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耿慧敏  景刚 《商业会计》2023,(14):119-122
“新商科”是为了应对数字化、智能化的挑战,对传统商科教育教学提出的改革理念,强调打破原有的专业细分,向宽口径、管理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基础会计课程作为财经类专业重要的入门课程,肩负着培养专业兴趣、专业基础和专业素养的重任,应以新商科改革为引领,根据OBE教学理念,以开放的视野,将数字经济、课程思政、智慧教学等元素融入教学,进行多元融合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发挥在新商科人才培养中的基础与启航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琳 《上海商业》2023,(7):193-195
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推动商贸业进入了互联互通、大数据、商业3.0时代,传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已经无法适应建立现代经济体和培养新商贸人才的需要,本文结合数字经济时代特点及“新商科”对新商贸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充分考虑传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从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和专业特色入手,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提出调整课程结构、多元化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手段,构建“校内商科导师+校外专家导师+企业技术与管理经理”三师型师资队伍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的专业建设经历的学科范式到职业范式、再到课程范式以及个人范式的转换,为新商科专业建设提供了发展思路。在工业数字化、经济全球化以及教育同质化大背景下,新商科专业建设需要坚持扎根中国、融合创新、学生为主的新商科专业建设方向,在保证更多学科知识广度的同时,引导学生追求个人发展与知识结构的统一,将是未来的发展范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托浙江省互联网产业服务大省的区域经济优势,以"互联网+"下的商科人才需求变化为驱动力,分析高职商科人才互联网从业能力培养可行性,探讨互联网技术融合下的商科类专业复合型人才成长规律,通过系统化设计整合学校、企业的专业教学资源,构建面向多元服务能力的商科人才综合职业实践教学体系,提升互联网社会商科人才的社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5.
建设地方高校一流专业建设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改革的关键,"互联网+"背景下,对新商科人才提出新的培养需求。通过对麦可思《关于湖北文理学院经济管理院商科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相关数据的分析,发现地方高校一流专业建设中存在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不显、产教融合度不高、课程体系不能适应新商科人才培养能力需求、实践教学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提出要依托地方产业特色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构建跨界融合且产教融合的课程教学体系、创新课堂教学、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及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职业院校是培育职业人才主阵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面对新流通调整商科专业群、运用新技术提升职业岗位技能、适应新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方式,都依赖于教师队伍,特别是从事社会服务与推广型的师资团队。遵循教师成长规律扶持科技服务水平,明确服务社会职能提升服务效益,深化产教融合培育教师技能,加强科研管理提高成果转化效率,探索提升新商科师资队伍质量的路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7.
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带来了新资源类型和新配置方式,放大了农村市场微观经济主体的权利,使得城乡融合发展成为可能。加快数字经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一是培育数字生产力,构建城乡产业融合新动能和新动力;二是培育数字流通力,促进城乡商品和要素的双向流动;三是培育数字分配力,减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四是培育数字消费能力,增加城乡消费需求。构建数字经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必须统筹城乡数字化,实现城乡一体化空间发展。加大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优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环境。加快数字技术在农村产业综合发展中的应用,加强智慧农业发展。探索完善优质城乡一体化数字治理机制,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加快农民数字培训平台建设,强化技术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8.
经济社会进入新发展阶段,对新商科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应用型高校新商科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新商科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素质的创新举措,也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战略选择。新商科课程思政建设是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新商科不同专业课程的一种思维方式,首先要切实增强政治认同,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其次要加强价值观引导,注重专业素养培育。为充分发挥好应用型高校新商科课程思政建设的育人作用,应立足全局统筹,联动推进改革;专业知识主导,推动以点带面;发挥教师主体,创新融合方式;完善制度保障,夯实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9.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重要机遇。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基础能力、融合发展能力和环境构建能力日益增强,同时,还面临着数字技术加速创新升级、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据市场成为国际竞争新角力点、社会治理数字化需求凸显等一系列新趋势。面向“十四五”,数字经济应遵循“三个抓手、两个进程、一个环境”的发展框架,即着力握紧数字市场主体、技术和数据“三个抓手”,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进程”,构建“一个良好的数字营商环境”,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江文 《北方经贸》2023,(11):140-143
作为“双高”计划市场营销专业群建设单位,为加快加强产业学院模式在学校、企业的落实,适应行业及社会的需要,应着力打造产学研融合工作室,叠加校企双向培训、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及面向校内、企业、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立体化多功能校内数字营销综合实训平台,为培养新时代数字营销专业人才提供帮助。文章从实训中心建设的背景、思路、内容、定位、方案设计、预期建设成效、获益等方面阐述实训中心建设的总体路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就业市场对专业人才要求的不断提升,产教融合的需求已经由高职院校逐步向本科院校倾斜。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建立现代产业学院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产教融合发展道路。在数字经济时代,建立数智商科现代产业学院,既是新商科专业集群发展的必由之路,又是满足企业对复合型专业人才需求的必然要求。分析中国产教融合发展的道路选择,发现在商科专业集群化发展背景下,高等学校创建数智商科现代产业学院具有必然性,因此从顶层设计、人才培养体系、教学理念及人才培养模式四方面提出思路建议。  相似文献   

