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税制改革以来,税收返还占转移支付的比重逐渐下降;而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的比重不断上升.用SE-DEA方法计算的结果表明,1995年以来我国财政效率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本文从地方政府收入来源的视角研究转移支付结构对地方财政效率的影响.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税收返还的财政资金效率要高于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资金效率不低于专项转移支付.结合已有文献认为一般性转移支付最具“公平”特征的结论,本文的政策启示是,应减少专项转移支付的比重、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或税收返还的比重.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一个简单的理论框架分析了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行为的影响效应,并实证检验了省以下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行为的影响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一般性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支出之间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而专项转移支付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互补效应,并且地方政府并不存在反应过度问题。本文的政策建议是:从短期来看,中央政府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基层政府的财政债务负担,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可以有效提高基层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数量和质量;从长期来看,应进一步完善分税格局,给予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更多与其事权相匹配的税权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税收分成、 转移支付和预算外收入对地方财政努力的影响机制,并基于1998~2015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分税制改革后政府间财政分配对地方财政努力的影响.研究发现:(1)转移支付不利于地方政府提高财政努力水平.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财政努力激励作用为负,专项转移支付同样会抑制地方政府提高财政努力积极性.(2)税收分成比例和地方财政努力正相关,且不同税种的分成比例对财政努力影响具有差异性.(3)预算外收入的大量存在抑制了地方政府筹集预算内收入的积极性.(4)财政净流出地区少量的转移支付能够提高地方财政努力程度,财政净流入地区转移支付对财政努力具有负向影响;税收分成对财政努力正向影响,且相比财政净流出地区,净流入地区更小.  相似文献   

4.
财政转移支付是调节中央与地方、不同地方之间财政支出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分税制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财政部门的界定,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主要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以实现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要目标,而专项转移支付则具有各自特定的用途。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2000-2007年我国中西部地区15个省份中1054个县域数据,分析了转移支付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选择以西部大开发战略政策的准自然实验进行地理位置模糊断点回归分析,发现中央对西部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高于中部地区,然而西部地区居民城乡收入差距却没有因此得到缓解,反而扩大了20%.转移支付对城乡收入差距呈现扩大效应,该结果在不同带宽以及在距离或经纬度作为断点回归执行变量的情况下均具有稳健性.同时,机制分析发现,城镇居民收入从转移支付中受益程度高于农村居民.因此,本文认为转移支付应更有针对性地投向农村地区,同时中央政府应尽快合理调整转移支付结构,并纠正地方财政支出城镇偏向及结构偏向问题.  相似文献   

6.
专项转移支付是指中央或上级政府为了控制地方实现其政策目标,以及对委托下级政府代理的一些事务进行成本补偿,而设立的专项补助资金,资金接受者需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专项转移支付制度应以起到促进政府承担公共责任、支持社会公共事业建设、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作用.以此看来,我国现如今的专项转移支付制度在项目设置和资金运转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足,因此,我们应通过控制项目设置,调整资金分配,增强透明度,健全监督制度等多种手段来对我国的专项转移支付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7.
教育事权和支出责任在政府间的合理配置对教育发展至关重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没有激励将本地自有财政收入投入教育领域,这些具有空间外溢性的公共服务成为中央财政的政策目标,中央的财政转移支付填补了地方财政对教育投入的不足.本文将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和宏观财政数据进行匹配,即以出生年份和地区为基础,构造在其所属的义务教育阶段受益的财政转移支付占地方总财力的比重,以评估转移支付对教育发展的作用.研究发现,财政转移支付的比重每提升10个百分点,本地区居民的受教育年限能够增加约0.2年,在三大类转移支付中,专项转移支付的作用更为明显.在机制检验中,我们也发现财政转移支付能够有效增加地方的教育支出,产生了明显的结构效应.为进一步提升居民的长期受教育水平,本文认为要以教育领域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为前提,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共同事权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8.
《商》2014,(5):157-158
财政的公平公正职能主要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实现,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之后,尤其在2002年之后,中央对地方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不断扩大,地方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公平公正领域的实现。地方政府作为有限理性的经济人,倾向于为了短期和自身利益考虑将这部分理应用于民众公平公正改善的资金转移至地方的其他公共开支中,这种现象被称为"粘蝇纸效应"。研究通过2010年至2011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财政数据差值的分析,讨论地方本年度财政收入差额和一般性转移支付差额对于地方公共性财政支出差额的影响程度大小,结论是全国和东部省份、西部省份不存在"粘蝇纸效应",中部省份存在"粘蝇纸效应"。  相似文献   

9.
曹翔伟 《商》2014,(5):157-158
财政的公平公正职能主要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实现,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之后,尤其在2002年之后,中央对地方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不断扩大,地方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公平公正领域的实现。地方政府作为有限理性的经济人,倾向于为了短期和自身利益考虑将这部分理应用于民众公平公正改善的资金转移至地方的其他公共开支中,这种现象被称为“粘蝇纸效应”。研究通过2010年至2011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财政数据差值的分析,讨论地方本年度财政收入差额和一般性转移支付差额对于地方公共性财政支出差额的影响程度大小,结论是全国和东部省份、西部省份不存在“粘蝇纸效应”,中部省份存在“粘蝇纸效应”。  相似文献   

