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从价值创新的角度,运用组织边界理论方法探讨体育用品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价值创新的可选路径,即专注于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价值链分解模式、基于协调广泛社会资源形成战略联盟价值创新的集群模式。  相似文献   

2.
顾客价值创新及其战略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康 《北方经贸》2005,(3):91-93
基于顾客价值创新营造的是一种基于逻辑的竞争优势,它是对传统竞争对抗性战略逻辑的一大突破。顾客价值创新的战略焦点不在于竞争而在于顾客,不是为了击败竞争对手,也不是要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而是通过顾客价值创新,为顾客提供更具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以满足不断变化着的顾客需求与偏好。本文通过分析顾客价值创新的两种模式,探讨了顾客价值创新的战略效应。  相似文献   

3.
赵艳华 《商场现代化》2007,(14):135-136
长期以来,标杆管理的思想一直作为企业竞争战略的核心思想,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价值创新,向标杆管理提出了挑战。以培育与创造顾客需求为出发点房地产隐性营销正是价值创新的思想在房地产营销中的应用。本文通过对两种战略思维的比较,总结了价值创新的特点,并详细阐述了基于价值创新的房地产隐性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企业间由于产品、服务或营销手段等的同质化,造成产品销售额的下降、利润降低,传统的品牌战略难以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新瓶颈,于是基于顾客价值创新为核心的一种新的品牌战略思维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主要讨论如何运用顾客价值创新战略,对我国品牌实施战略管理,以创造优异的顾客价值获取品牌竞争优势,提升我国品牌的竞争力。文章首先分析了基于顾客价值创新的品牌战略的内涵,然后阐述了基于顾客价值创新的品牌战略实施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构建以顾客为核心的品牌战略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价值与特征的探讨定义了一种基于价值管理的战略财务管理,并将新的企业战略管理方法战略地图引入到企业财务管理当中,初步建立了基于企业价值管理的战略财务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基于价值创新的中小企业快速成长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学  翟运开 《江苏商论》2006,(12):113-115
本文认为价值创新不同于价值创造,讨论了价值创新的含义与价值创新的方法,分析了中小企业价值创新由于价值创新的战略逻辑与传统的战略逻辑不同所产生的风险,提出了中小企业基于价值创新的快速成长路径,拓展现有业务实现增量性成长,即服务现有顾客转向潜在顾客和满足现有需求转向新兴需求,开创新兴业务,实现跨越性成长,即服务现有市场转向空白市场。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基于彩色报告模式与事项会计模式的公允价值信息披露模式以及基于蒙特卡罗分析法的公允价值信息披露模式,对现行财务报告的改进和创新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8.
顾客价值创新及其模式略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基于对产业,顾客,产品,竞争及企业实力五方面的认知不同,传统战略观强调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而顾客价值创新逻辑则强调与竞争对手做得不同。在产品或服务与业务活动方式构成的矩阵中,顾客价值创新的模式可分为四种:现有业务活动方式基础上的跳跃式及渐进式创新,以新业务活动方式为跳跃式及渐进式创新。  相似文献   

9.
顾客价值导向的企业竞争力及其提升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本质是更大的顾客价值,而企业市场提供物就是顾客价值的载体.文章指出,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就是通过调整、优化企业的市场提供物以增大顾客价值感知.企业要提升市场竞争力,必须转向价值创新的战略逻辑,并在价值创新战略思维模式的指导下,深入理解顾客需求,选择正确的目标市场,创新企业市场提供物.  相似文献   

10.
赵晴 《中国报业》2022,(1):50-51
基于价值创新理论的角度来看,在当下传媒融合转型的过程中,是一种商业模式方面的创新发展,本质上就是一种线性价值链下的商业模式,逐渐转变成价值网络的全新商业模式.当下的传媒融合转型过程中,相关模式主要有内容驱动模式、渠道驱动模式等.本文基于传媒融合转型作为商业模式创新的优势与局限性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的动因及我国的应对之策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出口的大幅增长,出口产品遭受发展中国家反倾销案件呈明显上升趋势。发展中国家是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进入的重要目标市场,对于降低市场风险,保持出口的可持续性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深入了解和把握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的现状、动因及特点,充分运用世贸组织规则,采取正确的应对之策,已成为保护我国企业和国家利益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发展新经济,根除中国出口贸易“贫困化”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 90年代以来中国出口贸易的现状后认为,贸易动力转换不到位导致了中国出口贸易的“贫困化”增长。提出了通过发展新经济,加快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的升级换代来解决中国出口贸易“贫困化” 增长。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参与国际市场分工程度的加深,外部需求冲击与本国经济波动的关联已非净出口所能涵盖,投资已成为净出口之外传导外部需求冲击的重要路径。从因应外部需求冲击的角度对1997年以来中国投资波动进行结构分析,运用OLS回归与ARMA组合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识别外部需求冲击传导的投资路径。结果表明,总投资中的出口引致性投资对于外部需求冲击的反应是敏感的,外部需求与政府预算内投资、外商直接投资以及自筹资金投资之间存在着"冲击—传导"关联。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出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反倾销,通过对反倾销的经济学背景的分析,我们发现这是发展中国家在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问题,也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不能充分协调的结果.通过对国际贸易引起的国家利益冲突的经济学分析,我们认为过度反倾销不利于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发展及世界福利水平的提高,但作为一种愈发普遍的贸易摩擦现象,反倾销对中国的出口贸易造成了很大压力和损失.中国只有采取政府引导,重点培育,重叠发展,渐进优化的产业发展战略和对外贸易战略,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贸易结构的优化,从而扭转当前招致过度反倾销的被动局面,最终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融入及其区位优势提升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由于现代制造业的产品价值链越来越具有空间可分性的特征,一些处在产业主导地位的厂商越来越注重于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价值链的重组。20多年来,对制造业国际转移的积极吸纳使中国的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有了较大程度的融入。继续保持这种吸纳与融入,应在较长时期内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6.
张志强 《中国商论》2021,(8):168-170
伴随农村居民持续向城镇涌入,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亦持续向城镇区域开始汇集,构成一个非常巨大的产业圈,进而推动城镇持续发展,即非常典型的“城镇化”发展进程。在20世纪末期,中国就已开始推行城市化发展,无论是在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生产力上,或者在科技和经济水平方面,城镇化发展均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催化剂。故而,本文简要阐述了城镇化建设的涵义与发展历程及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分析了城镇化对我国经济增长做出的贡献,并提出城镇化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实现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加工贸易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加工贸易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第一大贸易方式,其可持续发展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加工贸易可持续发展主要有两种路径选择,即主要采用比较优势战略或主要采用逆比较优势战略。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当前采用后一种路径更能促进我国加工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外贸易得以飞速发展。本文采用ADF检验、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方差分解和脉冲响应函数等一系列现代经济计量学方法,研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动态均衡关系及信息传导机制。结果表明:进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但从短期来看,均衡关系由短期偏离向长期均衡调整的速度较慢。进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进口和出口对经济增长都具有拉动作用,但拉动作用在长期和短期的表现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基于从业人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伟大社会实践,其中人是行为主体,应以从业人为本,公民要从自己的从业作起,调整职业活动行为,走可持续发展的文明从业生财之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人人有责,应进行广泛宣传教育,切实考虑从业人利益,建立激励机制,发挥行业协会的考核评比与帮助促进的作用,国家进行严格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20.
我国煤炭出口的国际竞争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世界煤炭贸易概况、我国煤炭出口的主要竞争对手、我国煤炭出口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根据研究提出了提升我国煤炭出口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