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作为企业治理的重要问题之一,代理成本诱发超额在职消费引起各界广泛关注。文章以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考察我国各省社会资本水平差异对超额在职消费影响。研究表明,社会资本显著提高超额在职消费,起到推波助澜的负面效用;进一步研究表明,公司治理水平维度上通过提高机构投资持股比例、短期债务融资比例及扩大独立董事比例和监事会规模均能抑制社会资本加剧超额在职消费的负面效用,公司治理环境维度上通过强化企业内部治理环境、加快市场化进程亦能削弱社会资本对超额在职消费的“推波助澜”。以上结论为社会资本利弊之争提供有益补充,亦凸显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治理替代效应,同时为企业完善内部治理水平及政府优化制度环境与规则治理以抑制社会资本负面效用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A股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超额委派董事现象备受社会舆论和学术界关注.在分散股权时代,实际控制人超额委派董事在强化董事会控制权的同时,客观上维护了上市公司控制权的稳定,提升了董事会决策的一致性,为管理者专注于提升企业长期价值营造了相对稳定的内外部环境.基于此,本文以企业创新为着眼点,研究实际控制人超额委派董事是否影响企业创新,发现实际控制人超额委派董事促进了企业创新.机制分析显示,实际控制人超额委派董事通过延长职位任期和增加货币薪酬降低了管理者对技术创新的风险厌恶,进而提升了企业的创新水平.本文还发现实际控制人超额委派董事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在不存在多个大股东、高技术企业中表现得更加明显.本文不仅丰富了企业创新影响因素及实际控制人超额委派董事经济后果领域的研究文献,而且对现实中通过控制权优化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2002~2007年民营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研究了市场化进程、超额控制和"掏空"的关系并得出以下结论:终极控股股东超额控制程度与控股股东"掏空"行为显著正相关;市场化进程显著影响终极控股股东"掏空"行为;在不同的市场化进程水平上,因"掏空"成本的差异,超额控制对"掏空"的影响也会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韩思  徐娟 《商业会计》2023,(6):83-87
文章选取2016—2020在沪市A股上市的560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引入调节变量实际控制人性质,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探讨高管薪酬差距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薪酬差距显著负向影响企业研发投入;与非国有控股企业相比,国有控股企业弱化了高管薪酬差距对企业研发投入的负向影响;与地方政府控股企业相比,中央政府控股企业中高管薪酬差距与企业研发投入的负向关系明显减弱。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县级政府控股企业弱化高管薪酬差距与企业研发投入负向关系的强度最大,中央政府控股企业次之,省级政府控股企业居后。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2011—2015年江浙中小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探讨公司治理对企业超额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实际控制人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偏离程度与超额现金持有水平负相关;管理层持股比例与超额现金持有水平呈U形相关关系;两职合一与超额现金持有水平正相关,且两职合一不仅会导致企业现金持有过度,还会导致企业现金持有不足;股权制衡度、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与超额现金持有量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文芳 《财经论丛》2010,(3):71-78
文章以1999~2006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企业微观层面出发,实证检验了债务约束和负债来源对公司RD投资的影响。结果发现:负债融资与公司RD投资强度显著负相关;不同负债融资来源对公司RD投资强度影响不同,相对于银行借款而言,商业信用更难以为高风险的RD投资提供资金来源;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类型不同,负债融资对其RD投资强度的影响也不同,与国有产权控股的上市公司相比,私有产权控股的上市公司中,负债对RD投资的约束力更强。  相似文献   

7.
在职消费、员工工资与企业绩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3-2008年上市公司数据,本文研究了管理者在职消费和员工工资之间的关系,并深入探讨了以员工工资为传导机制条件下在职消费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本文发现,无论在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在职消费和企业员工工资都显著正相关,这说明管理者在职消费的同时也提高了员工工资,实证支持了高管吃肉,员工喝汤的社会现象。同时,本文还进一步证明,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在职消费具有激励作用,不过在职消费的激励作用随着员工工资的增加而显著降低,这说明高管给员工发放较多工资并不是以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而是建立在高管损害股东利益的基础之上,经理层为了自身利益拉拢员工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在职消费不存在这种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2003—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费用粘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显著提升了上市公司的费用粘性。在控制内生性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同时,在区分不同公司的治理水平后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公司费用粘性的关系在委托代理问题更为严重的公司中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不仅从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私利的视角发现了影响公司费用粘性的一个新因素,同时,文章还从成本费用控制的角度为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经济后果提供了新的证据支持。此外,文章也对上市公司管理效率的提升和政府监管部门的相关决策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内部控制对在职消费能够有什么样的影响,一直得到研究界的关注。在职消费作为一种隐性的薪酬契约已经逐渐成为管理层获取个人利益的主要方式。本文通过研究样本和企业数据,探讨内部控制在不同体制的企业中对在职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能够有效约束高管的在职消费行为,并且这种约束力在非国有企业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宋佳宁  高闯 《财贸研究》2021,32(4):98-110
以2008-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所有权对商誉泡沫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实际控制人所有权的增加能够有效减少并购时超额商誉的确认以及并购后商誉减值的发生;内部控制水平在实际控制人所有权与商誉泡沫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即实际控制人所有权可以通过提高公司内部控制水平进而降低超额商誉和商誉减值.拓展性检验结果表明,对于独立董事比例越高、分析师跟踪人数越多的公司,实际控制人所有权对超额商誉和商誉减值的抑制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11.
薪酬差距这一话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对此问题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差距如何影响其现金持有水平及其价值,几乎尚未见探讨。基于此背景,以中国A股2005—2018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了不同产权性质公司高管薪酬差距对其现金持有水平及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企高管薪酬差距增加了现金持有量,降低了现金持有价值;民企高管薪酬差距降低了现金持有量,但提高了现金持有价值;稳健性检验表明文中论断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可知国企高管薪酬差距更加倾向于增加内部现金流用于现金持有的积累,且同时导致过度投资水平的增加,民企高管薪酬差距降低了内部现金流用于现金持有的积累,对过度投资水平影响不显著。从以上结果可以得出,国企高管薪酬差距对现金持有行为的影响支持了社会比较理论;民企高管薪酬差距对现金持有行为的影响支持了锦标赛理论。  相似文献   

