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典型中小型特种飞机的特点和应用方向,阐述了中小型特种飞机系统的技术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典型的特种通用飞机的性能和平台构型特点,详细描述了基于典型中小型特种飞机平台的机载侦察监视应用系统的组成、原理、主要性能及技术难点,并结合实际工程应用,介绍了系统的应用成果。应用分析表明,基于中小型特种飞机平台的机载平台的应用系统有较大的应用范围和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2.
发展地震卫星,构建天地一体化地震监测网络是我国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重大创新,有利于提高我国防震减灾能力。如果我们有自己的地震卫星体系,我们可以更快地为防震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也可以更及时地挽救更多的生命,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3.
为应对未来航天测控资源不足以及规划调度复杂度高的情况,基于我国当前测控网建设现状和天地一体化航天测控网建设需求构建了基本框架;借鉴地面蜂窝移动通信系统随机接入机制,设计了以随遇接入测控技术为核心的新型测控模式,介绍了其基本思路,给出了新形态下测控实施流程实例,设计了随遇接入测控协议栈体系,并对随遇接入技术用于天地一体化测控网方案中涉及的航天器接入最优化选择策略、全景(空域)多波束多目标同时测控技术研究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供后续相关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4.
微纳卫星组网应用可大幅度提高航天装备的能力,较单颗大卫星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微纳卫星组网的研究情况,以组网侦察应用为例分析了星间测量与通信链路的技术需求,并进行了系统架构和体制设计;其次,在星座设计基础上开展系统仿真,并提出了一体化设备实现方案;最后,分析了微纳卫星组网系统中几项重要的关键技术及其解决方案,对系统的设计和工程实现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谢予  王静秋 《现代商业》2014,(11):148-149
基于CIS基本理论分析民用航空企业CIS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阐述民用航空企业CIS建设的战略意义。最后分别从CIS系统中MI、BI、VI这3方面对民用航空企业如何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合成孔径雷达的多通道运动目标检测系统(SAR-GMTI)可以在对地面静止场景进行高分辨率成像的同时完成强杂波环境下的慢速运动目标检测,在军事和民用领域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首先,简要介绍了多通道SAR-GMTI系统的基本概念,对比了机载与星载、SAR成像与GMTI的同时与分时处理等不同系统的特点,并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选取分布式SAR-GMTI系统和基于MIMO的SAR-GMTI系统两个方向进行重点分析;最后,探讨了SAR-GMTI系统的研究重点,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针对机载综合射频传感器系统高度综合化的实际需求,基于部分可重构技术提出了一种机载传感器功能波形重构设计方法,以实现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芯片局部区域上时分复用机载功能波形。该方法引入一种便于功能波形移植部署的FPGA平台设计,并在此平台上完成机载功能波形在FPGA芯片局部区域的可重构具体设计。工程应用表明,该设计能够灵活有效复用可编程逻辑器件资源,提高了综合射频传感器系统的功能波形集成度,具有较好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飞机为载体的机载侦察系统在无线电监测等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针对机载测向系统的特点进行阐述,给出了一种适合机载安装的5阵元对称型测向天线阵以及利用FPGA实现的相关干涉仪体制测向系统。试验结果表明,该测向系统具有较高的测向精度和处理速度。  相似文献   

9.
民用航空是一个对安全要求非常高的部门,我国应用民航GPS提高民用航空监测系统的完好性和精准度,保证用户的安全.本文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对GPS监测系统运行分析的见解和说明,充分阐释了GPS系统在民航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中、高空长航时无人机超视距通信系统普遍采用Ku频段卫星中继存在信号可用带宽有限、干扰源众多、机载端设备较大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Ka频段卫星的无人机超视距通信系统总体与分系统工程实现方案,并给出了关键设计要素。在详细推导链路计算公式基础上,以前向速率为51.2 kb/s、返向速率为8 Mb/s为例进行了链路余量预算与数值仿真分析,并与传统Ku频段方案在传输速率、抗干扰能力、天线口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所设计的系统性能可提高20%左右。飞行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有效性和工程可实现性,为无人机超视距通信系统总体设计和工程实现提供了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描述了联合战术微波着陆系统(TTMLS)机载角度接收机中的信号处理技术,即如何利用综合化数字电子设备设计技术和与飞机结构有关的天线,实现全天候进场和着陆引导.综合化电子设备能在飞机所处的一个极宽范围内检测MLS信号并进行信号处理,为整个军用飞行控制系统和飞机座舱显示给出水平、垂直和航距引导信息.该系统能保证陆海空三军及民用导航的兼容性.  相似文献   

