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根据中韩自贸区谈判的关税减让表,采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模拟分析了中韩自贸区的实施对两国各产业的影响。结果显示,中韩双边关税削减会带来巨大的贸易创造,两国的GDP、进出口、福利和居民收入均增加,对韩国各产业的影响大于中国。两国普通产品和敏感产品关税取消后,中国的纺织、服装、电子产品、石油化学产品和金属非金属产品,韩国的其他制造业、石油化学产品、皮革、服装和动物及其产品将会获益;而中国的其他制造业、运输设备、动物及其产品,韩国的电子产品、运输设备、木材造纸和谷物则会受到一定负面影响。如果超敏感产品关税也取消,中国的加工食品、韩国的谷物和其他作物将受到较大冲击。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进程,东盟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等亚太地区的各个经济体通过“抱团”的方式增强亚太地区的经济实力,提高国际贸易的话语权。本文分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员在亚太地区的经济规模以及各个成员经济体的产业竞争优势,运用GTAP9.0数据库和一般均衡模型,以逐步降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内部成员之间关税水平的方式,探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员的宏观经济及产业产出情况。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员内部关税水平的逐步降低直至零关税水平,成员经济体的进出口贸易、福利水平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国内经济产出增加、贸易条件得到改善,而印度和东盟的国内经济出现一定程度的负效应、贸易条件出现小幅恶化现象;同时,各个成员方的产业互补优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利率作为宏观经济的重要调控工具,是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中最能动的因素,它通过对金融产品价格的影响作用于产业部门经济与结构的变化。本文根据北京市2010年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建立一般均衡模型,以在利率影响下的金融产品价格作为外生变量,利用Gempack软件分析利率的变化对北京市产业部门经济及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1)提高利率使得各产业部门总产出和增加值均有所降低,其中对第二产业的产业部门总产出和增加值影响最大,对第三产业的产业部门总产出和增加值影响最小,对政府公共部门的影响普遍比非政府公共部门的影响小;(2)利率变动引起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出变动的影响因素在于各产业部门的消耗系数、原各部门总产出和金融业对其他产业部门的投入量;(3)利率上升对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有一定的影响,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会上升,第一、二产业的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会下降。  相似文献   

4.
贸易便利化成为国际贸易的谈判热点和发展趋势,本文采用全球贸易一般均衡模型(GTAP)分析了节约通关时间的贸易便利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贸易便利化可显著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经济福利提高。在中贸易便利化方案下,中国实际GDP在2014年将提高0.27%,社会经济福利增长192亿美元;同时,中国贸易便利化可以显著提升其它国家的经济福利,其他国家的经济总福利提高62.09亿美元。随着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经济增长和社会经济福利将进一步显著增长。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东道国的经济特征,研究中国对外投资企业投资模式选择问题及不同投资模式对中国OFDI企业员工工资和产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OFDI企业选择投资模式会随着东道国经济特征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东道国工程建设速度越快、开放程度越高,独资兼并的模式更有利;拥有高经济增长和庞大的市场的东道国,合资模式会更好;而外资流入规模越高,独资形式越有利;就四种投资模式的对比分析而言,合资兼并模式下劳动产出表现最差;独资绿地和独资兼并模式下劳动者平均工资最高;并未发现投资模式对劳动者福利有显著影响。本文扩宽了人们对海外投资策略的认识,为中国海外投资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哈继铭 《新财富》2006,(10):14-17
如果美国经济在未来真的经历幅度较大的放缓,中国的GDP增速也会放缓,两者之间的下降幅度之比大约是1:1,但中国经济依然能够保持较快增长。出口行业尤其是消费品出口行业在美国经济放缓当年将受较大负面影响,投资的反应较大但滞后一年,相比之下,国内消费行业所受影响较小。[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目前有关技术贸易壁垒的研究大多是针对该问题的某一方面,其中定性分析居多,定量研究不够。本文结合2002年投入产出表和其他相关经济核算数据编制出2002年中国社会核算矩阵,并以此为基础定量分析了我国受TBT影响较大的各产业因遭受TBT限制而导致的总产出损失。  相似文献   

