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化劳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个核心的问题。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旨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奴役劳动、它物统治人等种种弊端而阐述扬弃异从而构建一个人与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正义思想主要是从政治经济学角度来阐述的。正义来源于人类生产方式之中,劳动是人的本质,正义要体现人的本质。因此,马克思从劳动入手解析正义,把劳动作为正义的衡量标准,把雇佣劳动作为切入点批判资本主义非正义;并提出正义的最终目标是自由劳动,正义实现的必由之路是从异化劳动到自由劳动。通过探究马克思解析正义的方式可以正确理解正义的逻辑思路,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胡乘铭 《商》2013,(11):234-235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为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经典著作,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深析,探寻资本主义生产下"人"被异化的根源,提出了人之所以为人的属性。由此,马克思又为我们呈现了"人的全面"这一新命题。笔者拟从文本中马克思对人属性的研究出发,探析人属性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吸收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异化"思想的基础上,结合19世纪欧洲工人阶级的现实状况,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提出了劳动异化的观点,并在《资本论》中对他的"异化"思想进行改良与发展。而《资本论》第一卷中所提到的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则同样是马克思对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下异常社会关系的批判。"劳动的异化"和"商品的拜物教性质"二者虽产生时间不同,马克思对于两者的论述的方式也有较大的差异,但二者都对以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底色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进行了精准的概括。本文将聚焦商品拜物教与劳动异化的双向关联,第一部分从商品拜物教对劳动特质的影响与商品价值的实现对劳动异化呼唤的视角论述商品拜物教对异化劳动的刺激,指出商品拜物教作为一种经济意识形态在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中对劳动特质全面异化的影响,商品价值实现规律同样也在商品拜物教下加剧着劳动异化程度。第二部分将商品拜物教作为研究的因变量,在具体历史时空下,着重论述了商品拜物教在劳动异化程度加剧下向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的进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异化劳动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核心概念,马克思在文中用通过异化劳动的分析,从本质上分析了人与劳动产品、人与人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开端。本文对"异化劳动"人学思想内容进行简要论述,希望能为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学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商》2016,(12)
对异化思想的发展,是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重要成果,是他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一把钥匙。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通过对社会历史发展经验的科学揭示,借助异化对社会发展现实的批判,从人的实践出发对异化的内涵、根源、扬弃等方面做了科学的解答。  相似文献   

7.
西光连 《华商》2008,(20):160-161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并不是单纯地批判它的资本分配不均匀,马克思的着眼点在于资本主义对人的异化,他的努力只是为了达成一种消除异化,使人从禁锢他的社会力量中解脱出来,从认识利用外在的客观规律中找到出路,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从而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解放。一、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及其扬弃我们先从主体,人自身的本质,亦即人自身的存在状态和全面发展方面说起。异化,在哲学领域,  相似文献   

8.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人的自然属性出发,而又不停留于此,提出了人的真正本质是他的类本质即具有能动意识的社会属性,通过劳动实践而组成的现实社会性。马克思以劳动实践理论为基础,揭示出人的历史是人的自由自觉的劳动—异化劳动—劳动复归,即人—非人—人的复归的历史。《手稿》把异化劳动作为中心概念,以此解释私有制的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规律,论证共产主义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价值理论的一大特点和优点便是价值理论和商品理论紧密结合.通过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内在矛盾运动,揭示出价值的实体和价值量,以及价值形式的运动和价值的本质,从而建立起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从资本主义经济细胞入手,揭示在现象中包含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物质变换,而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又是通过劳动这架桥梁联接起来的.  相似文献   

10.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透过异化劳动的现象揭露批判了资本家无情剥削无产者的本质,进而分析异化劳动产生的根源。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基础,主要阐述什么是异化及异化劳动的具体内容,通过对具体内容分析,结合新时代的特征,分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对当下发展的启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有利于增强人的主体意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利于大力发展生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奋进。  相似文献   

11.
异化劳动理论中折射出的人本思想为人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研究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今天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用异化劳动理论分析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旅行社导游员具有较严重的职业倦怠感,这严重损害了导游员的身心健康,进而导致服务质量下滑。根据导游职业倦怠感产生的深层原因,提出了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营造轻松的工作氛围,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改善策略。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政治经济学的核心与基石,其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规律。通过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系统的研究和学习,发现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该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政治经济学的核心与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也是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以及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随着历史的推进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纵深发展,马克思在阐述劳动价值理论时所考察和分析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依据实际情况,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学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的类本质异化理论,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核心内容。马克思通过对异化劳动的研究,发现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的类本质,因此他把人看作是普遍的、自由的、对象性的存在物,从而与人的类本质异化相区别。当今社会,高校毕业生在职业发展中存在异化问题,因此马克思的人的类本质异化理论在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中仍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周觉 《消费经济》2005,21(6):68-71
追求劳动效率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由追求绝对剩余价值向相对剩余价值转变,马克思指出这种转变给劳动者所带来的后果是劳动强度的增加与劳动的异化。劳动的异化会导致休闲的异化,表现为休闲的“物化”与“工作化”;劳动生产效率提高要求休闲效率也相应提高,追求休闲效率在加剧时间稀缺性的同时导致休闲异化,表现为自由时间之不可能。  相似文献   

16.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一手稿中,马克思根据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理论和观点,从批判国民经济的前提出发,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并对异化劳动问题做出了全面的研究,指出了异化劳动的四个表现形式、产生的根源及其异化劳动的超越,最后得出无产阶级必须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这一伟大历史使命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商》2015,(19)
本文将从两个层面分析马克思的劳动异化学说,并从其中一个方面入手来分析其对于商品拜物教背后秘密的揭示。马克思的劳动异化学说不仅仅对劳动异化作了物质层面上的规定,而且在意识层面对其进行了具体应用,而意识层面上的应用集中体现在对商品拜物教的分析。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的深刻分析,对于我们认清商品的神秘性,消除异化,解放思想,还原人的主体性,从而摆脱商品对人或物对人的绝对控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举 《商业时代》2012,(9):137-138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异化的批判应该从"劳动异化"转变到"需求异化"。需求异化延续了马克思劳动异化中用"物"的抽象逻辑代替"人"的现实逻辑的特性。它否定了人合理享用自己所创造物的本质性需求,并制造"虚假需求"引导人们对物的非理性崇拜。需求异化具有历史的客观必然性,其消除也是一个以经济不断自我变革为基础的历史辩证过程。  相似文献   

19.
<正> 一、关于劳动的涉及面问题 长期以来,不少人对马克思关于劳动的论述存在各种误解。其实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涉及劳动的论述极其丰富,马克思从许多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范围对劳动展开了既深刻又宽阔的理论视野。有劳动目的性的一般本质特征;有劳动的社会属性,包括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劳动和其它社会属性的生产劳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思想内容深广而富有真蕴,今天的社会现象我们可以试着从马克思主义中去寻求新的理解视角。异化概念主要是在1844年手稿中阐述的,马克思是通过工人的劳动这以范畴来阐释其异化概念的。当人类快速迈入21世纪的大门时,为了更好地追求与享受生活,在人类日常的生活中的种种现状也表现出了人的异化。这些现象,我们将从异化理论展开,并努力寻求根源及解决方法,也从某种程度上,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一次现实性探索和继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