12.
CEO作为公司最高决策者,控制着资源配置权及处于核心地位的投资决策权,性别作为其最重要的个人特征之一,会对公司投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研究CEO性别对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女性CEO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国有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程度.同时,CEO性别未对公司的过度投资倾向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拓展了现有高管背景特征和公司投资行为方面的研究,对于认识公司不同性别高管的过度投资行为,以及不同产权制度对微观主体或个体经济行为的影响,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股权结构、报酬激励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岳军 《财经论丛》2007,(4):89-96
对电子信息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大多数企业间高管人员的现金报酬与经营业绩具有正相关性。但受股权结构影响,二者关系尚须进一步理顺。为此,需提高高管人员和控股股东的持股比重,加强对流通股占优企业管理者的监督与激励,适度拉大国有控股企业间高管报酬的差距,增加低报酬非国有控股企业高管人员的报酬,逐步形成企业间高管报酬增长与约束的良性机制。  相似文献   

14.
基于股权结构的家族控制与现金股利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因素很多,家族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终极控制人,金字塔式的股权结构使其拥有的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相分离,而且存在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制定现金股利政策的倾向。本文在回顾前人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关的理论分析,并选取了2004-2008年1411家A股家族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分别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终极控制人特征对现金股利分配倾向和分配力度的影响,同时还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对所研究内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法律渊源理论和约束假说为企业双重上市行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通过对中国双重上市公司和仅在境内证券市场上市的同类匹配公司的对比研究,分析了双重上市对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影响。虽然总体上双重上市公司报告的公司治理指标优于同类匹配公司,但是两组公司的绩效差异不显著,双重上市对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投资者应正确认识双重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而政府管理部门应继续完善相关的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16.
基于持股权与控制权非对等配置逻辑,文章以2009—2019年A股国有上市企业为研究主体,实证检验非国有股东超额委派董事对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超额委派董事显著提高参股国企的现金持有水平,且随着超额委派比例增加更加显著;进一步地,该正向作用在中央层级企业及市场化进程较高地区表现更为显著;明晰其作用机理,发现其通过抑制超额持现所致的过度投资行为、迫使无效耗散的现金尽快回流进而提高持现水平;此外,非国有股东超额委派董事和超额委派比例均有助于优化现金二次配置,促使企业将超额现金用于发放现金股利及进行创新投入,并最终提升现金持有价值和企业价值。文章结论不仅印证和延伸混改推进过程中非国有资本在高层治理维度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更为进一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及完善中小股东保护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标的资产“高溢价”导致上市公司业绩下滑、资产承诺业绩未达标事件激增,其中尤以定增并购标的资产与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关联交易最为突出。本文以我国沪深A股2007-2018年对终极控制人及其关联方实施过定向增发资产注入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终极控制权特征对标的资产估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终极控制人的控制权与定增标的资产评估增值率呈“U”型关系,现金流权与定增标的资产的资产评估增值率负相关,两权分离度、控制权复杂度、定增前后终极控制人控制权的分离程度与定增标的资产评估增值率正相关;终极控制人在董事会占据席位的比例越大,经理人由终极控制人任命或担任的,定增标的资产评估增值率更高;民营性质的相较于国有性质的终极控制人,定增标的资产评估增值率更高,反映了机会主义行为动机下终极控制人的控制权地位显著影响定增标的资产估值,虚增的注入资产价值加剧了定增并购中的业绩承诺风险。终极控制人借助定增并购资产估值转移上市公司财富行为更具隐蔽性,投资者和监管部门需关注定增并购资产估值环节,有效预防业绩承诺风险。  相似文献   

18.
根据创新价值链理论,将企业创新活动分为研究阶段(R)与开发阶段(D),探究内外源融资方式对企业不同创新阶段投资的异质性效应,为企业选择创新活动的融资渠道和政府设计精准支持企业创新政策提供参考。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内源融资对企业研究投资有显著促进效应,对开发投资未产生显著促进作用;债权融资对研究投资和开发投资的作用均不显著;股权融资对研究投资的影响不显著,但对开发投资具有显著影响。内源融资对债权融资与研究投资、债权融资与开发投资的关系不具有调节效应;内源融资对股权融资与研究投资关系具有正向显著调节效应,对股权融资与开发投资的关系具有正向调整作用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中央与地方国有控股公司现金持有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将政府作为终极控制人下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再分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控股公司,在相关的理论定性分析基础上,实证分析了中央与地方国有控股公司现金持有量的价值效应。分析表明,中央与地方国有控股公司的现金持有量的价值效应差异较大,中央政府控制的公司现金持有的市场价值更高。对这种差异形成的解读,除了已有理论对此诠释外,文章认为中央与地方国有控股公司占有资源的禀赋差异也是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