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是实施"科教兴院、人才强院"战略的关键,文章结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实际情况,围绕2010-2015年"院青年英才基金"培养计划的指导思想、立项原则、推进措施、初步成效4方面,总结探讨了该院在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经验和教训以指导下阶段工作。  相似文献   

2.
教育动态     
《中国西部》2011,(16):10-15
四川西南交通大学着力培养青年科技人才队伍为加强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青年教师的整体科研水平,推进科技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西南交通大学大力实施"565"科技行动计划,以项目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抓手,以政策为保障,创新模式,重在扶持,突出培育。仅2010年,学校共新增75项国家自然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高校学报青年编辑从业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对福建省26家高校学报的近40名青年编辑进行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从"青年编辑的成长环境"、"青年编辑的工作状况"、"青年编辑对未来的期待"三个层面剖析福建省高校学报青年编辑的从业状况,最后指出:高校学报青年编辑的从业环境基本上是健康良好的,但与青年编辑的理想还有不小的距离,青年编辑爱岗敬业的精神有待培养。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对新时期青年工作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一贯关心和重视中国青年一代的成长,对新时期青年的思想教育,提高青年的文化素质,扶持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青年干部等一系列问题,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邓小平对新时期青年工作的理论思考,对于造就德才兼备的跨世纪一代新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很多高新技术企业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迅速壮大,如何把这些青年科技人才尽快培养成科技骨干,是每个单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和专家座谈的方式探索出青年科技人才核心能力素质,明确青年科技人才需要提升的能力.然后依据成人学习理论和“70-20-10学习原则”,构建“实践、互动、培训——三位一体”的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具体的培养措施和激励保障措施,试图建立一套全面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讲话>高屋建瓴,气势恢宏,是全党迈入新世纪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讲话>对青年寄予厚望,郑重指出"青年代表着我们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代表着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担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大学生是青年中最具活力而又最具发展潜力的特殊群体.高校共青团是高校党组织的助手和后备军,在新的形势下,高校青年工作贯彻落实"讲话"精神,必须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来统揽青年工作的全局,推进高校青年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十六大报告指出:"注意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和高知识群体青年中发展党员."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在青年学生中,不但要培养合格人才,而且要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这就为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部》2011,(16):10-10
为加强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青年教师的整体科研水平,推进科技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西南交通大学大力实施“565”科技行动计划,以项目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抓手,以政策为保障,创新模式,重在扶持,突出培育。仅2010年,学校共新增7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37项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占项目总数的52%,申报数和获批数均翻一番,新增7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新建56个青年科技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工作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9.
青年科技人才是科技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如何提高青年科技人才集聚度是苏州加快推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产业科技创新高地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文章通过研究长三角地区上海、杭州、深圳、南京等地“抢人大战”的先进经验和人才培养的成功案例,分析苏州青年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的现状,进一步结合“沪苏同城化”进程,深度探索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的特色优势。针对苏州青年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为苏州市制定苏州特色的青年科技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提供理论支撑,助力苏州成为科技人才聚集的“强磁场”。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推进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必然要求。为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模式,助力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在对安徽省高校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青年科技人才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争相吸纳的人力资本,如何培养本土青年科技人才成为各国、各区域着力探究的新课题。本研究以发达国家和我国主要省份人才培养政策为基础,总结归纳了如何培养高端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12.
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科技人才是第一资源。采用SBM-DEA模型测算中国2001—2017年科技人才投入-产出效率。研究发现激励政策制度化水平较低、评价机制与激励目的错位等问题制约了中国科技创新绩效的进一步提升,激发青年科技人才创新活力迫在眉睫。提出政府与科研单位应当重视激励偏好、组织文化、人格特质、公共政策等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建立健全制度化、差异化的激励评价体系,构建面向2035年的青年科技人才激励评价互动机制,努力探索符合中国文化情境的激励评价理论。  相似文献   

13.
高校共青团宣传工作是保障团组织影响力和凝聚力的基础,是党团组织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同时是一项常干常新的工作。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共青团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梳理高校共青团宣传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提出通过着重推进宣传工作的导向化、信息化、服务化、理论化、制度化,探索宣传工作新模式,全面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湖南省国土科研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了青年科技人员的队伍结构,并从人才结构、培养机制、激励机制、考评机制、生活条件等方面指出了青年国土资源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高层次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创新型科技人才是提升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重要生产要素之一,其成长环境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创新成果和创新绩效。本文依从纵向结构的思想,界定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环境的概念,提出了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的三维环境体系,即宏观区域环境、中观集群环境和微观企业环境。在此基础上,结合"武汉长江光电"企业的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环境,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的作用机理。最后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部结构出发,提出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环境构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闽台高校合作的不断深化,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科技合作平台,充分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架构政府部门、闽台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产业园、企业、中介服务机构"共享互通"的平台。便捷闽台高校开展科技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提高闽台高校科技合作效率,提高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储备,推进闽台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闽台地区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高校科技人才流动研究热点,借助Cite Space绘制知识图谱对中国知网(CNKI)1992-2020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研究表明,高校科技人才流动研究主要议题为市场经济、流动现状与归因、对策研究、学术职业流动等,研究主题宽泛、覆盖面广但不深入,所得结论过于理论化,实操性不强且同质化严重.在"双一流"建设的新阶段,高校科技人才流动研究应紧密结合热点重点难点、创新理论视角与更新研究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为高校科技人才合理有序流动、高校良性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青年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大学生作为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 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能否成为党的建设的中坚分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骨干分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的精英分子,决定着青年运动的方向,也决定着民族兴衰的走向,因此高校能否培养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好坏的反光镜与试金石.  相似文献   

19.
目前,高校青年教职工在高校教职工中的比例越来越大,然而由于青年所处的年龄段和青年教职工自身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和时代特点,使高校青年教职工在成长发展过程中不断面临各种困惑和挑战。高校工会应坚持正确的方向,开展师德教育;丰富工会工作内容,创新工作方法,结合工作对象特点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在青年教职工成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创新能力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维度,医学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与进步的落脚点和引领者。解放思想、加大投入、提升科技人才培养质量,是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命题。文章对某三甲医院院内创新资助工作进行了总结,对其资助形式、内容、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了系统分析,进而提出了“多维度、广覆盖”是建立院内创新资助体系的有效策略,依此建立的院内创新资助体系能够有效助力医学科技人才的成长,进一步推进医院临床研究、创新转化等能力提升,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和区域性医学中心的建立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