10.
正财政转移支付是调节中央与地方、不同地方之间财政支出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分税制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财政部门的界定,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主要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以实现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要目标,而专项转移支付则具有各自特定的用途。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分税制自实行以来,在各类转移支付的演化过程中,税收返还制度保持了较好的刚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分配规则较为完善,但执行机制普遍较弱,而专项转移支付的分配规则和执行机制均不完善。分析表明,分配规则和执行机制完善与否是中央、地方政府、主管部委以及相关领导者利益博弈的结果,他们之间不同的利益需求及力量对比可能是中国财政转移支付变迁的动因之一,而坚持推进制度化则是16年来转移支付改革的基本逻辑。  相似文献   

12.
转移支付与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的收敛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转移支付是政府协调区域经济的重要政策手段,本文测算和分析1995年-2004年省区收入的收敛检验,并运用计量方法分析了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收敛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收入的收敛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没有绝对收敛,也没有条件收敛,转移支付总体上没有达到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的效果,并且突出表现在中部和西部地区。此外本文还试图解释了现行转移支付不能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的原因,并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财政转移支付应有效保障贫困地区提供大致均等化公共服务的财政能力。本文运用边际受益归宿分析技术,实证评估了2003—2007年中国县(市)一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边际受益分配状况。研究结果显示:贫困县(市)从增加的一般转移支付补助中受益更高;对于调整工资补助和农村税费改革补助,富裕县(市)是新增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最大受益者;专项转移支付增量资金的受益分配也存在配置失效问题。基于实证分析结论,我们的政策建议是:提升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在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中的占比;制定更加"亲穷"的一般性财力转移支付制度,增强其均等化功能;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目前转移支付规模偏小、结构不合理和均等化效果有限的客观实际,本文认为,应在合理划分政府间事权与财权的基础上,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进一步优化转移支付结构,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从而形成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5.
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财政转移支付是协调政府间分配关系的基本手段,目的是实现地区间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基本一致.本文分析了中国目前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支付额的确定缺乏科学依据、支付力度不足、调节功能微弱的问题,提出了建立科学规范的以纵向为主、纵横交错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构想.具体做法是:用因素法代替基数法来确定各地的转移支付额;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重点,以专项转移支付相配合,以特殊性转移支付作补充;逐年降低直至取消税收返还,逐年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量,清理现行分散在各预算科目中的专项补助,将其规范为"整块拨款"和"配套拨款".最后还提出了测算财政标准收入能力和财政标准支出需求的公式.  相似文献   

16.
均等化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行为激励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目前地区财力的巨大差异,客观上要求稳步提高均等化财政转移支付规模,而现行财政预算体制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行为约束相对有限.本文在地方政府内生化财政选择背景下考察了均等化转移支付制度对地方财政行为的激励效应.研究发现,转移支付总体上对提高落后地区人均财力有积极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地方的征税积极性,另外,转移支付规模扩大可能助长了地方财政支出更加偏向于行政性支出.本文认为政府间财政分配体制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完善对地方征税行为和地方公共品供给结构优化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一套具体的均等化转移支付公式,利用我国的财政数据估算所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财政能力和支出需求,从而确定中央向各省的转移支付,并将这些结果与实际的转移支付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表明,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体制未能很好地体现地区间再分配的功能,本文提出的转移支付模型的地区间再分配效果比现行体制明显强化.  相似文献   

18.
苑德宇  宋小宁 《财贸经济》2015,(3):43-54,87
本文基于地方政府投资决策模型对中央转移支付影响地方政府投资的机制机理进行分析,并利用中国经济转型期1995-200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非专项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投资均具有显著正向的影响,且非专项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投资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专项转移支付.经验分析还发现:在欠发达地区,专项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投资的影响效应显著为正,但发达地区的该项效应却不显著;非专项转移支付对基本建设的影响也显著为正,但对支农投资的影响却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收入分配不平等是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本文实证考察了分税制改革以来政府间纵向财政分配体制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垂直财政不对称提高总体上未起到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转移支付依赖度较低时,垂直财政不对称提高有助于降低居民收入不平等;而转移支付依赖度超过某个阈值时,垂直财政不对称提高反而加剧居民收入分配不均衡。在一般性转移支付的门槛效应中,垂直财政不对称提高会降低收入不平等;在专项转移支付的门槛效应中,垂直财政不对称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呈现“U型”关系。这意味着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改革应合理控制转移支付规模,进一步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重。  相似文献   

20.
财政转移支付的横向财力均等化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财政转移支付的横向财力均等化效应会影响到各地区财政能力均等化水平,进而影响到地方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程度。研究表明,从总体效应看,转移支付起到一定的横向财力均等化效果,但各地区财力差异仍然很大;从分项转移支付效果来看,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财力均等化效应最强,专项转移支付次之,税收返还效果最差。应通过调节转移支付的地区分配结构与建立均等化转移支付体系来提升转移支付的横向财力均等化水平,以促进各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