养成教育和多样化的教育活动感染教育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刘夏 《中国西部》2011,(20):22-26
教育分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大块。今天,人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教育不仅带给我们知识和文化素养,而且赋予我们生产和生活能力。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的教育放在了首位。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面前有心无力的家长则把自己的主动性放在了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5.
刘夏 《中国西部》2011,(20):24-26
教育分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大块。今天,人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教育不仅带给我们知识和文化素养,而且赋予我们生产和生活能力。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的教育放在了首位。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面前有心无力的家长则把自己的主动性放在了家庭教育,各显身手,恨不得把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成功,是多方面“合力”作用的结果.学生的成长,除了学校集体外,还有多方面教育力量同时对他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只有家长和老师积极地配合,进行正确的教育疏导,学生才能在教育的道路上顺利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因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方家长不同的亲子信念,中国家长认为子女是自己的一部分,而西方家长则认为子女是独立自主的个体。这两种不同的亲子信念促使家长采取不同的教养方式,中国家长采取专制型的教养方式,西方家长则采取权威型的教养方式。随着中国教育领域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中国家长应该在保留自己特点的基础上,借鉴西方的教养方式,从而提高中国的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8.
魏菲 《理论观察》2010,(5):164-165
一、家庭教育中开展亲子活动的重要意义 学前儿童教育不是学前教育机构或幼儿教师单方面的任务,家庭应和幼儿同是一个共同体,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更离不开家长的参与。它是一种能够增进幼儿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幼儿、加强幼儿教师与家长对幼儿共同了解提高教育效果的活动形式。学前亲子教育活动是指0—6岁儿童及家长和幼儿教师共同参与的,按照幼儿体能智力发展规律科学编排的各种活动、游戏和有目的的训练。  相似文献   

9.
张辉梅 《科学决策》2008,(12):38-39
马克思说:“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家长是孩子天然的第一任老师。”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推进,家长开始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培养,家庭教育、家校合作也有相当大的发展,但是在实践领域,家庭教育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误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还存在较大的反差。本文从教育导向、教育态度、教育措施、教育方法等方面阐述了二者之间存在的主要反差,并兼论了家庭教育的误区以及家庭教育应如何走出误区。  相似文献   

10.
郑慧 《魅力中国》2010,(28):85-86
家园共育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基础,也一直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能够茁壮成长,更是老师和家长的共同愿望。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很多家长对教师的教育指导不再唯马是瞻,他们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有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家庭和幼儿园教育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两大方面,这两大方面对幼儿的影响必须同方向、同步调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工作中双方交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幼儿园的反馈教学。有的家长育儿观念会与教师冲突,使教师工作不能很好地进行,因此导致双方合作不愉快。为了达到家园同步的配合教育,家园双方要围绕着孩子的发展经常联系、相互沟通、注重方式,让家长了解具体教育目标及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与幼儿园取得共识。从而使家园同步教育更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家长们认为让孩子接触钱,了解钱并学会如何合理使用钱,有利于从小培养孩子的经济意识和理财能力,美国家长也因此有了一套独具特色的金钱教育方法。从零花钱的使用开始教孩子使用零花钱是让孩子学会如何预算、节约和自己作出消费决定的重要教育手段。家长尽可能将孩子的零花钱数量控制在与他的同伴大致相当的水平上。至于零花钱的使用,则由孩子全权负责,家长不直接干预。但一旦因孩子使用不当  相似文献   

12.
家庭教育在注重孩子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并促进其社会适应。教育往往是互动的,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成长了家长,即家庭教育是家长和孩子的共同成长本文主要从心理健康角度来探讨分析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几个层面。分别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特点、须知、影响以及掌握一定的家庭教育理念来展开。相信掌握一定的家庭教育理念,成长了孩子,也成长了家长。  相似文献   

13.
于霏 《中国西部》2012,(12):18-19
在教育急功近利的大背景下,"慢养"孩子成为热门话题。而慢养考量的是家长的耐心、信任、目光长远。如何"慢养"孩子?话题发起人阿桃:"慢养"的前提是耐心。家长不能急功近利,让孩子得以享受童年的快乐,给孩子体验挫折与失败、自己找到正确方向的机会。风中的歌:"慢养"孩子的过程,也是在不断修正家长教育方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唐爱华 《发展》2008,(5):97-97
许多家长和老师都在为孩子不听话、缺乏爱心、厌学、贪玩、死板而发愁。到底是谁之过?究其根源,是孩子的问题还是家长或老师的教育方法问题?这值得我们每一位家长和老师深思。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化资本理论分析家庭教育的效果,其产生差异的原因在于:一是体制化文化资本的利用方面,即有的家长有丰富的知识,却没有教育孩子的智慧;家长视自己是家中的权威,缺乏与孩子交流沟通;家长把自己当成标准,对孩子的期望值不合理。二是具体化文化资本的利用方面,即一些家长没有尽早有意识地教育孩子,错过孩子道德培养的敏感期;教育中重智育,忽视道德修养践履;家长言行不一,言传重于身教。三是客观化文化资本的利用方面,即一些家长对孩子的物质满足有余,精神关怀不足,以及家长消费文化的不良影响。搞好家庭教育要充分利用家庭文化资本,家长应把自己变为智慧型家长,重视以身作则,并充分利用学校、社会等资源来丰富自身文化资本。  相似文献   

16.
叶明 《中国西部》2011,(20):58-59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照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意义深远的。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第一要素。  相似文献   

17.
莫长庆 《黑河学刊》2013,(9):150-152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是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广大家长的认可和支持,但许多家长对其知之甚少,甚至一部分家长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只是存在消极情绪或异常行为的学生。这深深影响着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因此大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亟待转变。  相似文献   

18.
粟道中 《中国西部》2014,(12):38-41
坦率地讲,尽管教育人、家长都知道体育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在高考这个终极效益输出点的作用下,教育人和家长却默契地选择了忽视体育。相应地,在近年来一轮轮的教育改革中,并没有多少学校和地区真正在此费心,然而,记者却在探访成都教育时,发现其体育教育改革的做法令人欣喜!  相似文献   

19.
孙咏梅 《发展》2013,(1):128-128
超前教育是指超越学前儿童的常规认知年龄阶段而提前实施的教育。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会竞争加剧,早期教育已受到社会高度重视,多数家长为学前儿童"量身定制"超前教育课程,而学前儿童教育机构为迎合家长望子成才心切的心理,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甚至把学前儿童在幼儿园所学到的所谓"学识"作为评价办园质量的主要标志,教育"超前"进入明显误区。  相似文献   

20.
谢蓉 《中国西部》2012,(9):102-103
学生恋网,重在疏导这篇文章引文: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这个问题给很多家长和老师带来了很多困扰,如何处理和教育才是最好的方式。班主任在教育活动中要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多与学生作平等的交流,了解他们的上网行为,与家长加强沟通,以期形成多方合力,这样长期坚持不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