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区域人口—经济—资源—环境(PRED)系统中,人口是核心,经济发展是目的,资源和环境是保障与前提,一切经济活动都需要以人为根本,借助现有资源和环境,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从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个子系统19个二级指标入手,针对京津冀与河北省重要城市进行空间差异和时序差异分析发现,京津冀在PRED系统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从PRED系统综合评价得分来看,京津冀协同发展确实起到了城市功能布局优化的作用,河北省各城市应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进一步探索经济发展模式,进一步提升自身发展能力特别是综合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稳定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从而促进京津冀区域PRED系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旅游经济发展一直是西部地区所重视的一大问题,但西部地区各地旅游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影响各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研究对西部地区区域之间旅游经济发展的差异进行研究,采取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找出区域之间旅游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西部地区12个省之间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主要是适应力和调整力以及抵抗力与恢复力两方面差异较大,四川整体优势非常突出,其他地区与四川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西部地区各省内部发展不平衡,根据适应和调整力以及抵抗与恢复力两个层面分为四类地区。基于此,提出提升西部地区旅游经济、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针对性建议,以实现西部地区旅游经济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胡吴进 《价格月刊》2012,(10):79-8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体育旅游经济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体育旅游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与具有资源优势的中西部同类地区相比,该区域经济较发达,体育旅游经济模式较多,具有一定的区域独特性。必须认真分析其优势和特点,研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寻找区域体育旅游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存在着差异,其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也呈现出一种差异性。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属于在政府主导下的适度超前的、推进型发展模式,这是由我国的社会经济制度、国内外环境等因素共同决定的,具有客观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李月华 《中国市场》2012,(14):58-59,64
大别山革命老区目前仍然是社会经济欠发达地区,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经济并不发达。制约大别山老区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是当地的旅行社发展不足。本文分析了大别山革命老区旅行社存在"多、小、弱、差"等问题的基础上,从政府和旅行社角度提出了大别山革命老区旅行社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张明 《中国市场》2015,(13):57-58
服务业作为能源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能够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当前河南省做出"一主两副"的战略决策,郑汴洛需要根据自己的要素资源禀赋、产业结构进行错位、协同发展,实现主副中心城市之间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协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业作为开封市的优势产业,在开封市谋建河南省新兴副中心城市的战略规划中需要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服务业新高地。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农村经济不仅应当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利用乡村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还可以利用旅游合作社这一有效载体促进乡村地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文章阐述基于旅游合作社模式广西农村的区域经济发展概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说明旅游合作社模式对广西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商》2016,(2)
在工业化发展基础上驱动的产业集聚是区域经济中的一种有效模式。这种模式形成集聚型经济发展模式,区域物流是这种发展模式中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区域物流发展对地区经济中资源利用效率.要素资本,人力资本,技术资本产生了推动作用。产业集聚与区域物流协同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区域产业与物流业完全融合。因此,产业集聚是推动城市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把握二者之间的互动发展规律,培育具有地区发展优势的产业集群,是不发达地区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处于新经济发展背景下,不管是资源型、经济型还是混合型城市的发展,旅游经济实现发展的路径都是非常关键的。对此,有必要针对旅游经济与城市经济协调发展进行研究。文章介绍肇庆市旅游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肇庆市旅游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旅游经济与城市经济协调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旅游经济的区域发展特征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用收敛法、Theil指数法、旅游资源地理集中指数法等考察了2000-2008年中国旅游经济的区域差异与收敛,结果显示:31个省(区、市)的旅游经济存在收敛,其差异趋于缩小;东、中、西3大地区旅游经济均不存在俱乐部收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和星级酒店水平在促进旅游经济增长方面不存在旅游发达省(区、市)与落后省(区、市)的差别,均具有增长效应。而人均旅游业固定资产投资在促进旅游经济增长方面存在旅游发达省(区、市)与落后省(区、市)的差别,具有收敛效应,其条件收敛速度为5.96%,收敛时间为11.6年。验证了中国将发展旅游业作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手段的有效性。基于分析,提出落后地区旅游经济加快发展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王建喜 《江苏商论》2012,(8):110-113