12.
On December 12, Tsinghua Tongfang Nuctech Company Limited held press conference in Beijing, announcing that THSCAN LS 8016X radial liquid security inspection system had been produced. The system has passed the pilot application in the civil aviation I system, and will be gradually utilized widely in the domestic civil aviation security inspection.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大规模分布式异构实时处理平台在航空电子模块化综合条件下的体系结构问题,在分析联合标准化航电系统架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串行RapidIO硬总线和虚通道软总线互连的开放式系统架构,并完成一套基于该架构的综合化信号与信息处理机,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芯片级互连、低延时、多节点、可扩展、可重构的航空电子综合化应用平台。  相似文献   

14.
现有各种空间、地面网络节点的互连互通,在一定程度上可满足特定应用需求,但由于各节点在空间、物理以及功能的局限,限制了天基信息高效传输、融合以及按需地应用。分析了天基信息网络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网络架构构想,并对主要关键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梳理。在空间核心节点上采用软件定义的多功能载荷平台,并基于软件定义网络(SDN)架构和空间容中断网络协议构建天基信息网络。通过资源虚拟化、处理多元化、应用无阻化的方式,保障天基信息网络适应信息按需定制和高效共享等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未来战斗机面临的空中作战特点以及战斗机航空电子系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未来信息化战争对航空电子系统发展需求的重大变化,提出未来战斗机航空电子系统在完成从"三代综合化"向"四代综合化"的转变以后,重点是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的观点,并重点分析外军为实现这种网络化所采取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对总线网络的传输速率和确定性提出了较高要求。针对普通光纤通道总线存在确定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时间触发光纤通道总线的设计与实现方案,采用主从方式实现网络时间同步,以及多缓存时间触发传输结构。详细阐述了节点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逻辑设计实现方案,并在样机平台上进行了实物测试与验证。所提出的基于光纤通道的时间触发传输方案仅需对节点协议进行适应性修改,可应用于综合化的航空电子系统。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低空空域开放政策正逐步推进,通用航空产业方兴未艾,对通用飞机航电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回顾了通用飞机航电技术的发展历程,指出综合化是其必然的发展趋势。同时,比较了通用飞机和运输类飞机的航电系统,研究了国外典型产品,总结了通用飞机航电系统的特点,指明了发展方向及关键技术,可供相关研究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技术应用是保障电子系统任务完成成功率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对航空电子系统的PHM应用及设计思路进行了探讨,提出了PHM系统功能关系及适合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的健康管理体系。对PHM工程实现的主要关键技术及解决方案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基于测试性模型的多信号增强诊断方法,以及基于马尔科夫和贝叶斯网络的健康评估方法,对最终实现航空电子系统的PHM全面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通用飞机上装载综合航电系统的测试与维修现状,讨论了搭建综合航电测试平台系统的必要性。结合生产实际需求,提出了将虚拟仪器、自动测试相关技术引入到综合航电系统的测试平台中。以GPIB仪器、VXI模块为依托完成硬件方面的设计;在软件设计上,利用Labview驱动模块实现对测试仪器的控制。实际应用表明,设计的系统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可靠性和稳定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随着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历史,金融衍生工具应运而生。为了降低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金融衍生工具在国际民航行业迅速发展。相比而言,国内民航企业对金融衍生工具认识范围不全面、风险管控不到位、操作程序不规范、内部审批不严格,致使金融衍生品在中国民航业的交易规模极为有限,且无法充分发挥套期保值作用。本文就金融衍生工具在国内民航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缓解措施,以促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符合中国国情的航空金融衍生品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