12.
伴随数字时代的到来,以数字经济赋能文旅产业,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是品牌国际化建设的新举措。数字经济是无锡"三大经济"的重中之重,政府应重视数字经济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因此,无锡应乘势而上,以数字媒体夯实文旅品牌国际化建设,通过数字媒体手段让无锡形象和地标在国际上加快传播并识别;以数字内容供给为无锡文旅与科技融合发展增添新活力,将非遗文化数字化,打造文旅品牌国际化建设和文旅融合多元化发展;以举办各类展会和节事节庆活动打造全球文旅融合交流合作新平台。未来"十四五"期间,应深化"互联网+",开发新型优质数字文旅产品和服务供给,把文旅品牌做强做优,提升文化旅游整体竞争力,打造现代化文旅产业新高地,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无锡。  相似文献   

13.
全球数字化浪潮方兴未艾,建设数字中国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为进一步明确数字中国建设重点推进方向,文章借鉴技术经济范式理论分析数字经济的内涵,以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条件和动力来源为切入点,构建全球数字经济就绪度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对全球83个国家2014—2020年的数字经济就绪度进行量化评估,以考察中国数字经济建设相对进展。评价结果显示,中国数字经济就绪度稳步提升,与发达国家间差距不断缩小,在网络覆盖范围和数字技术产出等方面进步相对显著,但在网络安全与使用体验、技术应用与创新环境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文章基于上述评价结果,就加快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数据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要素,重组全球生产资源,通过数字技术提升效率和优化经济结构,为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赋能。苏州具有发展跨境电商的良好产业基础和经济优势,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各类跨境电商模式,当前跨境电商增长迅速,但仍有不少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文章认为需要进一步依托数字技术做好顶层规划设计,通过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加速传统产业国际贸易上下游产业环节的深度融合,重构产业生态,促进跨境贸易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构筑与跨境电商新业态相适应的新型物流配套支撑体系,提升跨境电商物流效率。提升数字治理水平,提高跨境电商监管和服务能力,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助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具有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供应链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等诸多积极效应。在市场需求、企业决策、技术进步三大动力的推动下,人才、政策、金融、新基建等发展要素的有力保障下,中国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生态体系日益优化,产业规模日益扩大,融合领域日益拓宽,深度日益加深,但也存在发展不充分不平衡、政策支持动力有待进一步加强、融合发展生态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等制约因素。因此,应进一步发挥政策与技术进步的支持效力、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大力建设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从而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更均衡更充分地深度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引发了就业深刻变革,社会对经济与贸易人才需求发生了新变化,迫切需要具有数字素养和基本数字技能的“大数据+信息技术+贸易”中高端复合型贸易人才。我国经济与贸易类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多样化,部分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形成自身特色。数字经济时代经济与贸易类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需要以“数字技术+贸易实务”为核心进行跨专业融合,构建“面向全流程、学科交叉融合、多元主体协同”的复合型贸易人才培养新模式,以全新理念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加强数字化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加快建设多元化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多元化教学平台  相似文献   

17.
温军  刘红  张森 《国际贸易》2023,(2):64-71
在全球经济低迷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冲击下,世界各国普遍遭遇国际贸易萎缩并加强运用贸易壁垒实现价值追求和利益博弈。文章在梳理贸易壁垒的内涵、类型及演变特征的基础上,剖析了数字贸易对传统贸易壁垒的冲击与重塑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技术与国际贸易的深度融合在弱化乃至消解部分传统贸易壁垒的同时,催生出数字贸易壁垒这一新型壁垒。数字贸易壁垒的实施程度与数字技术的应用维度和深度密切相关,其在内容和形式上重构着国际贸易壁垒体系,制约着全球数字贸易范围的拓展和规模的壮大。中国在由数字贸易大国转向数字贸易强国的过程中,应积极打造数字贸易开放体系,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参与高标准数字贸易规则制定,从容应对数字经济时代的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18.
网络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专业大融合的现象,对网络营销专业人才的素质、素养、能力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大数据显示,网络营销行业发展势态良好,网络营销岗位群出现结构性变化、网络营销方式日趋多样化、移动端网络营销是未来发展趋势。通过调研得出:建立新商科背景下网络营销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建立新商科网络营销人才培养机制、建立新商科网络营销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建立新商科网络营销专业技能模块化的教与学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19.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技术与艺术相融合的新专业。由于社会对数字媒体人才的需要,已经有大量的学校开设了这个专业。经过调查,发现很多学校对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不明确,不合理。笔者就这些问题做了简单的陈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数字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核心驱动力,而数字鸿沟则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升自主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阻碍。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创新应用,我国城乡数字鸿沟的弥合不仅有助于广大农村居民公平参与数字经济、共享数字普惠成果,而且有助于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基于文献梳理,概括总结城乡数字鸿沟的内涵。通过历史回顾可以发现,我国城乡数字鸿沟的重要特性和矛盾焦点存在着从早期数字接入鸿沟到数字使用鸿沟,再到数字效果鸿沟的演变。伴随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完善,我国城乡数字接入鸿沟渐趋弥合。然而,城乡地区在数字接入质量、数字应用质量以及数字应用效果等方面的差距依然明显。因此,面对不断创新的数字技术对治理提出的新要求,必须加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资源开发、提升农村居民数字化发展意识与数字素养和技能、推动数字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数字化发展,完善农村地区数字社会服务和数字治理体系,促进我国城乡数字鸿沟的进一步弥合,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