8.
倪红福  范子杰 《全球化》2021,(2):56-73,134
本文主要利用贸易一般均衡模型反事实模拟量化分析中美可能的全面贸易摩擦对两国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中美传统出口优势行业在中美贸易摩擦中受到的负面冲击比较大,中国出口集中度下降,而美国的变化不大;中美全面贸易摩擦将会导致中国制造业的产出份额减少,而初级产业和服务业产出份额增加;美国初级产业的产出份额减少,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产出份额增加;受关税冲击较为严重的制造业产出份额的减少会导致相关联的生产性服务业产出份额减少。未来中国要增强战略定力和战略自信,积极利用国际规则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同时,从产业链、供应链以及创新等方面进一步深化供给侧改革,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9.
根据最新的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再结合其他数据编制的细化社会核算矩阵,可以用来分析突发公共事件的产业总影响和产业间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与其他产业具有较高关联度的产业,受突发公共事件冲击的总产出影响较大;而同一突发公共事件冲击所带来的经济影响在不同产业间的分布差异较大。了解这些影响的大小,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优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姚星  王博  王磊 《财贸经济》2021,42(3):145-160
本文利用Eora MRIO数据库中全球180个国家(或地区)25个行业的投入产出数据,从社会网络视角分析中国服务业在全球产业支撑体系中的地位,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 显示:(1)中国服务业整体发展不平衡,各行业与其他国家-产业强支撑和强被支撑关系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部分行业在全球产业支撑体系的依赖度较高,并且依赖程度呈现不断上升趋势;(2)中国服务业在全球产业支撑体系中的影响力较大,并且服务业细分行业对其他国家支撑作用的影响力明显高于受到其他国家产业支撑的情形;(3)伙伴国的经济规模、产业相对产出水平、产业关联程度、边界相邻、共同语言等因素是中国服务业在国际市场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1.
史朝兴  顾海英 《财贸研究》2006,17(3):49-52,70
本文根据中国双边贸易的实际情况,对传统的贸易引力模型进行了改进,应用改进后的引力模型研究了加入WTO对中国双边贸易增长的贡献,并探讨了其它因素对中国双边贸易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入WTO对中国与WTO成员之间的双边贸易增长贡献了19.6%,贸易伙伴GDP增长、中国GDP增长、贸易伙伴对中国的直接投资额、APEC的贸易制度安排、香港和新加坡的转口贸易等因素都对中国贸易增长有显著正面影响,而运输成本则是阻碍中国与贸易伙伴之间贸易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廖玫  张倩 《江苏商论》2012,(12):63-68
本文通过美国商务部对中国输美的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关税所引起的贸易摩擦案件的研究,利用GTAP模型就美国该贸易保护措施对我国光伏产业及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惩罚性关税具有多重经济效应,不仅对中美两国光伏业的生产、中国光伏业的对外出口和贸易平衡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冲击,对中国和世界的总福利效益也有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本文针对GTAP的模拟结果,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中国光伏产业的应对策略与贸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GTAP模型以六大经济走廊建设为例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下提高贸易便利化的国际经贸影响。研究发现:一是"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建设增加了贸易便利化提高国家的GDP,走廊沿线国家的GDP增加百分比均大于中国,其中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增加百分比最多;二是"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建设对中国和走廊沿线国家均有福利改善作用,改善大小几乎相同,其中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福利增加最大;三是"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建设增加了贸易便利化提高国家的出口总量,除了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之外,其他经济走廊沿线国家的出口总量增加百分比显著高于中国。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比较了中国与两大区域经济集团——欧盟和东盟的贸易特点,然后通过引力模型分析了影响中国与欧盟和东盟贸易的因素,并就各个因素所带来影响的不同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贸易的GDP弹性较大,而中国与欧盟贸易的人均GDP弹性较大。本文认为,前者的原因在于中国与东盟贸易更具潜力,后者主要是因为中国与欧盟的贸易互补性更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中国与东盟间的双边贸易为研究对象,利用贸易引力模型分析中国与东盟之间贸易的决定因素。中国的GDP、东盟国家国的GDP和人均GDP对于中国-东盟贸易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中国的人均GDP和距离对于中国-东盟的贸易具有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现代贸易方式不仅导致贸易利益在全球价值链上进行分配,还带来了贸易隐含污染排放在全球贸易网络中的分布。两国之间的贸易利益分配除了表现为贸易经济福利的分配,还表现为贸易隐含碳福利的分配。本文将贸易增加值分解法结合MRIO模型对2000—2014年中美双边工业品贸易增加值所隐含的碳福利分配及影响机制展开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中美双边工业品增加值贸易隐含碳福利分配中,碳福利逆差在中国,碳福利顺差在美国;(2)中美工业品贸易碳福利级差经历了“先扩大,后收窄”的过程,美国次贷危机之后双边碳福利不平衡状况重新呈现扩大趋势;(3)中国碳排放强度下降、价值链地位提升以及对美进口规模扩大都有助于改善碳福利逆差的局面,但美国对中国不断扩大的中间品和最终品需求以及双边复杂的技术关联结构仍是中国碳福利逆差的主导因素;(4)全球价值链的深化可能将导致对出口国加征关税会通过降低进口消费侧排放的方式恶化加征国的贸易隐含碳福利。本文研究的时间范围同时覆盖中国加入WTO以及美国次贷危机两个重要节点,这对于重新审视中美经贸关系新格局下双边贸易隐含碳福利分配构建了一个新的分析视角,为中美未来贸易谈判以及全球碳排放责任认定提供了一个新的解读方向。  相似文献   

17.
基于GTAP模型,设计了相应的模拟方案,事后模拟评估了不入世对中国农业发展带来的影响。结果显示:如果中国当初未加入WTO,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福利水平将显著下降,而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福利水平影响很小;中国大多数农产品的生产、消费和价格都会下降;在分类农产品贸易上,奶类、油料和油脂这些中国具有比较劣势的农产品进口量将大幅度减少,而蔬菜水果和水产品这些中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出口量将明显萎缩。  相似文献   

18.
2008年4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西兰政府自由贸易协定》在北京正式签署。新西兰是世界乳品出口大国,也是我国乳品进口的主要供给者。本文运用GTAP模型,以2015年为基准方案,分析了中新自由贸易区建设对我国乳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谈判的逐步深入,中-新水果及加工品贸易必将取得更迅速的发展。援引FAO数据,运用贸易竞争指数,测定中新双方的竞争性和互补性水果产品及其排序。在当前贸易条件下,新方潜在的年额外收益空间要显著地超出中方,并且,中方的互补性优势在加工品贸易中,而新方的互补性优势在鲜果贸易中,这与一般的认识是相反的。今后中国的水果及加工品生产与贸易应采取相应对策在出口量和新品种上争取更大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