旅游产品群构建是长三角一体化的内涵建设的根本和重要支撑,也是长三角旅游合作深化的体现,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需要具有强势吸引力的旅游产品群来推进。本文从区域旅游产品群的组合、优化等方面来研究如何深化长三角旅游一体化,研究结论表明,长三角旅游产品开发应由资源依托型向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创意主导型方向发展,同时引导旅游产品结构逐步由观光主导向多元复合型转变。逐步完善长三角旅游产品体系,坚持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和旅游产品创新,以提升长三角整体旅游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苏娜 《北方经贸》2012,(7):39-40
当下中国已进入高铁经济时代,在改变人们出行模式的同时,高铁的飞速发展将对中国城市之间,包括区域性大都市圈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机遇与挑战并存。长三角地区高铁所带来的重构效应及新的挑战,提出政策性的看法:高铁时代的长三角发展需要错位竞争。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首先分析了长三角区域27个城市的科技创新资源集聚情况。其次,以R&D经费/GDP、R&D人员数、发明专利授权数为变量,利用区位熵指数测算了长三角地区27个城市的科技创新集聚程度。在此基础上,对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资源的共享现状、共享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资源主要集聚在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四个省会城市,以省会城市为中心带动了周边城市科技创新资源的集聚,呈现一定的空间相关性,但在由量向质以及区域协同集聚上仍需进一步努力。长三角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初具规模效应,科技创新成本有所降低,但共享边界还有待进一步拓宽,完善创新资源共享激励与考核机制、以市场为主导,以法制为保障,加强共享理念宣传,多种渠道推进长三角区域创新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长三角原有的模式和资源已难以满足竞争的需求,要求扩容即泛长三角的建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组建加强,而安徽凭借着它所独具的优势在泛长三角中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泛长三角区域框架形成的背景出发,分析了安徽加入泛长三角的必要性和意义,安徽应积极主动,发挥自身优势,政府也要发挥突出充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靖 《中国市场》2009,(6):113-114
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需要围绕"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服务于整个长江流域,建设区域一体化交通体系引导城市群扩展。本文以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为例,阐述了区域交通运输如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度假旅游在我国正在兴起,长三角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度假旅游客源地。根据对长三角主要旅游城市的调查,分析其居民度假旅游需求的人口学特征、度假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行为和度假偏好,对以长三角为目标市场的度假区项目开发和市场开拓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测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千慧雄 《财贸研究》2010,21(5):24-31
区域经济完全一体化的各成员的产出份额在理论上应服从Zipf分布,各成员产出份额的实际分布与理论分布的距离则可以用来测度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实证分析表明,1978—2008年间,长三角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以上海为中心的一体化过程,并且长三角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经历了"制度变迁推进型一体化"、"制度与市场角力型一体化"和"市场推进型一体化"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整个长三角地区逐渐成为了世界又一大制造中心,但是就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来看各城市却参差不齐。长三角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是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制造业需要服务业的支撑,服务业靠制造业"养活"。长三角各城市之间的服务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上海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最高,但却离不开周边地区服务业的支撑,而周边地区服务业的发展也对上海有一定的依赖。两省一市之间的分工协作会有效地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资源联合开发主要原则有:跨区域一体化开发原则;优势互补、互通有无的联合开发原则;时空布局合理有序的联合开发原则;注重共同保护生态环境与治理生态环境污染的联合开发原则;注重旅游资源区位开发的一般原则等。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资源联合开发核心思路主要有:树立旅游资源联合开发的“共赢”思想;建立旅游资源联合开发的体制与机制;构建若干长江三角洲城市一体化旅游线路;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旅游资源联合开发活动等。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三角洲地区服务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江、浙、沪2省1市服务业的发展特征,得出长江三角洲地区服务业发展存在明显差异,通过第三产业贡献率和产业结构弹性模型分析,对比了3个地区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最后得出上海市在服务业比重、服务业劳动效率、服务业平均发展速度和服务业贡献率等方面都明显高于浙江省、江苏省和全国平均水平;浙江省服务业在劳动效率、发展速度和贡献率方面均高于江苏省和全国平均水平,但浙江省的服务业产值比重没有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江苏省服务业发展规模虽然较大,但在服务业比重和劳动效率方面尚需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